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迁徙自由作为一项基本人权,已经受到立宪国家的普遍关照.美国注重发挥宪法解释的价值和功能,主要从平等保护条款中释出了迁徙自由,使得迁徙自由即便未被美国宪法所明文确认,亦获得了宪法层面的保障;德国则主要通过宪法明文规定的方式以保障和限制迁徙自由.美国与德国的立宪实践表明,法治状态下,迁徙自由应在保障与限制之间加以实现,迁徙自由的保障离不开宪法解释,美国经验对当下中国的迁徙自由保障具有启发意义,德国经验为未来中国迁徙自由的入宪提供了思路.中国公民迁徙自由的全面保障须仰赖于"释宪"的启动与"入宪"的实现.  相似文献   

2.
宪法司法化     
《团结》2012,(2):46
宪法的实施和落实必须有确定的机制保障,这种保障机制包含了从对国家立法的违宪审查,到对"行政行为"的违宪监督,到对公民宪法上公权利的保护,到对公民宪法上的私权实行司法救济的广泛内容。这些宪法实施的保障机制,在美国都是由普通法院通过司法程序来实现,这引起了一种模糊的  相似文献   

3.
吕勇  段庆华 《学理论》2009,(14):85-88
美国目前的人权保障是两套并行的模式,即公民受到宪法条款的双重保护。但是在具体的权利保护中,各州又有各自独特的特点,这一特点反映到案例法中,由法官对此进行宽泛性的解释,对州宪法中权利的内容做了更为丰富的诠释。本文将以联邦主义下州宪法的历史发展为线索,分析不同地理模式下州宪法的特点以及州最高法院在宪法解释中的作用,以一些州有代表性的权利保护模式为范本,探讨其在言论和新闻自由、社会福利与司法补救保障、隐私权等具体案件中的运用以及州宪法的权利保护基本性和特殊性结合的问题。  相似文献   

4.
一般认为,我国现行宪法在私有财产保护方面存在着两方面的缺陷,即形式缺陷和实质缺陷.对此有三种补救途径:修改宪法的途径,宪法解释的途径,立法法确立的立法监督的途径.本文认为,在强化对私有财产的法律保护方面,立法法所确立的立法监督途径能够发挥比修改宪法或解释宪法更为实际的作用;在宪法监督机制得不到改善的提前下,增补修正有关私有财产保护的宪法条款,对于强化私有财产保护,并无太大的实际意义.  相似文献   

5.
建设和谐社会是当代社会的主题,和谐社会的构建离不开宪法的支撑和保障。美国和澳大利亚的宪政实践证明,平等权的宪法保障程度与社会和谐程度具有密切的关系,平等权获得有力的宪法保护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基石和关键。一国如果能够认真对待这一问题,就能推动和谐社会的建立。反之,宪法不能保障平等,社会不可能是和谐的社会。美澳两国在宪政建设过程中既有宝贵的经验,也有深刻的教训。研究这两国的平等权保护宪政实践,可以给我国的和谐社会建设找到必由之路。当我们在运用法治保障和谐社会建设时,必须认真对待现实中的不平等和歧视问题,运用宪法加强对平等权的保障。  相似文献   

6.
一、美国知识产权保护的主要特点 美国之所以能成为世界上经济最发达、综合国力最强大的国家,最主要、最重要的原因是得益于其完善的知识产权宪政机制。美国宪法是世界上唯一写有“知识产权条款”的宪法。早在200多年前,美国宪法第一条第八款就规定:“国会有权立法给发明人和作者以有限期限的专利权和版权以鼓励发明、激励创造。”  相似文献   

7.
于佰春 《侨园》2002,(3):32-33
初春时节,我在海参崴采风。海参崴,是风光旖旎的海滨胜地,也是一个令人不安的动荡城市。它具有引人入胜的自然景致,也潜藏着光怪陆离的诱惑和意料不到的危险。最让人匪夷所思的,是充斥在城市中的应召女郎。海滨夜晚“流萤”纷分海参崴的夜晚灯红酒绿。纸醉金迷。在海港附近的几家星级宾馆里,午夜的沙龙,艳舞表演和按摩桑拿等诱人一掷千金的夜生活拉开帷幕。此刻,抢眼的应召女郎们在各处粉墨登场了。她们的举止表情告诉游客:我在等你。“白鸥”是海参崴比较著名的一家夜总会。艳舞、轮盘赌和桑拿按摩是夜总会主要服务项目。每当夜晚,这里的门脸和相关的广告被粉红色的射灯照亮,显  相似文献   

8.
违宪审查制度是指具有违宪审查权的机构对违反宪法的行为(包括制定违宪法律.规范性法律文件行为和其他违宪行为)进行违宪性审查,以裁定其是否违宪的法律制度.我国现行违宪审查尚未成为一种专门法律制度.仅由作为立法机关的全国人大常委会进行违宪审查.工作难以深入许展,使宪法至上地位受到挑战.国家法治进程受到阻碍。  相似文献   

9.
《学理论》2013,(36)
交换性性骚扰和恶意环境性骚扰是性骚扰的两种类型。基于大学的特殊属性,学术自由是受美国宪法保护的权利。20世纪90年代以后,恶意环境性骚扰控告和宪法第一修正案保护的言论自由之间的冲突日益显现,尤其是大学中的恶意环境性骚扰与学术自由之间的关系处理更加复杂。虽然最高法院没有直接说明此问题,但是在大学中第一修正案和恶意环境性骚扰法律之间的紧张,随着在法院诉讼中这些问题的增长而越发明显。  相似文献   

10.
强制拆迁与"公共利益"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如果一部法律文件的存在及其实施带来的是大量的侵权现象,如果它的存在使得某些违宪行为得以在"合法"的形式下进行,且使得许多人因此而陷于困境,特别是对宪法的权威和社会稳定构成一种威胁的话,那么其存在的合理性,或说它的合宪性就应当引起我们的思索。  相似文献   

11.
修宪背景下的城市房屋拆迁若干问题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近几年的城市房屋拆迁暴露出若干问题,此次宪法修改给了人们认真检视和解决这些问题的良机。在宪法修改之后,城市房屋拆迁应当注意对公民私有财产权的保护,准确界定和衡量公共利益,给予公民充分及时有效的行政补偿,同时采取适当合理的拆迁行为对公民的人权加以尊重和保护。  相似文献   

12.
互联网越来越普及,对网络隐私的侵权已成为突出的社会问题而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但网络隐私权现阶段还未能通过现行法律法规和司法程序得到很好的保护,这就要求对网络空间侵害隐私的行为加以法律制止。网络安全问题,正在使得人类隐私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安全隐患。加强对网络隐私权的保护已经成为各国立法趋势。因而,在我国隐私权立法缺位的情况下,确立隐私权的法律地位并在此基础上对网络隐私权的保护机制进行建构已经成为当务之急。  相似文献   

13.
周丽萍 《团结》2003,(2):20-23
一、实现宪法司法化,保障宪法权威性 所谓宪法司法化,是指当公民的基本权利受到侵犯时,公民可以直接引用宪法的有关条款进行诉讼,法院以宪法的条文作为法律依据判案,即宪法自身具备可诉性。 2001年8月13日,最高人民法院根据山东省高级人民法院关于一起冒名顶替上学案适用法律问题的请示,作出《关于以侵犯姓名权的手段侵害宪法保护的公民受教育的基本权利是否应当承担民事责任的批复》,认定被  相似文献   

14.
美国的宪法体制[美]斯坦雷·凯雷著于爱民译于牧校在这一章里,我将就美国的宪法体制及它的创立者们的初衷的基本特征进行一些讨论。我将主要讨论第二部分,因为我意识到:这有助于对第一部分的理解。我相信,并且我想:我能够表明──写这部联邦宪法的人们的主观动机在...  相似文献   

15.
商静  张少锋 《学理论》2009,(24):80-81
互联网越来越普及.对网络隐私的侵权已成为突出的社会问题而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但网络隐私权现阶段还未能通过现行法律法规和司法程序得到很好的保护,这就要求对网络空间侵害隐私的行为加以法律制止。网络安全问题,正在使得人类隐私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安全隐患。加强对网络隐私权的保护已经成为各国立法趋势。因而,在我国隐私权立法缺位的情况下,确立隐私权的法律地位并在此基础上对网络隐私权的保护机制进行建构已经成为当务之急。  相似文献   

16.
随着计算机技术的进步和网络经济的发展,网络空间下的个人隐私保护问题日渐突出,传统的隐私权领域因此扩展到网络空间,网民的隐私权不仅遭受着来自于民事主体的侵权威胁,有时也面临着以政府为代表的公权力的侵害。作为现代信息社会公民不可缺少的一项基本权利,网络隐私权应当得到作为国家根本大法宪法的保护。而我国的宪法只对隐私权进行了原则性的规定,结合我国的宪法及相关法律规定以及当前网络隐私权保护的现状,对网络隐私权的宪法保护进行探讨得出:将隐私权作为基本权利规定在宪法中;完善隐私权立法体系,辅之以相关制度;防止公权力对网络隐私权的侵犯;完善宪法救济制度。  相似文献   

17.
陈多旺 《学理论》2014,(20):96-98
农民权利系农民基于城乡二元制度所定位之农民身份而享有。农民的身份性也为今天给予农民权利以公法保护提供了客观基础。公法具有不可消解的内部张力,这是推动公法发展的内在动力,也是公法之所以能够为农民权利提供与社会发展相适应的法律保护的原动力。宪法的静态规制功能是赋予农民权利以平等保护的前提,行政法的动态调整功能是给予农民权利以倾斜性保护的条件;农民权利的享有和行使是宪法的价值追求,其享有和行使的程度是行政法价值的体现。  相似文献   

18.
<物权法>的制定,是宪法确定的"国家保护公民的合法的私有财产"的一次真正落实,也划清了公民(社会)和政府各自行使权利的界限.然而,由于政府拥有任何个别公民都无法拥有的强制力量,公民私有财产受到政府权力膨胀或滥用侵犯的危险最大.因此,为了贯彻实施好物权法,真正落实保护公民合法的私有财产,有必要采取措施对政府行为进行规制.  相似文献   

19.
童子荣 《学理论》2009,(19):100-101
美国宪法学者查尔斯&#183;A.比尔德先生从利益集团与美国宪法的制定之间的互动关系提出了宪法经济解释的观点。建国以来,我国经济体制及各所有制形式在宪法中的身份发生了巨大的变迁。这种变迁的背后是不是同样隐藏着中国利益集团的力量。但最后的论证却证明了至少在1993年前中国宪法对经济体制和各所有制形式的规定变化是“政策性修宪”的结果,而不是利益集团的推动。  相似文献   

20.
在环境保护的时代背景下,在宪法中加入环境保护条款、成为"环境宪法"已经是世界各国宪法的普遍选择。但随着生态与生物多样性保护重要性的上升,传统宪法"人类中心主义"的局限性日益显现,在"环境宪法"的基础上适当纳入生态保护的内容、逐步转变为"生态宪法"正在成为各国宪法发展的新趋势。我国宪法应顺因这一趋势,对现有条款进行修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