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北京市通州区二中有一位普普通通的化学教师叫李圣珍,先后有60多名所谓“傻孩子”、“笨孩子”、“呆孩子”、“坏孩子”等被家长和学校认为没有希望了的孩子被家长送到了她的身边。他们每个人都有噩梦般的过去,每个人都有不堪回首的痛苦。可是,他们在李老师的家里生活、学习了一段时间之后,却有了让人难以置信的变化:有的考上了全国名牌大学并出国深造,有的在班级里成了“希望之星”、“双百生”、“读书大王”……是什么使这些连他们父母和老师都认为“没有希望”的孩子发生如此显著的变化?究竟该如何把那些“问题孩子”塑成可造之才?我们非常想听听李圣珍老师的教育之道。  相似文献   

2.
鄂璠  杨皓钧 《小康》2013,(7):71
在甘肃农村,教育面临的最大难题是一个老师要教授多门学科,没有精力,而在这种情况下,身为"孩子的第一任教师"的父母,为何担不起这"第一任教师"的重任呢?在教育孩子方面,您面临的最大困境是什么?答":教不好孩子。"您希望通过何种方式来解决这一难题?答":找一位老师来教孩子。"这是一位45岁的父亲在"2013中国教育小康指数"之"走进西部农村·甘肃教育现状与困境"调查问卷上的作答。  相似文献   

3.
教育平等理念应得到广泛体现今日中国:教育,是目前大家最为关心的事情之一,也是全国人大代表、全国政协委员关注的热点问题之一。为什么教育会如此受到国人的关心? 丁宁宁:北京一些退休老教师对当前教育的估计是:中国的教育改革势在必行,迫在眉睫。人们为什么这样看呢? 主要是不赞成目前教育界存在一些违背平等理念的做法。有钱家庭的孩子、有权家庭的孩子,凭借家长权势上好学校; 没有钱、没有权的普通家庭,孩子只能"就近入学"。名曰义务教育,实际上什么都收费(包括择校费)。这不仅不符  相似文献   

4.
现代教育改革路在何方  面对未来的“知识社会”,今天的孩子与青年该学习和掌握哪些知识技能,应该怎样去学习 ?……这是德国人在面向知识经济的教育改革中思考的问题,也是世界各国需要思考的问题。  知识经济时代,智力资源是最重要的资源,人的创造力和智慧将得到前所未有的重视。对此,德国将改革教育制度,把提高人的素质放在重要位置。名为“教育论坛”的教育制度改革大讨论在德国已延续了一年,近期在柏林闭幕的“知识创造未来”大会把这场讨论推向了高潮。  德国总统约翰内斯·劳在大会上提出了一系列问题:面对未来的“知识…  相似文献   

5.
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家长们经常会遇到这样一些令人头疼的问题:孩子特别具有破坏欲望, 什么东西到了孩子手里,没一会儿就能把它大卸八块,弄得你哭笑不得。一些家长为了保护玩具, 不许孩子任意摆弄玩具,更不许孩子拆卸。孰不知,家长们这种做法是本末倒置的,只保护了玩具, 却破坏了孩子的探索精神和创造精神。其实,孩子的创造力的培养, 源于父母的教育智慧。  相似文献   

6.
误区一:“营养”越多越好今天,人们已普遍认识到营养在少年儿童生长发育中的重要性,在安排孩子的饮食生活中也特别讲究“营养”。但是许多家长对于什么是“营养”、如何保证孩子获得充足的营养等问题存在着不少的误区。例如,许多家长认为鸡、鸭、鱼、肉很有“营养”,只要多吃就可以得到充足的“营养”了;有的认为“营养”越多越好、越有利于孩子的生长发育,还有的家长觉得,光从食物中得到的“营养”是不够的,因此,今天给孩子补点什么“灵”,明天喝点什么“液”。结果事与愿违,孩子不是瘦得像“豆芽菜”,就是胖得可以当“相扑”…  相似文献   

7.
新的经济变革时代的到来,对于世纪之交的我国高等教育,既提出了新的挑战,又带来了发展的机遇。什么是知识经济?高等学校在知识经济中的地位和作用是什么?如何发挥高校在迎接知识经济时代中的重要作用?这是当前我们必须思考和认识的重要问题。一、树立知识经济的新观念对于知识经济的理解,目前可以说是五花八门,见仁见  相似文献   

8.
苏凤英 《当代广西》2009,(18):21-21
我是来自广西中越边境宁明县的一名教师,从教28年来,从一双双稚嫩而充满渴望的眼睛里,从家长们纷纷要把孩子送到我的班的要求里,我知道,作为一名班主任,任重而道远。我处处严格要求自己.尽职尽责,把家长们送来的每个孩子都教育成人成才,使家长们满意放心。那么怎样才能把孩子培养成既成人又成才呢?我认为:  相似文献   

9.
《半月谈》2005,(5):68-69
“上学打卡”一事,在本期来稿中引起了热烈讨论。这件事情虽然不大,却折射出许多有关成长的大问题。梳理一下,大家的意见可归纳为以下几点:一是“上学打卡”确实可以让家长掌握孩子的行踪,有利于孩子的安全;二是这一措施如果运用不当,会让孩子感觉受到监视,使得家长和孩子产生矛盾;三是如果老师、家长与学生间的沟通存在问题,彼此不信任,那么这一措施实行起来可能会大打折扣。由这件事我们感觉到,无论面对什么问题,老师、家长还是要多注意从思想上教育、引导学生,与学生保持平等对话的姿态,在此基础上进行管理,学生才能心服口服。像“上学打卡”这件事,如果能够充分征求学生的意见,然后再决定是否实行以及如何实行,相信就可以趋利避害,取得更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10.
《中国妇运》2005,(6):22-23
当今中国,有一个怪现象,教师起早贪黑、兢兢业业,累!家长工作压力大、教子经费投入多,累!孩子们像被鞭子抽打得无法停息的陀螺,业余时间还要被家长强迫学东学西,更累!按理说教育得应该不错,可是效果怎么样?问题成堆!那么,到底缺少了哪一环节?2004年3月,鞍山市妇联、市教育局在引进了中国家长教育工程后,尝试着在教师、家长和孩子三者之外,增加了一个重要角色——“家庭教育成长顾问”,使之参与到家庭教育环节之中,指导家长科学教子,收到了良好效果。网罗人才、锻造队伍。“家庭教育成长顾问”是由CPEP中国家长教育工程提出的教育理念,由鞍…  相似文献   

11.
《同舟共进》2015,(3):3
教育从来不是一个新鲜话题,关于教育之弊病与教育之改革,也一直未停止争论。在这么多年的探索中,我们关注过大学的沦落,关注过中小学的“择校热”,关注过高考的“畸形”,但很少从孩子的角度想一想——他们最需要什么样的教育?十几年读书究竟为了什么?学校、家庭、社会在他们的成长过程中应该扮演什么样的角色?只要浏览一下各种培训班、补习班的广告,青少年励志书籍,便不难发现,孩子现有的教育,未必是他们需要的,却一定是家长、学校所需要的。家长需要孩子将来“有出息”,  相似文献   

12.
正为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当前国家正大力实施"双减"政策,其目的就是要让教育回归本真,让孩子在接受良好教育的同时,为他们创造一个快乐健康成长的良好社会环境。不知从什么时候开始,一些家长动不动就喊":决不能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那么,什么是起跑线?起跑线又该划在哪里?本来,起跑线是体育比赛中田径项目的一条标志线。  相似文献   

13.
漫谈知识经济与宣传思想工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110多年前,恩格斯在马克思墓前说:“在马克思看来,科学是一种在历史上起推动作用的革命力量。”10年前,邓小平同志说:“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发展高科技,实现产业化。”知识经济蓬勃兴起印证了这一点。现在“知识经济”一词使用频率很高,但“知识经济”究竟是什么?它离我们有多远?将给我们带来什么?我们应该怎么办?这不能不说是摆  相似文献   

14.
<正> 物质生产是基础,但不是目的,而是一种手段,幸福快乐才是人生的目的。人的需要是多层次的。在生产力高度发达,物质要求基本上得到满足的今天,征服世界的万物之灵到底有些什么神奇的功能?现代人究竟在精神上还需要些什么?于是人们渐渐把目光由外界转向自己,开始着重研究人本身。精神分析、普通心理学、教育心理学、创造心理学、文艺审美心理学、婚姻心理学、犯罪心理学、……以及以人为主体的各种美学、社会学、关系学等,百花竞放,争  相似文献   

15.
近年来,在众多媒体和报刊杂志上经常出现关于聋哑人犯罪落网的报道,作为从事特教教学工作十余载的我,每当看到这,“辛酸”的滋味顿然充溢胸膛,总会不禁地扪心自问,这是不是我们教育工作者的失败?难道这就是我们所谓的教育成果——“桃李”满天下吗?思考之后笔者认为,形成如今这种态势的原因,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家庭环境的不利影响“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教师。”家庭教育的优劣直接影响孩子的一生。由于聋哑人存在生理上的特殊性,父母对他们往往会产生种种不正常的心理状态,具体表现为:一种是放任惯纵。许多家长对这些孩子都怀着怜惜…  相似文献   

16.
在康复过程中,许多家长非常看重孩子的语言清晰度,与老师探讨最多的也是什么音应该怎么纠正才能发清楚,并且非常重视孩子和老师一对一的个别辅导。家长们认为,上个别辅导课才能学到东西。这说明家长对聋儿康复教育的认识太单一。聋儿  相似文献   

17.
不知从何时起,有人把家长的社会地位与孩子的座 位挂上了钩。家长的地位越高,孩子的座位越靠 前。因此,竟出现了家长乱加“长”、假戴乌纱帽的 现象。 最近。听说有个小学生回家问爸爸:“你和妈妈是什么‘长’?老师要我填表格。”他的爸爸深知自己的地位与教子的座位间的利害关系,为不使孩子在老师面前黯然无光,便对孩子说:“你就填我是公司董事长,你妈妈是工厂人事科长吧!”家长戴此乌纱帽,孩子的座位自然往前靠,不用在角落里远眺黑板了。 岂料,事隔不久,班主任向这个孩子布置了两道“家长作业”:“回去叫你爸爸帮我弄点……叫你妈妈替我把……”孩子的爸爸、  相似文献   

18.
新语     
《小康》2013,(4):22
苍蝇妈妈,是人们对那些过分关注孩子的家长的称谓。这类家长试图时刻走在孩子前面,提前为他们扫清障碍。一种观点认为,苍蝇妈妈的出现,或许跟了解了太多的教育方法有关。其实每个孩子都不同,父母们必须学会不被其他意见影响,做孩子成长的观察者、鼓励者。我  相似文献   

19.
当今,孩子的学习问题越来越受到家长的重视。为了孩子,家长几乎想尽了办法,倾尽了心血,正可谓“可怜天下父母心。”然而,由于有的家长教育方法不科学,家庭教育陷入了误区,所以,孩子的学习情况仍不尽如人意。那么,在孩子的学习问题上,家长应该怎样做呢?  相似文献   

20.
1999年澳门回归祖国,至今已走过三个年头,人们都在用审视的目光关注着“一国两制”在澳门实施的历程,用审慎的态度评估着“一国两制”给澳门带来的影响。3年多来,新的社会形态给澳门社会带来了什么?“一国两制”是否具有强大的生命力?这是海峡两岸乃至整个国际社会都十分关注的问题。用事实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