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山东抗日根据地在全国抗战中的地位和作用张建德一山东抗日根据地在全国抗战中的战略地位一分重要。它作为联结华北与华中的战略枢纽和中转站,对于实现中共中央提出的“巩固华北、发展华中”的战略方针,坚持全国持久抗战,发挥了重大作用。抗战初期,中共中央、毛泽东一...  相似文献   

2.
华中抗日根据地统战工作是在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指导下,中国共产党及其领导的新四军在建设华中抗日根据地的过程中开展的一项重要工作,为根据地建设﹑抗战胜利提供了重要保证。考察华中抗日根据地统战工作的历史发展脉络,有助于进一步对其系统研究,对做好新时期统战工作﹑建设和谐社会,也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3.
20世纪40年代初,日军的疯狂破坏与严重的自然灾害给晋冀鲁豫抗日根据地造成巨大损失,民众生活困苦,边区财政入不敷出,严重威胁着抗日根据地的生存。遵照中共中央指示,晋冀鲁豫抗日根据地实行精兵简政政策,裁减冗余人员,倡行精兵主义,提高政府工作效率和军队战斗力,缓解群众负担。精兵简政政策的推行,不仅在团结解放区军民度过财政经济严重困难和休养生息民力方面起了重要作用,而且对后来的政权建设、廉政建设有着重要的借鉴意义。晋冀鲁豫抗日根据地的精兵简政,被中共中央机关报《解放日报》誉为"精兵简政的模范",在抗日战争史上具有重要的地位。  相似文献   

4.
华中抗日根据地统战工作是在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指导下,中国共产党及其领导的新四军在建设华中抗日根据地的过程中开展的一项重要工作,为根据地建设、抗战胜利提供了重要保证。考察华中抗日根据地统战工作的历史发展脉络,有助于进一步对其系统研究,对做好新时期统战工作、建设和谐社会,也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5.
1941年11月,在陕甘宁边区第二届参议会上,李鼎铭等11位参议员提出“精兵简政”的提案,建议军队实行精兵主义,政府实行简政主义。在毛泽东同志的支持下,参议会通过了精兵简政的决议。同年12月初,中共中央发出精兵简政的指示,要求各抗日根据地切实整顿党、政、军各级组织机构,精简机关,特别是减少机关行政人员和部队非战斗人员,充  相似文献   

6.
王珲 《北京党史》2023,(4):43-48
1938年年底,刘少奇肩负党的六届六中全会确定的“发展华中”的战略使命离开延安,深入华中敌后领导开展抗日斗争,直到1942年才离开华中回到延安。他在领导华中敌后抗战的过程中坚决贯彻党中央指示精神,全面加强党的领导,注重维护党中央权威和党内团结统一,狠抓党员的教育培训,突出党员的党性教育,密切联系群众,建立和维护最广泛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以党的政治建设打开华中工作新局面。刘少奇在华中敌后对党的政治建设的一系列实践探索,为巩固扩大华中抗日根据地和发展壮大新四军、深入推动全民族抗战、丰富和发展党的建设理论发挥了重要作用,对新时代加强党的政治建设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7.
为消除日伪奴化教育和国民党歪曲宣传的影响﹑动员民众抗战﹑培养抗战建国人才,中共采取各种措施和方法,在华中抗日根据地积极进行爱国主义和民族精神教育,对新四军的发展壮大和根据地的建设与巩固,起到了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8.
正抗战中后期,在各个抗日根据地实行的精兵简政与加强党的一元化领导的体制和机构改革,对团结带领军民夺取抗日战争的全面胜利,使在各个根据地内陆续建立起来的党领导的新民主主义社会的雏形得以巩固完善,成效卓著。地处华北敌后抗战前线、具有重要战略地位的太行抗日根据地进行  相似文献   

9.
1941年1月“皖南事变”后,根据中共中央军委命令,新四军军部重建,新四军第四师随之成立,在艰苦卓绝的斗争中,创建了淮北抗日民主根据地。 淮北抗日民主根据地,是抗日战争时期我党领导创建的19块根据地之一,基本地区约20多个县,面积41300平方公里,人口约600万,是华北和华中抗日民主根据地联系的纽带,是我军发展敌后抗战,发展华中、东进苏北、向西联系中原的前进阵地,具有重要战略地位。  相似文献   

10.
全面抗战时期,刘少奇认真贯彻中共中央六届六中全会精神,根据"巩固华北,发展华中"的战略方针,坚持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原则,着力加强新四军和华中抗日根据地党的思想建设和组织建设,强化党对军事斗争和政权建设的领导,为夺取新四军和华中抗日根据地的抗战胜利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相似文献   

11.
为消除日伪奴化教育和国民党歪曲宣传的影响、动员民众抗战、培养抗战建国人才,中共采取各种措施和方法 ,在华中抗日根据地积极进行爱国主义和民族精神教育,对新四军的发展壮大和根据地的建设与巩固,起到了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2.
浙东抗日根据地,是全国19个抗日根据地之一,对坚持华中敌后乃至全国抗日战争胜利,具有战略支点的作用。在党中央和毛泽东同志的亲切关怀和领导下,浙东军民高举团结抗战的旗帜,同日本帝国主义和国民党顽固派进行了艰苦卓绝的斗争,牵制和抗击了法西斯东方战场的力量。浙东抗日根据地在抗日战争中对华中抗日战争和全国的抗战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第一,浙东抗日根据地的创建,提供了在平原地区创立根据地的例证,也标志着党中央和毛泽东关于在敌后发动独立自主的游击战争,开辟敌后战场和建立抗日根据地的理论和决策在实践中获得了成功。  相似文献   

13.
1939年 1月 ,刘少奇作为中原局书记奔赴华中敌后领导抗战。在建立华中抗日根据地和抗日民主政权的过程中 ,他提出和阐述了关于抗日民主政权的性质、最高组织形式及其领导力量等一系列建政思想 ,以这一建政理论为指导 ,采取了选拔和教育行政干部队伍大力推行“三三制”原则和分二步走的建政步骤等措施 ,为开辟抗日民主政权建设新局面作出了杰出贡献。  相似文献   

14.
在抗日根据地初创时期,共产党领导的游击武装就已经在华中部分地区征收田赋和田亩捐。随着抗日民主政权的建立,田赋征收在华中抗日根据地全面展开。在田赋征收过程中,各根据地较好地贯彻了"量能纳税"的原则。令人关注的是,抗日民主政府还采取了田赋征粮、清查田亩、废除册书制度、整顿征收秩序等重要举措,实现了华中田赋征收史上的重大变革。华中根据地田赋征收取得了良好的业绩,为新四军坚持华中抗战提供了稳定的经费来源。  相似文献   

15.
1941年至1942年,是世界法西斯势力最猖獗的时期,也是共产党领导的敌后抗日根据地处于最困难的阶段。由于日寇的野蛮进攻和国民党部队的封锁,边区的经济和财政发生了极大的困难。为坚持抗战,度过难关,中共中央接受陕北开明士绅李鼎铭先生的提议,决定实行精兵简政,以解决鱼大水少、兵多难养、入不敷出、与民争食的矛盾。精兵,就是缩编部队的非战斗人员,充实连队,提高战斗力;简  相似文献   

16.
为深入贯彻党的十八大精神,进一步推进新四军历史研究,中共上海市委党史研究室、上海市新四军历史研究会决定2013年下半年召开主题为"新四军与上海"的学术研讨会。为此,特面向全国举办征文活动。征文选题主要包括以下两个方面(自选):一、新四军和华中抗日根据地建设研究(1)新四军和华中抗日根据地党的建设(2)新四军和华中抗日根据地政权建设(3)新四军和华中抗日根据地经济建设  相似文献   

17.
在中国革命的长期斗争中,刘少奇以毕生的精力和杰出的才能,为党和人民的事业建立了不朽的功勋,为毛泽东思想的形成和发展作出了卓越的贡献。在伟大的抗日战争中,刘少奇不仅领导开辟了华北敌后抗日根据地,而且深入华中敌后,迅速扭转了新四军的困难处境,开创了华中抗日的新局面。一、贯彻党中央关于发展华中的战略方针,开创华中敌后抗战的新局面。从抗战开始到武汉失守,华中地区的形势对发展人民抗日力量和建立根据地十分有利。  相似文献   

18.
第一个中原局 抗战爆发后,随着八路军在敌后的发展,华北各地纷纷建立起抗日根据地。相比之下,中共在华中地区的敌后力量则较为薄弱。在这种情况下,1938年11月,中共六届六中全会确立了“巩固华北,发展华中”的战略方针。为了贯彻这一战略方针,中共中央发出指示,调整华中地区的组织部署:  相似文献   

19.
淮南敌后抗日根据地,是在抗战初期皖东游击区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它是华中敌后八大战略区之一,并且是华中最老的抗日根据地。包括:安徽境内淮河以南的若干县和江苏境内六合、仪征等6县。境内以津浦铁  相似文献   

20.
正1939年12月19日,刘少奇致电中共中央提出:江苏北部是有最大发展希望的地区。在苏北打开抗战局面,向南可与苏南抗日根据地呼应,扼制长江下游,直接威胁南京日本侵略军总部;向北、向西可与鲁南、皖东、皖东北抗日根据地连成一片,便于沟通华中和华北的联系,有利于新四军协同八路军,坚持抗战,争取最后胜利。因此,应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