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赵楠 《两岸关系》2009,(5):47-49
4月,北京什刹海一派春色。21日,北京市台联在什刹海会馆设宴,隆重宴请参加“大陆老台胞返乡谒祖文化参访团”返台归来的老台胞。本刊记者也因之得以走近这些老台胞,分享他们此行的感受。  相似文献   

2.
《台声》2010,(7):52-57
今年清明,由全国台联协助组织的第二批“大陆老台胞返乡谒祖文化参访团”赴台,进行了为期10天的返乡谒祖文化参访活动,从而使老台胞们实现了期盼已久的回乡夙愿。老台胞们返乡谒祖、会亲访友,感慨颇多,不少老台胞回来后将心里感慨写了出来。因版面有限,这些感人至深的心得文章不能一一刊发,现选登4篇,以飨读者。  相似文献   

3.
顾扬 《台声》2010,(5):26-30
4月3日至12日,应高雄市中华文化经贸交流发展协会的邀请,由全国台联协助组织的第二批“大陆老台胞返乡谒祖文化参访团”赴台进行了为期10天的返乡谒祖文化参访活动。此次参访延续了首次活动“情系故土,谒祖圆梦”的主题,  相似文献   

4.
《台声》2011,(12):48-49
“回来了,终于回来了!”2009年4月3日,飞机载着一批特殊的“客人”降落台北松山机场,他们是“大陆老台胞返乡谒祖文化巡礼参访团”的成员们。团长林丽韫,其他14名成员有副团长田富达,团员张洽、李敏宽、郑坚、郭平坦、徐兆麟、陈弘等到大陆的第一代老台胞。  相似文献   

5.
《台声》2010,(5)
<正> 4月3日至12日,应高雄市中华文化经贸交流发展协会的邀请,由全国台联协助组织的第二批"大陆老台胞返乡谒祖文化参访团"赴台进行了为期10天的返乡谒祖文化参访活动。此次参访延续了首次活动"情系故土,谒祖圆梦"的主题,大陆老台胞在清明时节返乡扫墓,与分离多年的  相似文献   

6.
顾扬 《台声》2009,(5):10-13
4月的台湾,木棉花开,春意正浓。2009年4月3日至12日,应中华海峡两岸文经现光协会的邀请,由全国台联协助组织的“大陆老台胞返乡谒祖文化巡扎参访团”搭乘两岸直航包机赴台进行了为期10天的返乡谒祖文化参访。大陆老台胞除在清明时节探亲扫墓外,还参加了一系列拜访和参观。作为参访团工作人员之一,本人有幸目睹岛内多亲给予的热烈欢迎,感受活动所体现出来的浓浓亲情与乡情,也感受了中华文化在岛内的生根与成长,深深体会到两岸人民对扩大交往的殷切期盼。  相似文献   

7.
简讯     
故里祭祖思根情——350名台胞到漳浦谒祖认亲 11月12日,80名台湾板桥市的同胞到福建省漳浦县石榴镇攀龙村谒祖认亲。至此,共有四批350名台胞分别于本月6日、8日、10日、12日到该村谒祖,创下了漳浦县历年来台胞一次回乡谒祖人数最多的记录。大多数台胞第一次回故土谒祖,他们在祖祠堂前长跪不起,激动地说:“这里就是我们的根,我们的先祖就是从这里过去的……”  相似文献   

8.
郭平坦 《台声》2009,(6):22-23
今年4月3日至4月12日,我有幸参加全国台联组织的“大陆老台胞返乡谒祖文化巡礼参访团”。抵达台北当天下午,我在弟、姐,妹的陪同下到父母之墓,对过去不能每年来扫墓的不孝致歉,同时报告今后可以随时来,今年7月准备全家人从北京来的佳讯。  相似文献   

9.
陈弘 《台声》2009,(6):26-27
2009年4月3日至12日,我有幸参加全国台联组织的“大陆老台胞返乡谒祖文化参访团”回故乡。全国台联组织老台胞回多还是第一次。此举深得大陆台胞的心,各地台胞反映强烈。4月3日上午10时,从北京首都机场起飞,下午1时飞抵台北松山机场。走下飞机,踏上故乡的土地那一刻,我心情非常激动。走出机场,我们就受到众多多亲们的热情诚挚的欢迎。向林丽韫团长献花的同时,令我没有想到的是,欢迎的乡亲们也给我献了花。因为我是全团中最年长者,今年86岁,使我受宠若惊!  相似文献   

10.
树有根,水有源。台湾当局开禁台湾同胞回大陆探亲以来,台胞到大陆祖居地寻根谒祖,探亲访戚者纷至沓来。他们借探亲谒祖的机会.查找、抄录本族昭穆。国民党主席连战和亲民党主席宋楚瑜到大陆访问,其行程也特别安排了谒祖认亲,其家族昭穆为他们了解自己在本族中的辈份提供了莫大方便。  相似文献   

11.
徐兆麟 《台声》2009,(6):24-25
屈指数来,离开生育我的故乡台湾已60载有余,这次参加以林丽韫为首的北京部分台胞返乡谒祖文化巡礼参访活动,是一次了却我人生夙愿的返台之行。我是1946年12月,15岁时随国民党的七十师前往山东打内战,被迫离开台湾的.至今已过了62个春秋.正如唐代诗人贺之章“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未改鬓毛衰”句所表达的境况。虽然1994年因父亲过世,我曾回台奔过丧,  相似文献   

12.
安东 《台声》2009,(5):14-19
“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鬟毛衰。”这千载传诵的诗句可谓对古今游子心境的真切写照。4月12日,“大陆老台胞返多谒祖文化参访团”结束了为期10天的返多谒祖文化之旅,顺利回到北京。当记者前往北京首都机场迎接这些老阿公、老阿婆时,看到他们每个人的激动之情溢于言表。虽然回到故乡只有短短的10天,但让老人们高兴的是,时隔几十年再次返当,虽然“鬟毛已衰”,却没有遭遇“笑问客从何处来”的境遇。反而是从北台湾到南台湾,一路情意涌动,一路慰藉刍憨,处处有乡情+处处有欢歌,感受到的是时空分离也割不断的醇厚多情。在台南孔庙,老人们遇到了一队中学生,作为祖辈的他们朝着孩子们点头微笑致意,  相似文献   

13.
《黄埔》2010,(5):10-10
由中华海峡两岸文化观光产业发展协会与漳州文管办联合编辑出版的《海峡两岸情·漳台寻根文物分布图》,历时11个月制作,7月面向台湾各大旅行社、观光协会发行。第一次由海峡两岸业界合编的这张专门服务台胞回乡寻根谒祖的“文物地图”,赴台发行2万余份,深受台胞喜欢。  相似文献   

14.
廖瑞梧 《台声》2002,(5):25-25
3月28日,安徽省台湾同胞联谊会隆重举行庆祝省台联成立20周年暨先进台胞表彰大会。省领导方兆祥、朱维芳、秦德文、王鹤龄等应邀出席。省委副书记、省政协主席方兆祥发表了热情洋溢的讲话。他代表省委向出席大会的台胞和奋战在全省各条战线上的广大台胞致以诚挚的问候。他表示,省台联成立20年来,在省委、省政府的领导下,认真贯彻中央的一系列对台方针政策,以“联络乡情、服务台胞、沟通皖台、促进统一”为宗旨,充分发挥了自身优势,积极宣传党的对台方针政策,宣传和介绍安徽,为来皖探亲访友、寻根谒祖、投资发展的台胞牵线搭…  相似文献   

15.
《台声》2015,(3)
<正>1月2日至9日,河北省台联组织了首批河北青年台胞返乡谒祖团赴台交流活动。在台期间,16名河北三代青年台胞分别到铭传大学、中山大学参观了校园景观,并与台湾大学生进行了深入的座谈,详细了解了学校的历史和学科建设等情况。短短8天的行程,大家游览了台湾的山山水水、人文景观,了解了当地的风土民情,品尝了各色的地方小吃,  相似文献   

16.
《台声》2023,(4):70-76
<正>经历3年新冠疫情,今年新春佳节两岸人员往来恢复正常化,很多台胞选择返乡过年,也有台胞把父母接到大陆过年。经历3年离别,重新与家人团聚,台胞们对故乡台湾和两岸关系又有哪些新思考和新观察?本期刊载几位台胞代表,谈谈他们的新春两岸情思。  相似文献   

17.
八闽快讯     
《政协天地》2008,(7):72-72
龙海市政协编撰《龙海姓氏》服务台胞寻根谒祖【本刊讯】龙海市政协充分发挥龙海台胞祖籍地和著名侨乡的优势,积极拓展台侨交流渠道,组织百名调查人员深入到百村千社,进祖祠找宗亲,查族谱访耆宿,努力理清388个姓氏向台湾和海外迁徙流播的渊源脉络.编撰出版了共76.5万字的《龙海姓氏》一书,竭诚为台湾同胞和海外侨胞回乡寻根谒祖服务。(黄国辉)  相似文献   

18.
傅宁军 《两岸关系》2004,(10):21-22
那一年台湾老兵走上街头高呼“想家”的情景似乎还在眼前。随后,第一个拿着返乡证的台胞,心有余悸地踏上离别近40年的祖国大陆;再随后,成千上万台胞从海那边返回故里,前所未有的大隔绝带来前所未有的大探亲。时至今日,挡不住的“交流热”、“考察热”、“投  相似文献   

19.
郭平坦 《台声》2014,(3):92-93
自1953年,旅日台胞开始集体回国参加新中国建设,先后8年多时间中共有4000多名旅日台胞回到祖国。1966年,“文革”席卷神州大地,由于左倾思潮弥漫,一些旅日归国台胞在“文革”中受到冲击,被扣上诸多“莫须有”的罪名。在那段非常时期,他们心中的信念从未动摇,始终坚信“是非颠倒”的岁月终将会过去。  相似文献   

20.
腊月的东山岛,寒气袭人。东山港内一艘艘乳白色的台轮穿梭往返,煞是忙碌,使人忘却冬日的寒冷。昔日硝烟弥漫、波涛汹涌的台湾海峡,如今早已硝烟散尽,波澜不惊。随着两岸关系的缓和,东山由于与台湾隔海相望,地相近,话相通,俗相同,而成为台轮到祖国大陆避风补给、求医问药、寻亲谒祖、经商贸易的重要港口。台胞接待站以其热忱接待、高效服务、款款深情,受到台胞的普遍赞誉。日前,东山台胞接待站长黄松添接受笔者的专访。他介绍说:“东山台胞接待站是全国规模最大、建站最早的接待站之一。建站20年来,我们充分发挥接待站的桥梁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