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马克思和恩格斯在创立马克思主义哲学时,对人的本质问题作过深入的研究,形成了关于人的本质问题的科学理论。可是,存在主义的著名代表萨特却宣称,马克思主义者把“人”这个最重要的问题丢了,致使马克思主义出现了“人学的空场”;为此,他标榜存在主义是一种能把传统哲学忘掉的“人”召回来的“人学”,并声称要以此来医治马克思主义的“贫血症”。对于存在主义的这一挑战,我们决不能漠然视之,而应努力弄清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本质的理论及其与存在主义的根本区别。这对于我们全面  相似文献   

2.
马克思主义不是“人学空场”,人学理论是马克思学说的重要组成部分,它贯穿于马克思主义理论,是科学共产主义的理想目标和基本原则。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最终目的是为了实现共产主义,在马克思主义视野中,社会主义就是以“每个人的全面而自由的发展为基本原则的社会形式”。按通常理解,马克思所讲的人包括个人、人类或集体、社会等多种形式,但面对人类存在的现实乃至历史,马克思首先看到的是“有生命的个人存在”。马克思说:“任何人类历史的第一个前提无疑是有生命的个人的存在。因此,第一个需要确定的具体事实就是这些个人的肉体组织,以及受肉…  相似文献   

3.
马克思在费尔巴哈的人道主义的基础上,提出了人的本质论.但在从事实证研究以后,马克思开始把关注点转向人的存在问题.他始终没有放弃人的本质论,而是把人的本质论和人的存在论相结合,形成了马克思关于“人的现实性”的观点.马克思主义人学理论的出发点就是探讨“人的现实性”.忽视这一出发点,事实上削弱了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批判功能,割裂了马克思主义人学与其整个理论体系之间的内在联系.  相似文献   

4.
中学生为什么要学习马克思主义哲学?早在一个半世纪以前,马克思就说过:“任何真正的哲学都是自己时代精神的精华”,“是文明的活的灵魂”,“人民最精致、最珍贵和看不见的精髓都集中在哲学思想里”。这是对哲学的本质和社会功能的最精辟的概括和总结。马克思讲的“真正的哲学”,并不是泛指一切哲学.也不限于马克思主义哲学,而是指那些概括了每一时代精神的、总结了人民群众实践经验的、因而对理论思维发展有巨大促进作用的哲学。这种哲学给人类勾画了世界图景,回答了世界的本质以及人与世界关系等问题。这种哲学是各种具体知识的升…  相似文献   

5.
哲学是明白学、智慧学,但在现实生活中,哲学却被不少人边缘化,被认为是“无用之学”。哲学对普通人而言意味着什么?完成哲学革命的马克思的哲学,其当代价值又是怎样的?带着这些问题,本刊专访了复旦大学哲学学院教授、博土生导师,复旦大学当代国外马克思主义研究中心研究员王德峰。支部生活:您曾把哲学在当代的主题概括为“怀着乡愁寻找家园”,如何理解?王德峰:要寻找家园就表明当代人无家可归。作出当代人无家可归这个对当代文明状况的判断,是因为看到当代人类经济生活的一个基本方式是资本的运作和资本的增殖,  相似文献   

6.
评阿尔都塞对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理解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阿尔都塞是法国当代著名的马克思主义研究者,西方马克思主义中“科学的马克思主义”的代表人物。他从捍卫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性的愿望出发,反对把马克思主义人道主义化,认为马克思在其思想发展过程中经历了一个从“意识形态到科学”的认识论断裂的转变过程。从这一观点出发,他对马克思主义哲学提出了自己独到的理解。一阿尔都塞坚决反对人道主义的马克思主义者用青年马克思的思想解释。甚至取代整个马克思思想的做法,强调马克思是同以往的意识形态哲学决裂而创立历史唯物主义科学,并进而创立一种新的哲学的。据此,阿尔都塞认为马克思主…  相似文献   

7.
李杰 《理论月刊》2007,(1):13-15
20世纪,西方马克思主义对马克思人学的人道主义解释可以划分为两类:一是“两个马克思”论。他们认为《手稿》的人道主义才是真正的马克思主义,马克思晚期的人学思想是早期思想的退化。二是“统一的马克思”论。他们认为“青年马克思”与“老年马克思”的思想实质上是一致的。即,只有一个人本主义的马克思。人道主义的阐释者都把自己学派的观点与马克思人学思想糅合在一起,只突出了马克思人学的价值性,而忽视了其科学性和现实性。  相似文献   

8.
张良 《求索》2012,(11):145-147
马克思人学思想是马克思主义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经过了一个从康德、费希特人学开始,历经黑格尔人学,费尔巴哈人本学,在现实前提中探索人学到形成相对独立的马克思主义人学的发展过程。在马克思人学思想的逻辑内涵中,"现实的人"是其逻辑起点、"人类解放"是其价值追求、"人的自由全面发展"是其终极目标;马克思的人学思想对于我们树立"以人为本"的治国理念、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具有非常重要的理论研究和实践指导价值。  相似文献   

9.
萨特“历史人学”思维发端探寻□彭建渝“历史人学”是萨特在他的第二部哲学大作《辩证理性批判》中所企图完成的人学理论新建构,这种人学新理论不再基于一种纯粹的哲学本体论,而是基于具体的社会历史情景中的人的实践。探讨萨特“历史人学”的出发点,寻找其思维发端,...  相似文献   

10.
“现实的个人”作为马克思第一个伟大发现的出发点,是马克思、恩格斯批判、跨越青年黑格尔派用哲学词句所堆砌的“抽象的人”的思想武器,其不仅在反驳“历史唯物主义存在人学空场”的同时开启了人学研究的唯物史观视域,也在揭示人类解放的两大要素中彰显了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终极追求。在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的背景下,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坚持从“现实的个人”出发,秉持追求人的全面发展的价值关怀,成为当今探索人类解放的现实道路。因此,全方位把握“现实的个人”思想,不仅是在增强文本与现实对话的基础上理解马克思人学思想的应有之义,也是指导我国在坚持“人民至上”的价值追求中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本质要求。  相似文献   

11.
巩在峰  吴宁 《求索》2013,(10):93-96
“存在主义的马克思主义”是西方马克思主义思潮中影响很大的一个流派。这一思想流派企图把存在主义和马克思主义“结合”起来,按照存在主义的精神去“补充”和“革新”马克思主义,使马克思主义存在主义化。存在主义的马克思主义流派的主要代表人物是法国的梅洛·庞蒂和萨特。梅洛·庞蒂的存在主义的马克思主义思想融合了现象学、黑格尔主义和马克思主义三种要素,表现为一种“黑格尔式的马克思主义”。它赋予马克思主义以反思现代性的使命,力图超越自然主义与人道主义的对立,并通过扩大理性或包容非理性来克服合理性的危机。这是一种作为历史哲学的马克思主义,在哲学与历史、理论与实践关系方面,在文化自主问题方面都表现出某种含混姿态。  相似文献   

12.
马克思主义哲学不是人学 ,不能归结为人学 ,但必须包含人学。人学是马克思主义哲学在 2 1世纪的重要生长点 ,因为 (一 )马克思主义哲学必须拓展对人的研究。唯物史观只是对社会的研究 ,为了强调社会自身矛盾和规律的作用 ,不可能对人作深入的研究 ;(二 )马克思主义哲学必须占领人学阵地。资产阶级一直把“人”抓在手里 ,马克思主义哲学应该理直气壮地宣传人、研究人 ,占领人学阵地 ;(三 )马克思主义哲学应与时俱进 ,适应时代和社会需要 ,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塑造人、研究人。  相似文献   

13.
青年马克思与哲学变革之后的马克思关于人的哲学思考中具有根本性差别:青年马克思是在传统人学形而上学的理论域中来理解人的,而实现哲学变革之后,马克思抛弃了传统人学形而上学的理论域,强涠的是对人进行现实的、历史性的分析。马克思的这一思考,为国内的人学研究提供了方法论基础。  相似文献   

14.
“物质”是人之存在的“本体”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曙光 《湖湘论坛》2009,22(4):43-47
存在论承诺是马克思人学不可或缺的意义维度。但究竟如何理解马克思人学的存在论思想,学术界众说纷纭。根据我的解读,马克思是将“人的感性生存活动”、“感性生活”确立为人之存在的存在论根据,马克思人学的存在论基础就是“感性生活本体论”。那么,“物质”何以不能成为人之存在的本体呢?从理论上说,人的“感性对象”≠“感性活动”;从现实来看,人的“直观形式”≠“人本身”;从本质上说,人的“存在”≠“物质”。因此,“物质”作为人之存在的“本体”不能成立,马克思人学本体论不能归结为物质本体论。  相似文献   

15.
马克思主义人学思想作为当代化的马克思主义是马克思主义研究史中的重要部分,对其进行个案研究可以深入透视时代的特征以及思想的变迁。郝孚逸一生致力于马克思主义人学思想研究,经过不断的探究,他形成了马克思主义人学思想的基本框架:以现实的人为起点,市民社会理论和唯物史观理论为基本内容,异化理论和剩余价值理论为发展轨迹。和萨特等西方马克思主义存在主义相比,他的思想的起点、方法和框架体现了一个马克思主义者对于马克思主义基本立场的坚守和发展。与国内的研究比较,他的创新点在于深入挖掘市民社会理论和剩余价值理论的人学意蕴。这些见解体现了一个马克思主义者对于马克思主义人本维度的创新探索,至今仍有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6.
在西方马克思主义对马克思唯物史观的“历史—结构”的阐释中,存在着一个尚未被充实的理论空场:马克思的唯物史观蕴含或要求何种时间理解?对这一问题的回答涉及如何理解马克思的历史原则以及这一原则如何与唯物主义相结合。青年马克思是在哲学和政治经济学的双重视域中思考时间问题的:黑格尔让他认识到时间本身的否定性力量;费尔巴哈提醒了他,时间是感性存在不可被剥夺的本质条件;政治经济学则让他意识到资产阶级社会对人的时间的改造作用。由此,马克思发现,主体和对象世界的生成、变化和发展必须要在社会形态的基础上才能得到理解,而社会形态本身也是时间化的。马克思的这一发现推动了唯物史观的生成。  相似文献   

17.
马克思哲学与“人”的理解原则的根本变革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贺来 《长白学刊》2002,1(5):33-39
对人的研究,关键不在干使用“人”的观念打出“人学”的旗号,而在于切实领会马克思所确立的把握人的理解原则方法。马克思在人的问题上最为重大的理论贡献在于超越了传统哲学把人理解为一个“现成存在”的理解原则和思维方式,而确立了理解人的“生存性”理解原则和思维方式,从而为通向现实的、具体的人的存在开辟了道路。从“现成性”到“生存性”,并进一步把这种“生存性”领会为人的“自由性”,这是马克思关于人的自我理解最具革命性和启示力的地方。  相似文献   

18.
张铁梅 《前沿》2007,(6):17-19
当代社会实践和现实生活的关注与哲学理论的建构是不能分开的。李瑞环同志说过“学哲学用哲学”,从大的范围看就是通过建构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当代形态,实现他的现代化,才能更好地用它来指导中国当代社会实践——改革开放和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本文从马克思主义的“人学思想”理论出发,在回顾哲学界突出实践观点和关注当代实践意义的基础上,论述了当代实践就是当代人生,集中考察一下哲学界确立人的地位的过程,无疑是有意义的。  相似文献   

19.
雷勇 《前沿》2009,(7):37-41
费尔巴哈哲学与马克思哲学的关系问题是哲学研究的一个重要问题。已有的研究存在将“费尔巴哈哲学对马克思的影响”与“确立马克思在哲学史上的创新”根本地对立起来的不足。本文认为。研究费尔巴哈哲学对马克思的影响与确立马克思在哲学史上的创新是不矛盾的。费尔巴哈的人本唯物主义、人的本质理论、宗教理论等都直接影响了马克思,成为马克思哲学思想的重要理论来源。但是,马克思从来不是一个盲目的费尔巴哈崇拜者。马克思从实践的角度赋予了唯物主义以新的内涵;立足于人的实践活动和社会关系。对人的本质进行了全面科学的界说;将宗教批判与政治批判、社会批判结合起来。提出了无产阶级革命理论。  相似文献   

20.
研究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人性范畴要从马克思关于“人的本质”的概念入手。然而,马克思关于“人的本质”概念有两种看似矛盾的观点,即一方面认为“人的本质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另一方面又认为“人的本质是人的自由发展”。研究建立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人性范畴所遵循的不一定是马克思本人的“原话”、甚至不一定是马克思某段话的“原意”、而一定是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人性范畴靠查找原著是无法得到的,它深藏在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之中。研究马克思主义哲学人性范畴,首先必须廓清三个关键问题:“人的社会属性和自然属性的区别”、“人的个性发展和社会约束的矛盾”和“马克思主义的哲学和政治经济学的关系”。并以“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矛盾”与“分工与分配矛盾”的联系为结合点,将“对分工与分配的否定之否定”或“人在分工与分配中的矛盾”认识为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人性范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