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思想的发展是不断吸收世界先进法律思想并与之相结合的过程,是马克思主义法学中国化的过程。其中,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是其指导思想,马克思主义法学的蓬勃发展是其法理依据,同时它还借鉴中国传统的法律思想与西方先进的法律思想,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推进中不断完善。  相似文献   

2.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是以宪法为统帅,多部门、多层次法律规范构成的法律体系。法学理论工作者应当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的形成为契机,把握好新形势下法学理论研究的正确方向和新任务新要求。  相似文献   

3.
粟撒 《人民论坛》2012,(35):108-109
法律移植不仅是法学理论界讨论的热点问题,也关系到中国法制现代化和法治社会构建。有学者认为中国的法治模式应该采用的方法不是法律移植而是充分利用本土资源进行"制度演化",但本土资源论有其局限性,而且,当代中国的法律移植与中国的本土资源(包括传统文化),并没有尖锐对立的矛盾,因此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4.
著者在该书第六章“暂时的结语”中写道: “在本书的讨论中,我对中国法学在1978年至2004年这26年中的发展,亦即我所谓未能为评价、批判和指引中国法制发展提供作为理论判准和方向的‘中国法律理想图景’的法学时代进行了‘总体性’的反思和批判,对支配此一法学时代的‘现代化范式’进行了详尽的分析和追究,对构成此一法学时代基本知识内容的‘权利本位论’、‘法条主义’、‘法律文化论’和‘本土资源论’逐一做出了分析和批判,而且还明确对其发展过程缺失对中国现实予以关注的现象(包括中国法学的‘都市化取向’)提出了根本的质疑。经由上述的努力,我最终得出结论认为,中国法学之所以无力引领中国法律/法制的发展,而只能致使西方法律/法制在中国的移植和拓展,实是因为它受到了一种源出于西方的‘现代化范式’的支配,而这种‘范式’不仅间接地为中国法律/法制发展提供了一幅‘西方法律理想图景’,而且还致使中国法学论者意识不到他们所提供的不是中国自己的‘法律理想图景’。与此同时,这种占支配地位的‘现代化范式’因无力解释和解决因其自身的作用而产生的各种问题,终于导致了我所谓的中国法学的‘总体性’的结构性危机,或本文所谓的‘范失’危机。  相似文献   

5.
韩冰 《前沿》2005,(3):115-122
在几千年的法律发展史中形成的中国传统法律文化, 是世界法律文化宝库的重要组成部分。但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建立和发展中, 中国的法律文化表现出了其不相适应的一面。法律文化的现代化是中国社会主义文化现代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是构筑法治社会的前提和基础。因此, 从传统法律文化向现代法律文化转化, 是当前中国法治面临的一个重要课题。本文从继承发扬传统法律文化、借鉴吸收外国法律文化与构建有中国特色的现代法律文化三个方面, 对中国法律文化的传统与现代化构建问题作一较系统的探讨。  相似文献   

6.
韩冰 《前沿》2005,(2):124-130
在几千年的法律发展史中形成的中国传统法律文化, 是世界法律文化宝库的重要组成部分。但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建立和发展中, 中国的法律文化表现出了其不相适应的一面。法律文化的现代化是中国社会主义文化现代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是构筑法治社会的前提和基础。因此, 从传统法律文化向现代法律文化转化, 是当前中国法治面临的一个重要课题。本文从继承发扬传统法律文化、借鉴吸收外国法律文化与构建有中国特色的现代法律文化三个方面, 对中国法律文化的传统与现代构建问题作个探讨。  相似文献   

7.
以法律方法为主体的司法方法是司法哲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构建中国当代司法哲学,应当重视法律方法的作用。基于不同的法学范式,法律教义学和社科法学均可以生成属于各自学科的法律方法,两者对于构建司法哲学均有着重大的理论和实践价值。构建中国当代司法哲学,应该发挥法律教义学的基础和主导作用,同时合理发挥社科法学的补充和扩展作用。在司法理论和司法实践中,应当基于两大学科的内在关联性,促成多元法律方法之间的合作,共同构建"多元一体"格局的司法哲学。  相似文献   

8.
中西法律文化比较研究是21世纪我国现代化,尤其是法制现代化事业中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追本溯源,中国法制现代化是在西方法律文化冲击下起步的,因此,百年来一直存在着中西两种法律文化的冲突。对这种冲突的性质、机理、根源和形式等多方面的认识,直接影响到我们能否成功地立足中国、合璧中西,创造出具有中国特色的现代型法制。有鉴于此,探寻它们之间的差异对于理解中西法律文化的冲突和我国法制现代化的建设都有重要的意义。中西法律文化的差异首先表现在法的观念上。传统中国的法的观念主要以“刑”为核心和内容,因此,在传统上,中国人往往…  相似文献   

9.
朱兵强  刘力 《前沿》2015,(1):70-74
法律自治是西方法理学中的一个重要命题,实证主义法学与社会学法学等主流法学流派均对其倾注了相当的理论关怀。法律自治理论脱胎于法律形式化运动,在法律实证主义者的努力之下走向成熟,经过卢曼的改进,法律自治理论得到进一步的发展。  相似文献   

10.
法律是自由而不是枷锁,是拯救而不是奴役。自由是法律的永恒价值,这个价值却长久地在中国的法律中失落,使中国的法律难以完成现代化的转型,使中国法治社会的建设举步维艰。因此,深入探索法律与自由的关系,以自由为圭臬改造中国的法律,进而影响中国的司法实践,重塑中国的法律文化,就具有重要的意义。这是周永坤《论自由的法律》一书的价值所在。该书以人的自由为核心,通过一系列的反思和追问,探讨了法学、法律、司法、法治、法律文化与自由的关系,是一种力图以自由为圭臬,重建中国法律、法学和法律文化的学术尝试。  相似文献   

11.
也论亲属容隐的当代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亲属容隐制度在中国和西方法律史上都有悠久的历史。在当下西方法律制度中仍然存在着亲属容隐的空间,而在中国当代法制中,其因被当成落后的封建法律文化而遭致弃绝。亲属容隐可以调节法律与人情之间的冲突,可以增加社会成员之间的信任度,因而在今天的中国法律中,应该对传统的亲属容隐制度的合理因素进行吸纳,从而构建以自由、平等为精神的新型亲属容隐制度。  相似文献   

12.
唐代中国法律文化到日本,晚清日本化的西方法律文化到中国,对这两个国家的影响不止在法律层面,通过法律已进入到政治、经济乃至社会心理层面。从中日法律文化交流对比可知,法律移植首先要保持世界意识,必须扎根本国的文化土壤,否则难以健康成长。法律移植要有大规模的投入,既要有热情和勇气,更要有耐心。  相似文献   

13.
作为当代西方重要的法学流派之一的社会学法学,将法律视为社会控制中的一种专门化力量,强调法律与社会之间的关系,讲求法律的实际效果,更加关注法律的实然状态,与当代刑事诉讼框架下刑事侦查实践形成了契合。因而,我们应立足于我国刑事诉讼框架下刑事侦查的现实情况,从法律运作的层面进行思考,同时明了法律技术概念对当代中国刑事诉讼法框架下刑事侦查的引荐意义。  相似文献   

14.
法律人类学研究综述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郑林 《前沿》2005,(8):140-143
法律人类学是19世纪中后期出现并发展起来的一门学科,最初研究人类早期的法律制度在不同文明中的表现、功能及其变迁,后来被广泛应用于包括西方国家在内的法律制度和社会秩序的研究。本文在介绍西方法律人类学从19世纪到20世纪末的历史基础上,对法律人类学的产生和发展历史、研究方法、理论基础作了总结和归纳,最后阐述了法律人类学的研究对中国法学研究和法治建设的贡献和意义。  相似文献   

15.
作为当代西方重要的法学流派之一的社会学法学,将法律视为社会控制中的一种专门化力量,强调法律与社会之间的关系,讲求法律的实际效果,更加关注法律的实然状态,与当代刑事诉讼框架下刑事侦查实践形成了契合。因而,我们应立足于我国刑事诉讼框架下刑事侦查的现实情况,从法律运作的层面进行思考,同时明了法律技术概念对当代中国刑事诉讼法框架下刑事侦查的引荐意义。  相似文献   

16.
探寻法治的中国道路 在当下这个矛盾复杂、问题重重的社会转型期,法学学人更多的是跟随媒体追逐社会热点,而遮蔽了对“中国究竟需要什么样的生活秩序”问题的思考。法学的力量来自对现实生活世界的理解。中国法学的误区在于以“他者”为判准来进行法律制度建构,导致了对西方法律和当下现实的双重误读。一些法学家热衷于移植西方法律制度、复制西方法学知识系统,而压根儿就不关心应该如何理解中国、如何建构生活秩序等当下问题,法学成为一门遮蔽真问题的学问、绕道走的学问,成为一个没有主体性的话语体系,一个悬空的知识系统。  相似文献   

17.
法律与道德的关系是事关治国模式选择的一个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中国古代法哲学和西方法哲学(本文主要指自然法学和分析法学)虽然对此做了不少有益的探索,但由于它们的根本出发点是错误的,因而根本不可能科学地揭示法律与道德的关系。当今中国的治国模式正经历着从德治向法治的重大转型,这必然要求在坚持马克思主义法哲学的基本立场和方法的同时,重新审视和构建法律与道德的关系。  相似文献   

18.
刘文学 《中国人大》2012,(10):43-45
"我觉得很准确地评价不容易。西方国家的法律有西方的体系,中国法律有中国的特点。我国也是一个成文法国家,法律典籍非常丰富,刑法思想更是其中的瑰宝,在国际上也拿得出手,我们切不可妄自菲薄。"谈到我国法学研究在世界上的地位,中国人民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高铭暄先生说。  相似文献   

19.
法律文化是法学研究中的重要研究领域,而中国有书可证的法律文化起源于西周。西周是中国传统法律文化形成的重要时期,为后世法律文化形态作了一个整体的规划和奠基,影响了此后三千年。从周人崛起到最后克商,在一系列过程中周人发展了他们的天命观、德行观、宇宙观,这些观念影响到法律上就表现为制礼作乐、远神近人以及封建宗法制度等方面。  相似文献   

20.
随着全球政治、经济、文化一体化的发展 ,法律的世界化趋向也日趋明显 ,但是世界法观念却并非在当今社会才产生的。事实上 ,在西方社会从遥远的古希腊思想到近现代各派法学理论之中都存在着丰富的世界法思想。通过对西方思想家世界法观念的研究和总结 ,可以加深对该问题的认识 ,并推动当今法律世界化的进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