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当前我国羁押制度中存在的违法羁押、超期羁押、一押到底等问题,与长期以来我国刑事诉讼中缺乏羁押必要性审查机制有一定的关系。《刑事诉讼法》(修正案)明确赋予了检察机关羁押必要性审查的职权。检察机关如何在审查案件的同时对犯罪嫌疑人、被告人的羁押情况进行刑事诉讼监督,本文从法律适用的角度尝试探讨审查起诉环节羁押必要性审查机制的构建,以期实现案件办理过程中政治效果、法律效果、社会效果的统一。  相似文献   

2.
2009年最高人民检察院试行的职务犯罪批捕权上提一级取得显著成效,但在实践中也存在下级检察机关怠于行使侦查监督职责,侦、捕、诉衔接不畅影响案件质量,承担错案责任主体不明确,上级检察机关的不捕决定缺乏有效监督等问题。因此,上下级检察机关要健全机制履行侦查监督职责,建立上下畅通、左右联动的侦、捕、诉衔接机制保证案件质量,要完善考核标准,厘清错案责任,要对上级检察机关的不捕决定实行备案审查制度。  相似文献   

3.
我国刑事案件撤回起诉制度蕴含起诉便宜主义、程序请求、检察机关公诉权的补救机制等属性,长期活跃在刑事司法实践中,但该项制度在运行中常常因立法规范缺失、权利保障缺乏、规避无罪判决等方面而屡遭诟病,由此产生了对检察机关撤回起诉合理性的质疑。文章从立法和司法实践的不同维度,探析检察机关适用撤回起诉的合理性,最终回归检察机关实践运用提出若干建议,以期对完善检察机关撤回起诉制度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4.
当前检察机关在服务联系基层工作中存在联系渠道传统、单一,缺乏沟通技巧以及群众工作能力与社会新形势不相适应等现实问题,而这导致了检察机关与基层之间存在一定程度的脱节,两者之间不能实现无缝衔接及有效互动,这在一定程度上损毁了检察机关执法公信力,进而成为制约检察工作科学发展的瓶颈。文章通过资料分析及实证研究等方法,建议从加强沟通的平台建设以畅通群众诉求、加强群众工作能力建设以提高服务水平等方面建立服务基层的长效机制。  相似文献   

5.
现行《民事诉讼法》逐渐出现了一些与社会发展不相适应的问题:如民事诉讼程序缺乏多样性,缺少与解决现代社会中矛盾纠纷相适应的一些诉讼制度,致使大量的纠纷仅依靠单一的程序予以解决,不符合诉讼解决机制的原理,不利于提高诉讼效率,同时也浪费了有限的司法资源;现行的民事诉讼制度规定地不够具体、细致和完善,不利于矛盾纠纷的化解等。民事审判实践中最迫切、最需要通过修法解决的问题主要有:诉讼与非讼衔接机制建设、审判程序的完善、再审程序的"改造"、检察机关法律监督的完善、纠纷解决的多元化机制建设等。  相似文献   

6.
检察机关在反贪办案中构建独立的风险评估预警机制,不仅能促使检察机关正确行使职务犯罪侦查权,而且有利于检察机关参与并创新社会管理,防范社会风险。检察机关应在准确把握反贪工作风险评估预警的基础上,全面、严格实施评估预警方案,提升执法公信力,维护社会和谐稳定。  相似文献   

7.
我国检察机关执法公信力建设的提出有其社会现实性,相对于其他国家和地区的检察机关的角色定位而言,我国检察机关应该是一个相对独立的法律监督者、清正廉明的法律执行者和以人为本的法律服务者.鉴于这一角色界定,我国检察机关应在案件质量评查、刑检部门及其他部门检察职能规范化建设等几方面着手进行机制体制创新研究,以切实回应社会需要.  相似文献   

8.
检察机关法律监督是社会管理创新的重要组成部分,对社会管理创新工作具有督促和推进作用。检察机关在社会管理创新系统中处于"后置"地位。全国各地检察机关展开的参与社会管理创新的实践探索,总体上取得了良好的效果,但还存在一些问题。建议从基本原则、路径和机制三个方面构建检察机关参与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的体系。  相似文献   

9.
检察机关是人民民主专政的重要工具之一,对惩治犯罪、维护稳定不仅义不容辞,而且责任重大。检察机关和检察官应牢固树立全力维护稳定的执法指导思想,增强为党和国家工作大局服务的意识,全面正确履行各项检察职责,坚持打防并举的方针,加强与公安、法院等部门的密切配合,并通过创新机制、科技强检等举措,严厉惩治犯罪,切实维护稳定,为改革和发展创造良好的社会环境。  相似文献   

10.
检察机关参与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的内容几乎涵盖了检察工作的方方面面,现阶段由于没有形成参与社会管理创新的理论体系,导致未形成检察工作主线和工作合力,无法最大程度地发挥检察机关参与社会管理创新的潜力。新形势下,检察机关应当立足法律目的与法律手段的统一,在坚持依法履行职责的同时,以群众路线为工作主线,进一步创新服务群众机制;应当以法律职权与法律制度的构建为基点,以执法办案为中心,根据不同的社会需要,选择不同的制度设置、纠正机制和制裁手段;应当遵循法律程序与法律价值的追求,进一步深化检察机关的法律监督职能,从立案、侦查、审判、刑罚执行等环节实现法律监督创新的程序正义。  相似文献   

11.
在司法实践中,检察建议为强化检察机关履行法律监督职能发挥了重要作用,但检察建议在司法适用中普遍存在质量不高、针对性不强、回复与采纳率偏低等问题。为使检察建议真正有效地实现法律监督的目的,应提高检察人员素质,细化检察建议的实践操作,完善检察建议的异议处理机制,保障检察建议工作落到实处。  相似文献   

12.
检察机关执法公信力是社会公众对检察机关执法办案的信服度和对其公正性、法律权威性的评价。执法公信力的高低受内、外部多种因素的影响,应从执法理念、执法能力、执法运行机制和执法环境等方面入手,多措并举,以提升检察机关的执法公信力。  相似文献   

13.
网络虚拟社会的出现对现有的传统社会管理模式带来巨大冲击,检察机关作为国家法律监督机关,对社会管理活动负有监督职责。微博的出现为检察机关虚拟社会管理创新提供了全新平台,具体应用体现在密切检民关系、推进检务公开、涉检舆情控制和反腐情况收集等方面。  相似文献   

14.
关于我国检察权的性质存在多种学说,将其定位于法律监督权属于目前较为统一的看法。在我国的权力建构模式下,检察权若作为法律监督权,在规范层面,将面临很多法律层面的缺位情况。在实际运行层面,则存在着法律监督被放置于刑事诉讼监督、行政机关掌控检察机关的资源、检察权宪法权能与法律权能运行不协调、公诉权是否属于法律监督权等解释难题。  相似文献   

15.
作为国家的法律监督机关,检察机关具有维护社会公平正义的神圣职责。确保检察队伍的纯洁性,是检察机关实现自身价值,服务经济社会科学发展的关键所在。针对检察机关队伍现状和执法公信力的迫切需要,要牢固树立、积极践行"忠诚、为民、公正、廉洁"的核心价值观,确保检察队伍的思想纯洁、队伍纯洁、作风纯洁和清正廉洁。  相似文献   

16.
侦查阶段同刑事审判阶段一样,也存在对立的双方:控方和辩方。在侦查构造的控辩双方中必须要有一个中立的裁判者。法院作为侦查构造中的裁判方会产生对案件的实质审查,导致“先定后审”;由检察机关来担负侦查构造中中立者的角色,与检察机关作为法律监督机关的定位是一致的。但是,由于检察机关的权力重叠、角色冲突,作为侦查构造的裁判者角色也有一定的障碍。因而必须改革检察机关的职权,确立检察机关只行使监督权,其侦查权划归其他部门隶属。检察机关通过行使对侦查活动的在场权、建议权、评判权、处罚权、司法审查权和消极侦查权等来实现对侦查机关的监督,从而成为侦查构造中的中立者、裁判者。  相似文献   

17.
在渐成气候的媒体时代,检察机关和舆论媒体形成了既相互影响又相互制约的共同体,因为舆论媒体有其独有特点以及检察机关与检察权的特有运行方式,导致舆论的道德法庭与检察权的独立运行之间存在一定的冲突与失范。为了寻求解决之道,应从双方互动存在可行性,舆论媒体应尊重和监督检察机关,检察机关应回馈与引领舆论,舆论媒体监督与检察权运行的辩证统一的关系等方面加以考虑,最终使检察权独立性得以维护,司法公正得以彰显,司法责任得以落实。  相似文献   

18.
在打击侵犯知识产权犯罪、假冒伪劣产品犯罪中,检察机关与行政执法部门的衔接非常重要。检察权介入行政执法权的法律定位模糊,两者衔接的机制不完备,检察权内部配置不协调等问题导致在共同打击犯罪方面收效甚微。检察权中的侦查监督权能够延伸达到与行政执法权相衔接,在明确侦查监督权的法律定位后,完善外部衔接机制,协调内部权力配置,从而使共同打击犯罪效果明显提高。  相似文献   

19.
依托派驻基层检察室平台,从法律定位,职能定位,建立制度、人员、经费长效保障机制,深入乡镇开展预防调研,协助完善基层管理制度,建立"个案、系统、同步"三位一体职务犯罪预防体系,以及搞好乡镇法制宣传和警示教育等多个角度构建乡镇职务犯罪预防工作机制,有助于破解检察机关乡镇职务犯罪预防工作难题。  相似文献   

20.
法律赋予检察机关公诉权的同时,又规定了人民检察院是国家的法律监督机关。公诉权和监督权主体的重合致使在司法公正、监督权和公诉权作用的发挥,以及检察官行使职权等方面都造成了许多弊端。对其进行适当的改革势在必行,但不宜大动干戈,从检察机关内部入手进行微调才是符合我国国情的、具有可行性的改革方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