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0 毫秒
1.
突出“地下工作”还是突出“武装斗争”1974年第1期的《红旗》杂志上,发表了初澜的《中国革命历史的壮丽画卷——谈革命样板戏的成就和意义》一文。这是对所谓“革命样板戏”的“成就和意义”进行整体性总结和评价的文章。文章着意强调了“样板戏”对“武装斗争”的表现:“无论  相似文献   

2.
《春秋》1997,(6)
从50年代开始,随着长篇小说《林海雪原》的出版、电影《林海雪原》的上映和现代京剧《智取威虎山》成为样板戏后的大红大紫,侦察英雄杨子荣的名字,可谓家喻户晓,深入人心。随着时间的流逝,有关“杨子荣”的身世也拂去尘世传奇色彩,大白于世。那么,影片中那位被“弟兄们”称为“三爷”的土匪头目“座山雕”,到底有无此人、此人又是何方人士呢?请看——  相似文献   

3.
《同舟共进》2010年6月号上,有一篇短文,是北京陈锋写的《留心朱永嘉们》。我非常感谢这位作者,替大家讲出了几句心里活。我早就为陈锋所说的上海“朱永嘉们”近几年发表的文章感到十分可怕了,似乎一切又要翻回去似的:“文革”前、“文革”后,一切极左的胡行都是对的,他们似乎十分希望“盛大的节日”能够重新回来似的。  相似文献   

4.
2012年4月结束的北京第二届国际电影节上,多家中国“影企”投资参与制作好莱坞大片。中美合拍片在逐年增多,如即将上映或筹备中的《环形使者》、《封神天下》、《钢铁侠3》等。目前,中国电影市场已经成为好莱坞电影的最大海外市场。  相似文献   

5.
张业赏 《春秋》2010,(3):26-29
1965年11月10日,上海《文汇报》发表的姚文元《评新编历史剧(海瑞罢官)》一文,是“文化大革命”的导火索。与《海瑞罢官》同样历史背景下产生,具有同样主题和作用的山东的《孙安动本》在“文革”中遭受了与《海瑞罢官》几乎相同的命运。《孙安动本》起初是柳子戏.后来拍成电影.在“文革”之前曾长期在国内演出和放映,影响极大。《孙安动本》与《海瑞罢官》有着诸多相似之处.也是歌颂“清官”戏.并与现实政治有着密切的联系,可谓山东版《海瑞罢官》。  相似文献   

6.
北京京剧团一个“控制使用”的摘帽右派,因为参与“革命样板戏”《沙家浜》的改编受到江青青睐,“忽然”大红大紫,“忽然”享受群众集会登上天安门城楼的政治待遇,当然,最终又回归作家行列……  相似文献   

7.
阎长贵 《同舟共进》2011,(11):39-43
田家英是“文革”还未全面开始时自杀的高级干部,他在1966年5月4日至26日标志“文革”全面发动的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即通过第一个“文革”纲领性文献《五一六通知》的会议)还未结束时就自杀了(23日)。众所周知,田家英当时是中共中央办公厅副主任、中共中央办公厅秘书室主任。  相似文献   

8.
《劳动保障世界》2007,(2):51-53
变模糊的传奇:风波中的凤凰自行车 1970年1月14日,《人民日报》上刊登的河南岳县天然油石厂的“天然油石”广告成为“文革”中最后一个广告,“文革”期间再无广告出现,一直到1979年,广告才在媒体上恢复刊登。但是凤凰自行车不用广告,整个70年代,它是当时所有家庭的“大件”梦想,中国最出名的自行车名牌肯定是“凤凰”,“文革”前的评比中它已经连续多届获得第一名。已经70多岁的沈德出总觉得,自己一生中最辉煌的经历就是在上海第三自行车工作,而最复杂的经历也是那段——1976年的凤凰自行车厂反复出现“大事件”,而随着大事件,他也一会儿上天,一会儿入地。  相似文献   

9.
声音     
《小康》2009,(11):8-8
“现代社会,无论是‘黄世仁’,还是‘白毛女’都在以一种体面的方式,而非样板戏《白毛女》里那种屈辱的方式进行着心照不宣的主动和被动。”  相似文献   

10.
2004年电影《无极》上映,招来了中国国产电影史上最壮观的骂声。面对质疑,导演陈凯歌说:“我的电影,要过几年你们才看得懂。”  相似文献   

11.
年过40的学人,大概会记得有过一位叫杨荣国的史学教授。他在文革后期一度是个大红人,受“四人帮”赏识重用期间,到过全国各地大做“儒法斗争”的报告,其录音和小册子也几乎象“样板戏”一样,规定是必听必读的“教材”。杨本人从潦倒到腾达,从腾达到  相似文献   

12.
杨银禄 《同舟共进》2010,(10):37-38
2005年8月26日,“文革”中江青的第一任秘书阎长贵转给中央警卫局原副局长邬吉成两篇文章:一篇是《开圉大典内卫秘闻》(摘自《中华儿女》2004年第10期);另一篇是《书报义摘》2005年4月22日登载的《江青为何无缘开国大典》(摘自《党史博采》)。阎长贵在给邬吉成的信中说:“关于‘江青无缘开国大典’的事,现在报刊上不断宣传。  相似文献   

13.
《前进》1996,(9)
钱学森强调:要坚定不移地用马克思主义哲学指导我们的工作钱学森在《科技日报》7月14日上撰文,就自己在“文革”中的切深体会认识到,从事知识体系的研究不懂社会科学不行,不懂马克思主义哲学也不行。他说,我过去忙于工作,没有时间深思,倒是“文革”给了我很大促...  相似文献   

14.
刘澍 《同舟共进》2008,(12):59-60
"文革"中一南一北两棵"大毒草"的导演谢晋、谢铁骊。暂时"解放"后受命合作拍摄革命"样板戏"《海港》,令人不胜唏嘘。抛开主题内容不说,其唱腔、其台词、其电影手法的运用都是相当考究的。  相似文献   

15.
2013年1月《007:大破天幕杀机》在中国内地上映前夕,《外滩画报》记者问丹尼尔·克雷格,是否有可能借庆祝007电影50年这样一个机会。让六位邦德演员同一时间出现在同一地点。这位现任邦德乐了。说“如果那样的话。有点尴尬吧”。因为“我们都是独立的、有自己个性的人”。  相似文献   

16.
《党史博览》2012年第1期刊登了一篇文章——《刘少奇“文革”中两次公开“答辩”》,该文有不少史实不准确或不对。该文作者窦应泰先生写了十几部传记作品和小说,还有许多文章,是一位多产作家;他送我好几本书,  相似文献   

17.
冬天的冰雪严寒,怎能阻挡春天的前进步伐!“文革”中被迫停刊的原中共上海市委党刊——《支部生活》,终于在1980年4月,由中共上海市委决定重新出版。  相似文献   

18.
坚冰下的潜流:文革中的知识青年思潮印红标感谢朱学勤先生呼唤出中国思想史上的一个重要课题──“文革”中的知识青年思潮研究(朱学勤:《思想史上的失踪者》、《读书》杂志1995年第10期)。为表示响应,匆匆写下心中的点滴印象,以求引起人们对这一课题的关注,...  相似文献   

19.
红卫兵集团向知青集团的历史性过渡(1968年秋—1971年秋)杨健在1968年9月底,《人民日报》社论宣布“全国山河一片红”,随着“文革”夺权阶段的结束,红卫兵的“历史任务”也完结了。在这一年10月,工宣队开进各大中学校校园,并着手重建“模范红卫兵”...  相似文献   

20.
范潭 《北京观察》2000,(10):42-43
今年《北京观察》第三期刊发的《从另一个视角看“文革”结果》(以下简称《结果》)一文,颇有新意,这个新意集中起来就是论述“文革”有积极影响。“文革”,通常人们说是空前浩劫,从结束到今天,已经是24年前的往事,我是经历过这场史无前例的内乱的,回忆往事,仍然不寒而栗。我读毕这篇颇有深度的文章后,感到很不是滋味。不得不再次仔细翻看了1981年6月27日中国共产党第十一届中央委员会第六次全体会议公报《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关于建国以来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中“‘文化大革命’的十年”部分。决议中说: “一九六六年五月至一九七六年十月的‘文化大革命’,使党、国家和人民遭受到建国以来最严重的挫折和损失。”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