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本文主要分析了萨特在《存在主义是一种人道主义》一文中,对传统人性理论的批评,以及这个批评在西方文化中的意义,并结合海德格尔《论人道主义的信》,简要揭示了萨特与海德格尔哲学间的区别。作者认为,萨特的人道主义说到底是一种传统人性论的颠倒,并不能真正地担负起重建欧洲文化价值的使命。  相似文献   

2.
萨特虚无哲学认为,作为人的主体性的存在,是虚无化自在存在的自为存在,人基于此拥有了自由的可能性,而自由承担的道德责任是自由选择的价值取向。他基于虚无观塑造的人物形象,直面人的本质存在和从虚无发展起来的情感渴求,获得了现实主义文学的审美意义。虚无与自由、审美的内在相关性使萨特哲学具有超现实的乐观主义精神,给存在主义哲学的发展和欧洲现实主义文学的审美批评注入了新的活力。  相似文献   

3.
仰海峰 《探索》2002,(1):64-68
本文从文本解读的视角,指出了在《关于人道主义的书信》一书中,海德格尔与萨特的区别以及海德格尔与马克思的根本差异。萨特将人道主义奠基于人的生存这一基础上,而海德格尔则认为对存在的历史性领悟才是人道主义的真实基础,萨特的人道主义只是传统形而上学的翻版。海德格尔认为这种历史性的观点也是马克思哲学中最深刻的地方。  相似文献   

4.
萨特自由观的主要内容有:即人是自由的,人就是自由;自由是选择的自由——绝对自由是通过选择来实现的;人应该为自己的自由选择承担责任。萨特的自由观具有一定的进步意义,但其基本立场是主观唯心主义,因此有很大的片面性。  相似文献   

5.
马克思对人本观的研究存在不同的理论视角。大体可以划分为三个维度:以自由自觉劳动为尺度的人道主义人本观;以分工为基础的历史唯物主义人本观;以剩余价值为核心的政治经济学人本观。深入分析马克思的人本观有利于厘清与西方人本主义的关系,有利于深化对"以人为本"、"公平正义"和"中国梦"的理解,凸显马克思主义的当代价值。  相似文献   

6.
简论存在主义伦理学的出发点、归宿和核心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道德理论在存在主义哲学中占有重要地位,并形成一门与现代西方的形式主义伦理学大相径庭的存在主义伦理学.存在主义伦理学的出发点是反映一定社会关系的道德不是真实的存在;存在主义伦理学的归宿是个人的绝对自由;存在主义伦理学的核心观是个人自由承担道德责任的绝对性.本文对此作了简要的介绍、分析和评述.  相似文献   

7.
王秀娟 《探索》2007,(3):174-177
法国存在主义哲学大师、上世纪西方哲学家中最有个人魅力的人之一萨特,曾经影响一代中国人的思维,被誉为“20世纪人类的良心”;这不仅没有随着时间的流逝而远去,而是像那陈年佳酿,愈益散发出耐人寻味的芳香。再读萨特,其与马克思思想火花的碰撞跃然纸上。  相似文献   

8.
让-保罗·萨特 (1905—1980)法国哲学家、剧作家、小说家和社会活动家。1964年因《词语》一书获诺贝尔文学奖,但以“拒绝一切来自官方的荣誉”为由被拒绝。他是法国存在主义的首倡者,也是为中国青年带来存在主义的主要人物。他的名言是:“以行动来承担义务而不是言词。”主要著作有《存在主义和人道主义》、《恶心》、《自由之路三部曲》等。 弗里德里希·尼采 (1844—1900)德国哲学家。他是现代最伟大的哲学家之一,也是杰出的散文作者。他的思想从  相似文献   

9.
明"志"、体"道"和知"命"是孔子自强观的主要内容。"志",说到底是一种自我控制或抉择以及自我发展和完善的能力。体"道"有赖于自强,自强落实于体"道"。孔子说"知命",并非是主张命定主义,并非是要人放弃自我。"知命"的实质是认识自我,即认清自己的所有极限。  相似文献   

10.
人的“自由”问题是萨特毕生最为关注的问题 ,它构成了萨特从事哲学、文学、戏剧乃至社会政治活动的一个中心论题。在哲学上 ,他从多方面的关系对自由问题进行了探讨。“自由”这一概念在萨特的哲学体系中占据着一个中心位置。正是由于他对自由的强调 ,在存在主义流派中显示了自己的独特性。萨特的自由学说是本体论与自由、伦理观的统一。强调人的绝对自由是萨特哲学思想的核心 ,也是他的伦理学的基础 ,正是在这种意义上 ,萨特的哲学被西方一些哲学家称之为“自由哲学”。萨特本人也被称为是一个不断地以人的自由的名义向世界提出异议 ,以恢…  相似文献   

11.
观人     
林达 《党课》2014,(14):85-85
古人有“四观”用来看人是否可交:“观人于临财,观人于临难,观人于忽略,观人于酒后。”这深入人性的四个方面:爱财是否取之有道,临难是否从容镇定,办事是否漫不经心,酒后是否放纵无度。有分寸感就不贪,有意志力就不怕,有责任心就不懒,有自控力就不乱。对于我们自我修养,也同样适用。  相似文献   

12.
王卓斐 《理论学刊》2004,(9):117-119
萨特的美学思想和他的哲学思想一样,均以人的自由为旨归。随着时代的变迁和认识的不断深入,萨特的哲学“自由”观先后历经本体论和实践论两个阶段,其美学思想也相应地由以“想象”为核心的现象学美学理论向以“介入”为核心的艺术社会功能理论演变。  相似文献   

13.
施秀莉 《世纪桥》2010,(19):36-37
毛泽东"马克思主义观"的生成,有其特定的时代背景、实践基础和主观条件。毛泽东"马克思主义观"的内涵主要体现在:对马克思主义价值、主旨和精髓的认识上;对马克思主义的学习、坚持和发展上。毛泽东的"马克思主义观"具有重要的历史意义和当代价值。  相似文献   

14.
陈华森 《探索》2008,1(1):127-132
个人主义是自由主义的核心价值.哈耶克是个忠实的自由主义者,同时也是个坚定的个人主义者.哈耶克的个人主义观主要表现为知识论的个人主义、反原子论的个人主义、祛除强制的消极个人主义以及普遍主义的个人主义等四大特征.哈耶克的个人主义观必然使其陷入被边缘化的"社会"、"孤独的个人"、宽容与不宽容的悖论以及近于非人道主义的困境之中.  相似文献   

15.
毛泽东"马克思主义观"的生成,有其特定的时代背景、实践基础和主观条件.毛泽东"马克思主义观"的内涵主要体现在:对马克思主义价值、主旨和精髓的认识上;对马克思主义的学习、坚持和发展上.毛泽东的"马克思主义观"具有重要的历史意义和当代价值.  相似文献   

16.
邓小平的马克思主义观具有独特的创造性,它是在继承马克思和毛泽东经典理论的基础上,在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伟大实践中,与实际问题相结合而形成的。邓小平的马克思主义观包含经济发展、体制改革、教育思想等多方面的内容,其回答了"什么是马克思主义"和"怎样对待马克思主义",深刻地影响了中国社会的发展,同时对中国共产党人的自我更新也有极为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17.
孙云峰  安克娴 《唯实》2005,(8):79-82
自我观特别是自我与社群关系的观点是社群主义与新自由主义争论的一个焦点,是社群主义对新自由主义进行全方位批判的立论基础.泰勒的社会性论题批评原子主义的个人及其权利的优先性观点,探讨个人的同一性和实现个人的可能性.桑德尔从"构成性的自我观"出发,认为"占有性的主体"应是"我们"而不是"我".麦金太尔则从揭示启蒙主义对道德合理性论证的失败的角度批判了新自由主义的规范伦理,在此基础上阐发了其叙事模式的自我观等等.  相似文献   

18.
存在主义,又译作实存主义、生存主义,现代西方资产阶级人本主义哲学流派之一。通常认为丹麦神学家、哲学家克尔凯郭尔(1813—1855)是存在主义的奠基者。存在主义的主要代表人物是德国哲学家海德格尔(1889—1976)、雅斯贝尔斯(1883—1969)和法国哲学家马塞尔(1889—1978)、梅洛一庞蒂(1908—1961)、萨特(1905—1980)等人。存在主义在理论上是近、现代非理性主义学说,特别是叔本华-尼采的唯意志论、狄美  相似文献   

19.
萨特的<存在与虚无>对自由作出了存在本体论意义上的解释.他从感知者反思前的存在获得的"本体论证明"出发,把自由规定为人的"自为的存在".这种自由决定了"我"与"他人"的基本关系处于紧张状态,"我"与"他人"的具体关系处于紧张状态,"我"与各种"决定论"之间处于紧张状态.这种自由观对人们的政治思想和政治行为的哲学指导意义,就是对社会政治生活的积极介入,对现实政治关系残酷性的揭示,对现实政治生活的无政府主义取向."自为的存在"意义上的自由是一种纯粹意识,只存在于个体"自为"结构中,不能对社会生活中自由与责任的关系等"道德"问题作出解释.  相似文献   

20.
在萨特和马克思的哲学中,异化都是一个重要概念,然而两者的异化理论从根本上讲还是有区别的。萨特从个体的人出发,把异化理解成人的生存的普遍形式,没有超出存在主义的范围,而马克思则把异化的产生归于私有制,从而指明了消除异化的途径。本文从异化的概念、产生异化的根源和克服异化的途径三个方面入手,阐明了两者的根本区别。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