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巴西的可治理性问题源于独立以来的政治传统、国家结构形式和政治制度安排,突出表现在联邦政府决策和施政的力度和效率上。社会经济、政治发展状况以及发展道路、模式的选择深受威权与民主、中央集权与地方分权、总统制的向心力与政党和选举制度的离心力等不同趋势和倾向的影响。不同趋势之间的紧张关系构成了可治理性问题的主要内容,其分析焦点在于如何塑造兼顾代表性和效率、具有可持续性的政治制度,包括国家结构形式和一系列具体制度的设计和安排。  相似文献   

2.
国体:古巴的国体为无产阶级专政,其他中美洲和加勒比国家的国体均为资产阶级专政。政体:古巴的政体是人民政权代表大会制;中美洲6国(萨尔瓦多、洪都拉斯、危地马拉、尼加拉瓜、哥斯达黎加和巴拿马)以及加勒比海的海地和多米尼加的政体为总统制共和制;安提瓜和巴布达、巴巴多斯、巴哈马、伯利兹、格林纳达、圣基茨和尼维斯、圣卢西亚、圣文森特和格林纳丁斯和牙买加为议会制君主立宪制政体,以英国女王为国家元首,由总督代表,议会在国家政治生活中发挥着重要作用;特立尼达和多巴哥及多米尼克则为议会制共和制国家。摘自《中美洲和加勒比研究资…  相似文献   

3.
国际学术界一直重视对非洲民主化问题的研究,并相应出现了一系列研究成果,本文将概括介绍国外学者就该问题的理论探讨。关于非洲民主化,国外学者的主要观点有法治、人权和可信的政府等是非洲民主制度的基本特征;非洲民主化进程的前景不容乐观,军队干预使民主化成为政治悲剧;市民社会成为国家权力的一种制衡力量,不同类型的市民社会对民主化进程的影响不同;非洲民主化进程实际上是各个阶级权力平衡运作的过程,民主化在一些国家形式多于实质。  相似文献   

4.
作为明治后期社会文化人的代表,陆羯南提出的关于日本国民铸造的一系列构想,对近代日本国家转型产生了较大影响。其思想主要内容是:实现国民政治,即以“国民的独立”为前提的“国民的统一”;建立国家政体,即君民和合的民族共同体;国家出路在于以天皇制弘扬“国民精神”。其思想的最大特点在于其极强的阶级调和性,他理论上塑造的“国民”,是一个包容国内各个对立阶级、各种互为对立政治主张的混沌漠然的国民形象。  相似文献   

5.
一、独立后国家民主—竞争型政体的建立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以来,东南亚地区的政治和经济都发生了巨大变化,令世人瞩目。在战前,东南亚十国中,除了泰国之外,其他九国(新加坡、马来西亚、缅甸、老挝、柬埔寨、越南、印尼、文莱和菲律宾)都是西方帝国主义的殖民地;战后,各国陆续取得了民族独立,纷纷建立起不同的政治制度,有的实行西方式的议会民主制或君主立宪制,有的则实行社会主义制度。二战后东南亚国家政治体制的建立出现如此多元、复杂的情况,主要是与它们民族国家建立和发展道路的不同有密切的关系。东南亚的绝大部分国家都…  相似文献   

6.
自1961年朴正熙发动军事政变以来,韩国一直由军人出身的总统掌握政权。直到80年代末,韩国最终实现了权威主义政治向现代民主化政治的转型。韩国政治民主化的主要原因是:经济的发展促进了社会结构的分化,为民主政治奠定了坚实的社会基础;教育水平的提高孕育了民主政治文化,为民主政治奠定了坚实的文化和心理基础;威权政体内在价值的缺失及其合法性日渐衰退;国际环境的变化也使威权政体丧失了外部支持。韩国政治转型的启示是:发展中国家的政治体制改革必须与经济体制改革相适应,必须建立和发展适合自己的民主政治形式。  相似文献   

7.
民粹主义是转型国家政治发展过程中必经的环节,表现为一系列激进的大众政治运动,其背后隐藏着各种权力争夺与精英操作。在东南亚,民粹主义是各国从威权走向民主的转型历程中已经完成或正在面临的严峻考验,这一现象的广泛出现与东南亚特定的政治、经济、社会条件密切相关,首先是宪政民主的制度建设缺乏相应的经济发展水平支持;其次是因分配不公和城乡二元结构,形成了既得利益集团与中下层民众之间紧张的阶级关系;最后是新生政治势力与传统政治势力的较量被具体化为争夺民众支持的斗争。与欧美民粹的左右两极同时发展和拉丁美洲民粹持续影响国家决策不同的是,由于传统文化与传统政治因素的约束,东南亚民粹主义左右政治发展方向的空间较为有限。  相似文献   

8.
中亚国家很快就要迎来其独立建国的20年。近20年来,在未有民族国家的历史背景下白手起家建设一个现代国家,其探索之艰难,是不言而喻的。建设怎样的国家,或者说确立什么样的国家政治体制,这是中亚各国人民必须面对的重大课题。就政体而言,目前,几乎没有什么人,至少在口头上不赞同民主政体,但在实际操作上对究竟什么是真正的“民主”,众说纷纭。  相似文献   

9.
2008年8月6日,毛里塔尼亚参谋部负责人阿卜杜勒-阿齐兹以"挽救国家的民主进程"为由,成功发动了军事政变.这是政治、经济、社会等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是毛塔军政传统的延续,也是国民思变情绪的释放,体现了决策人物在其中的个人影响力,显示了现代民主政治的变异形式.它也表明非洲国家民主化进程的渐进性,并将对毛塔未来的政局走向和非洲民主化进程产生一定的影响.  相似文献   

10.
战前,泰国是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经济结构。战后,泰国同许多取得政治独立的发展中国家(无论是资产阶级专政的发展中国家或者无产阶级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一样,都面临着如何改造殖民地社会经济结构、建立独立民族经济结构的重大战略任务,这一战略任务便是战后发展中国家在一段相当长的历史时期内所要实现的经济发展战略目标。战后,发展中国家如何实现这一战略目标?如何改造原有的殖民地社会经济结构?如何建立独立的民族经济结构?走什么样的经济发展途径?如何处理好发展工业与  相似文献   

11.
中亚国家的政治发展进程是一个国家构建与政治体系现代化的过程。在这一进程中,各国不仅要解决权力结构体系的"去苏联化"和本土化问题,还要处理民族国家构建中的中央与地方关系、政权的世俗化等诸多问题。独立与转型20余年来,中亚五国在三权分立原则的基础上构建了符合本国发展状况的权力结构体系和政治系统。但由于多数中亚总统制国家尚未经历正常的政权轮换,其宪政民主体制没有完成制度性巩固。因此,尽管这些国家的总统拥有无人撼动的政治威望,但伴随领导人步入"老人执政"时期,政治权力体系的结构性与制度性矛盾也日渐凸显,并有可能在后"老人执政"时期对政权稳定构成现实威胁。  相似文献   

12.
玻利维亚经济周期性三次起落的历史是同玻利维亚政治周期性三次治乱的历史分不开的,三次周期性衰退的主要原因是政治的动荡,而三次经济繁荣则是在暴力秩序下取得的.玻利维亚经济周期性三次起落和政治治乱的关系值得人们深思,玻利维亚历史给予发展中国家的教益是深刻的政治文明建设对发展中国家的发展与改革具有决定性的意义;不可讳言专政;发展中国家政治文明建设的核心问题是要妥善解决两个现代阶级即资产阶级与无产阶级的关系问题;社会的开放和经济的发展必然会产生政治的多元化,但政治多元化与民主政治并不是同一个概念;出路在于制度创新.  相似文献   

13.
20世纪70年代末以来,拉丁美洲的政治民主化和经济改革已经彻底改变了二次大战后形成的政治、经济发展路径和格局.在30余年的时间里,民主政治取代了威权体制,并使频繁的军事政变乃至战乱告一段落.在拉美历史上,人口的绝大多数,不分阶级、种族、性别,第一次成为政治发展进程的参与者,其中包括各种色彩的政治力量特别是左翼力量.然而,拉美民主政治的质量以及民主体制下社会的治理状况却是千差万别和极不平衡的.拉美的发展面临着极其严峻的难题和挑战,这既来自民主政治本身,也取决于经济、社会生活中的一系列痼疾.政治发展进程不仅与民主的类型和程度相关,而且也与经济发展模式和社会整合方式密不可分.世纪之交的拉丁美洲比以往任何时期都更加突显了政治、经济和社会发展之间的联系.  相似文献   

14.
关于这次“战后拉丁美洲政治进程和中拉关系学术讨论会”的内容,同志们希望我们做个总结。我想,这个总结不能做,也无法做。今天,我只能讲点个人的想法,作为我在小组讨论会上发言的补充。第一,有些同志提出“战后拉美政治进程和中拉关系”的讨论,涉及问题很多,究竟战后拉美政治发展的中心问题是什么呢?或者说“战后拉美政治发展进程”的主要潮流是什么呢?我认为,这个主要潮流就是战后拉美的民族民主运动,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外抗强权、内争民主”的问题。因此,研究战后拉美政治发展进程,一定要抓住拉美民族民主运动  相似文献   

15.
国家政体是指国家政权的组织形式,即统治阶级采取何种形式去组织和管理自己的政权机关。目前,拉美国家的政体有总统制、议会制和代表大会制等,其中以总统制影响最大。总统制政体总统制的特点是:总统既是国家元首又是政府首脑,掌握行政实权,总统定期由选民普选产生,由总统任命和领导的内阁各部部长只对总统负责,不对议会负责;总统定  相似文献   

16.
壹韦斯政府力求对既有的政治一经济发展模式实行根本变革.推动国家走上一条符合本国国情的发展道路.在这一过程中,查韦斯政府逐渐把"21世纪社会主义"作为变革的指导理论."21世纪社会主义"的基本内涵是:保留现行的代议制民主体制和多党竞争,同时鼓励、扩大基层民众的政治参与;加强国家对经济的干预和调控,对资本和市场进行一定限制,建立一种注重实效、私营经济与国有经济并存的混合经济;改善社会福利,倡导社会公正;追求国际关系民主化,反对霸权主义.在"21世纪社会主义"的建设进程中,查韦斯政府修改宪法,颁布一系列新法律,重视扩大非私有制形式的生产资料所有制,促进参与式民主的发展,开展社会主义教育运动,实施一系列"社会使命",倡导建立国际合作新模式,强调第三世界特别是拉美国家的团结合作.壹韦斯政府将面临4个方面的挑战:如何发挥工人阶级的作用?如何加强委内瑞拉左派阵营的团结?如何克服对查韦斯领导作用的过度依赖?如何应对国内反对派的强有力挑战?  相似文献   

17.
叙利亚穆斯林兄弟会经历了酝酿和成立时期(1930~1946年)、合法参政时期(1947~1958年)、转向激进时期(1963~1982年)、海外活动时期(1982年至今)4个主要发展阶段。在这一发展过程中,叙穆兄会经历了从合法参政到非法活动,从非暴力手段到暴力反抗,从国内斗争到国外活动的转变。叙穆兄会的发展演变史表明,自独立以来,叙利亚政府一直未能处理好宗教与国家、宗教与世俗、传统与现代之间的各种关系,导致该国政治现代化进程出现了曲折和反复,并最终酿成了今天的危局。  相似文献   

18.
20世纪90年代以来,关于拉美民主化进程的研究已经从关注民主转型转变为分析民主体制的巩固、质量和治理问题.民主政治体制确立以后的具体制度安排与运作是一个社会能否实现可治理性的关键因素之一.民主政治的竞争、参与、问责等诉求与民主体制的稳定、秩序和效率等要求构成某种紧张的关系,体现在拉美国家政府组织的基本形式即总统制及其与政党、选举、司法等制度的相互关系之中.这种情况在拉美各国虽有差异,但探讨其一般特征仍不失为分析民主体制现状和前途的一种思路,也是民主化以后拉丁美洲可治理性研究中首先要加以认识的问题.  相似文献   

19.
80年代以来,匈牙利、波兰、保加利亚和捷克斯洛伐克等国家为了深入进行经济体制改革,加快了政治体制改革的进程。政治体制改革的主要任务是克服以党代政,权力过分集中,民主流于形式,机构臃肿,官僚主义严重,办事效率不高等弊病。其核心是要正确地解决好党和国家、党和企业、党和群众组织之间的分工、分权问题,寻求新形势下的民主形式;进一步提高政治领导的工作效率和整个国家的管理水平,以充分调动  相似文献   

20.
与殖民地时期相比,东南亚国家在独立后都在不同程度上出现了相对的政治不稳定。在过去压倒一切的宗主国与殖民地的矛盾退居次要地位以后,各国内部不同种族、阶级和政治集团之间的矛盾表面化、尖锐化,各种政治纷争和政权的更迭不断发生。究其原因,可以归纳为以下几个方面。一、争取民族独立过程中形成的党派统一阵线缺乏新的凝聚力抗日、反殖的共同目标曾经是东南亚各国一度出现的各阶层、各党派联合的政治基础。获得独立以后,各新华民族国家面临的是如何治理受到战争和殖民统治创伤的问题。但是,除了越南民主共和国政府和柬埔寨政府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