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佚名 《党建文汇》2010,(5):25-25
要选好干部,用好干部。首要的是各级领导干部,特别是一把手,要端正选人用人态度,增强责任感,克服选人用人上的不正之风,严格自律,慎用手中的权力,使那些德才兼备的人脱颖而出,人尽其才。组织部门的干部要加强自身建设,严格干部的人口,严格干部的日常考核,防止将那些“带病”的人选到领导干部队伍中来,树立正确的用人导向;要扩大选人用人的范围,把那些优秀的、不事张扬的、不跑不要的老实人用上来,日常管理要不断创新,有所突破,在实践中发现和选拔干部。  相似文献   

2.
要建设一支高素质的领导干部队伍,必须紧密结合干部队伍的实际,努力抓好“选”、“育”、“管”三个关键环节,在选人用人上下功夫,在教育培训上下功夫,在管理监督上下功夫。“选”是基础  所谓“选”,就是选拔任用,就是选人用人。“选”是基础,是决定整个领导干部队伍素质的前提。严格按照党的干部政策,选拔任用好德才兼备的领导干部,把好领导干部队伍的入口关,将德才平庸、素质低下、动机不纯者拒之门外,是建设高素质领导干部队伍的首要环节。要把好领导干部的入口关,必须始终做到三点:一是严格按照《党政领导干部选拔任用…  相似文献   

3.
程曙 《当代党员》2010,(7):53-54
“德才兼备、以德为先”的用人标准,是选拔任用干部的根本原则和重要标尺。如何在选人用人中真正把握德的内涵,公道正派地识别领导干部之德,切实把德才兼备的干部选拔出来、使用起来,我认为要做到“四看”。  相似文献   

4.
平昌县按照《廉政准则》的要求,严格把好干部任用“五道关”,提高选人用人透明度、准确度和公信度,用制度规避选人用人上的不正之风,促成了干部正向有序流动。这“五关”是:  相似文献   

5.
杨国钰 《新长征》2010,(8):54-54
近日,中组部印发了《党政领导干部选拔任用工作责任追究办法(试行)》等四项干部监督制度,这是党中央在总结以往干部选拔任用工作经验的基础上,根据新的形势,健全干部选拔任用监督机制,进一步匡正选人用人风气、提高选人用人公信度的重要举措。要推动这四项监督制度贯彻落实并取得实效,重点要抓住“四个环节”。  相似文献   

6.
《党课》2008,(11):5-5
进一步加强领导班子思想政治建设,必须牢牢把好选人用人这个关口。要坚持正确的用人导向,为党和人民选好人用好人;坚持德才兼备、以德为先的用人标准,对那些长期在条件艰苦、工作困难的地方工作的干部要格外关注;对那些不图虚名、踏实干事的干部不能亏待。对已经失去群众公信力的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  相似文献   

7.
李圣华 《唯实》2014,(11):44-46
建立健全科学合理的选人用人机制,是选准用好干部的关键,也是选人用人公信力的保证。近年来,宿迁市始终坚持简单易行、有效管用原则,积极探索构建领导干部长效动态激励机制,明确不用“八种人”,推进“五大交流”,提振了干部的“精、气、神”,凝聚了社会发展的正能量。  相似文献   

8.
“干净、干事、干成事”,这七个字虽然朴实无华,但却十分生动形象地反映了党的干部队伍的用人导向问题。干净,体现了选人用人的首要条件。党的干部政治上要干净,生活上要干净,作风上也要干净。政治上干净,这是党的干部的立身之本。就是要时刻保持坚定的政治信仰和清醒的政治头脑,要坚定地同以江泽民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在政治上保持高度一致。生活上干净,这是党的干部的正身之基。其要旨就是坚持操守,艰苦朴素,廉洁从政,吃苦在前,享受在后,宽人严己,任劳任怨。尤应注意“毋慎大而忽小”,生活上的“小节”关联着政  相似文献   

9.
突破领导干部职业发展“天花板”现象,应采取以下对策:完善选人用人机制,提高选人用人公信度;树立面向基层的选人用人导向,推行职务与职级并行制度,用好各年龄段干部,完善干部激励约束机制;摈弃“官本位”思想,增强公仆意识,加强干部宗旨意识教育.  相似文献   

10.
唐英 《支部生活》2010,(12):50-50
近年来,巧家县在公开选拔领导干部考察工作中,创新考察组组成方式,不断提高选人用人公信度。第一,严格组建候选考察员队伍。从全县范围内挑选了50名政治过硬,公道正派,熟悉干部人事工作的正科级领导干部、组织人事干部、纪检监察干部、“两代表一委员”作为公开选拔领导干部候选考察员,全部参与考察员培训。第二,  相似文献   

11.
新修订的《党政领导干部选拔任用工作条例》既是推进干部制度建设的重要成果,也是做好干部选拔任用工作的基本遵循。我们要按照《干部任用条例》精神和要求,着力“四个坚持”,不断提升选人用人公信度。  相似文献   

12.
江泽民同志在中央纪委第七次全会上指出:“领导干部要有爱才之心、识才之智、容才之量、用才之艺,以对党和人民高度负责的态度,切实把好选人用人关。”这既是对各级领导干部有针对性地做好人才工作提出了明确的要求,也为各级领导干部如何适应新形势新任务的要求把好选人用人关指明了方向。爱才之心,就是要有爱才的感情。领导干部和组织部门负责选拔、使用、管理干部的工作,很重要的一点就是要有一腔真挚的爱才之情。只有对人才倾注了感情,领导干部才能全身心地投入到人才的吸引、发现、培养、使用的各个环节中去。古往今来,任何在事…  相似文献   

13.
崔永军 《求贤》2006,(9):34-35
《党政领导干部选拔任用工作条例》颁布实施后,完善配套措施,形成选人用人的长效机制,是当前研究探索的重点。选用干部要依靠组织培养育人、群众公认识人、制度规范选人、政绩考核用人、监督约束管人,促进选人用人制度化、经常化、规范化、科学化,从而形成选人用人的长效机制。  相似文献   

14.
开展对干部选拔任用工作的监督检查,既是干部监督工作的有力抓手,也是促进选人用人工作规范化的有效手段。党中央始终高度重视干部选拔任用监督检查工作。胡锦涛总书记指出:“贯彻执行《干部任用条例》,加强干部监督工作,重点是加强对领导干部的监督和干部选拔任用工作的监督。”当前,全面推进整治用人上不正之风工作,巩固提高选人用人公信度成果,必须深化对干部选拔任用工作的监督检查。  相似文献   

15.
竞争性选拔干部是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的主攻方向,已成为最公平、最透明、最具活力的制度设计。2012年以来,中共南充市委紧紧围绕“提升选人用人科学化水平”这一主题,把竞争性选拔领导干部作为扩大选人用人视野、规范选人用人方式、匡正选人用人风气、优化干部队伍结构的有效举措,通过定向和非定向两种方式竞争性选拔领导干部,先后三批次共产生55名副县级领导职务人选,取得了“组织满意、干部信服、群众公认”的良好政治效应和社会效应,为科学发展提供了有力组织保证。  相似文献   

16.
近年来,上海市松江区围绕规范干部选任初始提名权不断思考和实践,切实坚持“凭素质立身、凭品德服众、凭实绩进步”的选人用人导向,有效实行“民主提名常态化、组织提名制度化、领导干部个人提名规范化”,探索建立主体清晰、程序科学、责任明确的“公开提名+差额提名+带责提名”相结合的“三位一体”干部选任提名制度,进一步拓宽了选人用人的视野、扩大了干部群众的参与度、树立了正确的选人用人导向,让干部选拔始终在阳光下进行。  相似文献   

17.
习近平在全国组织部长会议上强调指出:“要积极推进选人用人理论创新、实践创新和制度创新,大力破解选人用人难题,进一步形成正确的用人导向。要坚持德才兼备、以德为先用人标准,什么样的人该用,什么样的人重用,都要把德放在首位,在这个前提下注重选拔那些确有才干、实绩突出的干部。”这为我们指明了新形势下的用人标准和方向。  相似文献   

18.
当前,在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上,必须加快干部制度改革步伐,努力在选人用人机制上创新,建立干部能上能下、能进能出、优胜劣汰充满生机与活力的新机制。一、改革干部选拔任用方式,逐步建立竞争择优用人机制要围绕建设高素质的干部队伍,改进和完善干部选拔管理制度,把群众对干部的知情权、参与权、选择权和监督权落实到干部选拔任用实践工作中。突出的是要扩大民主,引入竞争机制,择优选人,解决“少数人在少数人中选人”,“神秘化、封闭式”的弊端,使优秀人才脱颖而出。一是积极推行公开选拔领导干部制度,趟出一条低成本、高效率…  相似文献   

19.
报载,河南省商丘市柘城县委书记因提拔作风不正派的原县交通局局长郭某,没有严格按规定的程序办事,出现用人失察的错误,受到党内严重警告处分。这是河南省近几年在选拔干部中实行失察追究制度,向那些因不负责任导致用人失察者亮起的又一盏"红灯"。这项制度实施以来,在相当程度上纠正和克服了一些领导干部和领导部门在选人用人上的不正之风,有效地遏制了跑官要官的歪风,受到群众一致好评。推荐选用干部,是加强干部队伍建设的重要内容,也是领导部门及领导干部的重要职责。应该肯定,长期以来,我们在选人用人方面的主流是好的。但是…  相似文献   

20.
罗明 《新湘评论》2014,(13):27-27
年初,中央颁布的新修订的《党政领导干部选拔任用工作条例》(以下简称《条例》),是新时期做好干部选拔任用工作的基本遵循,是选拔任用好干部的制度保证。在县级贯彻落实《条例》,是提高选人用人公信度和人民群众满意度的关键。树立导向,激发干部工作热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