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 毫秒
1.
超越资本主义文明,就是利用资本主义文明的"光明面",克服资本主义文明的"黑暗面",建立崭新的以全民共享为价值取向的、以人的自由全面发展为依归的社会文明形态。鸦片战争以来,中国人超越资本主义文明的思想不断发展,实践不断深入。只有超越资本主义文明,才可能真正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进入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明超越资本主义文明的前景彰显,尤其体现在以人民性为根基的文明宗旨属性、以共同富裕为价值取向和以人的全面发展为终极目的层面。越来越彰显其影响力、感召力和塑造力。  相似文献   

2.
李楯 《同舟共进》2014,(8):47-48
以往,人们常将生态环境恶化的原因过分归咎于对GDP的追求,以及部分个人、企业牟取私利行为所致,而较少关注到在体制中有一种内在的根本性的经济增长冲动,一种不同于“资本主义市场经济”的特有的内在的张力。究竟这种体制中的内在张力生成的根基是什么?与市场经济的内在张力的区别又是什么?思考中国60余年来的发展历史,多数时间是在一种内外均呈紧张状态的情境下度过的。外部先是在美、苏对峙背景下形成封闭,后是开放后接续出现的关系恶化,进而在金融危机、世界经济增长放缓,贸易壁垒重启下的出口受挫;内部则先有不断的运动,后有收入差距拉大和其他事项带来的利益冲突。出于这种安全需求和核心利益趋势,出现了追求“赶超”“拼比”“战胜”的基础目标与内心冲动,以至于有了持续存在于体制内的经济增长的需求。  相似文献   

3.
人类社会由农耕文明向工业文明过渡的同时也开启了不可逆转的现代化历程。西方发达资本主义国家以工业革命为开端而赢得了现代化先发优势。西方资本主义现代化不仅是一个历史进程,而且内生了裹挟并同化世界的空间占有冲动。以唯物史观审视之,西方资本主义现代化虽然鉴证了生产力发展的历程,但也有其难以克服的先天缺陷。近代以来,中国不同的阶级和政治力量都曾面临实现民族独立与国家现代化的双重历史考验,只有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在实现民族独立的基础上成功探索出了走向民族复兴的中国式现代化之路,由此在理论、价值、文明维度上破除了西方现代化的“历史终结论”“西方中心论”和“文明冲突论”,拓展了发展中国家走向现代化的途径,推动了世界现代化的历史进程并提高了整体水平。  相似文献   

4.
高有鹏 《人民论坛》2023,(9):107-109
中华民族具有五千多年的文明历史,其中的神话思想是特殊的文明结晶,其超越自然、超越社会现实,体现了独特的民族意志,充分表现出中华民族对文明的创新。如今,中国神话已成为当代文化艺术等领域的创作热点。全面理解和深入思索中华文明中的神话思想,汲取其中传承不息的文化因子,弘扬其追求正义向往美好等精神底蕴,推动其更好地走向世界。  相似文献   

5.
提炼城市精神的时代背景和动因目前全国各省市都在提炼区域或城市精神,如此热烈和普遍,不仅是受北京推出“北京精神”的带动,更重要的是时代发展的推动力促成的,是国家和民族发展到一定历史阶段的必然要求。从国际与时代背景看,有两点很值得关注,一个是大国博弈已经由政治博弈、利益博弈向核心价值和文化博弈的方向转变。这就意味着谁占领了道德和文明的制高点,谁就掌握了话语权。以前,大国博弈是二元对峙,一切以制度划线;今天,大国博弈是文明程度的博弈,倾销利益不行了,别人会说你是暴发户,你在实施侵略。所以,我不赞同总是在世界上讲我国的GDP有多少,拿着支票走向世界。别人要了你的钱也不尊重你。当今世界出现了文明的冲突,海湾国家,包括西亚、北非的颜色革命,不能说是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的较量,那是文明程度的问题。今天的中国在这方面没有突破是不行的。  相似文献   

6.
中国式现代化话语建构的当务之急是要对西方现代化话语进行彻底批判与反思。西方现代化话语体系的形成有着深厚的文明根基和社会背景,是普遍主义在现代国际社会中演化出的表现形式,反映了西方资本主义社会的等级特性和殖民特征。西方现代化话语体系形成的关键在于资本与国力的合谋,深刻体现了西方国家物质力量在国际社会中的统治地位。西方现代化话语体系的形成依托于西方现代化理论的支撑。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理论的指导、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对西方现代文明的批判性反思,实现了中国式现代化话语对西方现代化话语的理论超越。在实践中,则表现为共同富裕超越两极分化、全过程人民民主超越竞选制民主、文明共存超越文明优越、环境保护超越资源掠夺。中国式现代化话语凝聚了中国现代化发展的成功经验,形成了对西方现代化话语的解构、批判和超越力量,是一种更高形态的人类现代化话语形态。  相似文献   

7.
中国近代民族企业自产生之时,便面临着外资企业及外货的竞争。在很多时候,它们常能起而抗争,其结果或是迫使外商达成产销联营,或是与外商长期对峙,更或战胜外商。中国近代民族企业家这种不畏强权、勇于抗争的精神,是中国近代企业发展史中宝贵的精神财富。  相似文献   

8.
世界历史中的第三世界(二十六)第三世界是一种伴随国际资本统治而形成的世界历史现象。前资本主义的历史是一种狭隘地域性的、各民族基本处于封闭状态的历史。资产阶级的兴起以及大工业所开拓的世界市场,使一切国家的生产和消费都成为世界性的,使历史越来越转向世界的历史。这种世界历史,使一国内乡村屈从于城市的统治,在不同国家间使未开化和半开化的国家从属于所谓文明的国家,使农民的民族从属于资产阶级的民族,使东方从属于西方。这里所说的一国内的城市的统治,不同国家间的所谓文明国家的统治、资产阶级民族的统治、西方的统治…  相似文献   

9.
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是中国式现代化的显著特征。它基于马克思主义生态思想对资本主义现代化的批判,并以西方国家的生态改良为镜鉴,同时合理吸收了中华传统的生态文明智慧。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中国式现代化顺应人类文明发展规律,以“生命共同体”理念为导向,践行“生态生产力”发展观,实现了对资本主义文明的生态超越。新时代在党的领导下,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价值追求,开展全方位、全地域、全过程的生态环境治理,推动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相协调的绿色发展,不断完善生态文明制度体系,在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下推进全球可持续发展,走出了一条极具特色的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中国式现代化道路。  相似文献   

10.
中国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在中国古代社会形成和发展起来的比较稳定的文化形态。中国传统文化是具有非凡融合力和会通精神的文化,这种文化注重和谐,把人与自然界有机联系起来,对待诸家学说采取兼容并蓄的学术主张。传统文化是文明演化而汇集成的一种反映民族特质和风貌的民族文化,是民族历史上各种思想文化、观念形态的总体表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