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犯罪原因论与犯罪预防论构成犯罪学的基本框架。贝卡利亚从唯物主义感觉论和机械决定论出发,提出了社会性质的犯罪原因,并据此建立了其犯罪预防论,包括刑罚预防和社会预防两部分。其犯罪原因论和犯罪预防论统一于相同的哲学思想渊源中,内容丰富,逻辑严谨,已基本具备了现代犯罪学理论的完整体系。  相似文献   

2.
论儒家的“德主刑辅”思想赵玉环赵玉强“德主刑辅”是儒家法律思想的主要内容之一,其基本内容,就是要求统治者治国必须以礼义教化为主,以刑事惩罚为辅。“德主刑辅”思想萌芽于西周,形成于春秋,理论化于汉代中期,法典化于唐朝,在中国古代法律思想史上占有十分重要...  相似文献   

3.
犯罪预防的理念冲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邸瑛琪 《河北法学》2001,19(2):25-29
通过研究犯罪与犯罪预防的冲突、犯罪预防理想主义与功利主义的冲突 ,揭示犯罪预防产生的深刻内涵、犯罪预防产生的历史背景和社会需求。犯罪预防在与犯罪的冲突中展开其发展过程。犯罪预防带有明显的理想主义色彩。理想主义、功利主义均是犯罪预防的重要内容 ,是一个问题的两个不同方面 ,既有冲突又有联系。犯罪预防是以功利主义为手段 ,追求理想主义的目标。  相似文献   

4.
<正> 在中国古代犯罪学说史上,先秦儒家和法家对犯罪问题的探讨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然而他们的犯罪学说的旨趣却大有不同。法家的重点和特点是讲惩罚犯罪,讲有罪必罚,而且是轻罪重罚,搞重刑主义;儒家则重在预防犯罪、控制犯罪、消弭犯罪。在封建剥削制度下,预防和控制犯罪从根本上说是不可能的,所以儒家的预防犯罪理论往往脱离社会实际而流于空疏。但从其理论意义上言之,却是儒家学说中含有较多的民主性和人民性的精华的部分,对后人富有启迪,于今世亦不无借鉴作用。本文主要讨论先秦后期儒家大师——荀况的犯罪预防学说。  相似文献   

5.
<正>我国的传统法制沿袭了几千年,内容丰富、特色鲜明、自成一体。汉朝的“春秋决狱”制度,是西汉中期儒家代表人物董仲舒提出来的,其主要内容是用孔子的思想来对犯罪事实进行分析、定罪。即除了用法律外,还可以用“六经”中的思想来作为案件的判断依据。并在这样的过程中,将儒家的礼仪道德规范一步步引入了立法与司法实践的一种特殊的裁判方式。  相似文献   

6.
刘晓梅 《犯罪研究》2009,(6):74-78,80
20世纪90年代以来,英国犯罪预防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密切相关的策略,它们分别是情境犯罪预防、多机构协作犯罪预防和社区犯罪预防。在犯罪防控的全球化背景下,当代英国犯罪预防理论与实践的发展正在成为世界各国犯罪预防改革的发展方向。其可资借鉴之处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一是立法上的支持;二是人力上的支持;三是政府的财政支持。  相似文献   

7.
杨俊 《时代法学》2005,3(4):91-97
犯罪预防是刑法学尤其是犯罪学中的一项重要命题,对犯罪预防的研究一直都为刑法学家和犯罪学家所重视。而且,开展犯罪预防工作也是刑事立法和司法活动中的重要环节。要行之有效地进行犯罪预防,最重要的莫过于犯罪预防体系的建立。刑事一体化主要是一种认识和处理犯罪和刑罚问题的刑事法研究思路,这种思路付诸于司法实践就要求综合运用刑事法所涵盖的诸多学科知识全方位、多角度地对犯罪和刑罚做出整体的透视,以期获得全面科学的认识,其中就必然包含了犯罪预防方面的内容。  相似文献   

8.
朱锋 《法制与经济》2009,(14):32-32,34
当前我国提出和谐发展观,推动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等方面全面建设,社区犯罪预防建设不容忽视。应成为社会建设的重要内容。因此,笔者通过对社区犯罪预防实践中存在的突出问题进行分析,就社区犯罪预防实践提出个人建设性意见。  相似文献   

9.
儒家法律传统是中国古代社会农耕生产方式、宗法家庭组织、君主专制政体三合一基本特征的历史产物。先秦儒家法律传统以“礼治”、“德治”、“人治”等思想为其基本内容。西汉以后又不断充实完善,成为支配古代法律实践的正统价值观。  相似文献   

10.
一、检察机关开展贪污贿赂犯罪预防工作的定位 检察机关加强贪污贿赂犯罪预防工作已形成共识,并且全国各级检察机关在预防工作方面也作了不少有益的探索。但是,我们也不能不看到,在预防实践中还存在一系列问题。比如:预防工作的法律依据问题;预防措施的法律效力问题;预防范围无限扩大问题;重打击,轻预防问题;缺乏整体预防观念问题等等。分析上述问题,造成其产生的原因很多,其根本问题是在理论上没有给检察机关开展贪污贿赂犯罪预防工作作出准确的定位。 从广义上讲,贪污贿赂犯罪预防是指国家和社会针对一定社会历史时期贪污贿赂…  相似文献   

11.
在我国传统文化中,儒家学说占有很大比重。这是一种以“仁”为主要内容,以“礼”为主要表现形式,以“中庸”为主要方法的策略思想体系。两千多年来.儒学思想已成为历代治国韬略的根本。儒学的这一大韬略、也成为凝聚中华民族力量的重要精神支柱。  相似文献   

12.
牛江永 《法制与社会》2011,(33):241-242
本文从班杜拉社会认知理论出发,介绍了社会认知理论的主要内容,将社会认知理论运用于思想政治教育中,有助于完善思想政治教育的方法,促进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  相似文献   

13.
犯罪人在本质上可以认定为非理性的。界定理性和非理性的标准,从犯罪心理学意义上说,就是看行为人能否考虑和愿否考虑行为的后果。犯罪人在神智正常的情况下,不能考虑犯罪行为的后果,或者不愿考虑犯罪行为的后果,说明了其是非理性的,这种非理性主要表现为低自控和低自珍。犯罪人的非理性的生成是环境适应的结果,可以把犯罪人的非理性看作为适应性的非理性。犯罪人非理性的防控是犯罪预防的根本环节,应该从加强司法惩处和教育宣传等方面出发,引导理性。  相似文献   

14.
犯罪预防是犯罪学的一个核心问题,是在对犯罪现象进行分析的基础上,总结规律,在犯罪学的理论指导下,提出切实可行的犯罪应对策略,其在减少犯罪,建设和谐社会方面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构建科学的犯罪预防体系需要从不同方面着手,多管齐下,将犯罪预防理论贯彻到实践中,最大化地实现犯罪预防的目的。  相似文献   

15.
人本与民本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重在分析儒家文化中人本、民本思想发展的历史源流及其内涵。文章认为,早期儒学可称之为“人学”;“人学”的基础就是人本思想,而在孔子以后的不同时期的儒家学说中,人本思想始终是一个重要内容。儒家的人本思想与近代西方文化中的人本、人权思想有一定的差别。进而形成了具有中国特色的民本思想。民本思想强调的是一种“集体人权”。儒家的民本思想重点探讨两个问题:君民关系中“以民为本”的观点和实施民本思想的举措。  相似文献   

16.
王萱 《法制与社会》2014,(3):255-256
社区安全即是指由包括政府、物业管理部门和社区成员加以建设和维护的、以确保社区成员之日常生活及其人身财产不受侵犯的状态。社区安全设施之建设对社区安全维护和犯罪预防绩效的提高具有重要作用。近年来,社区安全防护领域出现了不少新理念,主要表现为被动预防向主动预防转变、网格化的防护、人防为主向人防、物防、技防结合的转变等内容。基于社区安全设施建设之于犯罪预防的重要作用,我们应当从技防和物防两个方面加强社区安全设施建设,从而提高犯罪预防的绩效。  相似文献   

17.
论视频监控的犯罪预防功能及犯罪侦查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各国的犯罪预防理论发展至今,已经形成了比较完善的犯罪预防体系,主要包括司法预防、社会预防和情景预防三种模式。在我国的犯罪预防体系中,向来重视司法预防和社会预防,而对情景预防关注不够,情景预防措施尚不完善。作为一种对犯罪的干预,视频监控是一种对情境犯罪的干预,研究发掘其在犯罪预防中的作用对完善犯罪预防体系具有重要意义。同时,视频监控系统在犯罪侦查方面也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8.
论犯罪预防的概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论犯罪预防的概念张远煌犯罪预防既是整个刑事科学(尤其是犯罪学)中的一个核心问题,也是为各国政府和公众广泛关注的一个重大问题。但预防如同“自由”、“平等”等高度抽象的概念一样,由于其涉及面广,本身就因颇具灵活性而难以准确界定,加之人们在探讨犯罪预防问题...  相似文献   

19.
俞荣根 《现代法学》2006,28(6):66-75
中国古代法是儒家之法。仁学“中道”思想是儒家学说之“道统”,亦是儒家之法的“法统”。仁学“中道”的法思想主要体现在“中正”、“中和”、“时中与权”三个方面,原始儒家在论析与处理德与刑、父子相隐与不隐于亲、人与法、讼与无讼等问题上都很好地运用了“中道”的思想与方法。在当今“全球性的战国时代”,儒家仁学“中道”思想仍有其普世价值,必将随中华民族的复兴而走向世界,在处理国际关系和制定国际法则中显示其积极的价值和作用。  相似文献   

20.
《抗战军队的政治工作》是周恩来发表的关于军队政治工作的文献之一,有其特殊的历史背景。本文从它的主要内容、历史意义及现实意义出发,揭示了周恩来对抗战时期党的思想政治工作理论所做的贡献及其理论对当前思想政治教育的启迪。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