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孳息分为天然孳息和法定孳息,而孳息的取得方式可分为约定和法定的两种形式,在转移所有权、设定抵押权、设定质权等物权变动时,以及因债权而导致占有转移时,因为孳息与主标的物的关系不同,法律关系错综复杂,在判断孳息的归属时,会比较困难,并且《物权法》和《合同法》对于孳息的归属有不一致的地方。通过孳息的分类,立足现行法,结合实际案例,探讨孳息的归属问题。  相似文献   

2.
本文在比较和借鉴其他国家和地区相关立法的基础上,从保留所有权买卖的功能和性质、客体和成立要件、效力等方面,对我国《合同法》中规定的保留所有权买卖制度进行了研究.  相似文献   

3.
分期付款已经是当今交易活动中非常普遍的付款方式。《合同法》16 7条对分期付款买卖法律制度作了较为具体的规定 ,但《合同法》中分期付款买卖制度又面临如何解决分期付款买卖中标的物的所有权归属 ,出卖人与买受人权利义务关系 ,对第三人的权利义务等法律问题 ,这些都需要认真予以解决。  相似文献   

4.
论所有权保留法律制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分期付款交易方式的普遍采用产生了出卖人价金债权的保护问题,因此,我国《合同法》规定了所有权保留买卖法律制度.本文主要对所有权保留制度的法律特征、历史沿革、成立要件、买受人之期待权和回赎权、出卖人之取回权以及标的物同时存在两项以上权利之间的相互关系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5.
本文结合国内外相关理论 ,以所有权保留的延伸为研究对象 ,探讨了加工条款和事先让与条款在所有权保留合同中订立所衍生的一系列法律问题。作为一项兼具买卖与担保双重功能的担保方式 ,所有权保留的生命力来源于其以延伸和扩张的形式在工商业活动中的广泛运用。我国《合同法》关于所有权保留的原则性规定 ,不仅无法满足所有权保留运作的制度需求 ,而且也不利于工商业者在现实经济生活中利用所有权保留的各种变形创设有利于资金融通的担保方式。本文建议 ,运用延伸的所有权保留涉及的法律问题应当在民法典的框架中予以通盘的解决  相似文献   

6.
论合同法上的交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交付是我国民法通则和合同法规定的所有权和风险转移的判断标准,然而两个法律均未明确给出交付的定义.本文就此问题展开探讨,认为交付是合同当事人转让对货物的占有的法律行为,由此,交付是合法行为,任何非法行为均不构成合同法上的交付,不产生当事人预期的法律后果.笔者认为交付不是一个单纯的法律事实,更不仅仅是一种事实行为.交付是一个法律行为.文章还对我国合同法就交付的具体规定、违约对交付的影响、保留所有权约定中的交付问题、试用买卖中的交付问题等存在的问题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7.
所有权保留买卖制度是《合同法》的一种特色制度。但该制度在司法实务中并未得到充分适用,社会生活中也鲜有发生。随着《物权法》的生效,"物权法定原则"、"物权变动公示原则"、"区分原则"及相关具体规则不可避免地影响、冲击到原有立法体系中的各项财产权制度,而与物权"骨肉相连"的买卖合同,包括所有权保留制度亦莫能外。  相似文献   

8.
《联合国国际货物销售合同公约》及《国际商事通则》等国际公约或示范法均以动产买卖为规制原型,美、德、法、日等发达国家和我国买卖合同立法亦同,对不动产交易风险转移的特殊性关注不够。实践中,不动产买卖风险转移问题争议极大,主流观点认为《合同法》第142条确立了交付主义规则,且未区分动产与不动产,但理论界不乏质疑者。论文考察主要国家(地区)、国际公约风险转移规则及其演变进程,认为风险转移规则大致经历所有者主义到动产适用交付主义,不动产适用所有者主义再到交付主义的演变进程,但目前大多数国家仍处于第二阶段,我国一概适用交付主义有立法超前之嫌,且易引发个案争议。而不动产交易适用所有者主义,与当事人取得所有权的交易目的相符,能够公平合理地分配风险,有利于实现程序正义和个案公正。  相似文献   

9.
国际买卖中货物所有权转移时间的立法评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国际买卖中,所有权何时转移是个重要的问题。几乎所有的国家有关货物买卖方面的法律都允许当事人约定所有权转移的时间,但在实际的货物买卖中买卖双方在合同中具体确定所有权转移时间的情况并不普遍。各国法律都做出了一些以便在双方当事人对此没有做出规定的情况下确定所有权应于何时转移的规定。虽然各国立法依然差异很大,国际规范又避而不谈,但货物所有权转移的协调趋势亦很明显,即采用交付主义或向交付主义靠拢。  相似文献   

10.
在买卖合同的风险负担规则上,“交付主义”被学界认为具有超出“所有权主义”的诸多优点,是未来合同法的发展趋势.但根据对我国有关买卖合同风险负担规则的规范分析,“交付主义”难以涵盖我国立法的总体规则体系,学界对“交付主义”存在盲从和崇拜,具有多处谬误.应当对现行买卖合同风险负担规则进行简练和精准的新界定,即除非合同当事人另有约定,在标的物为不动产时,依“交付主义”;标的物为动产时,依“所有权主义”;当事人存在过错时,依“过错主义”.  相似文献   

11.
不可抗力是我国《合同法》确立的法定免责事由,该法出台时并未设立情势变更原则,《〈合同法〉司法解释二》实施后,情势变更原则得以确立,此两种规则貌似相同,但却有着本质的区别,文章通过比较两种规则的异同,论述了其并存的意义。  相似文献   

12.
论篡夺公司机会的禁止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禁止篡夺公司机会是英美公司法的一个重要理论 ,我国公司法在此方面尚有缺失。确立我国的禁止篡夺公司机会规则 ,应比较、分析、吸收美国两大最具代表性的理论的有关观点  相似文献   

13.
在实践中对订立商品房买卖合同前所交付的款项的用语不同,对其性质的判断应依《合同法》第125条关于合同解释的规定探究当事人的真实意思来确定。认购书中的定金具有立约定金和违约定金的性质,因当事人的约定也可具有解约定金的性质,其责任应适用定金的规定。  相似文献   

14.
在我国未来民法典中,动产所有权取得时效的构成要件应包括两个方面:占有和经过法定的期间.至于善意占有则不是动产所有权取得时效的构成要件,但对善意占有,应规定较短的时效期间.  相似文献   

15.
债权人代位权是债的保全措施之一,在民事法律中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而在实践中适用代位权制度时,关于如何行使代位权也就是效力归属问题引发了很大的争议。传统意义上的学者坚持认为采用"入库规则",而我国在《合同法解释(一)》中却采用了"优先受偿规则",否定了传统的"入库规则",这遭到了大部分学者的质疑。学者认为"入库规则"坚持了平等原则,不否定债的相对性,但笔者却认为"优先受偿规则"有其一定的合理性,采用"优先受偿规则"是更好的选择。  相似文献   

16.
法律需要道德支柱,缺少道德防线的法律将直接面临社会矛盾和社会问题的冲击,但道德更需要法治的强制力来保障,所以应坚持二者相辅相成的治国方略。  相似文献   

17.
民法领域中的抗辩权是指在双务合同中对抗他方请求或否认他方所提主张之权利。我国《合同法》规定了三种抗辩权,即同时履行抗辩权、后履行抗辩权、不安抗辩权。我国《合同法》中的抗辩权体系中应增加规定先履行抗辩权和保证人的抗辩权。  相似文献   

18.
“商业秘密”界定之比较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商业秘密"是一个极富弹性的词,进入二十世纪后,世界各主要国家的立法及一些国际公约都试图对其作出界定.对这些界定进行比较研究不难发现,各国法律所保护的商业秘密的范围都经历了一个不断扩大的过程,而英美法系国家所界定的商业秘密的范围则要宽于大陆法系.总的说来,各国法律所保护的商业秘密范围到今天已十分宽泛,我国商业秘密立法应顺应这一趋势.  相似文献   

19.
我国采纳不动产善意取得制度具有一定优势,司法实践中呈现不足需要完善:不动产善意取得制度的客体要件应限制为已登记的不动产、"真正权利人之可归责性"非不动产善意取得制度构成要件、不动产善意取得制度与二重买卖关系以及不动产善意取得与合同法第51条的协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