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国营农场现行管理体制是在计划经济下参照苏联模式建立起来的。三十多年来,在管理体制方面,大致可划分为“统收统支”和“分灶吃饭”两个阶段。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前是“统收统支”阶段,三中全会以后是“分灶吃饭”阶段,国营农垦企业全面推行了“盈利不交,亏损不补”的财务包干制度,结束了农场吃国家“大锅饭”的  相似文献   

2.
平均主义思想在当前仍然有很大影响。虽然我国人民早已看透平均主义只能造成经济上的低水平、低效率,也从平均主义的大锅饭中饱尝了普遍贫穷的恶果,但是,要在实际生活中真正克服平均主义甚为困难。为什么支持和赞同打破“大锅饭”的人们,偏偏对端掉“大锅饭”的措施表现出疑虑和畏缩?原因之一就是:平均主义作为一种平等观念  相似文献   

3.
近年来,盐城市政府行政管理处大胆探索,先后在招待所、机关服务部、液化气站等服务实体单位,引进企业管理机制,为机关后勤服务工作注入了生机,走出了一条改革新路。长期以来,由于诸多的历史原因,我国机关后勤体制一直沿袭过去战争年代供给制的模式,以吃“皇粮”为主,实行“福利型”的服务。实践表明,这样做有很多弊端,一是“大锅饭”、“铁交椅”,干部能上不能下,职工能进不能出。二是套用行政机关工资模式,凭职务、工  相似文献   

4.
<正> 当前实行劳动用工、人事和分配制度的改革需要有稳妥、具体的措施做保障,但更需要澄清人们认识上的两种模糊观点。一是怕违背社会主义原则。一些人认为,人人有饭吃、大家共同致富是社会主义的一个优越性,改革企业的劳动用工、人事和分配制度怕与此不符。诚然,社会主义最大的优点就是消灭了人剥削人的制度,为人人有饭吃,大家共同致富创造了条件。但是,我们必须弄清,“大锅饭”决不是社会主义制度的本质特征,它与科学社会主义创始人的本意是相违背的,马克思、恩格斯在《共产党宣言》中就曾批判过。平均主义、大锅饭之类是空想社会主义的衍生物。历史发展到今天,“大锅饭”的做法,无论是对科学社会主义理论或是实践,都只能是滞后的。科学社会主义理论告诉我们,社会主义运动的兴起和发展,都是生  相似文献   

5.
全民所有制企业的生产目的是什么?理论界的认识是不一致的。最近,我们就这一问题,到扩大企业自主权的试点单位——湖南省涟源钢铁厂进行了调查。该厂是从一九七九年开始扩权试点的。以前,企业实行的是一种吃“大锅饭”的管理体制,“生产的产品上面调,需要的投资向上要,得了利润往上缴,有了亏损向上报。”横直为计划而生产,为指标而劳动。生产的好坏,企业的盈亏,与企业、职工没有直接的利害关系,因而严重地挫伤了企业、职工的积极性。从建厂到扩权前的二十一年时间内,就有十三年亏损,总额达一亿零  相似文献   

6.
董丽萍 《青年论坛》2003,(3):F003-F003
一、石油企业现行薪酬制度存在的突出问题石油企业作为国家的支柱产业 ,改革开放以来 ,虽然在职工薪酬分配制度方面进行了一些改革 ,也取得了一定的效果 ,但这与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要求还相差甚远 ,在薪酬制度和分配领域还存在着一些较突出的问题 ,如激励机制不到位、考核不细、约束不严等 ,而分配中的平均主义“大锅饭”是最突出的问题。平均主义是计划经济体制下收入分配的重要特征 ,它既违背了按劳分配原则 ,又阻碍了社会生产力的发展。经过 2 0多年的改革 ,企业吃国家“大锅饭”的体制已被彻底打破 ,全社会范围的平均主义也已不复存在。…  相似文献   

7.
时事学习     
全国开始清理“三角债”全国清理“三角债”工作会议已经结束,各地区、各部门的代表带着会议提出的要求,星夜兼程赶赴清欠第一线,开始连环清欠,10月5日要拿出全国清欠战果。企业吃“大锅饭”的思想对“三角债”起了推波助澜的作用。这是在东北清理“三角债”试点中人们的普遍看法。黑龙江一家玻璃厂亏损严  相似文献   

8.
<正> 这些年,我们对和尚似乎太不公平了,许多不相干的事,居然都会跟小僧老衲们扯对上号,使其蒙受委屈。你看“做天和尚撞天钟”——懒与混的代名词。明明是自己懒,却拉上和尚来替代。“三个和尚没水吃”——吃“大锅饭”的形象化。明明是自己吃“大锅饭”却不敢正视,就把和尚推出去作为“挡箭牌”。“拆庙减和尚”——机构改革的设想。明明是自己机构臃肿,人浮于事,但不去触动,借和尚来“纸上谈兵”,空喊一通。  相似文献   

9.
今年四月十六日,国务院颁布了《关于国营企业发放奖金有关问题的通知》,决定逐步取消奖金“封顶”,实行奖金超额向企业征税的办法。这是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以来在分配制度上进一步拨乱反正的一项伟大成果,是对现行奖金制度的一项重大改革。它打破了多年来在奖金分配上吃“大锅饭”的状况,体现了“各尽所能,按劳分配,多劳  相似文献   

10.
当前,在开展批评过程中,有一种吃“大锅饭”的现象值得重视。本来对张三、李四或具体单位提出批评的,而用“有的同志”、“个别单位”等模糊概念取而代之,不指名道姓,不直截了当,被批评者也无动于衷。有人形容这种现象为“一人得病,大家吃药”。  相似文献   

11.
<正> 当前,随着破“三铁”的呼声日甚,人们不由得想到了那个“滥手充数”的南郭先生。南郭不学无术,不会吹竽,欣逢齐宣王搞百竽齐鸣的大合奏,得以混进宫廷乐队吃上了“太平”的“大锅饭”。然而,遇上推行“责任制”搞乐政改革(一个个独奏)的齐湣王以后,南郭先生就只好溜之乎也。人们有批评南郭先生的,有指责“大锅饭”的,这当然都各有道理。然而,更重要的是,南郭先生何处去呢?  相似文献   

12.
“最怕的是离厂,最想的是上岗。”如今,中国的老百姓普遍关心的是就业问题,淡论最多的是下岗职工再就业的话题,再就业事关下岗人吃饭穿衣的生活大事。有资料表明,再就业已取代通货膨胀成为当前摆在我国经济建设中的一大难题。 改革开放使中国走入市场经济,产业结构的凋整,企业破产倒闭不可避免;同时,企业越来越注重经济效益和劳动生产率,随着企业用工自主权的落实,“大锅饭”、“3个人的饭5个人吃”的就业方式已不被市场经济的发展所接受,随之而来就是大量的富余人员下岗。据统计,目前全国除有登记的  相似文献   

13.
随着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餐饮业已经从单纯的“吃饭”发展到吃风味、吃文化、吃感觉,餐饮市场的细分日益明显,许多新型餐饮模式应运而生。因此,在丰富市民生活的同时,也为餐饮行业的健康发展提出了新问题。在很多消费者心目中,餐饮业就是“吃”的行业,发展餐饮业就是使“讲究  相似文献   

14.
批评和自我批评是我们党的优良传统和作风。然而,一些地方和单位却不敢真正开展批评,批评同志时,不是点名批评,而是采取吃“大锅饭”的方式,含含糊糊,非要把话磨圆了再说,讲虚不讲实,讲远不讲近,讲面不讲点。群众称这种现象是“一人有病,大家吃药”。出现批评吃“大锅饭”的原因主要有这么几条:一是“多栽花,少摘刺,留着人情好办事”一类好人主义的影响。二是生怕被批评的同志翻脸,影响感情,影响选票,不讲原则讲关系。三是自身不过硬,怕引火烧身,自找麻烦。批评“吃大锅饭”,是一种庸俗的作风,是党性不强、党风不正的表…  相似文献   

15.
刊中报     
《群众》1997,(12)
上海社科院王泠—博士撰文指出:进行股份制改革,要防止两种倾向。一是不顾我们仍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现实,搞“一刀切”,股份按职工人头平均,收益按出股平均分配,造成企业中新的“大锅饭”。股份制对于增强股东责任心、凝聚力和风险意识的作用,在平均主义制度下得不到充分发挥。解  相似文献   

16.
当前,全国已有部分省、市、自治区试行劳动合同制,在改革用工制度上迈出了可喜的一步。为了进一步推动这项改革工作,现将试行劳动合同制有关问题的意见通知如下:一、我国现行的以固定工为主体的用工制度,事实上已成为一种无条件的"终身制",它同分配上的平均主义结合一体,形成了"铁饭碗"、"大锅饭"的严重弊病。其主要表现是能进不能出,能上不能下,干多干少一个样,技术高低一个样,一线二线一个样。在这种制度下,有些人心安理得地躺在企业和国家身上吃"大锅饭",自己不劳  相似文献   

17.
一、抓好思想引导,促进观念转变。在地勘单位“企改制”过程中,面临的一个十分重要的问题,就是如何抓好广大干部职工思想观念转变。思想观念不转变,改制工作就很难顺利进行。长期以来,几十年一贯制的计划经济模式,人们的思想僵化了,“大锅饭”,“吃皇粮”把人们养懒了,“不管计划经济还是市场经济,不管是事业单位还是企业单位,你得管我们,你得养我们”的思想还大量存在着。因此说思想的解放,观念的更新尤其显得至关重要,因为思路决定出路,思想观念解放的程度决定改革的力度和发展的速度。为此,我们要仔细分析职工心态的成因,从“三个代表”…  相似文献   

18.
经营之道     
韩国企业实行“公司内破产制”一些发达国家企业在强化经营责任制过程中采取了“公司内破产制”的作法。韩国企业进行实验的效果颇佳。韩国企业在发展到一定阶段之后,也遇到了与发达国家类似的问题:企业组织结构僵化,经营机制不适应经济环境变化;公司内部各部门之间缺乏竞争,“大锅饭”式的分配导致开创精神衰减;结果公司各部门不求进取、丧失活力,部门内员工也变得懒散萎靡,贪图安逸。“公司内破产制”救治的就是这种侵蚀企业竞争意识的顽症。  相似文献   

19.
以打破“大锅饭”为突破口,实行劳动用工、人事制度和分配制度的改革,转换企业经营机制,充分发挥企业内在活力,解放和发展生产力,当前已势在必行。但转换企业经营机制又是一项系统工程,涉及面很广。对此,既要大胆,又要慎重。企业现行的劳动用工、人事制度和分配制度必须改革,“大锅饭”必须打破,但在具体实施过程中,要澄清哪些模糊认识,怎样找准突破口才能使之尽量稳妥、有效,这是我们需要解决的问题。在此,我们不妨听听几位企业家的意见。  相似文献   

20.
六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八次会议于1986年12月2日审议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全民所有制企业破产法(试行)》。它的制定和颁布标志着我国调整社会主义商品经济关系的法律逐步臻于完备。为什么要制定企业破产法呢?全国人大常委会法制工作委员会负责人在回答新华社和中国法制报记者时,有这么一段话。他说,制定企业破产法是适应社会主义有计划的商品经济发展和经济体制改革的需要。我国社会主义全民所有制企业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发挥着主导作用,但也有些全民所有制企业经营管理不善,长期严重亏损,依靠国家的财政补贴,吃国家的“大锅饭”,成为国家沉重的负担,不利于社会主义经济的发展。制定企业破产法,在全民所有制企业中实行破产制度,是解决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