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00 毫秒
1.
前不久,台湾工业总会理事长许胜雄率团访问大陆,对两岸经贸合作提出多项主张与建议,其中最受关注的是要求“全面给予台商国民待遇,两岸签订社会保险互免协议”。这一主张得到大陆的善意回应,全国政协主席俞正声表示,台商未来在市场准入可望享有国民待遇,部分目前在大陆享有的超国民待遇的租税减免也会取消,社保费用未来可以签订互免协议。然而,给予台商国民待遇问题及台资企业的社保问题复杂,涉及面广需要审慎推进。  相似文献   

2.
《台声》2009,(4):24-24
1988年国务院发布《关于鼓励台湾同胞投资的规定》,对台商投资虽然视为国内投资.但比照适用外商投资的政策和法律法规.对台商投资给予外商投资的优惠政策。此项措施在台商投资大陆初期,对于吸引台资,促进两岸经济合作起到了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3.
台商投资与两岸贸易互动效应的实证分析   总被引:8,自引:1,他引:7  
台商对大陆投资与两岸贸易之间存在密切的互动与互补关系,台商投资对两岸贸易的驱动效应是不平衡的,对大陆是逆差效应,明显大于两岸贸易对台商投资的诱发效应,在两岸贸易中,对台出口较自台进口,具有更显著的台商投资倾向。由台商投资驱动的两岸贸易,以及由两岸贸易诱发的台商投资,所共同形成的两岸经贸关系新局面、新格局,符合两岸同胞的根本利益,反映了两岸经济融合的强劲趋势。  相似文献   

4.
2011年,受大陆"十二五规划"、台湾"黄金十年规划"及岛内选举因素的影响,海峡两岸经济关系与经济合作发展将会出现一些新的变化。除了关注两岸贸易与台商对大陆投资发展变化外,有六个方面值得关注。  相似文献   

5.
谢楠 《两岸关系》2014,(3):37-39
<正>据商务部统计,2013两岸贸易额为1972.8亿美元,同比上升16.7%。但两岸热络的经贸往来中也存在不少隐忧,突出表现为台商在大陆投资有所减少。2013年大陆共批准台商投资项目2017个,同比下降9.5%,实际使用台资金额20.9亿美元,同比下降26.7%。台湾工业总会对此所做调查显示,40.2%的台商由于"大陆生产成本上升"而不再追加投资,31.5%的台商因为"两岸产业  相似文献   

6.
赵郁美 《台声》2000,(2):11-11
最近以来,台湾业者普遍认为:大陆加入世贸组织为期不远,台商拓展大陆内销市场刻不容缓,他们呼吁台湾当局放弃“戒急用忍”及两岸“三不通”政策,协助台商抢攻大陆市场。台湾“建大工业”董事长杨银明、东弟台商协会名誉会长叶宏灯等近日指出,现在台湾当局对投资大陆限制太多,阻碍了台商发展脚步。随着大陆“入世”后市场逐渐对外开放,预期台商加工贸易为主的经营形态将会改变。当局“戒急用忍”的僵化政策应尽快扬弃,努力营造两岸和谐关系,以适应新形势发展。台湾学者侯家驹发表文章说,台商已因“戒急用忍”而丧失许多投资良机。…  相似文献   

7.
金融合作化解地下金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因台商在大陆发展资金短缺,导致绕过两岸监管的非法金融——两岸地下金融逐渐升温。两岸地下金融的规模大、成因复杂、危害大,急待治理。截止到2005年底,大陆已批准台资项目6.7万多个。大多数台商在大陆经营良好,但大量中小台商在大陆发展面临着资金短缺的困境。于是,一种绕过两岸监管的非法金融——两岸地下金融逐渐升温,谋求企业发展的大量中小型台资企业开始在台湾金融市场上寻求民间融资借贷,再通过地下金融管道汇进大陆,大量的资金从台湾流向大陆。这种非法地下金融可能冲击两岸的金融秩序,也可能产生负面的社会影响。化解两岸地下金融…  相似文献   

8.
王建民 《台声》2008,(3):19-20
近年来,“台商回流”已成台湾当局两岸经贸政策的重中之重,全力推动。春节过后,在岛内“大选”之前,台“经济部”再次增加200亿元新台币的工业区投资租税优惠额度,鼓励台商回流。然而,台商回流现象虽有所增加,成效却非常有限,与台商对外投资相比不成比例。特别是,台商回流不是台商从大陆撤资,而是台商在海峡两岸新的战略布局,是看好两岸直航与开放大陆民众赴台旅游后的新商机,是海峡两岸经贸关系发展与合作的新现象。  相似文献   

9.
刘寿明  司贺中 《台声》2006,(2):40-41
国、亲、新三党主席访问大陆与中共中央总书记胡锦涛达成的共识内容之一是努力保护台商合法权益,充分表明依法保护台商合法权益成为两岸经贸交流与合作的焦点,也是台商的迫切期望。我们认为依法保护台商权益,各相关部门应当加大力度的同时,台商也应当提高法律保护意识,增加对大陆相关法律、法规的了解,在办理相关事务时依法行事,在出现问题时依法保护自身权益。为此,我社专门设立专栏,与北京市钧诚律师事务所合作,对台商在大陆经商办企业过程中常用的法律问题以通俗易懂的方式简要介绍,提供台商参考,每期介绍一、二个问题,台商可以进行收藏,以备急用。同时,我社也与该所设立台商律师信箱,为台商提供免费法律咨询。  相似文献   

10.
近年来,“台商回流”已成台湾当局两岸经贸政策全力推动的重中之重。春节过后,台经济主管部门再次增加200亿元新台币的工业区投资租税优惠额度,鼓励台商回流。然而,台商回流现象虽有所增加,但成效非常有限,与台商对外投资相比不成比例。特别是,台商回流不是台商从大陆撤资,而是台商在海峡两岸新的战略布局,是看好两岸直航与开放大陆民众赴台旅游后的新商机,是海峡两岸经贸关系发展与合作的新现象。  相似文献   

11.
2006年1月14日,胡锦涛总书记考察了厦门海沧台商投资区,并就发展两岸经贸关系问题作了重要讲话,这对新的一年加快推动两岸经贸合作与交流,特别是对充分发挥福建及厦门在对台工作中的特殊作用,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重承诺表诚意,继续加快推动两岸经贸合作交流在刚刚过去的2005年,两岸经贸关系取得了新的发展。党中央陆续出台了一系列促进两岸经贸关系发展、惠及台湾同胞的政策措施,如台湾15种水果零关税进入大陆,开放大陆居民赴台旅游、对台商300亿元贷款,春节包机等等,并产生了积极重要的影响。与此同时,两岸贸易与台商投资大陆持续增长。…  相似文献   

12.
台湾渔业产能与两岸整合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近年来台湾渔业产能呈现下降趋势,开展两岸渔业交流是两岸渔业发展的共同需要。大陆渔业发展进入转型期为台商投资提供了机遇,市场需求的预期为拓展台湾渔业在大陆的市场空间创造了条件,两岸在渔业的生产、贸易、技术以及渔业关联产业合作等方面有着广阔的合作空间。  相似文献   

13.
《两岸关系》2006,(2):4-4
台商来大陆投资,有利于得到更好的回报,有利于发展两岸经贸合作,有利于推动台湾和大陆经济共同发展。只要是对台湾同胞有利的事,只要是对促进两岸交流有利的事,我们都会尽最大努力去做,并且一定努力做好。我们欢迎更多的台胞来大陆发展,通过开展合作,造福两岸同胞。大陆有关方面一定会竭诚为台胞们提供帮助和服务。  相似文献   

14.
何柳 《人民论坛》2014,(12):143-145
2000年至2008年,两岸经贸关系突破政治因素限制不断发展的主要原因在于大陆对台政策及其对台商投资与两岸贸易所产生的"磁吸效应";其次,台湾内部转型和国际环境的变迁加剧了台湾经济发展的困境,也加速了台商投资大陆的热潮,是促成两岸"政冷经热"现象的推动力;此外,两岸经贸关系已有的发展是阻止两岸关系持续僵化的重要牵制力。正是在这几方面因素的共同作用下,两岸经贸才能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5.
陈萍 《台声》2013,(4):61-61
2月18日,马英九在回答台商咨询时强调,通盘检时“两岸人民关系条例”中不合时宜、带有歧视性的条文,是今年台当局两岸政策的3个重点之一。作为血缘人身份移居台湾的大陆配偶正迫切地期盼,台当局能尽快地检讨对大陆配偶的偏见与歧视,走出两岸意识形态迷思,还原婚姻的本质,创建两岸婚姻所应具备的沟通条件、亲密条件、家庭支持条件、社会适应条件,以及他们子女健康与幸福成长的积极环境。  相似文献   

16.
朱磊 《台声》2008,(5):19-20
随着两岸经贸交流不断发展,大陆不仅是台湾第一大出口市场和第一大贸易伙伴,还是台商的第一大投资地。据大陆方面统计,截至2007年12月底,大陆累计批准台资项目75146个,按投资者注册地和实际到资额统计,累计吸收台湾直接投资457.6亿美元。而据台湾方面估算,包括以第三地名义进入大陆的台资,台商在大陆投资超过1000亿美元,占台商对外投资总额的60%以上。然而在台商蜂涌投资大陆的同时,大陆企业赴台投资的项目和金额却几近于零,这种不正常的经济局面主要是台湾当局的限制性政策所致。随着主张发展两岸经贸关系的马英九和萧万长上台,人们开始关注这些限制性政策是否能够大幅调整,两岸能否迎来双向投资的新时代。  相似文献   

17.
春节前夕,胡锦涛总书记回信漳浦台商:“去年春节,我之漳浦同诸位台商农民见面。相谈甚欢。至今记忆犹新。你们在大陆发展顺畅,产品优质,闻之十分高兴。这足以说明,两岸农业合作大有可为,台湾农民在大陆发展空间广阔。惟望你们同大陆同胞同心协力,发挥特长。优化技术,创新产品,拓展市场,光大中华民族农业文明之悠久传统,造福两岸同胞。兔年春节将至,遥祝吉祥如意、事业发达。代向台湾农民朋友们问候,欢迎他们多到大陆走亲访友、参观考察、发展事业。”此信在台商中引起强烈反响。漳浦台商联谊会会长陈隆峰如是说——  相似文献   

18.
台商可能运用的纷争解决机制 随着两岸交流日益紧密频繁,台商对大陆的投资不仅为当地创造就业机会、繁荣经济,相对也为台商本身创造更丰厚的利润,甚至开启更多商业及合作契机。事实上台商也面临许多商业纠纷与风险。  相似文献   

19.
李非  赖文凤 《两岸关系》2006,(11):18-20
两岸农业交流与合作的发展与特点两岸农业交流与合作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起步,90年代不断发展,至21世纪初期形成相当规模。(一)两岸农业交流与合作的发展两岸农业交流与合作,从第一阶段农产品民间小额贸易起步,到第二阶段台商赴大陆投资农业及农产品加工业,再到第三阶段政策开放与互动,先后经历了三个发展阶段。1.起步阶段(1979-1987):由于两岸经贸关系尚处恢复过程,两岸农业交流基本上以农产品民间小额贸易为主。初期,台商为规避台湾方面的政策管制,在大陆投资农业多以迂回的方式进行“投石问路”,或化明为暗,或化整为零,表现出隐蔽、零星、…  相似文献   

20.
面对破解"两岸政治定位"这一难题,两岸学者都做出了努力。本文探讨双方已有的共识与分歧,并重点分析两个最受关注的方案———台湾学者张亚中的"一中三宪论"与大陆学者刘国深的"球体理论"。研究发现台湾学者始终坚持"中华民国是主权国家"的底线,而大陆学者则在如何面对"中华民国"问题上前进了一步。本文认为"是否敢于突破底线"与"是否存在解决难题的意愿"是两岸政治定位问题的两个瓶颈,希望两岸学者在现有基础上继续前进,不要后退,坦诚交流,共同建构两岸和平发展的理论框架,寻求更多更好的解决方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