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弱有所扶"一直是我国社会治理追求的目标之一,其促使我国不断扩大贫困扶持范畴与规模,让更多贫困人口享受保障待遇,不断优化和改善生活。在未来发展过程中,应注重全面开展多维贫困监测、制定出台《社会救助法》、实施弱势群体分类管理以及强化公共服务清单执行与管理,借助这些方法策略,更好地将"弱有所扶"落到实处。  相似文献   

2.
正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坚持在发展中保障和改善民生,在幼有所育、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弱有所扶上不断取得新进展",要求"全面建成覆盖全民、城乡统筹、权责清晰、保障适度、可持续的多层次社会保障体系"。"弱有所扶",即保障困难群众基本生活,要靠多层次社会保障体系中的托底保障体系建设。这给新时代民政工作赋予了新使命,提出了新要求,指明了前进的大方向。我们一定要深入学习  相似文献   

3.
谭衷 《半月谈》2022,(3):12-13
近期印发的《“十四五”公共服务规划》(以下简称“规划”)系统谋划幼有所育、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弱有所扶、优军服务保障和文体服务保障9个领域基本和非基本公共服务的发展目标、重点任务和重大举措,设计了诸多指标。  相似文献   

4.
维护好、发展好、实现好人民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这是保障和改善民生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也是衡量、反映保障和改善民生工作的标尺与准绳。要"在发展中补齐民生短板","在幼有所育、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弱有所扶上不断取得新进展"。  相似文献   

5.
正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要"在幼有所育、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弱有所扶上不断取得新进展"。与十八大报告相比,"弱有所扶"是十九大报告提出的新要求。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的背景之下,民政部门要深入理解为什么要提出"弱有所扶",精心谋划如何实现"弱有所扶",以  相似文献   

6.
改革开放以来,东莞市经济、社会快速发展,人民群众生活水平显著提高,社会保障体系不断完善,逐步建立了以城乡低保对象为重点、以最低生活保障为主体、以政府救济为主渠道、以社会互助为补充、以基层组织为依托的城乡社会救助体系,全面实现了城乡困难群体贫有所济、孤有所养、病有所医、幼有所学、困有所助、弱有所扶。社会救助的内容已经从单一的灾害救助向医疗、住房、教育、就业、法律援助等各方面拓展;  相似文献   

7.
要确保弱势群体享有平等权益,在新时代实现"弱有所扶",就必须要提高社会公共服务供给水平。然而当前,我国社会公共服务依然存在一些问题,使得一些弱势群体的合法权益受到侵害。对此,我们应构建政府主导、市场运营、多元参与的协同治理模式,推动组织结构一体化发展,建立健全问责机制以及惩处机制,满足弱势群体多样化需求。  相似文献   

8.
季勇 《群众》2023,(5):59-59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我们深入贯彻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在幼有所育、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弱有所扶上持续用力,人民生活全方位改善。”这既是“人民至上”的直接体现,更是“健康中国”建设最直观的成效。事实上,无论是“看病难、看病贵”等老百姓急难愁盼问题的解决,还是新冠疫情防治过程中坚持“生命至上”、始终把人民群众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放在第一位的防控理念。  相似文献   

9.
正第十四次全国民政会议为民政工作发展指明了方向,在新起点上对推进民政事业改革发展进行了全面部署。江阴市通过发挥政府力量和社会力量双轮驱动,不断完善村民医疗互助制度,织密"弱有所扶保障网",将社会大救助对象从传统的绝对贫困人口向相对贫困人口扩展,完善社会大救助体系,增强群众实实在在获得感,助力乡村振兴和脱贫攻坚战。  相似文献   

10.
正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提出,"幼有所育""弱有所扶"要取得新进展,多谋民生之利,多解民生之忧,在发展中补齐民生短板、促进社会公平正义。国家在保障儿童权益方面不遗余力,相继出台《国务院关于加强农村留守儿童关爱保护工作的意见》《国务院关于加强困境儿童保障工作的意见》《关于建立残疾儿童康复救助制度的意见》等文件,各地积极行动,全面贯彻国家政策,出台配套文件,在关爱保障留守儿童、困境儿童  相似文献   

11.
正新中国成立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先后制定实施了三轮儿童发展纲要,有力推动了儿童事业与经济社会协调发展。十九大报告提出保障儿童合法权益,健全农村留守儿童关爱服务体系。"幼有所育""弱有所扶",是十九大报告中的新提法,也是民政部门保护关爱留守儿童、困境儿童,保障改善民生、精准全面补齐民生"短板"、谋民生之利解民生之忧的思想内涵。2017年是儿童关爱保护服务体系建设取得重大进展的一年。国家密集出台政策统筹推进儿童关爱保护服务  相似文献   

12.
正长期以来,儿童福利机构作为集中养育孤儿、弃婴、特困儿童的场所,作为民政部门联系支持社会散居孤儿及其寄养家庭的纽带,在幼有所育和弱有所扶相结合的领域发挥了至关重要作用,有效推动了孤儿基本生活保障、特困儿童供养、儿童收养等政策的施行,有力保障了由政府履行监护人职责儿童的生存和发展权益。近年来,儿童福利机构开始探索在农村留守儿童关爱保护、困境儿童和事实无人抚养儿童保障工作中新的职能作用,同时加强规范化、专业化、法制化建设,推动儿童福利事业不断取得新进展。  相似文献   

13.
<正>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要求坚持和完善统筹城乡的民生保障制度,健全幼有所育、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弱有所扶等方面国家基本公共服务制度体系,注重加强普惠性、基础性、兜底性民生建设,保障群众基本生活。民政工作作为社会建设的兜底性、基础性工作,在坚持和完善统筹城乡的民生保障制度方面,负有重大责任。特别是我国过去长期实行城乡分治,农村在  相似文献   

14.
正(2017年11月21日)沪府发[2017]87号各区人民政府,市政府各委、办、局:现将《上海市基本公共服务项目清单》印发给你们,请认真按照实施.各区政府、各部门要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坚持在发展中保障和改善民生,推动全市在幼有所育、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弱有所扶上取得新进展,进一步增进人民  相似文献   

15.
正按照民政部关于落实农村留守儿童保护和困境儿童保障工作要求,江苏省南京市进一步加强留守儿童保护和困境儿童保障工作,确保"幼有所育、弱有所扶"。一是全力抓好动态管理,努力把户口未登记和辍学不在学的留守儿童数据降到最低。二是全面督查落实  相似文献   

16.
王张华  朱柳 《电子政务》2023,(11):94-103
数字技术的非均衡化赋权带来了社会结构断裂和秩序失衡,引发了新的社会不平等问题。在数字化浪潮中,数字弱势群体的可行能力被剥夺,遭遇建构性、工具性、积极与消极四种社会排斥,成为数字时代的“遗民”,加快“数字弱势群体”的社会融入已经极为迫切。当前,“数字弱势群体”的社会融入呈现“现实性与虚拟性交织”“强技术与弱应用共存”“价值性与工具性统一”等复合特征。由于数字工具属性与数字弱势群体价值冲突、资本俘获下群体排斥和数字资源偏好流动、“数字人权”体系和保护机制缺失以及“数字鸿沟”与数字“马太效应”的叠加等因素的影响,加剧了“数字弱势群体”的社会融入困境。为此,必须加强政府、社会和企业等多元主体的协同合作,有机统一有为政府、责任企业和包容社会,畅通数字弱势群体社会融入之路。  相似文献   

17.
对北京市社会救助体系建设的建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佟新 《北京观察》2003,(10):14-15
保障生存和社会稳定是社会救助体系建设的主要目标。这是因为,社会救助体系最重要的功能和目的就是对那些生活在贫困线以下的人和家庭进行生活救助,为其提供基本的生存条件和生存保障;社会救助体系的建立和运行是维护社会基本稳定的有效手段。社会稳定的关键是提高对减少贫困的认识,使处于贫困线以下的人和家庭看到生活的希望,具有脱贫的信心。保障生存的社会救助是建立社会救助体系的最突出和最明显的功能;减少贫困,保障社会稳定是社会救助体系建立的潜在目标,也是根本性的目标。前者是生存,后者是发展。因此,社会救助体系建立的指导思想应从保障社会弱势群体生存发展到促进弱势群体反贫困的目标上。  相似文献   

18.
《人民论坛》2024,(5):12-13
<正>就业、医疗、住房、教育、养老……每年全国两会,民生话题热度最高。2024年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居民医保人均财政补助标准提高30元”“扩大新就业形态就业人员职业伤害保障试点”……一系列举措回应多群体、多领域的民生需求。新时代以来,我们党始终秉持“让人民生活幸福是‘国之大者’”,在幼有所育、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弱有所扶上持续发力,人民生活全方位改善,人民群众的获得感成色更足、幸福感更可持续、安全感更有保障。健康是人民群众关心的重大民生福祉问题。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把维护人民健康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把建成健康中国作为到2035年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远景目标之一,人民健康状况和基本医疗卫生服务的公平性、可及性持续改善。  相似文献   

19.
<正>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我们要以更大的力度、更实的措施保障和改善民生,加强和创新社会治理,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促进社会公平正义,在幼有所育、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弱有所扶上不断取得新进展,让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在广大人民现实生活中更加充分地展示出来。"目前,随着扶贫工作的深入发展,民营企业的参与方式更加多样、领域更加宽广,重要作用也愈加凸显。那么,  相似文献   

20.
黄静 《广东民政》2009,(7):37-38
近年来,广州市的低保救济和各专项救助工作取得显著成绩,低保覆盖面不断扩大,保障政策不断完善,财政投入不断增加,困难群众保障水平不断提高。然而,城市低保“边缘群体”仍游离在低保政策之外,他们存在着一些与低保家庭一样的困难,有部分居民甚至比一些低保户还困难,看病难、教育难问题尤其突出。黄埔区委、区政府高度重视这部分弱势群体的保障问题,经过深入调研,根据本区的实际情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