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公安机关在办理各类案件时,存在不依法传唤,滥用传唤(盘问)权,不重视办理传唤、留置的程序,非法侵犯公民人身权益造成严重后果的现象。传唤、盘问、拘传均为单一存在的程序,不能合二为一,也不能混淆使用,更不能连续相加使用。  相似文献   

2.
公安机关在治安传唤实践中,基于同一违反治安管理的事实,对违反治安管理行为人适用传唤程序后,不能再进入留置盘问程序,采用留置盘问程序后可再进入传唤程序。为了查明案件事实,公安机关可以进行第二次传唤,但为了保证传唤的顺利进行,建议引入找担保人或交纳保证金的制度。  相似文献   

3.
新刑事诉讼法第六章对强制措施一共规定了35个条文.具体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延长了特殊案件拘传的期限,增加了现场发现的犯罪嫌疑人侦查人员可以口头传唤的法律规定现行刑诉法对传唤和拘传的法律规定过于笼统。传唤、拘传具体的适用对象及拘传的间隔时间法律并未作出规定并加以区分.导致侦查实践中拘传使用率偏低.拘传与其他手段混用或交替使用,违法超时,连续拘传,变相拘禁,严重侵犯了犯罪嫌疑人的合法权益。新刑事诉讼法从以下几个方面对传唤、  相似文献   

4.
为了使当前公安机关在办案过程中能正确适用治安传唤、刑事传唤和继续盘问等法律措 施,有必要将三者在适用目的、主体、对象、时限等九个方面予以认真区分。  相似文献   

5.
刑事拘传作为一种法定的刑事强制措施,目前在公安司法实践中相关法律法规对刑事拘传措施规定存在缺陷、刑事拘传措施在司法实践中被人为曲解或扭曲等问题。因此,必须明确、细化刑事拘传规定,完善与拘传有关的制度,加强执法监督,提高公安司法人员的素质,从而促进刑事强制措施的合理合法。  相似文献   

6.
修订后的《刑事诉讼法》,在提高刑事办案质量和办案效率以及保护人权等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但是,从现实执行环节上看,不可否认,仍然存在着一些有悻立法原意、违反《刑事诉讼法》规定的现象,有的还相应严重,应当引起司法界的高度重视。误区之一,超时传唤、拘传、变相拘禁犯罪嫌疑人《刑事诉讼法》规定,传唤、拘传持续的时间不得超过12小时,不得以连续传唤、拘传的形式变相拘禁犯罪嫌疑人。这本是《刑事诉讼法》增加的保护人权的主要法律承诺,但在执法中,一些执法人员不能在初查上下功夫,侦查水平、讯问艺术不高,仍然依靠以前老…  相似文献   

7.
作为秘密侦查措施之一的秘密拘捕,法学理论界却认为是对公民人身自由的非法侵犯,观念的偏见源于法学界把法律性和谋略性对立起来。在现有法律框架下,侦查主体可以以留置、拘传、刑事拘留、传唤等为由掩护秘密拘捕,做到合法性与谋略性的统一。  相似文献   

8.
留置与拘传都是公安机关办案的有力手段,两者既有联系又有区别。但是,在公安办案实务中存在留置的适用对象扩大化等滥用留置权的问题,而作为刑事强制措施的拘传的使用率却一直偏低。怎样规范留置的适用,真正发挥拘传的作用,成为公安机关办案实务中的一大课题。  相似文献   

9.
在实践中,警察盘查权在维护社会稳定,侦查犯罪方面发挥重要作用,然而,什么是警察盘查权,至今还存在争议。什么是警察盘查行为,如何界定警察盘查行为,首先要搞清楚警察盘查行为的概念;其次,通过与相关概念的比较,进一步认识警察盘查权。警察盘查行为根据实施场所的不同,分为当场盘查和留置盘查两类,根据内容的不同分为盘问和检查,要将盘问与讯问,检查与搜查,留置盘查与拘传、治安传唤等概念进行区别。  相似文献   

10.
留置与拘传都是公安机关办案的有力手段,两者既有联系又有区别。但是,在公安办案实务中存在留置的适用对象扩大化等滥用留置权的问题,而作为刑事强制措施的拘传的使用率却一直偏低。怎样规范留置的适用,真正发挥拘传的作用,成为公安机关办案实务中的一大课题。  相似文献   

11.
职能管辖冲突主要包括单一冲突与复合冲突.单一冲突,是指立案管辖交叉冲突,本来应由某机关立案管辖的案件却由另一机关侦查终结并移送起诉,包括公安机关与检察机关之间的管辖冲突、人民法院与公安机关之间的管辖冲突.复合冲突,是指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公安司法机关对一人所犯数罪具有交叉管辖权.另外,管辖冲突还会带来附随问题,如羁押期限的计算和强制措施的变更.  相似文献   

12.
在我国目前的司法实践中强制措施存在一些问题:拘传基本不用;监视居住采用率低;刑事拘留采用较多;逮捕大量采用;取保候审检察机关较公安机关采用较多.完善刑事强制措施立法,要坚持功能实现原则、必要性原则和适度原则,从体系上、整体上、个体上全面进行.  相似文献   

13.
论我国刑事初查制度的缺陷及改革方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的刑事初查制度在司法实践形成并发挥了打击犯罪的积极作用,但由于缺乏明确的法律依据和规范体系而存在诸多制度缺陷,从一开始就备受争议。从根本上克服这一缺陷不能仅从完善初查制度本身入手,而应考虑改革我国的立案程序,建立随机型刑事侦查模式。  相似文献   

14.
我国刑事自诉制度存在着诸多难以厘清头绪的问题,立法目的并未明显实现。究其原因,主要是许多法律价值和理念之间存在难以统一的关系,有关方面在进行制度设计时却不愿对难以统一的法律价值和理念进行取舍,以致一方面把大量没有相应情由的案件设定为自诉案件并允许调解、和解和反诉,而另一方面又通过设立极高的证据要求来限制在事实上可以成为自诉案件的案件。只有不再把"有证据证明的轻微刑事案件"作为自诉案件,该制度存在的问题才可能得到彻底解决,因此应对自诉案件的适用范围进行减缩,使之仅有"告诉才处理"和"公诉转自诉"的案件,同时再降低自诉案件立案和开庭审理的证据条件或要求。  相似文献   

15.
评价治安状况的"犯罪"应该以犯罪学视野中的犯罪定义为理论依据,以公安机关的刑事案件、治安案件立案为标准,以公安机关立案统计资料为基础较为适宜和合理.公安机关"犯罪案件"统计资料的真实性和可信度有限,在评价治安状况时需要通过社会调查加以核实."犯罪"不能仅按犯罪案件数一种方式进行计量,而应该根据治安状况评价的目的和条件,选取不同的计量方法.运用"犯罪指标"对治安秩序状况进行评判,以综合值为标准最为科学合理.  相似文献   

16.
我国的刑事立案程序存在着严重的弊端,其程序独立性值得质疑。本文通过比较一些国家刑事诉讼启动程序制度设计上的特点,对我国现行刑事立案程序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全面的分析,认为现行的立案程序既无存在的价值也无存在的必要。它的存在引发了刑事诉讼中许多无法解决的矛盾,应当取消其独立性,并纳入侦查程序之中,代之以相对简化的案件登记制度。  相似文献   

17.
随着我国法制建设的不断完善,有关人权保障的问题日益受到关注。公安机关作为重要的侦查部门,其活动直接与公民的权利密切相连,在实际操作中的侦查立案也很容易造成对人权的侵犯。从立案的性质、立案规范的不足对人权容易造成侵犯着眼,怎样把握立案的条件,在实际操作中切实保障公民的人权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8.
<物权法>对船舶物权变动采用了意思主义模式,在意思主义物权变动模式下,船舶物权变动不以登记为必要条件,登记是当事人的自愿行为而且登记只具有公示力而没有公信力.船舶物权乃物权,物权为对世权,本可对抗一切人,但依意思主义,船舶物权变动因双方当事人的合意而完成而且变动后的船舶物权在完备公示前不能对抗第三人,而不能对抗第三人之"物权"是否为真正意义上的物权,颇值疑问.一国立法在物权变动模式问题上应在考虑促进交易快捷,保障交易安全等因素的基础上做出正确的选择.  相似文献   

19.
在我国目前的司法实践中,拘传基本不用,监视居住采用率低,刑事拘留采用较多,逮捕大量采用,取保候审检察机关较公安机关采用较多。从立法到司法实践,强制措施都存在问题。完善刑事强制措施立法,要坚持功能实现原则、必要性原则和适度原则,从体系上、整体上、个体上全面进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