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邓显超 《学理论》2011,(25):39-41
国家文化安全问题,是一个涉及国家文化主权、民族凝聚力、综合国力以及社会稳定和经济可持续发展的战略性问题。经济全球化的趋势对国家文化主权和民族文化认同产生了事实性的挑战。维护国家文化安全要内外兼修,既要增强文化创新能力,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又要实施中华文化走出去战略,提高中国文化的国际竞争力和影响力。  相似文献   

2.
文化安全及其问题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文化安全的核心是对国家文化主权的维护。经济全球化从一开始就不仅仅是纯粹的市场拓展过程,还是一场文化扩张运动。保护文化主权的重要途径是反对和抵制文化霸权和政治霸权。  相似文献   

3.
文化体制改革承载着对外保护国家文化主权和对内维护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双重意识形态安全责任。在当前的文化体制改革中,要警惕"去意识形态化"与"泛意识形态化"两种相反的极端倾向。必须把握文化产品的商品属性与意识形态属性,推进文化市场体制与管理改革,切实维护国家文化主权与意识形态安全。  相似文献   

4.
在全球化趋势的影响下 ,文化主权的问题日益凸现。当前 ,已经不能满足于讨论我国文化领域的大门是对外打开抑或关闭的问题 ,而应更深入考虑如何在开放中提供保护、在保护中寻求发展的具体思路。  相似文献   

5.
国家文化主权是民族国家在实现国家文化利益过程中所具有的独立自主的最高权力。由于不同的权力要素在国家文化主权构成中的价值地位不同,国家文化主权在总体上呈现出一种"核心——外围"的结构态势,意识形态和民族文化发展的独立自主权是构成国家文化主权的核心要素。国家文化主权战略意识模糊、国家文化软实力不强以及国际文化霸权是中国国家文化主权面临的现实问题和挑战。中国国家文化主权战略既要有以"安全论"为主导的防御性目标,也要有以"建构论"为主导的进取性目标。建构现代意义的中华民族文化身份认同、推动马克思主义与中华民族文化深度融合、积极参与国际文化秩序的重建,乃是中国国家文化主权战略构建的要点。  相似文献   

6.
《求知》2010,(10):43-43
杨生平在《红旗文稿》期刊上撰文指出,首先,从民族国家与传统文化的关系看,必须加强传统文化建设。传统文化不仅是一个国家的重要凝聚力和内在精神支撑.还关系到一个国家的主权,失去了传统文化,就等于一个国家丧失了文化主权。其次,从时代性质的角度看,  相似文献   

7.
《学理论》2020,(11)
马克思主义文化哲学思想观点始终贯穿着马克思一生的追求理想,就是为人类解放、全世界人民的幸福谋福祉,这就是文化哲学的本质和规律,是广大无产阶级和人民群众进行文化研究的体现,是建设开放、包容、交流、互鉴文明的基础。各种文明交流和谐共存是文明长期延续及发展的重要因素,互相尊重、平等相待、包容开放是着眼于世界不同文明国家、不同民族文化的相互融合和共同进步,以包容的心态深入学习体会,维护文化多样性,共同建立可持续发展的和谐社会。  相似文献   

8.
网络信息化时代,信息技术渗透到国家经济、政治、文化等各个领域,整个社会对网络信息化依赖程度也越来越深。与此同时,网络信息化本身也危害到我国传统文化的安全,不同程度地冲击着文化产业和文化经济安全。网络信息化下所形成的文化霸权对我国文化安全冲击越来越大。因此,网络信息化时代,需要大力推进文化建设、增加我国文化软实力、规范网络空间秩序、加强对民族文化的保护、发展文化经济,这样才能更好地在信息化时代维护国家文化安全。  相似文献   

9.
经济全球化的同时带来文化的激烈竞争,西方资本主义国家不断采取文化帝国主义形式来改造我国意识形态,将人们从民族传统文化之根和民族精神中离间出来,使之背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以致威胁我国的意识形态和社会主义发展事业.我国文化安全面临严峻挑战,为此应构建文化安全体系,维护国家文化安全.  相似文献   

10.
我国文化安全在文化全球化浪潮席卷下,受到强烈冲击与严峻挑战.文化安全已经成为与经济安全、军事安全在度上相并行的一个重要国家战略问题.文化安全是国家安全的重要组成部分,关系到国家和民族兴亡.切实维护我国文化安全必须结合中国实际文化安全的现状,树立维护文化领域安全的强烈意识,明确其重要性,并制定系统科学的文化安全发展战略,采取切实有效的文化安全措施,走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安全发展之路.  相似文献   

11.
首先,文化自觉一定是文化开放的结果。封闭的文化传统谈不上文化自觉,具有开放的外部条件但妄自尊大或妄自菲薄的文化传统也谈不上文化自觉。文化自觉,其初期往往是某一种文化传统遭受外来强势文化传统的冲击与刺激,接下来是自身文化价值的问题化乃至于危机化,然后是文化传统的自我分裂,文化主体性与民族自我意识的形成。在此条件下,借助于所在类群、民族或国家综合实力的提高,才能真正实现文化自觉,并将其转化为实践层面的文化复兴活动。  相似文献   

12.
文化主权、经济主权和政治主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深化,文化主权已经成为国家主权的重要因素。文化主权与经济主权、政治主权密不可分,它们互为条件、相互制约。积极维护文化主权,要清醒地把握文化的经济、政治职能,洞察文化背后的政治动机  相似文献   

13.
国家文化安全是国家安全的重要组成。近代中国的民族危机引发了民族文化安全问题。反思近代以来中国国家文化安全问题的形成与演变,可以看出:维护国家文化安全离不开文化的自我认知,离不开综合国力的支撑,离不开文化创新的内在驱动,离不开广阔的国际视野。深刻体悟这些历史经验不仅能为新时期维护国家文化安全提供借鉴,同时也能够为全球化进程中更好地推动中国文化走向世界提供理论和现实指导。  相似文献   

14.
伴随着全球化的到来,民族文化认同问题也随之而来,民族传统文化和西方外来文化的交流日益广泛,不同价值观之间的碰撞引起人们对自身民族文化的反思,在我国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大环境下,重建民族文化认同对国家稳定和增强民族凝聚力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5.
欧洲民族文化传统的精神特质是具有惊人的协调力和包容力,信奉维持平衡、讲究制衡均势.欧盟是以和平、稳定、社会经济均衡发展为目标,在多元一体和主权共享的原则指导下,遵循共同法规和共同机制,实行国家区域两个层面相互协调、双向互动的区域共治.它的成功是欧洲民族文化传统的结晶.  相似文献   

16.
文化既具有民族性,又具有世界性。在全球化发展的当今时代,辩证地处理好二者的关系,提升文化的世界影响力,是当今各民族国家面临的共同课题。中国的社会主义新文化发展的方向,应该是开放式的方向,即在充分维护文化民族性的同时,进一步完善与丰富社会主义文化的世界性。  相似文献   

17.
全球化加快了不同国家和民族之间文化的交流和交融,但并没有改变多元文化并存这一世界文化发展的客观趋势。美国等西方国家以"文化全球化"为名进行文化扩张,宣扬未来世界各个国家、各个民族的文化都将消失在单一的"全球化"文化中,其实质是推行文化帝国主义。在全球化背景下保持文化的多元性与保持民族的独立性密切相关。中国要在保持民族文化的"根"和"魂"的前提下,进行文化更新和融合。  相似文献   

18.
全球化、文化全球化与文化主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全球化是一个现实问题。在经济全球化的同时,文化全球化也是必然的。以正确的态度看待这种趋势,处理好各种文化之间的关系,对于维护文化主权,发展民族文化具有重要的意义。一、全球化及文化全球化“全球化”作为超越国家和跨越民族界限的概念,其内容应包括政治、经济、社会、文化等许多方面,所以对它的含义就有不同的理解。由于这一概念最早被应用于国际经济学,是由“一体化”转化而来,所以,有人认为全球化就是西化,是自由化。实际上,自七十年代石油危机后,全球化概念不仅在国际经济学,而且在国际政治学和国际文化学中越来越多…  相似文献   

19.
在全球化趋势愈演愈烈的今天,各国经济在相互融合,共同发展的同时,文化也在相互融合与碰撞.人们都说全球化的过程是一把"双刃剑".在这一漫长而又复杂的过程中,如何始终保持我国社会主义文化的优势地位,弘扬民族文化,维护国家文化安全,具有十分重要的战略意义.  相似文献   

20.
《党政论坛》2011,(22):4-4
中共十七届六中全会讨论深化文化体制改革问题。 全会指出,当今世界正处在大发展大变革大调整时期,文化在综合国力竞争中的地位和作用更加凸显,维护国家文化安全任务更加艰巨,增强国家文化软实力、中华文化国际影响力要求更加紧迫。当代中国进入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和深化改革开放、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攻坚时期,文化越来越成为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的重要源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