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语言和心理有着密切的关系。外语教学在着重研究学习主体在语言习得、学习和运 用过程中的心理因素的同时,还应对认知、思维、情感、兴趣以及母语迁移等现象进行较为 详细的分析。外语学习有赖于个性心理健康,它对外语素质的提高起着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2.
认知语境在认知语言学中主要指语言使用者通过经验或思维把具体的语境内在化和认知化后 ,存在于语言使用者大脑中的语用知识 ,是一个心理结构体。本文依据关联理论 ,从认知的角度探讨认知语境对语义推理的作用 ,揭示认知主体理解语义过程是对认知语境假使不断推理的动态过程  相似文献   

3.
本文从分析"石化现象"的定义入手,从语言的输入与输出之间的不平衡,语言学习的负向迁移等方面分析中国各层次学生在国内英语学习过程中语言"石化现象"的内外起因,并探讨了如何通过CALL增加正迁移,减少负迁移及语言学习认知方法的改进等来防止或缓解中国学生英语学习过程中语言"石化现象",以提高英语学习实际效果和语言表达能力。  相似文献   

4.
语言不仅是人类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更是人类必要的认知工具。语言表达形式是人们对客观世界进行认知的结果,它们记录了人们的认知过程。而与此同时,语言中的基本要素,如:语素、词语等,也参与了人们的认知过程,具有重要的认知功能。这些认知功能包括:指称功能、类化功能和区别功能。  相似文献   

5.
有些语言分析中应用主流的形式主义语言学和功能主义语言学不易分析的语言现象,我们求助于认知语言学反而获得巨大的成功,应用此种理论对“有界”、“无界”、“事件句”、“非事件句”等相关问题进行研究的梳理并对这些研究进行简单述评。  相似文献   

6.
教育心理学有着不同于普通心理学、认知心理学的自己独立的学术规范,是以“人”的教育、学习活动为研究对象的。对于“人”的学习的研究,不仅需要物理学、生物学等自然科学参与,更需要历史的、文化的、人类学研究的介入。“情境认知”的兴起代表了学习理论从传统机械的、个体的观点,向社会文化观的转向,对认知观点提出了挑战。  相似文献   

7.
社会认知研究从20世纪80年代以来研究取向出现了明显的转向,从"朴素科学家"、"认知吝啬者"向"目标明确的策略家"转变,并开始探讨心情、情绪、目标、动机在认知中的作用,重视情境对社会认知的影响,研究内隐社会认知和心理控制的机制。  相似文献   

8.
传统的口语教学法脱离了语言使用的真实的具体情境,教学手段单一,造成学生语言学习和实践相脱节的尴尬局面。建立在情境认知论基础上的影视口语教学从语言的使用环境入手,以语言的发音标准、使用习惯、历史文化、场景氛围为载体,使学生认识感受语言的魅力并产生浓厚学习兴趣,提高交际和理解能力。本文对情境在口语教学中的重大意义和重 作用进行了一些研究探索。  相似文献   

9.
自20世纪50年代以来,个体及个体认知心理逐渐得到国际关系理论应有的学术关照。作为国际政治认知学派的一个代表人物,罗伯特·杰维斯发现,认知相符、诱发定势和历史包袱这三种心理机制,以及统一性知觉、夸大性认知、愿望性思维和失调性认知这四种决策者易犯的错误知觉,对国际政治具有不容忽视的影响。从认知心理学的视角宏观审视中东国际关系,特别是分析第三次和第四次中东战争,就会发现,杰维斯的研究在强调作为个人的决策者的认知作用的同时,却忽视了社会和文化对决策者个人的塑造作用。因此,在进行国际政治研究时,应将个人认知心理与身份认同结合起来。  相似文献   

10.
论隐喻的认知本质及对英语教学的启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尹辉 《工会论坛》2002,8(2):105-106
隐喻不仅是一种语言现象 ,而且是人类的一种思维方式。人类通过隐喻性思维来构建其概念系统 ,从而达到了解世界的目的。概念隐喻普遍存在于该概念系统中。隐喻性思维还是人类语言创新和语义扩展的重要工具。本文主要从认知学角度论述了隐喻的认知本质并在文章最后探讨了该理论对外语教学的启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