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马克思关于"价值转型"的逻辑起点,并不是始于《资本论》第三卷,而是始于第一卷。这个问题之所以有必要澄清,就在于学界通常认为,马克思的"价值转型"是在《资本论》第三卷才开始的。在《资本论》第三卷中,虽然马克思专门讨论了市场价值向生产价格的变化,但这并不意味着马克思的"价值转型"始于《资本论》第三卷。问题的要害在于,市场价值并非价值转型的逻辑起点,劳动才是价值转型的逻辑起点。在《资本论》第一卷中,随着价值形式、资本、剩余价值等范畴的出现和演化,马克思为我们揭示了价值转型的发生过程;在《资本论》第二卷中,从资本循环与周转到社会总资本的再生产,马克思为我们揭示了价值转型的深化过程;在《资本论》第三卷中,随着市场价值转化为生产价格、剩余价值转化为利润,以及利润转化为平均利润,马克思为我们揭示了价值转型的定型过程。基于这样的逻辑线索,本文批判性地讨论了斯蒂德曼、鲍特基维茨等人在这个问题上对马克思的误读。  相似文献   

2.
推进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的大众化是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必然要求和重要手段。《资本论》是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的代表性著作。恩格斯是马克思主义的主要创始人,也是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首倡者、探索者和实践者。他在不同时间段从"建议《资本论》第一卷通俗阐释"、"以书评为主要方式进行宣传"、"整理出版《资本论》第二、三卷"和"撰写《资本论》的‘通俗读物'"四个方面为推动《资本论》大众化做出重大贡献。归纳总结恩格斯对《资本论》大众化的伟大贡献,对于进一步推进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3.
资本的运动和我国国有企业主动走向市场──从《资本论》第二卷得到的启迪梁坚重读《资本论》第二卷,深感其中的基本原理和资本的运动规律,对我国国有企业要不要走向市场,怎样走向市场,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资本论》第二卷的主题是“资本的流通过程。”这里讲的“流...  相似文献   

4.
《求实》1981,(Z1)
本章是《资本论》第二卷第三篇的导言。这个导言,初看起来是由外表上很少联系的两节组成:第一节研究的对象,第二节货币资本的作用。其实,这两节的中心都是在论述第三篇的研究对象。 《资本论》第二卷前两篇研究的,是单个资本的运动,属于微观经济的范畴;第三篇研究的,则是社会总资本的运动,属于宏观经济的范畴。这是一个重要的区别。  相似文献   

5.
《共产党宣言》是科学社会主义的诞生证,《资本论》是工人阶级的福音书。这两部伟大著作中文全译本的出版与发行,都恰逢中华民族危机转折的关头。《共产党宣言》的中文全译本出版在中国共产党诞生的前夜,即1920年春;《资本论》中文全译本出版在中国全民抗战一周年的隆隆炮声中,即1938年8、9两个月。在三卷《资本论》中文全译本的出版与发行中,充满了中国先进分子的集体献身精神。黄洛峰、郑易里、陈汝言……,他们为宣传真理而奋斗的故事为后人所追寻和传诵。一·二八战火曾烧毁了《资本论》第一卷的中文译稿,但沦陷中的上海又促成了《资本论…  相似文献   

6.
马克思在《资本论》第一卷和第二卷中,都考察和分析了资本主义扩大再生产的问题。但是,在这两卷中,对于这个问题的研究所着眼的重点是不同的。第一卷的研究,着重于分析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发展,分析资本的积累对工人阶级的命运产生的影响。第二卷的研究,着重于分析社会  相似文献   

7.
马克思晚年为何放慢《资本论》第二、三卷的写作,而从事有关"古代社会史"著作的摘录工作?对于马克思晚年写作《笔记》的动因,学术理论界迄今还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文章认为马克思晚年写作《笔记》的动因,主要是源于如下三个方面的原因:一是时代问题的新课题;二是学科发展的新思路;三是现实需求的新应答。马克思晚年在这方面的探索构成了马克思社会发展理论中最富有革命性和实践性的内容,而这一点往往被人们所忽视。  相似文献   

8.
张玉 《世纪桥》2013,(3):77-78
《资本论》是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一部经典巨著,其中虽然并没有直接提到社会主义能否实行市场经济这一问题,但是它间接地阐明了一个重要的观点,就是市场经济不等于资本主义,市场经济并不能决定社会制度。本文从《资本论》第一卷所阐述的三个理论,即劳动价值论、剩余价值论和资本积累理论来分析一般意义上的市场经济与资本主义市场经济之间的区别,从而得出市场经济不等于资本主义这一结论。  相似文献   

9.
在《资本论》第二卷中,马克思首先详尽地分析了单个资本的形态变化及其循环,指出单个产业资本要能连续不断地运动,生产不间断地进行,就得把资本在空间上同时分割为货币资本、生产资本和商品资本三个部分,并使得每一部分在时间上依次通过购、产、销三个阶段,完成各自的循环,产业资本的现实循环是货币资本循环,生产资本循环及商品资本循环这样三种循环形式的统一;并且指出,各单个产业资本并不是彼此孤立地运动的,一个资本企业的卖(销),就是另一个资本企业的买(购),同样,一个资本企业的买(购),就是另一个资本企业的卖(销)。各自的运动就是这样相互交错和密切地联结在一起。“在这个运动中,每一个单个产业资本的运动,都只表现为一个部分运动,和其他部分运动交织在一起,并且受它们制约”(《资本论》第2卷第113页——以下凡引自《资本论》第2卷中的话,均只注页码)。可看以下图式:  相似文献   

10.
卫兴华在《党政干部学刊》(辽宁)2008年第4期撰文指出,有的学者引证马克思、恩格斯著作中的一些话,来得出以下论断:马、恩晚年放弃了共产主义理想,放弃了原来的科学社会主义理论,《资本论》第三卷推翻了《资本论》第一卷的结论,资本主义通过股份制完成了向社会主义的和平过渡。首先需要澄清对《资本论》第三卷马克思关于资本主义国家股份制的论述的误解与错解。马克思重视资本主义国家股份制的产生  相似文献   

11.
《唯实》1982,(1)
马克思《资本论》的第二卷在第一篇和第二篇中,从微观经济的角度,研究了单个资本的循环和周转,在第三篇中,从宏观经济的角度,研究了社会总资本的再生产。当前,重温马克思再生产的基本原理,对指导社会主义的生产实践,有着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以下从两个方面谈谈自己学习这一篇的体会。  相似文献   

12.
纵观马克思毕生的思想轨迹和社会实践活动,在"批判旧世界"过程中"发现新世界"是其最显著特征,而人的自由全面发展则是其贯彻始终的价值诉求,也是马克思自由时间理论的旨趣所在。自由时间理论作为工人自身解放、整个人类解放的重要范畴,在马克思理论体系中占据重要地位。该理论根植于当时的历史时代背景之中,可以分为《博士论文》至《德意志意识形态》时期、《1857—1858年经济学手稿》至《资本论》第一卷时期、《资本论》后三卷时期,分别标志马克思自由时间理论逻辑展开、基本生成及进一步发展。  相似文献   

13.
《资本论》是马克思用毕生心血写成的一部宏大的奠基之作!曾经被称为工人阶级的圣经,马克思主义的百科全书。它是一个完整的科学体系,科学地再现了典型的资本运动的历史和发展逻辑。然而国内外研究较少的涉及它的内在逻辑结构,正因为如此,作者试图从《资本论》的体系结构、方法论以及主题思想三个方面论述它的严谨的内在逻辑结构,从而深化对《资本论》认识。  相似文献   

14.
马克思在他的巨著《资本论》第二卷中,阐述了资本的循环、周转和社会资本再生产三个理论,这三个理论主要说明,在资本主义条件下,商品经济、市场经济的发展过程和资本主义再生产顺利进行的实现条件,揭露了资本家剥削工人的本质,揭示出资本主义社会发展、灭亡的规律。但是,单就这三大理论本身来说,如果去除资本主义这一特殊性质,从普遍意义上看,为促进社会化大生产不断向前发展,它们对于我们今天社会主义条件下的市场经济活动,仍具有很重要的指导意义。通过学习《资本论》,本文就社会资本再生产这一理论,结合我国当前经济发展中产业结构优化间题谈点粗浅认识。一、社会资本再生产理论的核心马克思从简单再生产入手,通过对社会总资本  相似文献   

15.
近期宣传报道重点近期除了认真做好学习贯彻十四届四中全会精神的宣传报道工作外,还要重点做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宣传报道工作:一、做好《邓小平文选》第一卷、第二卷第二版出版发行和学习的宣传报道在《邓小平文选》第三卷出版后,又出版第一卷、第二卷第二版,这是党和国...  相似文献   

16.
商品的价值量是由生产该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的。这是马克思主义经济理论的一条基本原理,是毫无疑义的。但是,马克思在《资本论》第一卷和第三卷中,分别对社会必要劳动时间作了两种不同含义的规定(普遍称作为第一种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和第二种社会必要劳动时间)。那么,究竟哪种意义上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商品的价值量呢?这个问题,在我国理论界存在着意见分歧:有的同志  相似文献   

17.
书讯     
正《马克思与《资本论》》,[英]大卫·哈维著,原作名:Marx,Capital and the Madness of Economic Reason中信出版集团2018-5出版。内容简介:马克思的《资本论》是近代世界最重要的著作,深刻改变了许多国家、政党和人民的命运,至今仍然有强烈的现实意义。在1867年至1883年间出版的三卷《资本论》包含了马克思对资本主义特征  相似文献   

18.
《资本论》是一部对人类历史进程有着深刻影响的马克思主义百科全书。马克思几乎把毕生都贡献给了这部科学巨著的研究和写作。《资本论》发表已经130年,在传入中国的百年风云变化中,《资本论》始终放射着夺目的光辉。至目前,我国已先后出版《资本论》中文全译本十种版本。近年来,笔者致力于收集这些全译本,现据这些实物分别介绍如下:一、我国出版的《资本论》第一部中文全译本该书为浅灰色布面精装三卷本,书本规格150m m×220m m。封面经书脊至封底腰部横向有宽约30m m的套红色带,色带内横排书名《资本论》,色带之上横排“卡尔·马克斯著”…  相似文献   

19.
在《晋阳学刊》1994年第1期上,刊载了《纪念侯外庐教授诞辰90周年暨中国思想史学术讨论会综述》一文。该文写道:“1925年,侯先生结识了中国共产主义的伟大先驱李大钊。两年后,他留学法国巴黎大学,并开始翻译《资本论》。回国后于1932年出版了《资本论》第一卷第一分册,这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资本论》中译本。”单就中译本《资本论》第一卷第一分册的出版来说,其实最早的不是侯外庐,而是陈启修;侯  相似文献   

20.
“三大手稿”与“四部手稿”的划分之争,实质上体现了这样一个问题,即《资本论》第一卷出版之后,马克思所写作的其他经济学手稿应当如何定位?事实上,1867-1882年经济学手稿与传统意义上的“三大手稿”一样,是马克思为《资本论》所写作的准备著作,为《资本论》后续卷本的写作打下了基础;同时,它又体现了马克思对已出版的《资本论》第一卷及之前手稿的反思,因而具有双重性质.因此,1867-1882年手稿作为“第四手稿”,与“1857-1861年手稿”、“1861-1863年手稿”、“1863-1867年手稿”共同构成《资本论》的“四部手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