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构建网上工会是顺应互联网+时代的要求,是工会自身改革的新路径,是提升服务职工水平的需要,其核心是要工会干部转变工作思路,树立用户思维、服务思维、平台思维与大数据思维。工会线下工作是建设网上工会的根基;创新与创意是增强网上工会吸引力的核心;大数据开放、共享、安全是建设构建网上工会的重要支撑。  相似文献   

2.
群团改革是全面深化改革的重要任务。要深刻理解群团改革对推动高校工作的重大意义,立足工会新时代责任,紧紧围绕增强高校工会"政治性、先进性、群众性"的要求,牢牢把握高校工会改革的正确方向,积极探索不断扩大高校工会工作的有效覆盖,不断增强高校工会的吸引力凝聚力,不断构筑高校工会的网上阵地建设,把高校工会真正建设成为党的群众工作的坚强阵地。  相似文献   

3.
“互联网+”时代已经来临,基层工会需要拥有自己的信息化工作平台,搭建网上职工之家。基层工会网上建家是工会建家工作的自然延伸和升级行动,是工会工作创新发展的客观需要,也是广大职工的迫切期待。江苏食品药品职业技术学院通过自主研发“工会之家V1.0”平台,开展网上建家实践和规律的探索研究,不仅为工会网上建家工作提供了基层创新案例,也促进了工会工作网上网下的深度融合、互相联动,有效地服务了职工群众。  相似文献   

4.
信息化技术的发展及大数据时代的到来,给工会工作提供了很多新机遇,也带来了一定的挑战。积极推进高校"互联网+工会"建设,既是形势所趋,也是推动工会工作改革与创新的必然要求。工会只有努力提升专职干部的信息化水平,才能紧抓"互联网+工会"的机遇,真正把互联网手段运用于会员入会、网上提案等工作中,达到创新工作方法、提升工作效率的根本目的。  相似文献   

5.
对甘肃省基层工会使用互联网开展工作的情况进行问卷调查,目的是为了解基层工会工作网络化、信息化的现状,以期有针对性地提升工会网上工作能力与水平。通过调研,基于基层工会利用互联网开展工会工作的基本情况,对基层工会互联网工作平台的定位、内容、服务及人员配备等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6.
建设服务型工会是广大职工的迫切需求,也是我国工会改革创新的必然走向。在各地服务型工会探索取得一定成效的同时,还存在服务意识不够强、服务不精准、服务欠缺专业、满意度不高以及网上载体不充分等问题。因此,服务型工会建设要以职工需求为导向,服务要更精准,摆脱指令性特点;服务要更主动,调动工会会员的积极性;服务要更广泛,充分利用智慧工会平台;服务要更普惠等几个维度来加以推进。  相似文献   

7.
李岩 《工会论坛》2007,13(4):11-11
工会法是保护工会的法,是保障工会权益的法。只有将"维护工会合法权益"这个基本职责理解为是基本"职权"即维权之权,才能实现其"保障工会地位"和"发挥工会作用"的立法宗旨。  相似文献   

8.
随着"互联网+"时代的蓬勃发展,在工会改革进程的新形势下,创新"互联网+工会"工作刻不容缓。尽管各级工会在建设"互联网+工会"的实践探索中取得了一些成就,但同时也存在着诸多问题。现阶段全面推进"互联网+工会"工作,必须从树立科学的工作思维、建立网上网下一体化的服务平台和创新"互联网+工会"服务职工的模式这三个方面进行突破。  相似文献   

9.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首次提出了"智慧社会"的概念,中国工会第十七次全国代表大会对《中国工会章程》做出了重要调整和补充,把"构建智慧工会"写进了工会章程。"智慧工会"是"互联网+工会"的高级阶段,是利用大数据分析职工的行为,从而预测职工的新动向,为工会工作者提供新思路,决定工会下一步工作的方向。  相似文献   

10.
孔文 《工会论坛》2007,13(4):50-50
要做好企业工会宣传工作,就要把以人为本作为创新工会宣传工作的根本立足点;要把重在建设作为创新工会宣传工作的根本途径;要把讲求科学作为创新工会宣传工作的基本准则;要把求真务实作为创新工会宣传工作的基本方针;要突出服务"中心"这个重点,坚持"虚功实做",谋求"合作双赢"。  相似文献   

11.
高校工会"供给侧"服务体系的构建要以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群团工作会议上的讲话精神为指导,结合高校的特点,把握好构建高校工会"供给侧"服务体系与增强高校工会群众性之间的关系,以提高服务"供给"质量为切入点,寻找增强高校工会群众性的有效途径,通过扩大服务覆盖面、打造精准化服务、实现常态化服务以及以量化考核为指标的若干方式方法,进一步有效增强高校工会的群众性。  相似文献   

12.
陈关瑞 《工会论坛》2004,10(5):11-12
胜利油田工会按照"五突破一加强"的要求,以建立"送温暖工程项目"组为契机,推动了工会"第一责任人"职责的落实,实现了工会保障工作的新突破,促进了油田的改革、发展和社会稳定.  相似文献   

13.
工会联系引导劳动关系领域社会组织是工会构建劳动关系治理场域一次重要尝试,更是工会"强三性去四化"的重大举措。工会以走向整体性治理的工会的逻辑,以"强三性去四化"为逻辑起点,用改革作为动力,系统提升工会服务职工群众的能力。这种治理逻辑主要通过政策性、组织化、机制性表征呈现出来,构成了工会联系引导劳动关系领域社会组织图景。新时代,工会在联系引导劳动关系领域社会组织中应注重建设协同高效伙伴式治理关系,在竞争合作中互为嵌入强化政治引领,善于运用互联网、大数据,构建关系领域协同精准治理的工会。  相似文献   

14.
张旭 《工会论坛》2013,(3):26-27
凝聚广大职工的精神和力量,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努力奋斗,是各级工会组织义不容辞的历史命。工会组织必须发挥自身优势,履行自身职能,积极适应新形势的要求,努力创新工会工作。要变"保守型"工会为"创新型"工会",不断激发广大职工干事创业的活力;改变检验工作的标准和方法,实现从"开展了多少工作"到"职工满意度提高多少"的转变;履行工会维权职责,实现从"单向维护"向"双向维护"的转变;改变工作方式,实现从"福利型工会"向"服务型工会"的转变。  相似文献   

15.
以实现"中国梦"为契机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已经进入全面起航阶段,工会作为国家政权的重要社会支柱,要不断创新工会工作机制,围绕"以职工为本"的工作理念,坚持服务对象广泛性与层次性统一,构建职工状况研判机制,遵循"精神与物质并重"的原则构建职工利益服务机制,辅以新的工会工作方法、工会文化建设、工会网络平台建设,为"中国梦"凝聚力量,唱出工会系统的"中国好声音"。  相似文献   

16.
中华全国总工会十四届二次执委会议提出了"组织起来、切实维权"工作方针,深刻揭示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工会工作的特点和规律,并对在新形势下"建设什么样的工会、怎样建设工会"确定了工作重点,提出了工作要求.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工会发展道路,贯彻落实"组织起来、切实维权"是每一个基层工会、每一名工会干部都必须深入研究和学习的重大课题.  相似文献   

17.
习近平关于工人阶级和工会工作的重要论述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科学的传承性、鲜明的群众性、强烈的现实性、非凡的创新性等四个方面的特征。在新时代群团改革背景下,高校工会改革面临着"缺乏内生动力""缺少工作创新"两大症结与挑战。以习近平关于工人阶级和工会工作的重要论述为指引推进高校工会改革,高校工会应把高校教职工摆进工人阶级队伍中去审视高校工会的定位;抓住新时代的工运主题开展工会工作;围绕工会增"三性"、去"四化"来加强高校工会的自我革新;加强机制构建,扩大改革内驱力。  相似文献   

18.
邱曙丽 《工会论坛》2007,13(6):42-43
以改革的精神,高度重视和切实加强工会自身建设,适应新形势、新任务的要求,全面提高工会工作能力,将"组织起来、切实维权"做到实处。因此,要从基层工会组建开始,建立健全各项机制,全面推进工会事业和工会自身建设的发展,全面开创工会工作的新局面。  相似文献   

19.
铜仁市为适应新形势、新任务的需要,积极探索新形势下党的建设带动工会建设、工会建设促进党的建设的新路子,不断加强和改善党对工会的领导,创新党建和工会建设体制,找准工作着力点和切入点,大力支持工会组织围绕中心履行各项职能,党、工组织建设不断加强,形成了"党委领导、政府支持、各方配合、工会运作"的良好格局。  相似文献   

20.
本期导读     
<正>本期共刊出17篇文章,其中"工会理论研究"栏目所载彭红艳、胡昌平合撰的《创新社会治理背景下的工会改革》一文,针对《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所提出的要"创新社会治理体制"之要求,对工会在这方面所应扮演的角色以及所须致力的方向作了较深入的探讨;丁德光所撰《社区工会参与社区管理创新的思考》一文,指出了在当前"社会的各种服务功能落在了社区"的背景下,工会积极参与社区管理的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