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去年6月.在全国政法工作专题研讨班上.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中央政法委书记周永康强调:着力把调解优先的原则更好地体现在依法调节经济社会关系中.有效化解予盾纠纷。当前,大量矛盾纠纷发生在基层,为有效化解基层矛盾纠纷。切实把矛盾纠纷解决在基层.重庆市巴南区贯彻调解优先原则.加强村(居)人民调解规范化建设,走出了一条把矛盾纠纷化解在基层的新路。去年以来,该区村(居)调委会共调解纠纷10584件,调解成功10266件,成功率97%。  相似文献   

2.
环境教育、环境调解、环境诉讼分别代表了“预防性、协调性、强制性”这三种环境纠纷化解机制,其中环境教育是环境纠纷化解的根本方法,环境调解是环境纠纷化解的重要方式,环境公益诉讼和综合审判制度是环境纠纷化解的必要手段。为此要建立“环境教育、环境调解和环境诉讼‘三位一体’之环境纠纷化解机制以应对日益加剧的环境危机。  相似文献   

3.
依法调解平息民间矛盾纠纷是司法所的重要工作之一。如何有效化解民间矛盾纠纷,江苏省高淳县桠溪司法所在多年的调解工作实践中进行了有益的探索.并总结出了“三个五”调解法,对提高调解员的工作能力,提高矛盾纠纷调解成功率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相似文献   

4.
徐永伟 《人民调解》2008,(12):35-36
当前.如何应对多发多样的社会矛盾纠纷,发挥人民调解、司法调解、行政调解职能作用,彰显群众自治、政府服务和调解为民的社会管理新理念.有效化解社会矛盾纠纷.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服务.是一个重大课题.  相似文献   

5.
法苑传真     
《江淮法治》2015,(2):36-37
金寨县法院:基层法庭工作有声有色近年来,金寨县法院斑竹园法庭倾力开展调解工作,把矛盾纠纷解决在源头,化解在初始状态,杜绝了矛盾向深层次发展。调解是化解纠纷的较好方式,斑竹园法庭始终将调解放在各类纠纷化解形式中的重要位置。将诉讼调解与诉前调解、委托调解等非讼调解相衔接,充分发挥法庭参与的人民调解作用,探索多元化解决纠纷方式,干净化解纠纷。2014年,该法庭可调解案件63件,实际调解结案55件,调解率87.30%;  相似文献   

6.
赵卫星 《中国司法》2012,(7):98-100
当前,社会矛盾纠纷纷繁复杂,涉及的政策性、法律性、专业性越来越强,有效调处化解社会矛盾纠纷,需要创新社会管理,在大力加强人民调解工作的同时,建立以人民调解为基础和主导,与行政调解、司法调解紧密结合的联调联动大调解工作格局。  相似文献   

7.
出版法律出版社定价36元调解绝不是"和稀泥"调解是一门法律艺术面对36场乱如麻的婚姻、交通事故等普通人生活中常见的纠纷;她和北京市海淀区人民法院的法官团队做到"当调则调"、"当判则判";她"洞悉人情",更"精通法律",因而将调解推升为一种"高于判决的化解纠纷方式";她就是将调解上升为一门法律艺术的宋鱼水。  相似文献   

8.
在各式各样的矛盾化解中,调解员要直取事件关节,直触人心痛痒。他除了要用善良、宽容、专业化解纠纷之外,还要用智慧和真诚与当事人有效沟通,把握当事人的心理活动和真实需求。首先,把握恰当的调解时机是前提。纠纷调解不可能一蹴而就,需要准确把握纠纷事件在不同阶段的具体情况,及时采取恰当的方式促进纠纷化解。  相似文献   

9.
论点辑要     
《中国审判》2009,(12):72-72
对于商品房集团纠纷,人民调解机构、诉前调解庭或社会法庭等调解机构的提前介入对纠纷的化解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首先,调解机构的提前介入,可以为商品房买卖双方提供法律指导,明确权责,督促双方履行合同;其次,为双方矛盾的化解提供一个协商的平台,通过调解机构的协调,避免双方互相僵持,矛盾激化;最后,通过调解机构的消化,使一部分可能形成集团诉讼案件的纠纷得以化解,  相似文献   

10.
调解,是我国传统的化解矛盾纠纷的有效办法。“和为贵”式的调解深深渗透于我国的政治、经济、文化和民族心理中,对促进人际关系和谐、保障社会稳定发挥了重要作用。要深化人民调解、行政调解、司法调解相互配合、相互衔接的“三位一体”大调解工作体系和工作机制,就必须调动社会各个层面的力量,充分发挥调解在化解社会矛盾纠纷和维护社会稳定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11.
我从事人民调解工作近30年,化解的纠纷大部分是家长里短的琐碎矛盾,可也不乏重大疑难纠纷。遇到这样难啃的"硬骨头",我从来不轻言放弃。在调解重大疑难纠纷的时候,我坚持"多次调解不终结、就地化解不上交;法制宣传为主线,结合情理求和谐;操作程序规范化,采用调解‘五步法’"的方法,取得了好效果。  相似文献   

12.
民事调解是人民法院民事审判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化解社会矛盾,解决人民群众纠纷的有效手段。新民诉法明确规定检察机关发现调解书损害国家利益、社会公共利益的,可以向同级人民法院提出检察建议并报上级人民检察院备案,也可以提请上级人民检察院向同级人民法院提出抗诉。民事调解检察监督制度的完善,  相似文献   

13.
《人民调解》2008,(4):35-35
在调解民间矛盾纠纷时,调解员的一句话可以叫人笑,也可以叫人跳。所以调解人员的言辞表达至关重要。话说的好,三言两语就可以促成纠纷的和解:言辞不当,千言万语也免不了调解的失败。要使调解达到理想的效果,调解人员要善于讲好以下四种话:  相似文献   

14.
《人民调解》2023,(5):19-20
<正>近年来,青海省民和回族土族自治县司法局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把非诉讼纠纷解决机制挺在前面”的重要指示精神,积极探索“枫桥经验”本地化实践,以县一站式矛盾纠纷调解中心(以下简称调解中心)建设为抓手,大力推动矛盾纠纷多元化解,实现矛盾纠纷“闭环式流转、一揽子调处、全链条化解”,走出了一条民和特色的矛盾纠纷多元化解之路。  相似文献   

15.
高见 《犯罪研究》2016,(3):39-44
上海市C区社会医疗机构数量多、诊疗量大、医患纠纷数量也相应较多,形势不容乐观,社会影响较大。在医患纠纷解决方式中,人民调解具有调解机构的中立性、调解人员的专业性、调解程序的便捷性、调解方式的联动性和调解结果的有效性。基于此,运用人民调解化解社会医疗机构医患纠纷具有必要性和可行性。  相似文献   

16.
关于能动司法与大调解   总被引:34,自引:0,他引:34  
能动司法和大调解对于转型时期的中国社会具有重要、现实的社会和政治意义。但由于社会的陌生化,非商事纠纷的调解率和调解成功率下降有必然性;应注意从边际成本收益的视角全面理解和把握审判和调解在不同地区和不同层级法院的社会效用,充分发挥不同法官不同的判决或调解才能,重视判决相对于调解的制度收益,应避免意识形态化地强调判决或调解的优先性和单一评价标准。应采取多种措施改变相关行为人的激励,促进纠纷的有效解决,但必须注意避免能动司法可能引发的不利司法实践和后果。  相似文献   

17.
我国诉讼调解制度的反思与完善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长期以来,我国法院在解决民事、经济纠纷的过程中,主要采用以诉讼调解方式为基点的“调审结合”方式,并由此形成了被有些学者称之为“调解主导型”的审判模式。这种审判模式与“判决主导型”相对应,其特征可以概括为:尽管在纠纷的解决过程中存在着法官用判决这一强制...  相似文献   

18.
数据库     
《中国司法》2012,(9):24-24
人民调解组织和队伍建设取得新的进展。全国共建人民调解委员会82.4万个,人民调解员达到494万人,形成了覆盖全国城乡厂矿的人民调解组织网络。建立了人民调解组织与基层人民法院以及公安、信访等部门的协调联动机制,进一步完善人民调解与行政调解、司法调解的衔接配合机制。扎实开展“人民调解化解矛盾纠纷专项攻坚活动”、“人民调解百日会战”、“争当人民调解员能手”等活动,广泛开展经常性的矛盾纠纷预防、排查、化解工作,有效预防化解了大量常见性、多发性矛盾纠纷。2011年,开展矛盾纠纷大排查9.7万余次,化解各类矛盾纠纷700余万件。  相似文献   

19.
"和好屋"调解组织在当前基层矛盾化解中的影响力不断提升,其调解工作的成功同一支出色的"老娘舅"队伍和有效的工作机制密切相关。这种新型纠纷调解模式,既是基层矛盾纠纷处理中司法和社会管理的创新之举,也保证了当事人纠纷自决意识的充分实现。  相似文献   

20.
<正>近年来,陕西省铜川市耀州区司法局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践行全区调解工作“一盘棋”理念,通过着力织密调解组织网络,完善调解工作机制,做强多元化解工作格局,织密了调解工作“一张网”,构建起了“源头预防、非诉在前、多元化解、属地分流”的调解工作体系,及时把矛盾纠纷化解在基层、化解在萌芽状态,有效维护了社会和谐稳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