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关于树立正确执政理念的思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赵晓呼  陈阳 《理论探讨》2005,(4):143-145
执政理念是执政主体对其执政活动的理性认识和价值取向。执政理念决定一个政党能否对自身执政权力形成正确的认识和执政行为的价值取向。执政理念的内容包括对权力来源和本质的认识及其观念,对权力如何行使和行使权力的价值指向的认识及其观念,对执政权力监督的认识及其观念三个基本要素。在坚持正确的执政理念的实践过程中需要克服认识上的各种偏差和缺陷,切实践行执政为民的执政理念。  相似文献   

2.
杨芳 《理论探讨》2008,2(3):137-139
公共政策学与哲学的关系非常密切.哲学是公共政策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基础,并规定着其价值方向.公共政策学必须坚持实事求是的原则;公共政策过程实质是政策主体和客体在实践基础上的适应过程;公共政策必须坚持公正的价值取向.  相似文献   

3.
社会文化通过转化为主体认识结构的有机成分,才能作用于认识活动过程。社会文化向主体认识结构转化的途径是社会教化和个体内化,转化的方式有经验的示范和理性的文化训练等。文化心理结构监控着主体对认识对象的选择,影响着主体的认知方式,调节着认识过程的发展,制约着主体对认识结果的评价。  相似文献   

4.
政策的社会评价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社会的发展与政策的制定紧密相连,在一定程度上政策决定或引导着社会的发展,当今政策的价值取向趋向于人本主义,政策的社会评价越来越引起学者、政策制定者的关注。本文通过分析为何要进行政策的社会评价,介绍了政策社会评价的基本类型及政策的社会评价框架,提出政策社会评价的必要性及如何进行政策的社会评价。  相似文献   

5.
我国公共政策评估存在的问题及其改进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公共政策评估是公共政策过程中很重要的一个环节,其指导与参考作用也越来越突显。但在我国现阶段的公共政策评估工作中仍存在着一些问题,只有针对问题提出明确的思路才能真正改进公共政策评估的现状。其改进的主要思路是:转变观念,提高对政策评估工作重要性的认识,加强政策评估方面的理论建设;考虑政策评估主体的多元化取向;建立独立的政策评估组织;明确政策评估标准;加强政策评估的制度化、法律化建设;完善政策评估信息系统建设和信息公开制度。  相似文献   

6.
服务型政府政策价值取向探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价值取向是人们行动的指南,政策的价值取向则影响到政策的内容和结果,有什么样的价值取向就有什么样的公共政策。建设服务型政府目标的提出是我国政府改革的一个里程碑,公平不仅应该成为服务型政府管理的价值取向,而且应该成为其政策的价值取向。  相似文献   

7.
中国省级政府公共治理效能评价是一个综合性系统,包括评价主体、评价对象、评价价值取向设定、评价指标体系建构、评价实施与操作、评价方法选择、评价模型、制度安排、评价信息使用等等。其中,评价主体是核心,而评价指标以及标准的制定是关键。评价指标若设计不合理,将会使效能评价难以达到预期的目标。因此,从政策、体制、行为三个视角设计一套评价中国省级政府公共治理效能的指标体系,对于提升我国地方政府的综合治理效能具有重要的理论启示和实践运用价值。  相似文献   

8.
价值是对主客体之间普遍存在的关系的概括和抽象。作为客体及其属性对主体及需要的肯定和否定的关系,价值凝结着主体的本质力量。由此,价值取向必定成为主体思维导向和实践活动的表现。在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深度发展的今天,党的制度建设的价值取向就是稳定、发展、民主、文明。同时,这四个方面的价值所在,正是党的制度建设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坚持从严治党,总是保持中国工人阶级政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总是代表着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代表着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代表着中国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的生动体现。一、党的制度建设的…  相似文献   

9.
价值本质和特征是价值论的核心问题,是价值理论的基础,而价值导向是价值论中最具现实意义的问题。价值本质是主客体的效用关系,是在实践活动和认识活动中形成、存在的,具有客体为主体"所用"、"相一致"、"相符合"和"相接近"的规定性。研究价值特征主要是研究主体特征,即,因主体的不同、主客体关系的变化和主体变化而表现出价值的不同特点,这些特征呈现出价值主客体效用关系中客体相对稳定与主体相对活跃的动态性规律。在社会价值体系中,价值导向总是处于支配地位,个人的价值取向在总体上一定趋于社会的价值导向,有时会是一致的。  相似文献   

10.
对于主体问题,近年来一些理论工作者大多从认识的角度加以考察,使主体问题成为认识论研究的中心,从而深化了人们对主、客体问题的认识,这显然是有益的。然而,人的认识活动以及与此相关联的其它活动,如改造活动、价值评价活动、审美活动等都是在一定的社会历史条件下...  相似文献   

11.
刘心林  凌学武 《行政论坛》2004,(5):11-11,18
公共行政学自产生之日起,就一直存在着效率价值取向和规范价值取向的争议与互动。研究这两种价值取向的互动与流变,对于深化公共行政价值取向的认识、促进公共行政学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2.
行政道德评价是政府行政组织、行政人员自身以及人民群众根据行政道德的原则和规范对行政主体的道德行为进行善恶价值判断和表明褒贬态度。行政道德评价对于行政道德建设和行政管理活动具有重大的影响和作用。因此,必须正确把握行政道德评价的内涵及评价标准,并对我国行政道德评价的文化背景和价值取向作出理性的分析和把握。  相似文献   

13.
任何一种发展观,都蕴涵着对发展规律的认识和对发展价值取向确定。科学发展观也是规律认识和价值取向相统一的发展理论。就规律认识而言,它凝结着中国共产党人对人类社会发展规律、中国社会发展规律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规律的新认识;就价值取向而言,它体现了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在新世纪新阶段的新的发展要求和价值追求。  相似文献   

14.
中国发展模式具有内在的价值体系主导和建构成长逻辑,其发生、发展的演进过程与价值全面深度关联。它在产生与建构的过程中坚持和依循着实践真理、发展中心、人民主体、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等方面的价值判断标准;要对业已形成的中国发展模式的功效质量进行客观准确的理解认识,需要秉持运用客观中性、比较鉴别、历史评价与道德评价相结合的价值评价标准;要对目前尚不够完善的中国发展模式进行改进创新,则需要在哲学、科学和技术方法三个层面立行价值优化标准。深入研究探悉中国发展模式成长演进的"价值判断——价值评价——价值优化"这三重价值标准的选择机理,可以更好地理解把握其建构逻辑、是非优劣和未来发展取向。  相似文献   

15.
公共政策评估中的非理性因素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理性作为现代公共政策的基本价值取向之一,在政策评估中也应该得到贯彻。然而事实是非理性的因素却对评估起着一定影响,这也正是理性评估的缺陷。作为对政策的价值判断和政策效果量化的公共政策评估活动,其评估主体容易受到个人偏好、情感、经验、直觉、灵感等非理性因素的制约。特别是政策评估方法中的成本———收益分析方法,是相当理性和规范的,但在对成本和收益的量化评估中也难免存在非理性因素的影响。在明确非理性的不足和优点之后,我们应合理利用非理性因素,改进政策评估,确保政策评估的公正性和客观性。  相似文献   

16.
我国的改革开放进程,也是我国社会全面变革的过程.在变革社会中,我国公民政策参与表现出主动性参与、利益性参与、多群体性参与、智能性参与、法制性参与等一系列新的特征;面对我国公民政策参与的新特征,作为公共政策活动最大主体的政府,理应采取一系列新对策,即树立开放的政策观念,确立和谐的公共政策价值取向,扶持民间政策研究机构的发展,强化公民政策参与的能力和主体地位,规范参与程序,尝试公民政策参与的新机制.  相似文献   

17.
价值取向是指主体在对价值理解基础上的价值活动的选择目标。社会转型时期,是社会变迁的飞跃时期,社会许多方面都会出现深刻的变化,这是转型时期的时代特征。这一变化的现象和趋势反映到党内,党员价值取向随之出现了若干新变化。分析、认识并引导这些新变化,是搞好转型期党的建设,促进经济发展所面临的崭新课题。一、党员价值取向出现了若干新变化计划经济时代,城镇党员拿工资,农村党员挣工分,在这种体制下,党员价值取向就是一心一意为国家、为集体,党员的个人利益溶合在国家利益和集体利益之中。实行市场经济以来,我国对所有制结构进行了重…  相似文献   

18.
所谓价值导向,是指社会或群体、个人在自身的多种具体价值取向中,将其中某种取向确定为主导的追求方向的过程。   在现实中,个人会产生多种具体需要,而客观环境又为这其中的部分需要提供了一定的实现条件,使主体产生多种价值取向。在这些取向中,与主体价值观念相一致、符合其长远发展目标的,就会被主体确定为主导的价值取向,并在实践中加以追求。   作为群体或社会来说,其绝大多数成员的共同的价值取向,就是该群体或社会的主导的价值取向。   价值民向的内容不仅可以通过社会调查,科学的理性分析和综合加以确定,而且可以…  相似文献   

19.
我国公共政策发展中的民生价值取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公共政策的价值取向以政策制定者的价值偏好、政策的强制性、公共性为基础,贯穿政策全过程.当前,以民生为价值取向的公共政策已成为我国和谐社会建设的自觉选择,日益深化的体制改革、不断完善的法律政策和科学发展路径,推动着政治资源配置、财产权利和发展机会走向公平正义,彰显出我国公共政策维护民生的价值追求.  相似文献   

20.
论政府政策行为的价值取向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传统政治学和公共行政理论认为 ,政府是社会利益的代表 ,其政策行为的价值取向是公共利益。现代团体主义政治理论和公共选择理论否定了传统的观点 ,它们分别认为政府政策行为的价值取向或者是团体利益 ,或者是政府官员的个人利益。这些观点都有其不足之处 ,其中有些观点甚至是根本错误的。只有马克思主义才科学地解决了政府政策行为的价值取向问题。在马克思主义看来 ,从根本上说 ,在阶级社会 ,政府政策行为的价值取向必然是统治阶级的阶级利益。在社会主义条件下 ,人民的政府才有可能真正把人民利益作为政府政策行为的价值取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