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篇
  免费   0篇
中国共产党   1篇
中国政治   2篇
政治理论   1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3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1.
2.
"一国两制"绝非以固化香港与内地的隔离,将彼此视为难以包容的"他者",排斥共同发展。若以哈贝马斯的后民族国家理论的视角来分析"一国两制"的内在意涵,会发现"一国两制"并非仅仅按着民族主义原则,建构港人的国家认同,也要求按着工具理性和自利政治原则,积极"包容他者",以包容的心态看待内地与香港之间的文化、价值观、社会制度等方面的差异,认清双方在发展问题上存在的共同利益。在这种视阈下,"一国两制"不仅是一个国家统一的方略,也是一个兼顾各方利益,实现区域共赢,维护国家长治久安的战略。搁置偏见,包容文化差异、价值观的区别和社会制度的分野,共谋发展是"一国两制"的应有之义。  相似文献   
3.
马克思在费尔巴哈的人道主义的基础上,提出了人的本质论.但在从事实证研究以后,马克思开始把关注点转向人的存在问题.他始终没有放弃人的本质论,而是把人的本质论和人的存在论相结合,形成了马克思关于“人的现实性”的观点.马克思主义人学理论的出发点就是探讨“人的现实性”.忽视这一出发点,事实上削弱了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批判功能,割裂了马克思主义人学与其整个理论体系之间的内在联系.  相似文献   
4.
杨晗旭 《求实》2013,(2):22-25
实践观作为马克思主义哲学首要和基本的观点,蕴含了对资本主义社会的深刻批判。马克思首先借鉴了人本主义对人的本质的理解,确立了实践哲学关于人的现实本质及其生成过程,又通过异化劳动论证了资本主义制度对人现实本质的否定。实践哲学是马克思剖析和批判资本主义制度,建立科学社会主义理论的理论出发点,但实践哲学的这一重要内涵却长期遭到忽视。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