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我国刑事取保候审制度的新发展及其适用探讨童争威,刘聪刑事诉讼中的取保候审制度,是指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及其法定代理人主动申请或者受理案件的司法机关责令犯罪嫌疑人、被告人提供保证人或交纳保证金,确保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在不受羁押的条件下,不逃避或妨碍侦查、...  相似文献   

2.
随着新刑事诉讼法实施,讯问未成年犯罪嫌疑人法定代理人或其他人员到场制度在司法实践中取得成效的同时,也存在不少问题,主要是法律认识有分歧,法定代理人或其他人员存在不到场或者妨碍讯问等问题,针对存在的问题,笔者提出了三点建议:一是建立完善犯罪未成年人爱心帮教组织;二是细化相关制度;三是转变执法观念,加大法制教育。  相似文献   

3.
诉讼代理人在审查起诉阶段查阅、摘抄、复制案卷材料应当以检察机关许可为前提.建立诉讼代理人阅卷许可制度必须坚持以许可为一般、以不许可为例外的原则,充分保障诉讼代理人的阅卷权利.检察机关应当规范许可奈件,既要防止诉讼代理人利用阅卷损害犯罪嫌疑人、被告人的合法权利,又要防止检察机关执法随意化,还要保证诉讼效率.在许可程序上要建立阅卷申请的“分级分权”审批机制,还要建立“审查加复核”的救济程序.  相似文献   

4.
辩护人与刑事诉讼代理人的权利从何而来,文章从法律制度的沿革和各国有关法律规定分析研究得出:辩护人权利的本源在于犯罪嫌疑人,被告人所享有的辩护权;刑事诉讼代理人的权利虽来源于被害人,但同时也享有被害人所不享有的诉讼权利  相似文献   

5.
我国未成年人刑事诉讼法定代理人制度之探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未成年人社会经验不足,法律知识欠缺,自身的保护意识和防御能力不强,弱势地位明显,在刑事诉讼中更为需要关照和保护。法定代理人作为独立的诉讼参与人,在刑事诉讼中对于维护未成年嫌疑人或被告人的诉讼权利和合法权益,配合司法机关推动诉讼活动顺利进行发挥着非常重要的作用。虽然我国现行的刑事诉讼立法已经确立了未成年人法定代理人制度,但由于相关条文甚少,内容含混不清,有些条文又彼此矛盾,所以该制度的应有价值并没有得到充分的体现。本文在研究现行法律文件的基础上,对完善刑事诉讼未成年人法定代理人制度的相关问题进行了探析。  相似文献   

6.
法定代理人担任辩护人有三个问题值得思考,其一,法定代理人的资格审查及应如何管理监督;其二,法定代理人担任辩护人会见犯罪嫌疑人,检察机关是否应当派员在场;其三,法定代理人会见犯罪嫌疑人的时间如何设定,次数如何限制  相似文献   

7.
随着国际人权主义的发展,现在刑事诉讼的发展趋势也是更加注重保护刑事被告人的诉讼权利,而与此同时,被害人及其法定代理人(以下简称被害人)的诉讼权利却很少被提及,表现在被告人抗诉请求权方面尤为突出。本文将针对被害人抗诉请求权存在的审查程序问题及被害人权益保护的不充分等突出问题,来完善我国的被害人抗诉请求权制度。  相似文献   

8.
修改后的刑诉法是我国少年司法进程中的一个里程碑,其对改革和完善少年司法制度具有非凡的意义。而在执行修改后刑诉法的第270条第一款规定时,司法部门面临着外来未成年犯罪嫌疑人法定代理人不能到场的现实困境。为更全面地保障涉罪未成年人的合法权益,我们应探索适合针对外来未成年犯罪嫌疑人的独立模式下的合适成年人制度。  相似文献   

9.
死刑复核权收回最高人民法院是司法公正和人权保障的必然要求,辩护权是犯罪嫌疑人、被告人的基本诉讼权利,如何保障死刑案件犯罪嫌疑人、被告人的辩护权是刑事诉讼理论和实务的重要课题。我国现行刑事诉讼法对犯罪嫌疑人、被告人辩护权保护的立法缺失无法真正实现其实质有效辩护。文章在诠释犯罪嫌疑人、被告人辩护权义涵及其法理基础的前提下,分析了我国死刑案件犯罪嫌疑人、被告人辩护权保障的现状和立法缺失,提出了改革死刑案件犯罪嫌疑人、被告人辩护权保护的一些思考。  相似文献   

10.
在刑事诉讼中,法律明确规定犯罪嫌疑人、被告人享有一定的诉讼权利,但是在司法实践中这些权利却被公安司法机关忽视甚至践踏。本文旨在分析我国刑事犯罪嫌疑人、被告人诉讼权利现状的基础上,探讨一下保障其诉讼权利的构想。  相似文献   

11.
我国未决羁押采取行政化的审查方式加之缺乏其他的配套制度,导致司法实践中侵犯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合法权利的现象时有发生。完善我国未决羁押审查程序,应首先将羁押同拘留、逮捕分离,引入羁押听证程序,并赋予犯罪嫌疑人、被告人不服听证结果的上诉权、申诉权和定期申请审查权。  相似文献   

12.
当前我国司法实践中,导致外来未成年犯罪嫌疑人的逮捕率和羁押率始终居高不下。如何在审查批准逮捕工作中做到对城市未成年人和外来未成年人平等保护,一直是未成年人犯罪检察工作中的难题。笔者认为,应当在完善相关法律法规的基础上,进一步增强取保候审制度的可操作性,同时建立调查前置程序以及审查逮捕阶段“适当成年人”参与制度,从而最大限度地降低外来未成年犯罪嫌疑人的批捕率和羁押率,平等保护外来未成年犯罪嫌疑人合法权益。  相似文献   

13.
刑讯逼供行为不仅严重侵犯犯罪嫌疑人、被告人的人身权利 ,而且严重损害司法机关的威信。刑讯逼供之所以屡禁不止 ,重要的原因就是 :法律的不完善致使一些司法工作人员对刑讯逼供罪的危害性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以及犯罪嫌疑人、被告人相应的权利得不到充分的保护。应进一步完善实体法和程序法 ,使司法工作人员增强对犯罪嫌疑人、被告人的法律保护意识 ,最终有效遏制刑讯逼供的发生。  相似文献   

14.
“社会危险性”是指可作为适用具体强制措施的法定依据的,有证据证明的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实施危害社会、他人的行为和其他妨碍刑事诉讼正常进行的行为的可能性。在刑事诉讼中是否具有社会危险性或社会危险性的程度是决定是否适用强制措施、适用剥夺人身自由或限制人身自由的强制措施的关键。  相似文献   

15.
沉默权是国际人权法上的一项基本人权。构建沉默权制度,是刑事讼诉中保障犯罪嫌疑人、被告人人权的必然要求。我国应顺应国际趋势、借鉴两大法系有代表性国家的做法,并结合我国的实际情况,建立适应我国国情的有限沉默权制度。  相似文献   

16.
修改后的刑事诉讼法设立了违法所得特别没收程序,有助于解决职务犯罪案件犯罪嫌疑人、被告人逃匿、死亡情形下违法所得的追缴问题。作为新设程序,刑事诉讼法的规定比较原则,实践中与该程序相关的诸多问题值得深入研究。在法律和司法解释的基础上,重点介绍违法所得没收申请的具体要求,人民法院对违法所得特别没收案件的处理方式,以及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到案后的处理等问题,是对司法实践中依法追缴违法所得工作有所裨益的。  相似文献   

17.
检察机关在讯问职务犯罪嫌疑人时实行全程同步录音录像,对于保障犯罪嫌疑人人权、规范检察机关办案、固定办案证据和减少被告人当庭翻供等方面起到了积极作用。由于这是一项新型的检察业务,实际工作中还存在一些问题和不足,文章分析了这些问题产生的原因,并提出了相应的建议及对策。  相似文献   

18.
羁押是指判决生效执行前的一种持续限制犯罪嫌疑人或被告人人身自由的特殊强制行为。它虽然在某种程度上保障了诉讼的正常进行,但对于人权的侵害却是非常严重的。文章分析了司法实践中在审查起诉阶段出现的隐形超期羁押的现状以及监督难的原因,并提出了解决对策。  相似文献   

19.
无主赃款赃物,赃物认领争议,以及犯罪嫌疑人或被告人在立案后、案件审结前死亡的,其非法所得如何处理,是司法实践中对赃款赃物处理时的几个特殊问题。无主赃款赃物应该收归国有,上缴国库。对于赃物认领争议,要在确定真正所有权人的基础上将赃物返还给真正的所有权人。对于犯罪嫌疑人或被告人在立案后、案件审结前死亡的,其非法所得应予以追缴,但应完善相关程序。  相似文献   

20.
刑事犯罪中犯罪嫌疑人、被告人自报身份表现形式多样,原因各异。犯罪嫌疑人、被告人自报身份带来一系列危害,如,司法公正无法得到保障,犯罪嫌疑人、被告人正当权益无法得到保护等。针对犯罪嫌疑人、被告人自报身份问题带来的危害,应采取相应措施予以完善对犯罪嫌疑人、被告人身份的审查制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