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胡建 《探索》2006,46(6):13-16
中国关于构建"和谐世界"的立场源发于对世界文明多元化事实的首肯;对人类本质一致性构成文明交流的必然性的认知;对平等对话解决全球化问题的价值赞同.而其主要内容可概括为在全球化运动中,各国应该坚持多边主义,实现共同安全;坚持互利合作,实现共同繁荣;坚持包容精神,实现文明交流.  相似文献   

2.
<正>为了确保多边贸易体制朝着包容普惠、互利共赢的方向发展,必须继续坚持"特殊与差别待遇"原则,实现世界各国共同繁荣。经济全球化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必经之路,多边贸易体制为各国发展带来了共同机遇。中国坚定维护世界贸易组织规则,支持对世界贸易组织进行必要改革,共同捍卫多边贸易体制。2018年11月,在亚太经合组织工商领导人峰会上的主旨演讲中,习近平主席指出,"特殊与差别待遇"是世界贸易组织的重  相似文献   

3.
"三个代表"理论的内容博大精深.从哲学的高度看,"三个代表"至少包含以下七层最基本的涵义中国共产党要始终代表中国先进的生产力;中国共产党要始终代表中国先进的社会生产力;中国共产党要始终代表中国先进社会生产力的发展要求;中国共产党要始终代表中国先进的文化;中国共产党要始终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中国共产党要始终代表中国人民的利益;中国共产党要始终代表中国人民的根本利益.同时,它还包括以下六个整体性的特征,即条件性;整体性;结构性;前瞻性;现实性;科学性.  相似文献   

4.
在中国古代思想文化与社会生活中,"和"的思想有着非常重要的价值与至为深远的影响.从历史的角度来看,"和"的思想经历了从具象到抽象的演变.同时,"和"的思想生成亦有其内在根据与构成原则:内在根据既源于"和"字本身的内涵,又在于它被广泛地运用于社会生活实践之中,还在于它具有超越具象存在形成抽象化内涵的潜质;其构成原则主要有差异性与统一性、平等性与互补性、原则性与权变性.在中国古代,"和"以无比丰富的思想内蕴极大地影响了各个时代的思想文化、社会政治乃至人们的言行举止.以至今天,不论是学术领域还是政治领域,乃至社会的各个方面,我们还依然深受"和"之思想的浸润.  相似文献   

5.
吕良彪 《求实》2001,(8):52-54
"入世"必将深刻影响到中国的民商事立法与司法.要以"入世"为契机,完善我国现有民商事立法,还应当按照WTO规则要求和联合国有关条约等为世界各国所广泛接受认可的原则要求,在司法观念、司法体制及诉讼程序等方面深化民商事司法改革.  相似文献   

6.
在华尔街金融风暴肆虐全球的今天,有关"中国模式"的话题再次引起世界范围内前所未有的关注,各国经济学家、政治学家、历史学家正试图以不同的视角加以重新解读.如果从国际政治比较研究的角度看,新中国成立60年特别是改革开放30年来,我们党在不断总结经验教训的过程中,带领人民成功地探索出了一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道路,这条道路也理所当然地被称为"中国模式".  相似文献   

7.
党的十七大提出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新概念,它首先是与传统科学社会主义相比较意义上的发展与创新.传统科学社会主义强调它是无产阶级的解放的科学说,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则凸显它是现实的人的解放学;传统科学社会主义强调只有依靠无产阶级专政才能建设社会主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则强调完全可以依靠人民民主建设社会主义;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体系和实践形式包括:改革开放是动力基础,贯彻科学发展观、构建和谐社会是基本途径,各阶级、阶层的和谐与和睦是社会阶级基础,多种所有制共存发展和全民共同富裕是社会经济基础,制度公正和社会公平正义是社会政治基础.  相似文献   

8.
"和谐世界"是中国政府近年来提出的重大国际战略构想,它的提出丰富和发展了独立自主和平外交政策,给中国的发展指明了奋斗的目标和行动的原则,也给国际社会带来了一个乐观的前景.这一重要理论对推进和平发展道路,对促进世界各国和平共处、友好合作和共同发展有重大的指导意义和作用.  相似文献   

9.
美国"新帝国论"出台的原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新帝国论"作为美国一种正处于上升趋势的理论,逐渐引起世界各国的关注。"新帝国论"在美国的兴起是与美国的历史发展轨迹和现实密切相关的。它的出台主要有以下几方面的原因:美国历史文化传统因素;总统和国会的矛盾关系因素;新保守主义影响因素;公众舆论因素;军事技术因素;国际环境因素。  相似文献   

10.
"恶法非法"传统在中国社会的养成是法治实现的前提和基础.小农经济是阻却"恶法非法"传统产生的直接根源:欠发达的市民社会是阻却"恶法非法"传统发展的社会动因;儒家文化是阻却"恶法非法"传统生成的文化因素.在这些经济、社会、文化的因素阻却中,"恶法非法"传统在当代中国法治中的养成可以从如下路径推进:从制定法律上防止恶法产生;从法律的实施上良法得以实行;从法治理念上法律被民众信仰;从救济机制上对"恶法"的危害及时矫正.  相似文献   

11.
新形势下开展"网络党建"的意义和方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作为当代最新科技成果的代表,信息网络以其开放性、高速度、多媒体、交互式的特点迅速成为继报刊、广播、电视之后的"第四媒体",且正以前所未有的深度、广度和速度深入到社会生活的各个层面和各个领域,成为世界各国开展商业、科研、教育、文化、新闻传播等活动的重要手段.然而,网络是一把"双刃剑",它为我们的社会、经济生活带来便利的同时,也对我国的思想文化阵地构成严重威胁,特别是给我们党的工作带来了新问题和新挑战.我们必须充分认识网络的特点,积极占领这块前沿阵地,不失时机地促使党建工作上一个新的台阶.  相似文献   

12.
社会变迁下的中国"农民工"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谢建社  郑百灵  谢蓬勃 《求实》2004,1(5):89-92
"农民工"作为一种制度性安排,是中国社会变迁时期的一种特殊的社会现象,也是对中国农村以往僵化的计划经济体制的冲击,更是"三农"问题的热点话题."农民工"的产生是一个历史变迁的过程,它具有历史的合理性和社会的进步意义,它将伴随着中国现代化的进程越来越显示出其历史的地位.  相似文献   

13.
<正>"一带一路"倡议提出后,从理念构想到人心聚合,从顶层设计到项目落实,合作之树不断开花结果,在世界范围内产生重大影响。4年间,中国以倡议者和实践者的形象活跃在"一带一路"的舞台上,与世界各国共同奏响了这个时代的华彩乐章。这一新发展开启了中国融入国际社会的崭新局面,正如习主席所讲,中国"不能当旁观者、跟随者,而是要做参与者、引领者",而且"要在国际规则制定中发出更多中国声音、注入更多中国元素"。  相似文献   

14.
刘世义 《世纪桥》2010,(9):20-21
"软实力"一词自提出之日起已越来越受到世界各国的关注。塑造和提升一国在国际社会的形象也日益为国际社会和各国政府所高度重视。在这样的形势下,中国政府要以怎样的态度来应对"软实力"的升温,中国的"软实力"又要如何建设,这是今后中国实现发展的关键环节。  相似文献   

15.
"妇指会"旗帜下中国妇女对抗战的贡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抗战期间的"妇指会"由战前新生活运动下属机构--新生活运动促进总会妇女指导委员会扩大改组而来,它既继承了该组织极具权威而高效的运作形式,又赋予它抗日御侮的崭新内容,成为团结全国妇女参加抗战的统一战线组织.本文试图从"妇指会"的缘起使命、组织系统、制度保障、作用成就等方面,展示"妇指会"领导下中国妇女对抗日战争的伟大贡献,并据此说明中国妇女是民族解放社会进步的伟大力量.  相似文献   

16.
成书于明代的<金瓶梅>,是中国第一部长篇社会世情小说.长期以来人们都把它当作"淫书",但是也有人认为<金瓶梅>是研究明代社会的一部百科全书,而它的外文译本,则被有关学者认为是世界文学的财富.  相似文献   

17.
《探索》2016,(2)
正编者按:当前,中国经济和世界经济高度关联。推进"一带一路"建设既是中国扩大和深化对外开放的需要,也是加强和世界各国互利合作的需要。自"一带一路"提出以来,经过两年多的探索和实践,人们普遍对"一带一路"的作用和意义看得更加清楚,对互联互通加强中国与世界各地的联系交往,促进彼此发展,实现多边共赢寄予厚望。与此同时,伴随"一带一路"的推进,各界对其认识也在逐渐深化,开始从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等各个领域去思辨、扩充它的未  相似文献   

18.
提炼当代"浙江精神",意在把握浙江改革开放社会实践主体的精神世界中最具特色,而且发挥了主导作用的那部分内容,以拓开新一轮浙江大发展局面.有关的研究,可以从三个方面着手1.关于历史中积淀下来的浙江风气特色的把握;2.前阶段改革开放过程中形成的"浙江精神"的认识;3.新形势下提炼当代"浙江精神"的思考.  相似文献   

19.
李钧 《理论学刊》2008,1(5):119-122
20世纪中国文学发展史中有一条清晰的"文化中国与大地民间"的线索,它直接对应于"世界话语与现代焦虑",展现出中国文化与世界文化的交流碰撞及其反省、自新与重生的历史过程.中国文学正是在这场痛苦的涅槃重生中创生了一个重要的流派--"新古典主义",这是中国文学对世界文学最独特的贡献.但是,学界至今尚未对新古典主义浪潮进行系统的历时性梳理,更未能在诗学理论的层面展开形而上的深入研究,所以亟待从几个方面加以拓展深化.  相似文献   

20.
近些年来,国际社会的很多矛盾都在抬头,国与国之间、地区与地区之间的对立和矛盾日益加深.在"实力"外交遭遇困境的背景下,"软实力"外交在国际关系实践中开始发挥更加积极的作用.中国也越来越重视"软实力"外交,并提出"和谐世界"理念,应对大量发展中出现的问题.而屡次兴起的"中国威胁论",使中国和平发展外交之旅任重道远,中国的理性应对提上了议事日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