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论利益相关者理论与我国公司治理结构的完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益相关者理论强调公司不仅仅追求股东利益的最大化,还应当关注其他利益相关者的利益;它集中体现了对公司本质的新认识、对人力资本价值的重视,符合经济民主化的要求,对完善我国公司治理结构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公司应当推行职工参与制度,有效吸收职工参与公司内部治理;作为主债权人的银行应该有限地参与公司内部治理;但供应商、消费者、社区与政府却不宜介入公司的内部治理。  相似文献   

2.
公司治理目标是公司治理机制优化的前提和方向,公司治理目标引发了广泛的争论,从趋势看,股东利益最大化终将会被利益相关者利益最大化所替代,而这一新的公司治理目标对公司治理结构及其机制设计又提出了新的要求,公司治理变革应有助于公司治理目标的实现。  相似文献   

3.
在改革前的原有企业制度中,我国劳动者作为企业主人,其利益一直由国家来代表,因此劳动者参与制度并不发达.在逐步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改革进程中,由于法律地位的差异,即使在多边治理的框架中,劳动者参与公司治理的力度和作用也不大,在市场经济体制下,我国劳动者承受着巨大的风险和压力,他们在公司中的地位和权益,亟待通过建立各项法律制度予以加强和保护.而劳动者参与公司治理的法律制度,正是提高劳动者在公司中的法律地位、维护劳动者在公司中的合法权益的有效制度.  相似文献   

4.
同其他国有企业一样,公用企业在经过公司制改造后,无论是财产制度还是组织结构,都向现代企业制度迈进了许多。然而,由于公用企业的行业特殊性,使得建立在私有产权基础上以"股东利益最大化"为目标的传统的公司治理模式,并不能简单地照搬于公用企业。从其根本的公益性属性出发,公用企业应当选择基于广泛公众利益考虑的利益相关者共同治理模式,同时为了保证治理效率,公用企业的公司治理主体应当是与企业有着最为密切的利害关系的核心利益相关者,而并非全部。  相似文献   

5.
公司治理指的是对公司经营的领导与监督,是以公司权力划分为基础,通过权利、义务、责任的设定和运作实施,实现公司企业价值的持续增长,建构股东与其他企业内部利益主体之间的利益平衡机制。公司治理结构是公司治理的基础。所谓的外部公司治理只是外部市场行为对公司治理的影响,而不是公司治理本身。将Corporate Governance理解并翻译为"公司治理"是恰如其分的。  相似文献   

6.
现代意义上的公司治理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不仅包括公司内部机构的分权制衡机制,还包括外部环境对公司的制衡。公司外部治理问题是基于“利益相关者”理论而形成的非股东利益相关人参与治理的问题,其中有关债权人治理和劳动者治理的问题尤为重要。建立合理的债权人治理机制和劳动者治理机制,将会促使公司外部治理向科学化、规范化的方向发展。  相似文献   

7.
公司社会责任是公司法律制度上的新观念。20世纪"社会观"的兴起对公司制度产生了巨大的影响。西方国家从20世纪80年代末以来掀起的围绕着公司股东、董事、监事、职工、债权人以及其20他利益相关者的利益关系有关公司法基本原理的公司管制的大讨论,如何重新认识公司的社会责任等基本问题?本文从公司的历史沿革、社会责任的提出及其概念着手,借鉴国外有关立法并对我国公司的社会责任进行研究,以对我国公司法的修改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8.
保险利益原则是保险制度的灵魂,无保险利益则无保险。根据民商法的基本原理,公司对其财产当然具有保险利益。但股东对公司财产是否具有保险利益,各国保险法学界一直存在较大争议,我国《保险法》对这一问题一直未作规定。从保险利益原则设定的价值与功能角度分析,我国应承认股东对公司财产具有保险利益。对此,实践中可通过公司章程自治规范以及保险行业针对此类保险合同的特别约定来具体操作。  相似文献   

9.
股东派生诉讼是对公司独立人格制度缺陷的弥补,其建立是平衡公司内部利益关系、强化公司治理的需要。在我国由于公司治理的失效,急需以股东派生诉讼制度监督公司经营者。而且鉴于我国国情,我国的股东派生诉讼制度应以鼓励诉讼为立法侧重点。我国公司法修正后建立了股东派生诉讼制度,值得赞成,但也不尽合理与完善。  相似文献   

10.
传统的以股东利益最大化为目标的公司治理结构存在制度上的缺陷,人力资本所有者拥有企业所有权,参与公司治理是完善公司治理的必由之路,对于我国当前的国有企业改革具有重要现实意义.人力资本产权框架下的公司治理呈现新的特征:治理结构主体的多元化、经营者在公司治理中具有双重身份、职工参公司治理从形式走向实质、公司治理的重点是利益关系的协调.  相似文献   

11.
"三个代表"的"核心与关键"是代表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因为它体现了我们党全部活动的出发点和归宿.全面理解这一"核心与关键",在理论上要搞清"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的涵义,在政策上要以维护和发展人民的根本利益为准绳,在决策上要以维护人民的根本利益为价值取向,在实践中要以为人民做实事为出发点.践行这一"核心与关键"必须正确处理好多种关系.  相似文献   

12.
关于所有权保留买卖中天然孳息的归属,《物权法》与《合同法》的规定存在冲突.从解释论出发,我国的所有权保留应被定性为“契约的附停止条件”,我国的天然孳息归属规则采用的是“结合主义”.在所有权保留买卖中,天然孳息的归属仍应采“交付主义”,《合同法》第163条于理有据、规定合理,仍可适用.当涉及第三人时,孳息的归属则需要具体讨论.  相似文献   

13.
从2005年佐利克提出中国应成为"负责任的利益攸关者"以来,"中国责任论"就开始在西方媒体中迅速蔓延,甚至有些学者试图把中国的所有对外行为都描绘成某种程度的"不负责任"."中国责任论"就成为继"中国崩溃论"、"中国威胁论"之后的对华媒体报道的第三波浪潮.那么,我们究竟应该如何理解这一论断并对其做出客观的评价?中国究竟在履行国际责任方面作为怎样?本文将从三个方面来阐述这一问题.  相似文献   

14.
作为一个部门法,"环境法"比传统的"环境保护法"称谓更科学;"环境法"应以"人类利益"为中心,"生态利益中心论"不妥当;环境法调整环境保护关系,而不是调整所有"与环境有关的人类行为";环境法通过调整人与人的行为关系协调人与自然的关系,而不直接调整人与自然的关系.  相似文献   

15.
按共同治理原则构建国有企业的治理模式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传统公司治理理论在单一委托—代理框架内强调股东主权以解决所有者与经营者之间的利益冲突。随着人力资本产权理论、利益相关理论和企业社会责任理论兴起 ,尤其是 2 0世纪 80年代在美国兴起的恶意收购浪潮和反收购立法运动 ,人们对传统公司治理的经济学逻辑产生怀疑 ,共同治理原则开始孕育并日益为人们所接受。按照共同治理原则 ,我国国有企业的治理模式关键是在扬弃股东至上原则的基础上确认共同治理主体 ,建立有效的共同治理机制。  相似文献   

16.
以法律要件分类说为典型的古典证明责任的立足点在于实体法法律规范性质的分析,该理论自提出以来历经德、日民事法学人的沉淀洗练,曾成为学界的通说。但是,法律要件分类说不但在规范分类、间接反证、主观举证责任分类标准等问题上难以理清各种理论纷争,而且其对于动态诉讼过程中当事人举证责任的转换以及与证明标准的关系缺乏必要的关注,也难以与现代民事诉讼的辩论主义、争点整理程序相协调。我国民事证明责任改革应当从"法律要件分类说"的迷思中走出,以"阶段的举证责任论"来重新构建我国的民事证明责任。  相似文献   

17.
个人利益和社会利益一致是一个非常理想的社会目标,但在现实的社会生活中,二者之间的不一致却是常态。市场经济条件下二者之间不一致的原因在于:机会主义性质的追求自我利益最大化;经济活动的外部性;没有建立和实施有效的所有权。二者之间不一致将导致社会经济效率的降低和经济增长的停滞。解决该问题有福利经济学和新制度经济学两种思路。  相似文献   

18.
学习《江泽民文选》,核心在于从无产阶级政党理论和实践的发展背景、我们党特定的历史方位和发展任务以及我们当前和今后从事的伟大事业来深刻理解和全面把握"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历史地位、重大意义和科学内涵。  相似文献   

19.
目前 ,债转股已成为大中型国有企业改革的重要途径之一 ,虽已执行多年 ,但仍存在诸如债权出资、金融资产管理公司的动作模式等若干尚待解决的法律问题。金融资产管理公司要加强规范动作而不至于陷入泥潭 ,其关键是要调整公司治理结构 ,激发企业活力 ,完善外部市场条件 ,早日实现国企改革的目标  相似文献   

20.
“未成年人前科消灭“的理论与实践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建立"未成年人前科消灭"制度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它既符合法的正义价值,又有利于实现刑罚的目的,同时还有利于撕掉犯罪标签和完善我国现有的未成年人保护法律体系.但目前在我国实施还面临一些困境,即该制度与我国现行相关法律冲突,制定主体不适格,缺乏相应的法律支持和配套实施机构,极易导致司法腐败.因此,只有在充分的法律准备下才能在全国推广和实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