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2 毫秒
1.
《学理论》2015,(1)
鄂伦春族是北方的一个少数民族,他们从本民族的生存与发展出发,时刻注意保护自己赖以生存的自然环境,形成了独具民族特色的生态伦理文化,包括渔猎文化、居住文化、图腾文化、宗教信仰文化等,这些传统的伦理文化为建设现代生态文明提供了宝贵的传统文化精神和生态智慧,鄂伦春族的"适度原则"及可持续发展原则对当今生态文明的构建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2.
定居之后     
“鄂伦春”意为“山岭上的人”。过去,这个民族一年四季追赶着獐狍野鹿,过着漂泊不定的生活。一九五三年在党和政府的帮助下,黑龙江省黑河地区兴建了十个鄂伦春新村,使分散在五十一处的三百多户鄂伦春人第一次定居下来。鄂伦春族永远结束了“桦皮做房地当炕,终年游猎在山岗”  相似文献   

3.
王丙珍  关小云  战庆学 《学理论》2012,(22):122-123
鄂伦春族文明为生态文明,鄂伦春族文化蕴涵了更多的生态智慧,维护了人与自然之间的共存关系,保护着养育自身的生态环境。鄂伦春族把保护生态和谐观即和而不同以各种形式融入到口头文学中,并以通俗易懂的方式口口相传。鄂伦春族史诗"摩苏昆"具有的丰富生态审美文化意蕴,涵盖了生态审美范式、生态审美理想与生态哲学观三个层面。  相似文献   

4.
解放初期,我国尚有鄂温克族、鄂伦春族、独龙族、怒族、傈傈族、佤族景颇族、布朗族、崩龙族、拉祜族、纳西族、基诺族、黎族和珞巴族等民族的全部或一部分,还处于原始社会末期,不同程度地保留着原始公社制残余。他们有的从事游猎经济,辅以采集和捕鱼,靠攫取大自然现成的野兽和野果为生:有的靠“刀耕火种”从事原始的农业。共同劳动和平均分配是他们基  相似文献   

5.
孟和 《学理论》2013,(17):256-258
内蒙古呼伦贝尔大草原有许多少数民族生存、发展。其中达斡尔族、鄂温克族、鄂伦春族为"三少民族"。由以下三个方面论"三少民族"在传统音乐、在艺术教育中的生态保护:内蒙古自治区三少民族当下民俗背景简况;内蒙古自治区三少民族传统音乐及艺术教育当下背景简况;对三少民族传统音乐在艺术教育中生态保护的再关注。  相似文献   

6.
王丙珍  郭红  敖荣凤 《学理论》2012,(31):160-161
鄂伦春人通过传统的狩猎禁忌维持着生态平衡,维护了人与自然之间的互存关系,保护着养育自身的生态环境。这些习惯不成文"环境保护法"的效力长久,而且为氏族全体成员遵守。力图从生态价值观与生态道德观层面阐述鄂伦春族狩猎禁忌在维护生态平衡方面的功能与价值,实践证明鄂伦春族生态文化传统值得借鉴、继承与发扬。  相似文献   

7.
牛清臣 《学理论》2010,(22):163-163
乌力楞是北方游猎民族鄂伦春族早期的一种以血缘关系维系的社会组织。透过其组织形式,人际关系及其职能探讨游猎民族的原生态生存方式。  相似文献   

8.
尹忠华 《侨园》2020,(2):38-39
歘(chuā)嘎拉哈是锡伯族的一种传统游戏。嘎拉哈,是锡伯族语"嘎尔出哈"的汉译谐音,"嘎拉哈"汉意为拐子,学名为"髌骨",即羊、猪等动物后腿的踝骨中间活动的骨头。实际上,早在北魏时期,鲜卑人(锡伯族的先人)已将"嘎拉哈"用于民间游戏、军事战术模拟演习或作殉葬品。当时,鲜卑已统治中国黄河以北,"嘎拉哈"成为北方各民族的一种游戏器具。蒙古族、满族、达斡尔族、鄂伦春族、汉族等都把"嘎拉哈"作为民间游戏的器具,其玩者多为儿童和妇女。  相似文献   

9.
极地逐鹿人萨米人是居住在北方极地的土著民族,也是欧洲最古老的民族之一。据考证,早在一万年前,他们就开始居住在今天芬兰北部拉普兰地区。千百年来,在茫茫北方冰原上,萨米人任意驰聘,过着自由自在的游牧生活。他们顺天而生,既不建立国家,也不受“治”于人。历史上首次提到萨米人的是古罗马历史学家塔西佗(公元1世纪),他称萨米人为“芬尼人”。9—10世  相似文献   

10.
流失的文化     
不久前的鄂乡之行,记者有机会近距离接触鄂伦春这个热情、勤劳而充满传奇色彩的民族,鄂伦春族50年来发生的翻天覆地的变化,令我们激动不已,然而鄂伦春民族的文化保护前景则似乎不那么乐观。  相似文献   

11.
"现实生活"是中国传统哲学不可或缺的重要维度。在致思路径上,它植根于现实的人与人的生活世界,遵循从生活中找寻和践行真理的方式和原则;在存在形式上,它表征着中国先贤哲人们的生命活动和生活方式,体现着他们的生活态度和生活品位;而在功能价值上,它强调个人修身,旨在通过提升人的自身修为和精神境界而达到"天人合一"目的。  相似文献   

12.
《侨园》2017,(Z1)
正在中国人的心目中,俄罗斯人是一个战斗民族,他们的尚武精神举世闻名。确实,俄罗斯民族曾经打败了拿破仑法国和希特勒德国的入侵,取得了辉煌的军事成就。在历史上也曾凭借军事力量把一个地处东欧的小公国变成了世界上国土面积最大的帝国。前几日普京总统的一句"俄罗斯的边界是无限的",引起了无数人的遐想。但是与军事成就同在的是俄罗斯民族在文化、科技等领域为人类做出的杰出贡献。试想  相似文献   

13.
朱乌英嘎 《学理论》2012,(5):175-176
随着社会的变迁,中国少数民族地区的基础教育面临着新的结构调整,在校的少数民族学生同时也面临着很多问题。内蒙古的蒙古族小学历来是建在苏木里,但随着"两主一公"民族学校建设的继续加强,农村牧区"撤乡并镇和围封转移工程"的实施,使很多牧民选择定居,历史的变革对蒙古族的学校教育也产生着巨大的影响。城乡的结合,在众多人眼里是一种时代的进步,可是自小离开父母、离开熟悉的生活环境的他们,却在感受着另一种成长方式。  相似文献   

14.
时刻 《侨园》2013,(5):46-47
<正>犹太人是世界上最聪明、最神秘、最富有的民族之一,而犹太商人又以其独特的经营技巧富甲天下,摘取了"世界第一商人"的桂冠。遍布世界各地的客家人被称为"东方犹太人",他们在创造财富的过程中也同时为华夏文化的传承与发扬做出了巨大的贡献。在历史的长廊里,客家人在远离"中心"和"主流"的地方以自己独有的方式生活着,并执着地传承着自己的血脉和文化。客家人经历的苦难,和犹太人是何等的相似。说潮州人、温州人是"东方犹太人",有一定的道理,但是这忽略了犹太人饱受战乱、四处迁徙的历史,而这个,与客家人是相同的。所以,称客家人为"东方犹太人"更加合理。  相似文献   

15.
《瞭望》2010,(Z2)
<正> 一个民族总是要有一些仰望星空的人,而他们就是那些仰望星空并通过脚踏实地的努力将梦想实现的人他们是一群"仰望星空"的人。仰望星空,需要一颗耐得住寂寞的心,他们执著热情,甘于奉献,无怨无悔;仰望星空,需要一个有思想的头脑,他们精益求精,认真负责,敢于担当;仰望星空,还需要百折不回的毅力,  相似文献   

16.
一、推进各民族杂居的重要性新疆是我国地域面积最大的多宗教、多语言、多文化并存的多民族聚居区,现有21813334人口中,少数民族人口占59.9%,汉族人口占40.1%(新疆日报公布的第六次人口普查数据)。1955年10月,新疆建立了维吾尔自治区。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下辖5个非维吾尔民族自治州,6个非维吾尔民族自治县,42个非维吾尔民族乡。新疆农村中普遍存在着单一少数民族聚居村和"民汉合居"村之间在经济社会文化发展上的不平衡。与这种不平衡相伴的,是历史上自然形成的少数的"民汉合居"村"插花"在绝大多数单一少数民族聚居  相似文献   

17.
<正>以"90后"为主体的大学生群体,身心发育虽已基本成熟,但是很多人在思想方面却还没有脱离"哺乳期"。特别是近年来受西方腐朽思想文化及行为方式的影响,一些大学生群体在思想观念上出现了多元化倾向,与我国当代大学生的历史使命不相适应。如何帮助他们"断奶",把他们培养成为合格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肩负起实现伟大民族复兴的神圣使命,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义不容辞的责任。创新辅导员队伍管理模式辅导员是开展大学生思想政  相似文献   

18.
信仰的力量是无穷的,它直接影响着一个人的行动。对生活在民族地区的大学生们进行信仰教育更为重要。信仰教育最主要的形式是德育教育和思想政治教育。这两种途径的主体是辅导员、班主任和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民族地区大学生是一个特殊群体,他们生活和接受教育的环境处在民族地区,有着浓厚的民族情结。  相似文献   

19.
温家宝总理在访问同济大学时,曾激动地说:"有一句哲言,一个民族有一些关注天空的人,他们才有希望;一个民族  相似文献   

20.
在我国北疆大兴安岭的原始森林中,生活着一个“神秘”的部落——敖鲁古雅鄂温克猎民,他们长年居住在林海雪原深处,靠打猎和饲养驯鹿生活,被称为中国最后的“狩猎部落”。据历史学家考证,鄂温克猎民就是鄂温克族分支里的雅库特人,他们是历史上有名的“使鹿部落”,也是我国迄今唯一饲养驯鹿的民族。严冬时节,正值体猎期。记者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