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学理论》2015,(1)
随着中国电子商务的发展,网络购物成为了人们日常生活中一种新的购物方式。在网络购物的过程中,买家与卖家两种角色承担着什么样的风险?当前的法律机制能否解决新出现的法律问题?本课题组通过选取几个典型的网络购物纠纷的案例,并对其进行详细的分析,找出网络购物当中出现的安全隐患,再对现在网络购物中的买家与卖家进行问卷调查,系统地总结网络购物在中国发展的现状,然后探讨如何健全网络购物过程的法律机制,以促进网络购物这种新鲜事物的良性发展。  相似文献   

2.
随着网络购物的普及,越来越多的大学生采用网络购物作为主要的消费方式。通过调查研究发现,目前大学生网上购物行为乱象丛生,影响因素众多,为促进和引导当代大学生理性消费、安全地进行网上购物提出合理化建议如下:政府方面应该重视网络市场,加大对网络购物的监管体制;学校方面可以加大对网络购物的宣传,向学生传播正确的消费观和网购理念,提倡合理消费、绿色消费。  相似文献   

3.
冯松龄  李亚飞 《瞭望》2020,(18):58-59
新冠肺炎疫情对国家和社会服务各个层面是一次应急考试。疫情期间,人们工作、生活和学习对网络的依赖进一步加深,云办公、云购物、云课堂是对网络流量的集中挤兑,也是对信息通信建设成就的一次压力测试。  相似文献   

4.
张笑予 《学理论》2012,(22):90-91
当前大学生已经成为网络购物的主体,本文采用个案研究的方法,进一步探究了当代大学生进行网络购物的消费心理变化、行为特点及价值取向等内容,以期为当代大学生进行网络购物提供科学的价值判断和行为指导。  相似文献   

5.
随着现代信息技术的普及和发展,网络已应用于社会的各个方面,成为人们日常工作、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个重要科技手段。与此同时,一些违法犯罪人员对互联网技术加以利用,特别是对正处于蓬勃发展机遇期的电子商务、网络购物平台等加以利用,使之成为销赃的新"土壤"。因此,面对新的科技信息条件,应当对信息化条件下的销赃渠道进行分析、归纳,从中分析研究赃物控制的难点,并从多方面对赃物进行控制。  相似文献   

6.
周江平  刘素娜 《学理论》2011,(13):284-285,288
网络购物正以飞快的速度发展,但调查数据结果显示,网络购物在大学的流行还并不理想。这跟学生的硬件不够与学校的宣传不够有关,也有学生经济困难方面的因素,更重要的是网络安全隐患与购物程序繁琐的影响。要解决这些问题首先要解决教师层的问题,然后要普及知识消除学生顾虑,同时,可以通过鼓励网络创业,让网购变得更为流行。  相似文献   

7.
《民主》2020,(2)
正今人购物,是我们生活的重要部分,无论在家出游,"买买买"总是少不了的。而现在的买东西更增添了网络购物的形态,我们在家中就可以在各种网络购物平台上"神与物游",享受购物的乐趣,现在更有如"双十一"这样在网络上凭空创造出的节日,可以兴趣盎然地网购。这是现代人购物乐趣。当然,其实自有人类社会以来,就有购物,一买一卖之间,是人类生活赖以存在的基础,正是有了商品的交换,人才可以有不同的分  相似文献   

8.
网络代购行为的税收法律问题探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张乃强  丁石 《学理论》2010,(13):111-112
伴随着我国商业社会的进步和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电子商务已逐渐融入到人们的日常生活,变成人们日常生活的一部分。作为近几年发展起来的网上代购行为以其独特的优势逐渐成为众多青年人购物的一种新的方式。但对于网络代购行为这种新的消费方式我国学界一直没有给以清晰的界定,同时对于网络代购行为所涉及的税收问题也提及甚少。文章将主要在税收的范畴领域内对网络代购行为加以界定,对涉及的税收问题加以探讨。  相似文献   

9.
顾洪森 《学理论》2009,(19):117-118
当今时代网络技术日新月异,日益渗透到人们生活的方方面面,已经成为现代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但是在网络给人们带来方便快捷优势的同时,也同样给社会带来网络犯罪这一新问题。本文拟就网络犯罪的特点、成因、预防对策作些探索,希望对有效减少网络犯罪起一定的作用。  相似文献   

10.
当今社会,网络技术的发展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和思维方式,影响着人们的网络行为。大学生作为社会的新生力量,善于接受新鲜事物,习惯利用网络解决日常生活中遇到的问题,对网络的依赖逐渐发展为网络沉溺,严重影响了他们的学习和生活。本文从社会学的视角分析,造成网络沉溺主要有网络自身特性、网络社会控制以及大学生自身方面的原因,提出要从网络空间技术的合理利用、高校教育的控制以及大学生的自我规划等方面来加强对网络沉溺行为的社会防治。  相似文献   

11.
李媛 《学理论》2012,(35):85-86
随着因特网和电子商务的飞速发展,网络购物迅速风靡起来。在网络购物飞速发展的同时,诚信问题也随之而来。2006年,中国电子商务协会发起了首次"中国电子商务诚信状况调查"。调查数据显示当前网上交易在诚信方面存在很大问题。与电子商务相关的投诉在中消协受理的总投诉案例中已占据了第二位。其中一半是网民针对虚假购物信息的投诉,还有近四成的网民购物后私密信息被窃。在这种欺诈泛滥的环境下,很多消费者都对这种时尚便捷的消费方式望而却步。  相似文献   

12.
《学理论》2015,(29)
随着计算机技术、网络技术的迅猛发展,互联网已经成为人们日常生活和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互联网为人们提供了丰富的资讯,在给人们生活带来便利的同时,由于网络环境的开放化,一些不健康的网络内容也在网上大肆传播,给当代大学生的身心发展造成了严重的影响。在网络信息社会环境下,培养当代大学生健康网络的生活方式便凸显得尤为重要。当代大学生健康网络生活方式的养成教育具体方法如下:加强对当代大学生思想观念的教育;加强网络知识和网络技术的教育;加强网络法规和公德的教育;加强网络硬软件的建设。  相似文献   

13.
田强 《学理论》2009,(25):257-257
网络给人们提供了好多的便利,它不仅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更对人们的传统观念带来了巨大的挑战。在网络发展的今天如何对青少年进行教育?  相似文献   

14.
近几年来,网上购物成为一种新的购物渠道,越来越多的消费者参与到了网络购物的群体当中,产生了一种不同于传统消费行为的网上消费者行为,与其相伴随,电子商务应运而生,其服务质量已经成为制约企业发展的主要瓶颈,因此研究电子商务服务质量和网络消费者行为之间的关系是十分必要和有价值的。  相似文献   

15.
黄豁 《瞭望》2008,(29)
在网络购物消费中,网民已跑赢了 CPI 近日,亚洲最大的互联网零售商圈——淘宝网——别出心裁地发布了网购 CPI。这一针对网络购物的 CPI 与国家统计的 CPI 出现了很有意思的反差:国家统计 CPI 大幅上升的同时,网络购物的CPI不升反降。淘宝网统计CPI在今年1月份至5月份分别是0.41%、-2.74%、-7.28%、-9.24%、-6.35%,  相似文献   

16.
《学理论》2020,(12)
网络环境的开放多元,网络传播的信息海量性和快速高效,极大地降低了信息获取的难度,改变了人们的工作、学习和生活方式。大学生与网络的联系越来越密切,网络上的信息多且复杂,很多大学生浏览的网络信息娱乐性、随意性较强,逐渐形成了不良的上网和生活习惯。了解大学生网络信息选择的倾向性,有利于提升网络育人效果和水平。  相似文献   

17.
郭鹏超 《学理论》2010,(14):217-218
网络的广泛应用在给高校学生的学习、生活带来便捷的同时,也产生了一系列的问题,其中高校学生网络道德失范问题显得尤为严重,这同时引发了人们的思考。文章列举了高校学生网络道德失范的表现,并在探究了高校学生网络道德失范的缘由的基础上,从高校学生自身和高校德育工作两个方面,探讨了如何解决好高校学生网络道德失范问题。  相似文献   

18.
《学理论》2013,(36)
当今社会已经进入了一个网络化时代,随着社会的发展与进步,人们拥有了越来越多的闲暇时间,其中,大学生的闲暇生活与网络的联系也越来越紧密。本文简要阐述了网络文化、闲暇教育的概念,在揭示当今大学生的闲暇生活状况的同时,分析网络文化在大学生闲暇生活中的影响,从而探讨指导大学生在闲暇生活中正确合理地享受网络文化。  相似文献   

19.
徐丹丹 《学理论》2014,(4):65-66
网络技术是现代社会的进步载体,深入到了人们生活的方方面面,网络政治参与也随之应运而生。网络政治参与有其兴起的特殊背景,也有其不可取代的民主价值,它迎合了公民日益强烈的民主需求,具有践行大众民主的民主意义。  相似文献   

20.
网络隐私权保护初探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尤其是信息技术和网络技术的发展,人们的生活正发生着日新月异的变化,网络隐私权的保护越来越受到人们的普遍关注,而我国受传统文化、历史、经济发展状况的影响,公民的隐私权意识淡薄,对隐私权的研究起步较晚,尚未明确规定隐私权的独立民事权利地位,关于网络中隐私权的保护更是一个新的课题。作为一把双刃剑,网络在给人们带来繁荣、便利的同时,也存在很多不安全的因素,特别是网络的公开性和易窥窃性很容易使人们的隐私暴露于天下,个人隐私面临着严重的威胁,如何保护好网络环境下的个人隐私权已经成为各国学者普遍关注与探讨的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