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84 毫秒
1.
杨长征:我以为,适合《中国青年研究》的“好文章”,起码应做到:“真问题,新问题,从现象入手,依学理分析”这16个字。“真问题”,指的是真正的“青年问题”,是注定要发生在青年年龄段上或青年群体中的特有的问题;否则即是“假青年问题”、甚至“伪青年问题”。准确把握青年研究中的“真问题”,需要长期的经验与学识的积累,决非投机取巧、“拍脑袋”所能得。“新问题”,是说在青年中新出现的问题,或是仍具长久生命力的问题。能否发现“新问题”,取决于对青年是否具有足够的了解与洞察,以及与时俱进的眼光。“从现象入手”,即…  相似文献   

2.
基层社会治理,“老大难”问题着实不少。如何解决这些“老大难”问题,一些人寄希望于“老大”的重视。然而很多老大难问题,仅仅靠老大重视,问题恐仍难完全解决,更无法形成常态。问题“治本”还需要诉诸法治,诉诸法治新思维。  相似文献   

3.
如何看待我们时代的问题?“不回避矛盾,不掩盖问题”,是对问题应有的态度、然而,如果“唯以问题识天下”,“问题意识”本身就也成了问题。今天的中国,发展很快,矛盾高发,问题不少。  相似文献   

4.
从部队落实“双向讲评”的情况看,当前应着重解决三个问题。 一是解决“敢讲”的问题。目前,“双向讲评”中最大的问题就是不敢讲问题,机关讲基层的问题怕得罪人,基层讲机关的问题怕机关给“小鞋”穿,于是乎总结成绩滔滔不绝,点评问题轻描淡写,往往把“双向讲评”会开成评功摆好会。解决不敢讲的问题,首先,要靠教育统一思想。要教育机关和基层干部充分认清“双向讲评”是推动工作、促进建设的一种活动和载体,从而以对部队建设高度负责的精神,放下思想包袱,  相似文献   

5.
紧紧围绕“四风”问题,对准焦距、找准穴位、抓住要害,把本地区本部门本单位存在的“四风”问题找准、找透,不能“走神”,不能“散光”。这样,就能避免放“空炮”、“哑炮”和“礼炮”,就能避免批评与自我批评走过场  相似文献   

6.
下岗、再就业问题,干部分流问题,实际是端什么“饭碗”的问题。不同地区谋“饭碗”难度各异。在一些经济欠发达地区,政府门口有讨“饭”吃、要岗位的人,让人感到“饭碗”问题的确是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在沿海发达地区,因为经济发展快,“饭碗”不是问题。没有“饭碗”自己造,干部职工自立意识强,自谋职业成风,已不再有人找政府要饭碗了。今天在这个企业下岗,明天可到别的企业上岗;今天被单位炒了鱿鱼,明天可谋一份新“差事”。看来,“饭碗”问题的解决,取决于经济发展。有些人认为,只有国有企业的饭碗才算饭碗,只有吃财政“…  相似文献   

7.
朱映雪  郭文亮 《前沿》2009,(1):12-15
“举什么旗、走什么路”是事关国家和民族前途命运的重大问题。1992年邓小平提出“不争论”,其本意是:在改革开放的具体举措上不要争论姓“资”姓“社”,而要大胆地试,大胆地闯,但在“举什么旗,走什么路”的问题上则必须分清姓“资”姓“社”。在当前关于中国改革的争论中,核心问题也是“举什么旗,走什么路”的问题,正确理解邓小平关于“不争论”的思想,对于我们今天进一步深化改革开放,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8.
赵建 《青年探索》2009,(3):43-48
对于农村“留守儿童”问题,我国学术界早于上个世纪90年代初期已开始关注并进行研究,其重点主要集中在农村“留守儿童”的道德品质问题、人生安全问题、监护人类型问题等方面,并由此提出解决农村“留守儿童”教育问题的对策和建议。从西部农村“留守儿童”群体出发,通过对重庆市开县X村开展实证研究,主要对西部农村“留守儿童”的厌学现状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对策。  相似文献   

9.
邓小明 《求索》2008,(8):119-121
庄子哲学所关心的核心问题是“真人”何以可能的问题。在庄子那里,“真人”最终都归本于一个关于“道”的问题。所以,“道”是庄子哲学的核心范畴,是其所确立的本体观念。庄子之“道”从“心”的角度诠释“道”,其目的是摆脱一切主观与客观的限制和束缚,实现真正的精神自由。“心斋”构成庄子“道”的逻辑起点,“体道”的过程诠释了庄子“真人”之“独立人格”。庄子的一生是一种超越物我和生死,力求达到与道冥同地步的非凡人生,正因为庄子身上的这种情怀,才赋予其人生穿越历史时空而不朽之永恒价值。  相似文献   

10.
国家安全学     
国家安全是一个大问题,是原有的任何一门学问都不能完全包容的大问题。虽然学者们在“国际政治”与“国际关系”两个术语的含义和关系问题上还一直争论不休,虽然人们对研究有关问题的学科称作“国际关系学”还是“国际政治学”也还无法达成一致,但无论是“国际关系学”还是“国际政治学”,都容纳不下完整意义上的“国家安全”,都没有也不可能把整体性的“国家安全”作为自己的研究对象。  相似文献   

11.
新农村建设的核心问题,其实质是“三农”问题,而“三农”问题本质上就是小农经济与市场经济的冲突和矛盾。“三农”问题所引发的社会危机,其实是内在于现代市场经济发展的逻辑之中的。因此,对“三农”问题的认识和把握必须以小农经济与市场经济的矛盾为基本前提。根本上说,如何在农村建立市场经济体制,农民如何以一种合适的市场主体地位参与到市场竞争中去,是解决当前“三农”问题、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关键所在。  相似文献   

12.
你原本可能觉得这很容易,是不是?不过就是问问题而已嘛。那好,计我们来试一下。 “最近工作怎么样?” “挺好的。” “有什么问题吗?” “没什么问题。”  相似文献   

13.
张艳娥 《传承》2012,(13):56-57
老年人的养老问题一直是学界关注的热点问题。当前,陕北农村老年人的生活现状很不乐观,除了传统的贫困、孤独等问题,还出现许多“新问题”,即“劳动负荷重”“有钱花不出去”等问题。  相似文献   

14.
细心。只有细心地发现问题,认真地分析问题,找到“病结”所在,才能“对症下药”,进而“药到病除”、平时要深入到战士之中,多看,多听,多分析,把存在的问题搞准确,把问题产生的原因分析透,有针对性地开展工作。  相似文献   

15.
戴小春 《求索》2008,(9):160-161
在高校不同组织层面存在着不同类型的“权利”主体。其中,作为组织类“权利”主体之代言人的个人拥有双重“权利”身份。“双重”权利的混淆,以及某些主体“权利”被忽视或者否定等,带来了高校各类“权利”主体的“实然权力”与各自的“权利”和“应然权力”之间的矛盾,导致了高校的诸多问题。因此,解决这些问题的首要前提是理清高校主体类型层级的“权利”与“权力”。  相似文献   

16.
金飒 《人民公安》2013,(22):51-51
“办证难”问题频现。根源在哪?是机关人员‘态度问题?还是权力部门作风问题?抑或足制度问题?《新京报》“京报调查”的结果显示,8(1.9%的受访者表示自己遭遇过新闻报道中类似的事情,只有19.1%的受访者表示没有遇到过。“不说明具体流程,多次要材料”、“互相推诿”及“脸难看”占据前三位。此外,“信息不对称,流程繁琐”、“难找  相似文献   

17.
王勇 《前进》2012,(8):44-45
开展“矛盾纠纷大排查、领导干部大接访、信访问题大化解”三大活动,既解决各级干部作风不实的问题,也解决领导干部能力不足的问题;既解决各级干部的世界观问题,也解决方法论问题。“三大”活动涉及到千家万户,方法显得尤为重要。为此,我们把“三大”活动作为转变工作作风、密切联系群众、解决民生疾苦、推动转型跨越的重要举措,在工作中探索和把握“五要素”工作法。一是真心实意、访贫问苦。首先树立“以人为本”的执政理念,坚持以群众工作统览信访工作,  相似文献   

18.
建国六十年来“灌输论”学术论争及评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前.学界在诸如“灌输论”的首倡者问题、精神实质问题、是否具有强制性的问题、西方德育界对“灌输”的态度问题、“灌输论”的当代价值问题等方面,看法不一,存在诸多争议。“灌输论”的首倡者即不是马克思恩格斯也不是考茨基和列宁;“灌输论”是原则与方法的辩证统一,强制性与非强制性的辩证统一;西方德育界是“灌输”的倡导者而不是反对者。全面回顾和评述建国60年来关于“灌输论”的学术论争,对于厘清有关理论认识,进一步深化研究,增强现实指导性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9.
“一国首先胜利”与“几国同时胜利”新析要战通“一国首先胜利”与“几国同时胜利”的关系问题,是科学社会主义的基本问题之一,长期以来,理论界对这外问题始终存在着两种截然不同的认识,即“对立论”和“统一论”。前者认为,列宁的“一国首先胜利”否定了马克思恩格...  相似文献   

20.
吃饭问题可以分成两个方面。一个方面是吃不饱的问题,另一个方面是胡吃海喝问题。吃不饱的问题,在中国历史上是重大问题。“岁大饥,人相食”、“怀珠玉而死”、“饿殍遍野”、“放粮赈济”等记载,在历史里反复出现。“民以食为天”,揭示的不仅仅是食欲问题需要解决这样一种本能,更重要的是一种对吃不饱现象的规律性总结。就最近的历史而言,“三年困难时期”到底是什么状况,我没有能够亲身经历。但根据记载,人口非正常死亡、人口总量下降、“浮肿病”的描述、“暂不提倡开展体育活动”的批示、“领袖不吃肉”的佳话、“双蒸饭”之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