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篇
  免费   0篇
各国政治   6篇
外交国际关系   3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1篇
  2004年   1篇
  2001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1年   1篇
  198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1.
中国的东南亚研究起步较早,在历史学研究,尤其是中国与东南亚关系史研究领域具有比较坚实的基础。但直到60年代,对这一重要地区的研究仍然处于相对分散的阶段,缺乏完整与系统的研究规划和布局,与中国这个世界大国的历史和现实地位不相适应。70年  相似文献   
2.
与殖民地时期相比,东南亚国家在独立后都在不同程度上出现了相对的政治不稳定。在过去压倒一切的宗主国与殖民地的矛盾退居次要地位以后,各国内部不同种族、阶级和政治集团之间的矛盾表面化、尖锐化,各种政治纷争和政权的更迭不断发生。究其原因,可以归纳为以下几个方面。一、争取民族独立过程中形成的党派统一阵线缺乏新的凝聚力抗日、反殖的共同目标曾经是东南亚各国一度出现的各阶层、各党派联合的政治基础。获得独立以后,各新华民族国家面临的是如何治理受到战争和殖民统治创伤的问题。但是,除了越南民主共和国政府和柬埔寨政府在…  相似文献   
3.
全球化、地缘优势与中越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市场全球化和资讯网络化的时代 ,为世界和区域经济结构性调整、新秩序建立、资金和商品技术跨国家跨地区流动提供动力的基本市场元素已经开始转变为一种地域性的集体行为 ,而最具影响力和发展活力的是所谓中心城市。城市网络相信会成为区域集团化的基本动力和手段。跳出国家中心的传统观念 ,建立新的地缘协同发展观应该成为所有地区成员考虑的问题。环南中国海经济共同体的构想以及在此基础上设计的中越新型合作关系更能体现这种时代特征。  相似文献   
4.
在战后30年间,柬埔寨与其邻国、尤其是越南关系发展变化有哪些特点?什么因素影响了柬埔寨中立地位的形成与变动?如何全面认识导致70年代后期柬埔寨问题国际冲突的历史因动?本文试图通过对这些问题的探讨,加深对当今印支地区局势发展的了解和认识。一、战后柬埔寨的区域政治地理观念及其外交地位柬埔寨在摆脱法国的殖民“保护”以后,开始独自面对两个与之存在历史宿怨的邻国——越南和泰国。这两个国家在封建时代都曾以强权把柬埔寨作为其控制、肢解以至兼并的对  相似文献   
5.
近年来,随着以东盟为首的地区合作机制不断发展和完善,在历届东盟外长会议、东盟首脑会议和各种专业性会议上,会议组织者和与  相似文献   
6.
东南亚地区的反恐形势与安全合作努力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以8月5日印尼万豪酒店爆炸案发生为信号,东南亚地区恐怖主义袭击在2003年进入新的活跃期.这与美国在世界各地的"反恐行动",东南亚当地的政治经济状况以及恐怖主义组织的发展都有直接的关系.面对现实的安全威胁,东南亚各国政府在加强地区合作,增强共同打击恐怖主义的能力方面逐步形成共识,并且开始酝酿建立新的地区反恐机制和包括非传统领域的安全共同体.  相似文献   
7.
从封闭走向开放──越南学者访谈录汪新生最近笔者有幸应越南国家社会科学与人文科学中心东南亚研究所的邀请,访问了河内市,分别与当地从事历史、经济和国际关系研究的专家学者进行了广泛的交谈。“现将交谈的内容加以辑录整理:问:目前河内有哪些从事东南亚及中国问题...  相似文献   
8.
战后菲中关系的发展大致分为3个阶段:60年代中期之前为冷淡和僵持阶段;马科斯执政时期两国关系得到改善并有所发展;1986年以后,菲律宾注重对华经济外交,但出现了新的矛盾和分歧。在第一个时期,菲律宾历届政府的对华政策与泰国当时的外交路线相似,即受制于冷战的形势和亲美反共的总战略。在积极争取美国的经济援助和军事保护,把对美关系作为菲律宾对外政策支柱的同时,菲律宾政府拒绝承认新中国,而保持与台湾的外交关系。在朝鲜战争、东南亚条约组织等问题上积极支持美国的对华遏制政策。在处理双边事务方面,菲律宾政府严格限制中国大陆的移民…  相似文献   
9.
从结构现实主义的视角看冷战后东亚地区和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冷战后东亚地区保持了相对程度的和平,究其原因是多方面的.作为惟一的超级大国,美国依赖其超强的总体实力,加上其在东亚地区的双边军事同盟体系,主导着冷战后东亚地区的和平局面.本文试图从结构现实主义的视角来分析美国霸权在维护东亚和平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