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徐启斌  程宏燕 《求索》2005,(5):108-110
公民道德建设法律化制度化包括为道德建设立法和引德入法两方面含义。道德与法律的差异决定公民道德建设法制化的必要性,道德与法律的共同点提供了公民道德建设法制化的可能性。公民道德建设法律化制度化不仅有助于道德功能的有效发挥,而且有利于法律、制度本身的完善、优化和发展。公民道德建设法律化制度化影响面广,具体运作需积极、慎重。  相似文献   

2.
"法治重庆的建设,政府行为的法制化、司法部门执法的法制化都应放在重中之重予以强调。"全国人大代表、重庆市高级人民法院院长钱锋如是说。他认为,法治政府的建设是关键,没有政府的法制化就不可能有社会的法制化,更不可能有国家的法制化。因此,他提建议时首先说要切实增强公职人员的宪法和法律意识"。可以考虑建立宣誓制度。"他说,最高人民法  相似文献   

3.
苏苗声 《前沿》2013,(15):72-75,78
有别于许多学者将研究侧重点放在具体劳务派遣制度的优劣上,本文以制度竞争为视角,试图探讨劳务派遣的有关制度是否需要国家层面的统一立法,以及此种立法应当控制在什么样的范围内.笔者认为,最终的立法思想应致力于从以往的“使规避行为不合法”到“使规避行为不合理”转变,以最终实现将选择权留给企业,更留给劳动者.  相似文献   

4.
王越平 《求索》2012,(4):63-65
研究地方政府职能转变"滞后"现象的意义,在于推动社会经济的发展和转型。而对于正在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型的中国来说,地方政府职能转变绝不仅为一个单纯的政府职能调整问题,因为地方政府作为制度的制定者,同时又需要受制度的约束。为研究地方政府行为变迁的制度约束以及行为模式内在机制和逻辑,本文采用定性研究方法,借鉴理性选择和新制度主义等理论,对地方政府在对待保障性住房政策的行为转变进行系统分析。研究表明,地方政府的行为变迁主要受财政体制、各级政府间的权力结构、地方利益结构等制度约束。  相似文献   

5.
本文通过考察现阶段地方政府的行为目标与模式,认为地方政府具有成为制度创新"第一行动集团"的动机和能力;并从地方政府的制度创新行为模式入手,进一步分析了地方政府的经济行为特征,认为虽然存在不规范的经济现象,但地方政府的制度创新行为事实上为市场取向改革提供了低成本、低风险的环境,使改革呈现渐进过渡特征;并且地方政府与企业的合作博奕过程客观上推进了排他性产权的确立与市场主体的培育,并必然伴随地方政府的角色蜕变.  相似文献   

6.
张楠 《社会主义研究》2008,3(1):113-115
在我国基本养老保险制度的建设与运行中,部分地方政府表现出严重的地方利己行为,极大地损害了其他地方政府和人民的利益。造成地方政府利己行为的原因有思想、经济和体制等多方面的因素,必须建立一个"全国统筹的、全民性的基本养老保险制度"、构建规范的地方政府的自律与他律机制、加强中央政府的权威与协调能力,才能制止这种地方利己行为:  相似文献   

7.
我国行政问责制的地方立法对进一步健全完善行政问责的制度和法律体系,科学规定问责的范围、对象、事项、处理程序、惩罚措施,实现了由"权力问责"为主向以"制度问责"为主的转变,同时具有一定的立法共性。但是,地方立法行政问责制度还存在一些差异,反映出我国行政问责制度存在的一定分歧和暴露出的问题,这是今后立法需要考虑和完善之处。1.立法依据的缺乏统一性云南省的《问责办法》规定其立法依据是《公务  相似文献   

8.
对民间规范的认可,贯穿于地方立法的所有类型中。不论是执行性地方立法、自治性地方立法还是试验性地方立法,都需对民间规范予以认可。前者的认可乃是把国家法的原则和精神搭架在具有相容性的地方民间规范中,以利其贯彻落实;中者则是对地方事务在地方事权范围内,予以规范化、法律化,其重要根据是业已形成的地方的非正式制度(民间规范);后者尽管有更多创制因素,但也不排除对已经形成的规范事实(非正式制度事实)的认可。地方立法的形式,主要是认可,而不是创制。  相似文献   

9.
地方政府立法行为来源于有权机关的授权,地方政府立法权与地方政府依据授权从事立法活动并不排斥.依据《立法法》和《地方政府组织法》之规定,地方政府制定具有普遍约束力的地方政府规章和规范性文件的行为具有共性--立法性,否定地方政府制定规范性文件的立法性,在理论上不能自圆其说,在实践上导致地方政府制定"规范性文件"之行为游离于权利监督、程序监督、立法监督、司法监督之外.  相似文献   

10.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我国解决民族问题的一项基本政治制度,民族区域自治法律制度是这一基本政治制度的法律化。深入分析其立法和实施状况,对于进一步完善我国民族法治建设、促进和保障民族地区又好又快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1.
从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看政府行为的法律重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要实现人与自然的良性互动、和谐统一,内在地要求政府行为具有目标的整体性、依据的合法性、方式的主动性等特点。但我国地方政府中存在的行为短期性、责任分散、滥用权力、行为滞后等问题,对和谐社会的形成造成了冲击。因而,需要通过立法调控、公众参与、内部协调和司法监督等法律机制重塑地方政府行为熏以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  相似文献   

12.
国外一些国家通过行政程序法或政府信息公开制度立法对本国政府信息公开制度法律化,我国也在近期制定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信息公开条例》并将实施。在这些法律法规中,对政府信息公开的目的、内容、限制、方式、程序等进行了明确规定。本文在辩析政府信息公开概念的基础上,回顾了国内外政府信息公开立法和实践的历程,并主要从立法层面提出国外政府信息公开立法对我国的启示。  相似文献   

13.
我国宪法和地方组织法规定,省级人大常委会有权制定地方性法规,至于可以制定什么样的地方性法规,却是语焉不详。在立法实践当中,省级人大常委会制定地方性法规的行为并不规范。面对社会上立法需求"旺盛"的新形势,省级人大常委会的立法步伐明显加快,立法行为不规范的问题也随着突出起来。若不引起重视,并逐步加以解决,势必影响地方立法的进程和地方性法规实施的效果,甚至影响我国社会主义法制的统一和尊严。省级人大常委会立法行为不规范有多种表  相似文献   

14.
一、把机构设置和人员配备纳入法制化管理本次地方政府机构改革必须把机构设置和人员配备纳入法制化管理轨道,用法律法规的形式固定下来。今后机构的设置与撤并要通过立法来决定,政府行政首脑不得随意增设或废止。只有这样,才能保证机构改革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发展完善的需要,才能摆脱“精简——膨胀——再精简——再膨胀”的怪圈。  相似文献   

15.
地方政府债务:现状、成因与对策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文章对我国地方政府债务历程进行了回顾,分析了地方政府债务成因的发展变化,探讨了地方负债的融资行为风险对财政、金融、社会带来的不良后果,最后提出解决我国地方政府债务的根本出路在于地方政府举债债券化,应采用总体部署、阶段实施的解决方案,最终使地方政府债务走向透明化、法制化、市场化、规范化的道路。  相似文献   

16.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形成之后,作为法律体系重要组成部分的地方立法,其指导思想、立法重点,乃至立法的方式等都要随之进行改变和适当的调整。为适应这一新形势的要求,地方立法需要有新举措,需要在具体抓手上有所改变,这突出地表现在立法制度的建构、立法方式的转变以及立法项目的布局三个方面。  相似文献   

17.
《中国农村扶贫开发纲要》规定:"加强法制建设。加快扶贫立法,使扶贫工作尽快走上法制化轨道。"一直以来,我国扶贫工作都注重法治化建设,希望借助完善的法律法规,让扶贫工作更加制度化、规范化、法制化,彻底解决我国贫困人口问题。同时,为更好落实扶贫工作,要依法规范政府扶贫行为,注重扶贫对象的法益保障。  相似文献   

18.
关于地方立法几个问题的思考□段增云周荣恩赵建纲为了保障国家和地方立法的有序进行,全国人大需要制定立法法,进一步规范我国立法制度。结合地方立法实践,有几个问题需要认真研究。一、中央和地方立法权限的划分问题中央和地方立法权限的划分是规范我国立法制度的核心...  相似文献   

19.
政府在制度变迁中存在机会主义行为,为此就必须通过政府体制来限制政府的机会主义行为。在经济全球化背景下,我国的政府体制面临很大的挑战,而现在中国的政府体制还有许多不完善的地方,这就需要加强政府体制改革,本文就上述相关问题进行了阐述。  相似文献   

20.
实行党政领导干部竞争上岗制度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我国实行党政领导干部竞争上岗制度 ,具有重大意义。当前实行这一制度 ,还存在干部来源结构单一、考试内容陈旧、考试方法不科学等问题。为此 ,需要制定竞争上岗的法律法规 ,使干部竞争上岗法制化 ;拓宽竞争上岗的广度和深度 ,使干部竞争上岗制度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