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53 毫秒
1.
在中国古代司法文化中,“杀人偿命,欠债还钱”,天经地义。但是,有两类人杀人不偿命,一是“朕即法律”的皇帝;二是掌握司法大权,或可以任意操控司法程序的高官。北宋太尉(相当于国防部长或三军总司令)高俅年轻时是端王赵佶(宋徽宗)的球友。有一次喝酒,众泼皮言说跑官买官,高俅对小混混们的志向颇为不屑。高俅说:“做官就要做杀人不偿命的官。”众人惊愕。从《水浒传》中林冲“被犯罪”一案看,高俅做成了“杀人不偿命的官”。  相似文献   

2.
如今“官”字在群众的眼里变得不可亲近了,形象也不那么好了。“他们当官的捞足了,养肥了,真正为群众着想的能有几个”?当然,这不能责怪群众,是干部队伍中某些人吃、拿、卡、索、占等以权谋私行为所带来的不良影响。难怪群众对“官”员们另眼相看。其实,据《汉书》记载,“五帝宫天下”时的官,是掌秤的。“机者,钵、两、斤、钩、石屯,所以称物平施,知轻重也。”《秤看准星,。X儿要公平。所谓“官犹公屯”:官府叫“公门”,官车叫“公车”,法庭叫“公堂”,衙投叫“公差”,还有“公务”、“公文”等等。不知什么时候起,“官…  相似文献   

3.
小议“朝里有人难做官”李恒敬友人于日前告诉我:某人欲通过关系到宁夏为官,中共宁夏回族自治区党委书记黄璜知其人私心重、又无什么本事,便委婉地劝止了。后来,他又到山东找老同学要官,结果仍未如愿。于是,他深有感触他说:“朝里有人难做官喽!”我们从求官者的感...  相似文献   

4.
江苏省泰州市信访局局长张云泉的一句“做人必须像人,当官不可像官”,如一石激起千层浪,引来了媒体的关注。议论的焦点集中在:当官到底该不该像官。张云泉是主张“当官不可像官”的,所以,他骑自行车上班,维修公共厕所时自己跳到粪池子里,在接待和处理上访时还总是赔礼赔罪赔钱……有些官员,出行有轿车,住宿进宾馆,吃饭入酒楼,平日里“一尘不染”,偶尔与群众打个照面也是拿腔拿调的,显出一番“与众不同”的样子。与他们相比,张云泉真是太不像官了。  相似文献   

5.
在 十五届五中全会上,江泽民同志谈到改进工作 作风时,要求全党痛下决心煞住形式主义和官 僚主义两股歪风,并特别指出,官僚主义在很大程度上源于封建社会形成的“官本位”意识,对这种意识,必须狠狠批判和坚决破除。按江泽民同志的要求,破除“官本位”意识,对于改进干部作风,推进干部人事制度的改革,保证新世纪各项战略任务的落实,具有重要的意义。 所谓“官本位”,就是“以官为本”,一切为了做官,有了官位,就什么东西都有了,“一人得道,鸡犬升天”。这是封建社会遗留下来的一种陈腐意识。几千年来,中国封建社会逐步形成了…  相似文献   

6.
针对部分领导干部不习惯在监督环境工作的情况,一位负责同志最近强调说,领导干部由于手中或多或少有一定权力,所到之处,人们在“高看一眼”的同时,往往会“多看一眼”,甚至以挑剔的眼神“细看一眼”,因此必须有做人的底气、做事的硬气、做官的正气,养成在监督下工作和生活的习惯,耐得住“多看”,经得起“细看”。  相似文献   

7.
江泽民总书记提出的“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核心就在于代表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代表人民,就要求我们的官员少一点“官气”。然而今天人民群众最看不惯却又看得最多的,正是那些打着共产党旗号的官老爷们——他们官不大可架子不小,水平不高可享受的待遇不低,趾高气扬指手划脚生怕别人不知道他的官大。那份威风,那副神气,怎么能指望他们代表人民群众的利益?  报载,已被判处死缓的原沈阳市市长慕绥新当年在任时,就是官威慑人。他每次外出总要住五星级宾馆的总统套房。一次开会,他没有被按照总统级别安排,当场雷霆大发,怒…  相似文献   

8.
孔蔑和宓子贱都是孔子的学生,两人一起离开师门,出外做官。一次,孔子去看望孔蔑,问:“你从政以来有什么收获吗?”孔蔑说:“没有什么收获,却有三样损失:公务繁杂,穷于应付,以前学的东西派不上用场,都快忘光了;俸禄微薄,处处节俭,人家却以为我吝啬,连亲戚都疏远了;做官的人言谈举止都要象点样子,不能随随便便、嘻嘻哈哈,结果朋友也很少往来了。”孔子听了闷闷不乐,又去看望宓子贱,问:“你从政以来有什么损失吗?”宓子贱回答:“没有什么损失,却有三样收获:学过的知  相似文献   

9.
社会上为什么出现“想当官”、“争官当”甚至“伸手要官”的现象?为什么历来比较热衷于做学问、“成名成家”的某些知识分子,近年来追求当“长”的意识也特别强烈起来呢?九月十四日《经济日报》刊登尚丁的文章认为有三个缘由:一是工资待遇方面。按照目前的工资制度,“升官”就能“发财”,而搞学术却没有那么容易。因此,有些本来有志于专业工作的青年知识分子,也往往被吸引来“争官”了。二是当了官还有其他特殊待遇。例如,行政官员一到什么级,就可以安电话、坐小汽车,在医疗、看文件等方面也有特殊照顾,  相似文献   

10.
某地一新官上任后,猛烧三把火,热闹非凡,但对几起群众上门要求解决的问题,却都以“前任的遗留问题,本人没有经手,情况不清”为由,一推了之,群众怨气满腹。诚然,新官上任,不守摊子,开拓进取,创立新的业绩,是党和人民所希翼的。但解决遗留问题,同样也是义不容辞的责任。俗话说:“铁打的衙门,流水的官。”每一任‘“老官”在任期间,不可能大事小事,件件“摆平”,总要有一些遗留问题,如果新官都不理“旧帐”,久而久之,必然问题成堆,既然如此,“新官”理“旧帐”理所应当,更何况我们的政府是为人民服务的政府,我们的干…  相似文献   

11.
“接班”与“接官”,是干部新老交替中的一个重大政治问题。 “接班”,就是接过党和人民事业的班,重“接班”,就要把党和人民的事业作为自己终身的追求,摆正个人利益与人民利益的关系;“接官”就是瞄准“印把子”,注重在接过官位与权力上,它是把做官当作人生的目标,注重个人权力与利益的得失,将党和人民的利益抛到脑后。年轻干部是以“接班”的心态还是以“接官”的心态走上领导岗位,其结果是大不一样的。  相似文献   

12.
中共中央在《关于加强和改进党的作风建设的决定》中,对领导机关、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提出了明确具体的要求:“要求全党做到的,中央和各级领导机关要首先做到:要求下级做到的,上级要首先做到。”两个“首先做到”,说出了人民群众的愿望,也使各级领导看到了自己的责任。领导就是表率,领导就是航标。只要各级领导身体力行,率先垂范,那么无论是思想作风、学风、工作作风还是生活作风,就都会出现一个明显的转变。 但“说到”易,“做到”难,尤其是要“首先做到”,就更是难上加难。 一是难在自己。一些人当了官,立马就觉得与众不同…  相似文献   

13.
陆先荣撰文指出:改革重“官”轻“专”的制度,已是刻不容缓地要提上政治体制改革的议事日程了。 一、从选拔上看,对“官”松,对“专”严。 二、从肩上的担子看,“官”轻“专”重。由于现在机关工作任务不清,职责不  相似文献   

14.
永茂 《瞭望》1996,(37)
近年来,在一些地方的党政机关和企事业单位中,有少数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的亲属经营酒店、旅店、商店等,被群众称为“官家店”。时下,这种“官家店”逐渐增多,已成为人民群众关注的热点问题之一。这些开店的官把权力当作发财的资本,只是由于中央早有禁令,自己不便亲自出马,便以自己亲属名义开店。亲属则利用官的权力和影响,强行拉客、推销和提供有偿服务。官虽不是名义的老板,但大都在店后弄权策划操纵经营,是实际上的老板。“官家店”是干部经商办企业的一种变异形式。  相似文献   

15.
在中国古代,最高统治者提倡做官的要勤政廉洁,“爱民如子”。这样一来,做官的也就成了“民之父母”,“父母官”成为地方州、县官的代称。他们自认为是人民的“衣食父母”,是他们养活了万千“子民”。事实恰恰相  相似文献   

16.
“最后一公里”原指完成长途跋涉的最后一段里程,当下被引申为完成一件事情最后的而且是最关键的步骤。随着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收尾,有些群众担心,活动中摆出的“四风”问题、提出的整改措施,能不能落到实处,走好群众路线能不能持之以恒。不难看出,能不能取得让人民满意的实效,关键看能否解决联系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问题。因此,领导干部在工作中多些“最后思维”就显得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17.
人们看人论事时,常有一个标准和参照物,从而得出“不像什么”或“像什么”的结论比如说古时的官,其“标准像”是“出则舆马,入则高堂,上一呼而下百诺;见者侧目视,侧足立”。而相当长的时期内,共产党的干部则不像个官。抗战时期,著名爱国将领续范亭在延安第一次见到朱德时,怎么也想不到眼前这位像一个普普通通的庄稼汉的人,便是叱咤风云、威震敌胆的八路军总司令。惊叹之余,他写下一首诗:“敌后撑持不世功,金刚百炼一英雄。时人未识将军面,朴素浑如田舍翁。” “甘为民仆耻为官”,我们党的优秀分子正是以此为行为准则。他们身居高位,依然是普通一兵本色,虽手握重权,但从不用来谋取私利。在群众眼里,他们都“不像官”。焦裕禄、孔繁森他们外表虽然平凡,却体现着共产党人最精华的品德——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 与此相异的是,有些人一走上领导岗位,就惟恐别人不知道他是一个官,说活办事总想摆出一副官架子。昨天还骑自行车上班,今日就没小车接不出门;昨日直呼其名还笑容可掬,今日不叫“×  相似文献   

18.
做人要有人品,当“官”要有“官德”。当干部的,不能老是想着自己的升迁。“莫道昆明池水浅”,一个干部,无论处在什么岗位,只要心系群众,都可以做出一番事业来。县委书记的榜样焦裕禄,“官”有多大?但他的形象是十分高大的。当干部,不求“官”有多大,但求无愧于民。同时,一个干部的能耐有多大,最终人民群众看得清清楚楚,组织上也明白。是“锥子”总会脱颖而出的。  相似文献   

19.
“做官”不可能不犯一点错误。有道是:“人非圣贤,孰能无过?”要做到“官路”畅通、一帆风顺,“常提醒”才是上策。这就要求多给自己敲敲“小木鱼”、打打“预防针”、下下“毛毛雨”。只要多“留神”,就能少栽跟头、少走弯路。  相似文献   

20.
曾在浙江瑞安官场红极一时、 被人称为“阿太”(瑞安士话, 对法力无边的神汉的称谓)、“他下组织部长”的陈仕松,终于在今年5月30日被押上审判席。因犯受贿罪、公司企业人员受贿罪、介绍贿赂罪、行贿罪4项罪行,数罪并罚,被法庭一审判处有期徒刑14年。这起轰动全国的“阿太倒官”大案在社会各界的关注中终于有了初步的结果。然而“阿太倒官”一案却给我们留下太多的警示。 警示一:只要干部不被自己的贪欲打倒,就绝不会被阿太之流“泡倒” 一个小小的瑞安市,被“阿太”陈仕松泡倒的官大大小小有30多名,这不能不令人震惊。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