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手机阅读     
空桑 《南风窗》2011,(24):97-97
《坐牢家爸爸给女儿的八十封信》李敖著中国友谊出版公司版马上阅读:编辑短信"搜李敖"到10658080"坐牢家爸爸"对女儿的函授教育李敖是作家,他又自称是"坐牢家"。因为妻子与他离婚后又在美国生女,他又阴差阳错地"成了美国人的爸爸",但在女儿十二岁之前,这位"坐牢家爸爸"坐了五年八个月的牢,跟女儿在一起的时间不超过一周。  相似文献   

2.
新闻眼     
《南风窗》2005,(19)
冷眼看待“李旋风”9月19日,阔别大陆56载的台湾文化名人李敖抵达北京,开始了为期11天的“神州文化之旅”。十几个保镖、二十几名公安布置在机场,由豪华奔驰警车、两部奔驰以及近10辆随行车辆组成的车队浩荡驶过,李敖一个人的光环,简直不输给国民党和亲民党的大陆访问团。而从李敖确定要来大陆的那一天起,“李旋风”就开始横扫媒体和学界:各大网站都开辟了专题讨论此事,学者们轮番上阵,对  相似文献   

3.
实现祖国和平统一,是中华民族最大的公共利益。李敖先生秉持民族大义,以尖锐辛辣、痛快淋漓的语言风格,对台独分子谄媚外国势力、分裂祖国的可耻行径,予以入木三分、大快人心的抨击。为了肯定李敖多年来"反独促统"的努力,本刊特颁予他公共利益奖。  相似文献   

4.
带刀的文人     
李敖无疑是文人中的武士,嬉笑怒骂皆成文章,那些犀利的文字,就像他手中的利刃,可以杀人于无形。最近又在电视上见到李敖,让我意想不到的是,这个以好斗而闻名的老头,居然真的有一把刀。更不可思议的是,他每次出门时,从来刀不离身,俨然江湖侠客。  相似文献   

5.
接近年尾,出乎很多人的意料,正迈向70岁高龄的"个体斗士"李敖,居然高调宣布参选台湾"立法委员",据说还是"蓄谋已久"。使得原本相对"冷清"的选战陡然升温,很多选民也有了不一样的期待。投票前夕,李敖在台北家中接受了《南风窗》赠予的"为了公共利益年度奖",并接受了本刊记者的电话访问。《南风窗》(以下简称《南》):海峡两岸很多人都感觉很疑惑,像你这样特  相似文献   

6.
李敖在台湾被国民党送进监狱,特务们对李敖说,你太坏了,什么书都不准你看!李敖就问,《三民主义》可不可以看?对方一想,《三民主义》总可以给他看。于是李敖有了《三民主义》。又问,孙中山的全集可不可以看?对方想,当然可以看。于是李敖又有了孙中山全集。再问,  相似文献   

7.
4月7日,台湾“立法委员”李敖在“立法院”教育委员会质询时,一上场,就要求教育部长杜正胜、台大校长陈维昭、清大校长徐遐生、中央大学校长刘全生、台东大学校长郭重吉、台湾师大校长黄光彩等入列“备询”。李敖训斥他们:当年蔡元培任北大校长,敢站出来和北洋政府对干;傅斯年当台大校长时也敢和政府对干,他们是第一流的知识分子。李敖又说,当年警总查禁他的书时,他要弟弟顾着,但弟弟却跑回家“大便”。为此他骂弟弟“肥水不落外人田”。话锋一转,他说,现  相似文献   

8.
列宁逝世前夕,在口授的"最后的文章"中就苏俄的文化建设问题提出了若干重要论断。针对"无产阶级文化"派忽视苏俄国情,鼓吹"纯粹的无产阶级文化",他提出:问题就在于我们直到今天还没有摆脱半亚洲式的不文明状态;鉴于苏俄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的需要,他提出:我们不得不承认我们对社会主义的整个看法根本改变了;针对第二国际代表人物和国内的孟什维克党人否定俄国具备实行社会主义文明前提的论调,他提出:为了建立社会主义就需要文明;鉴于苏俄国家机关中由于文化缺少而出现的种种弊病,他提出:我们的国家机关,在很大程度上是旧事物的残余,直到现在还没有具备建立这种机关所必需的文化修养。  相似文献   

9.
我们中华的文化有自己的风格和气派。任何一个民族如果没有自己的东西,在文化方面就谈不上"文化竞争力",充其量是"文化追赶力"。  相似文献   

10.
正企业里的公开栏和宣传栏本应是宣传企业文化、设置工作目标、明确岗位职责的重要阵地和平台,但是,我们在调研中发现,公开栏和宣传栏前却鲜有职工驻足认真观看,久而久之,就成了名副其实的"摆设"。公开栏和宣传栏"蒙尘"的背后,映射出来的是企业文化的缺失和宣传内容的"不接地气"。针对这一现象,企业职工、宣传干事、党工委副书记等各抒已见,指出了各种解决问题的有效途径,让"挂在墙上的目标责任"变成每一个人的实际行动。  相似文献   

11.
正春节,是我国民间最隆重热闹的传统节日,是炎黄子孙全年中最重要的民间节日,它代表着中华儿女追求团圆、吉祥、美满的生活诉求。关于"我们的节日——春节"的话题,近些年我们主要阐述了"春节与年""春节与立春""庙会文化""备年习俗"等春节民俗话题。今年,我们的话题就从"吃"字讲起,主讲人与大家一起盘点春节期间食俗文化——  相似文献   

12.
潘玮琳  陈统奎 《南风窗》2010,(11):84-86
一个无法向其他文化敞开怀抱的文化,就不能被称为"文化"。一种"文化"只有通过关注其他文化,倾听和回应来自异文化的声音,才能使自身得到不断的发展。文化的本质是多元互动的。文化就是要不断将我们思想和心灵中最宝贵的东西与人分享。  相似文献   

13.
来信     
《南风窗》2013,(18):10-10
1柳传志、马云在某种场合公开宣称不谈政治,就像是说出了"皇帝没有穿新装"、"房间里有大象"的那个小孩,他们打破了集体的合谋性沉默,捣乱了日常生活的戏剧表演。对此我们不应过多去责备他们的政治淡漠,反倒是我们应该感谢他们孩童般的勇气,因为常人总认为这些企业家自身似乎就是政治的既得利益者。重要的是,我们应该反思,这些有社会影响力的企业家也不愿意谈政治,其背后的现实根源是什么?既然这些企业家打破了"不谈政治"的沉默,我们就不应在"沉默的螺旋"下继续对政1  相似文献   

14.
石勇  赵义 《南风窗》2013,(4):41+40
我们已经站在春节里,看着亲人,看着家,看着周围的一切,然后,带着希望和梦想,向2013年的不远处眺望。春节是一种"文化时间"。只有在"辞旧迎新"的这个时候,2013年在文化-心理上才被我们跨入,2012年才终成记忆。一个民族,一个国家的节日,在期待之中来临,停顿,最终结束,直到又迎来一个周期,一个轮回。每个人的命运,社会的变迁,国家的转型,就在春节的轮回中变幻,一年又一年。春节,是我们从身体到精神的"回家",它比平常的回家,多了一份精神关怀,一份心理抚慰,  相似文献   

15.
《南风窗》2016,(16)
正电影如同一面镜子照出我们时代的真。我们面对的是一个文化价值匮乏的时代,那么如果电影要更加展现它的功能或者满足文化想象的话,电影人就需要在文化逻辑和文化价值上去努力参与创造。北京大学中文系教授、电影与文化研究中心主任戴锦华是国内最早以文化批评理论进行电影研究的学者。在她的视野中,电影是生活的再现,各种各样的再现和我们的社会生活、社会心理、文化不是一种简单的真实与虚构的关系,而是一种更为复杂的心理幻象的投射,或者是某种我们不自知、无法正视的真实。《南风窗》记者就作为镜像的电影,以及作为中国30年来镜像的电影文本对戴锦华老师进行了  相似文献   

16.
"西藏的长治之道,还是要建立在文化基础上、信仰基础上,不应该建立在一种简单的政治经济基础上。政治经济没有文化作为根基,就容易形成一种临时措施、短暂措施。就汉藏而言,从唐朝以来的,实际上是通过佛教,作为一种文化的支撑,维系了上千年的汉藏关系的大统一大融合。"——圆持法师  相似文献   

17.
我们已经开始发现文化结巴的社会后遗症了。如果你不想无意义地重复自己,不想让西方的想象力插入我们的历史,不想让自己的想象力坏死在一种"殖民化"的文化模仿之中,你就必须将它治愈。  相似文献   

18.
<正>古文、诗词、民族音乐、中国戏剧、琴棋书画、对联、灯谜、剪纸、刺绣……传统文化是人类文明演化而汇集成的一种反映民族特质和风貌的文化,是各民族历史上多元思想文化、观念形态的总体表现。它融入我们的生活,而有时我们享受它却不自知。也许就在某一次的参观体验里,或者是从长辈的言语传承中,我们就与传统文化有了相遇,从而相知甚至相爱。在此,本刊邀请了4位职工,请他们讲述自己与传统文化之间的“约会”。  相似文献   

19.
南方朔 《南风窗》2013,(21):95-95
"自由"到底是什么的确讲不清楚,但"不自由"就比较容易讲清楚,将特别"不自由"的项目消除了一项,"自由"这边就增加了一项。所有复杂的大问题,都可以用这种"负面消去法"。人们普遍都有一种思考习惯,那就是当时代改变,某一种价值出现,人们就会设定出一个大概念,希望用这个大概念来谈所有的问题,像"自由"、"民主"、"平等"、"人道"、"幸福"、"文明"等就是这种大概念。在方法论上,我们称这种大概念的思考是"方法论的全体主义"。  相似文献   

20.
正"家文化"指的是一个"家"的文化,家是最小的国,国是最大的家。这个"家"可以是三口之家,也可以是一个国的家,当然也可以是一个企业,一个公司。"家文化"是传统文化中最大的内容,也是最主要的部分,从对"家"的定义延伸看,"家文化"是一个国家的文化,是一个企业的文化,是一个家族、家庭的文化。今天我们主要探讨在企业中如何打造家文化,做有温度的企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