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6 毫秒
1.
"汉字美学"是汉字学与文艺美学这两个学科的交叉综合。"汉字美学"概念的提出,是希望打破"专业"的门墙,在更高层面上恢复中国学术研究"文史哲"一体化的传统。其研究对象,是美学视阈中的"汉字"和汉字学视阈中的"文学话语"。汉字美学研究包括理论与应用这两方面的内容,其前者主要包括汉字美学的理论前提、在场背景、概念范畴体系、逻辑起点、理论观点等;后者主要包括"汉字谱系学"、"汉字图像学"、"汉字叙事学"、"汉字情感学"、"汉字的感性显现"等内容。词学核心概念证所用的"雅"、"婉"、"约"等汉字及其家族谱系,可以作为汉字美学研究的个案例证。  相似文献   

2.
孔令滔 《研究生法学》2007,22(4):94-102
引言(一)研究背景现代行政意味着政府角色由"管理者"转向"服务者",行政运作由"权力行政"转向"服务行政",而行政相对人亦由消极的"被管理者"转向积极的"参与者",这些社会现实使得行政法学科在研究范式上也由传统的"政府本位"之一元研究模式转向了"政府与相对人并重"的二元研究模式,"行政相对人"此一研究题域正日益受到学界的关注。基于此,"公民拒绝权"作为"行政相对人权利"项下的一子命题,近来也得到了一些学者的论述与阐发。然则,理论上基于对"行政行为公定力范围"的不同认识,形成了关于"公民拒绝权存与废"的两派学说。因此,探讨公民拒绝权之正当性即具有了必要性,此点亦为本文写作的理论背景。  相似文献   

3.
汉字形体美学初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汉字美学研究,应以汉字在现代和当代的发展以及受众的切实文化需求为背景,汉字美学的对象应该是汉字形体生成及其具体应用之美的所有主要方面,包括汉字作为书法艺术作品的美和汉字在具体生活应用中适应各种目的和场合,运用各种材料、工具、方法和手段而生成和呈现出来的各种形式之美,而不仅仅是传统书法艺术所论述的汉字书写的美。  相似文献   

4.
徐东 《中国公证》2005,(12):39-43
一、证明与公证证明 何为"证明"?从文字学上解释,"证"古字写作"證",有"证实"、"证据"的含义,"明",日月为"明",有"明亮"、"明白"的含义.<现代汉语词典>上解释为"用可靠的材料来表明或断定人或事物的真实性".  相似文献   

5.
象形、象意与表意——论汉字审美符号的存在方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唐兰先生在"六书说"的基础上,提出"象形、象意、形声"的"三书说",裘锡圭先生对唐说提出质疑,提出了"表意、假借、形声"的"新三书说"。"旧新三书说"把"意"变成了低一层次的概念,在一定程度上消解了汉字"象"的因素,其主要缺陷是对汉字这种审美符号的存在方式缺乏一种特异性的自觉和同情。而汉字中或凝练或抽象的形象,往往是事物精华的浓缩和概括,透过汉字的形象,可以看到中国人的观念的凝聚。中国精神与中国知识,以仍然鲜活的形式,体现在文字的创造中。"象"与"意"作为一种特殊的统一体,在汉字的发展史中,起着深刻的作用。汉字构形中的"抽象",表现了汉字写"意"的特点,唤醒了我们对中国艺术"写意"的传统意识。象形、象意,包含着"象"与"意"两大传统的交融,并通过"象外之象"、"意外之意",开辟辽阔浩渺的审美空间。因此,我们对汉字的认识必须超越认识层面,进入美学探索的境界。  相似文献   

6.
笔迹检验学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应用型学科,要达到精准掌握和深刻理解,首先就要掌握生理学、心理学、语言学、文字与书法等相关的基础理论知识.文字学是笔迹检验学的基础学科,笔迹检验学的研究离不开对文字学的研究,应重点研究汉字的构造及特点、字体的演变、正字法等基础内容.精通文字学是对从事笔迹检验学研究人员的基本要求.  相似文献   

7.
伍麟 《金陵法律评论》2005,16(5):96-100
可持续发展是当今时代主题,也是当代环境心理学开展研究的主旨.应对多元化、复杂化的环境问题的挑战,实现人与环境的和谐,当代环境心理学需要在价值取向上,扬弃人类中心主义与技术乐观主义,转向人与自然和谐统一与多学科共同努力;在理论构建上坚持宽阔的理论视野、跨领域的理论互补以及在实证研究中发展和深化理论;在方法论上,从个体主义取向转向组织与文化取向,从封闭性、单一化研究转向开放性、国际化研究.  相似文献   

8.
"儿童问题行为"是教育理论和实践中较为常用见的概念。在理论研究和教育实践中,"问题行为"通常是在规范的意义上来使用的,意指一种教育者立场上的"有问题的行为",但站在儿童的立场来看它也是儿童解决自己所遇问题的尝试,是"解决问题的行为"。人文科学视野中的"儿童问题行为"意味着,首要的不是去矫正在教育者看来有问题的行为,而是确立或理解儿童所面临的问题所在,以便为儿童提供所需要的帮助。为此,有必要重构教育日常话语中的"儿童问题行为"之观念,在理解儿童问题行为之意义时实现主体置换,从自然态度转向反思性理解,从问题行为的因果关系转向问题行为的意义关系,从意义的客观诠释转向行为主体的意义赋予。  相似文献   

9.
<正> 一、日本行政法的地位(一)当代日本社会与行政法日本号称"经济大国",但同时又是一个法律繁多的"法治主义"的资本主义国家。而行政法在日本法律中又占有极为重要的地位。正象日本法学家所评论的那样,"生活在当代日本社会的人,与行政之间的关系是密不可分的。就是说,日本人几乎不能在日常生活中与行政有所分离。换言之,行政活动的存在方式,对一般国民日常的经济、社会生活,都已经给予了极大影响"  相似文献   

10.
"亲亲相隐"是深具中华民族特色的法律文化现象,并在国外得到了良好的发展,但在当代中国已完全被摒弃.本文指出顺应当下构建和谐社会之需要,重构"亲亲相隐"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