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 毫秒
1.
屯堡人特别钟爱地戏,他们通过地戏表演,表达对祖先的一种追忆。他们面罩青纱、额顶面具、腰围战袍、背插战旗、手执刀枪,在咚咚锣鼓声中通过唱、念、打、杀、拼、刺等动作,形象地再现了屯堡族群古老的生活方式和军旅生涯,同时也形成了屯堡人忠、义、勇等道德伦理价值观的传递。顾之炎是他们中的代表。  相似文献   

2.
正走进安顺市西秀区旧州屯堡,穿过由青石板铺砌的小巷子,便是经历了数百年风雨的石头古堡。2月8日至3月5日(腊月二十三至正月十八),西秀区在这里组织开展了"屯堡民俗过大年"活动,吸引来自云南、广西等周边省份以及贵阳、毕节等市州的数十万游客参加。游客在安顺旧州、九溪、鲍家屯、刘官乡等地,看屯景、吃屯味、赶百屯转转场、购屯堡年货。此外,还能参与地戏队伍巡游、屯堡地戏开箱祈福祭奠仪式、"祭灶仪式"、地戏祈福表演、花灯戏、唱书表演、屯  相似文献   

3.
正傩面具是安顺屯堡地戏的核心载体。随着社会的发展,傩雕已发展成为安顺的支柱性文化产业,从事傩雕技艺的民间艺人达上千人。然而在产业繁荣的背后,地戏文化的传承也应引起重视。5月31日,记者走进安顺市西秀区刘官乡周官村屯堡傩雕文化博物馆,馆内形态各异的安顺地戏面具——仡佬族、苗族、彝族等民族的傩戏面具、阳戏  相似文献   

4.
雷高林 《党课》2014,(7):116-118
贵州安顺地区的民族文化生活特别丰富,其中屯堡地戏就是一绝。屯堡地戏一般每年演出两次,一次在春节期间,称为“玩新春”;另一次是在七月谷子扬花的时节,称为“跳米花神”。演出的剧目有《封神演义》《三国》《薛刚反唐》《四马投唐》《罗通扫北》等武戏。演出时,表演者将插着长长雉尾的面具(当地人称之为“脸子”)仰戴在头顶,脸罩黑纱——据说这是为了不挡住嘴巴,好让唱声传出去,同时也方便观众站在高处往下观看。  相似文献   

5.
阮丹 《当代贵州》2023,(8):12-13
<正>“石头的路面石头的墙,石头的屋顶石头的房,石头的碾子石头的磨,石头的碓窝石头的缸。”这句谚语常用来形容屯堡人生活的村寨,而拥有众多石头建筑的天龙屯堡成为屯堡文化的典型代表,是安顺大屯堡景区的重要组成部分。我是谁?我是平坝。这里住了什么人?屯堡人。屯堡人是什么人?屯堡人是明朝洪武年间的屯军后裔,也就是古老的汉族。除了屯堡人以外,我这里还居住着回族、彝族、白族、  相似文献   

6.
涂光禄 《当代贵州》2012,(21):34-35
"凤髻玉簪长衣大袖依旧明时模样,乡歌俚语古道热肠不改江左风流。"这幅对联,写的是一个与众不同的汉族群体——安顺屯堡人。今天的屯堡人,主要聚居在安顺市西秀区、平坝县交界处的七眼桥、大西桥、旧州、双堡、东屯、刘官、天龙等乡镇。他们的服饰、民居建筑以及娱乐方式等,依然沿袭着古老的文化习俗,其语音也有别于周边的汉族,形成了一种独特的屯堡文化现象。从"调北征南"到贵州建省"屯堡"一词,最早见于唐代。韩愈的《送水陆御史韩侍御归所治序》记载:"屯堡相望,寇来不能为暴。"  相似文献   

7.
阮丹 《当代贵州》2023,(35):16-17
<正>追本溯源,屯堡文化蕴含的“维护国家统一、促进民族融合”深刻内涵,在今天仍有着重要的文化价值,更显意义深远。一座石头城,历经600多年风雨洗礼,依旧屹立黔中,承载着屯堡文化深厚的内涵。安顺是贵州屯堡文化保存最为完好的地方,被誉为“中国屯堡文化之乡”。在云峰八寨的云山屯和本寨、天龙屯堡等地,依旧保留着古老的石头房建筑群,是屯堡文化典型的文化标志。  相似文献   

8.
石峰 《当代贵州》2023,(35):22-23
<正>屯堡文化承载着明朝以来汉文化的精华,蕴含着屯堡人的智慧,是一种无形的财富。在乡村振兴的背景下,极具文化资源优势以及旅游开发潜质的屯堡受到了越来越多的关注。屯堡文化被视为贵州汉文化的象征,承载着明朝以来汉文化的精华,蕴含着屯堡人的智慧,是一种无形的财富。在乡村振兴的背景下,极具文化资源优势以及旅游开发潜质的屯堡受到了越来越多的关注,600多年前的故事也会在21世纪继续上演。  相似文献   

9.
余未人 《当代贵州》2009,(21):71-71
寨子里斑驳的砖墙上贴有一纸,不是常见的通知、启事,而是十分儒雅的“戏告”——几百年前的演出公告方式一直被沿用着,遒劲的楷书写出了《精忠传》拟演出的剧目。这些,你只能在屯堡村寨里看到。  相似文献   

10.
正安顺旧州古镇,这里是屯堡人的"故里",路边长满青苔的石头墙上至今还残留着硝烟的痕迹。六百年前,这些城墙曾是大明帝国牢不可破的军事阵地,替这个帝国镇守着一方疆土。岁月荏苒,时光风蚀了刀枪,却把文化永远地刻在屯堡人的心上。除了美丽的衣饰,传统的礼仪,流传了数百年的屯堡菜同样是当地人心中的文化图腾。  相似文献   

11.
正贵州居住着一支有着独特文化的汉族人——"屯堡人"。屯堡人在语言、服饰、建筑等文化习俗方面与贵州省其他民族有着明显的差别。屯堡文化是一种具有浓郁特色的贵州汉族地域文化。近年来,随着经济的发展以及当地旅游业的兴起,屯堡文化受到前所未有的冲击;文化传承后继乏人、文化符号不断消亡、文化功能不断减退,文化的传承面临很多困境。本文对安顺屯堡文化进行详细调查,从而揭示其文化面临的问题,提出有效传  相似文献   

12.
普定穿洞古人类文化遗址被誉为"亚洲文明之灯";关岭"红崖天书"世称"千古之谜";明代军事遗存屯堡村落和关岭古生物化石群堪称"世界唯一";安顺蜡染被誉为"东方第一染";安顺地戏被称为"中国戏剧活化石"……  相似文献   

13.
石新荣 《党建文汇》2006,(10):44-44
近日,北京城市科学研究会的专家专程前往距离贵阳75公里、黄果树60公里的安顺市附近进行实地考察,发现这里聚居着一支与众不同的汉族群体——屯堡人。专家称,屯堡是汉族文化的“活化石”,是世界上最后的明代古村。  相似文献   

14.
天龙屯堡古镇地处西进云南的咽喉之地,位于安顺市平坝县境内,距贵阳市65公里。元代时这里就是有名的顺元古驿道,天龙屯堡古镇最早是顺元古驿道上的一个驿站,名叫饭笼驿。最初,天龙屯堡的开发者和建设者,是明代调北征南时从江西,江苏、安徽一带迁移到此屯兵的汉人。当年屯兵亦兵亦农,自己耕地种菜,过着自给自足的生活。六百多年来更朝迭代,岁月沧桑,生活在天龙屯堡古镇的屯堡人,作为江南移民的后裔,依然固守着祖宗过去的荣耀和传统,始终保持着明代江南故地  相似文献   

15.
付松 《当代贵州》2011,(30):31-31
安顺地处黔中腹地,文化底蕴较为深厚,文化传承大有前途,其中最具代表性的当数屯堡文化。安顺屯堡文化是600多年前的屯兵文化,汉文化在贵州的生根、发芽都得益于它的影响,而屯堡文化能够保存、流传至今却在于它的先进性。  相似文献   

16.
张丽  黄莎莎 《当代贵州》2013,(10):31-31
2013贵州·安顺(屯堡)油菜花旅游节于3月16日至5月5日在西秀区云峰屯堡文化旅游区举行。本次油菜花旅游节以"宜居安顺、风情屯堡、美丽乡村"为主题,主要开展名人名嘴话说屯堡、百名新闻记者、百名作家、百家旅行社进屯堡、屯堡民俗风采大展示、屯堡蟠桃盛会祈福、云峰户外运动休  相似文献   

17.
屯堡旅游开发的基本原则与思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作为一种独特的地域文化,安顺屯堡近些年来已进行了一些尝试性开发,区内的天龙、本寨、云山等先后或以外来公司承揽,或以开办艺术节、旅游节等形式进行了开发,打下了一些基础,取得了一定成效。但开发仍处在初始阶段,效果不明显,暴露出或多或少的问题,主要是未能充分挖掘出屯堡文化深厚的内涵,因而不能展现出屯堡文化独特的魅力,演绎出屯堡独特的韵味,同时当地居民和村民也未获得较大的经济利益。地域文化的优势尚未转化为经济优势,丰富的传统文化资源尚未成为当地经济社会发展的车轮。一、屯堡旅游开发的原则1.“社区参与,居民受益”的原则…  相似文献   

18.
发现屯堡     
周芸吉 《当代贵州》2023,(35):10-11
<正>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屯堡文化蕴含着“维护国家统一、促进民族融合”的深刻内涵,让其精神价值为更多人所知晓、让百花齐放的中华文化大观园更加绚丽多彩,是坚定文化自信自强,凝聚起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精神伟力的重要力量。屯堡遗风六百余载,熠熠生辉照古今。作为明朝守卫、开发和管理边陲地区的主要依托,  相似文献   

19.
舞台上有句话叫做:“只有小演员,没有小兔色。”指的就是无论角色大小,无论戏份多少,每个演员对这个舞台的整体责任都是均一相等的。由此,笔者联想到了在连队党支部中常常被称为“小角色”的士官支委,他们常常安心于“配角”,甚至还有很多人“入不了戏”、“找不着位”,这就要求各基层党支部要积极引导他们、帮带他们、督促他们、鼓励他们,  相似文献   

20.
《当代贵州》2009,(10):F0004-F0004
周尔刚,安顺西秀区人,务农之余从事木雕工艺20余年,早期专心致力于地戏面具和傩戏面具的雕刻,进而精雕图腾龙柱花盘等工艺品,做工精巧、刀法娴熟、造型生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