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未成年人取保候审适用:问题与前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我国,未成年人取保候审适用问题的研究一直处于被漠视甚至遗忘的角落,从立法到司法实践都对此缺乏重视。改革未成年人取保候审制度应当重新认识取保候审的性质与未成年人取保候审适用上的特殊性,并采取相应的步骤。  相似文献   

2.
我国未成年人取保候审程序主体系统在构造上存在权利主体面窄、启动申请主体过少、执行参与主体简单化、独立的救济主体缺位等缺陷。基于未成年人取保候审的特定的程序对象考虑,在借鉴国外少年保释制度运作的经验和考察本国未成年人司法实践基础上,应对未成年人取保候审程序主体系统加以重构。  相似文献   

3.
未成年人审前羁押状况调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未成年人审前羁押率过高是目前司法机关所面临的一大困境。通过调查北京市某基层检察院2004—2008年的未成年人案件,发现审前羁押率过高的原因在于逮捕标准抽象、轻罪重罪不明、取保候审适用过低、刑事和解滞后等。为了减少对未成年人的羁押,应树立不捕为原则、逮捕为例外的司法理念,制定未成年人逮捕标准,健全取保候审制度,前移刑事和解制度等,切实保护未成年人合法权益。  相似文献   

4.
司法实践中,由于立法不尽完善,以及执法中的一些问题,取保候审还存在着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对取保候审适用不当产生的原因进行分析,进而提出完善取保候审这一刑事强制措施的途径。  相似文献   

5.
保释制度与我国的取保候审有着异曲同工之妙,但我国取保候审并没有国外保释制度发展得好。存在的问题主要表现为取保候审适用率低、保证方式欠缺、决定主体分工不详、取保候审功能异化、重复取保等。基于对产生此类问题的原因的考察,应在对国外保释制度借鉴的基础上完善我国的取保候审制度。  相似文献   

6.
为了减少羁押对犯罪嫌疑人、被告人人身自由权的侵害,现代法治国家一般都建立了完善的保释制度。与国外的保释制度相比,我国的取保候审制度的性质更多的是一种“权力制度”,而保释制度的性质是一种“权利制度”。通过对我国取保候审制度的分析,不难发现无论是在理论上、立法上还是实践上,取保候审制度都存在着较大的问题。而这些问题,已经不是对取保候审制度进行简单的修补就能解决的,只有通过改造现有的取保候审制度,结合国外成熟的经验,建立符合我国国情的保释制度才能予以解决。  相似文献   

7.
美国的保释制度作为一种人权保障机制在刑事诉讼程序中发挥着无可替代的作用。我国2012年《刑事诉讼法》对取保候审制度进行了一些修改,正式将其定位为羁押的替代措施。但是我国当前的取保候审制度还存在着许多问题,同时受一些现实因素的制约,使其很难发挥作用。因此,借鉴美国的保释制度对我国的取保候审制度进行程序化构建是其未来发展的出路。  相似文献   

8.
适度使用取保候审和应当注意的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取保候审是我国刑事诉讼法规定的强制措施之一。目前在使用中还存在一些问题。首先要从思想上提高对取保候审立法意义的正确认识 ,以减少使用中的盲目性和随意性。其次要加强对取保候审法律政策的研究 ,以准确把握“适度”标准 ,指导侦查实践  相似文献   

9.
取保候审制度具有人权保障、诉讼保障和诉讼效益等功能,已经广泛适用于我国司法实践。取保候审制度目前存在着决定主体自由裁量权过大、保证金数额规定不科学、期限规定不合理、缺乏有效的监督制约机制、缺少相应的法律救济程序等问题。欲完善取保候审制度,需要明确取保候审的适用条件,规范保证金的收取数额,明确取保候审的审查期限,加强对取保候审的监督制约,完善取保候审的救济程序。  相似文献   

10.
我国取保候审制度由于在立法设计中的制度缺陷及司法实践存在的诸多问题,很大程度上直接影响了取保候审制度作用的发挥和犯罪嫌疑人和被告人合法权益的维护。通过对西方法治国家的羁押替代制度进行比较考察,提出重新构建我国取保候审制度的宪政基础和诉讼基础,及相关制度设计的具体修改意见。  相似文献   

11.
刑事诉讼禁止令是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和公安机关在取保候审决定书中对被取保候审的犯罪嫌疑人、被告人选择适用的禁止性规定,在取保候审制度中具有相对独立的法律地位。适用刑事诉讼禁止令的前提条件为犯罪嫌疑人、被告人被决定取保候审。适用刑事诉讼禁止令的实质条件为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在取保候审期间实施特定行为存在着诱发社会危险性及妨害刑事诉讼正常进行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12.
目前,公安机关取保候审在适用理由、保证方式及执行等方面的法律规定存在相当程度的背离。解决公安机关取保候审存在的问题,应充分考虑现阶段能够实际改进的程度,兼顾“程序正义”理念的贯彻,立法上进一步明确取保候审的适用理由,细化没收保证金的条件、程序,落实保证人的责任,推行双重保证,并加强对被取保候审者的监管。  相似文献   

13.
取保候审作为我国刑事强制措施之一这一不合理的理论和立法定位 ,导致目前我国取保候审制度在立法和司法实践中存在诸多缺陷。完善我国取保候审制度应当以对取保候审制度的准确定位———取保候审是犯罪嫌疑人、被告人享有的一项权利———为前提 ,并在此基础上建立程序化的取保候审制度 ,进一步改革现行取保候审制度中相关规定  相似文献   

14.
我国刑事诉讼法规定的非羁押强制措施之一取保候审,它的实施应有其良好的法律效果和社会效果。但实践中的操作程序不完善和缺乏监督等问题,使取保候审的作用得不到应有的发挥。对取保候审中存在的问题,应根据实际情况予以具体分析对待。  相似文献   

15.
在司法实践中,我国取保候审的运用并不广泛,对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审前羁押是常态,而取保候审是例外,使得超期羁押成为现实中无法回避的一个问题,而且在实施取保候审时也有差强人意之处。因此,针对我国取保候审工作中出现的问题,必须采取相应的对策,以完善取保候审制度,使取保候审制度在司法实践中发挥其应有的作用。  相似文献   

16.
从司法实践中取保候审的适用情况来看,我国法律及司法解释、部门规章中关于取保候审的规定存在的主要问题包括:取保候审适用标准不明确、期限规定不明确、保证金的收取数额弹性过大、缺乏制度性及程序性保障.立法上的缺失以及司法资源的匮乏直接导致我国取保候审制度在司法实践中的种种弊病.改革和完善我国的取保候审制度,应当从两个方面入手:一是取保候审的权利化;二是取保候审的程序化.权利属性和程序化的取保候审制度在应然层面上主要具有以下功能:人权保障功能、程序保障功能、诉讼效益功能.  相似文献   

17.
当前我国司法实践中,导致外来未成年犯罪嫌疑人的逮捕率和羁押率始终居高不下。如何在审查批准逮捕工作中做到对城市未成年人和外来未成年人平等保护,一直是未成年人犯罪检察工作中的难题。笔者认为,应当在完善相关法律法规的基础上,进一步增强取保候审制度的可操作性,同时建立调查前置程序以及审查逮捕阶段“适当成年人”参与制度,从而最大限度地降低外来未成年犯罪嫌疑人的批捕率和羁押率,平等保护外来未成年犯罪嫌疑人合法权益。  相似文献   

18.
公安机关适用取保候审存在程序失当、适用条件失当、保证方式失当、执行与处理失当和差别适用等问题。在现行制度规范下,应加大公安机关信息化建设力度,全面实现网上办案;严肃取保候审的适用,严格审批条件,建立取保候审人员信息库;取保候审纳入检察机关的侦查监督,以书面形式告知犯罪嫌疑人在各个阶段的诉讼权利;引入技术手段监督、考察取保对象;变革公安机关自行决定的取保候审执行归属,加大对保人的教育、监督力度。  相似文献   

19.
取保候审,监视居住是刑事诉讼的重要强制措施,是公安机关、人民检察院、人民法院同刑事犯罪分子斗争的有力法律武器。然而,在刑事诉讼实践中,取保候审、监视居住的适用和执行存在一些问题,使其难以发挥应有的作用,产生令人满意的效果。取保候审、监视居住的适用刑诉第50条规定:人民法院、人民检实院和公安机关根据案件情况,对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可以取保候审、监视居住。由此可看出:(1)取保候审、监视居住的适用主体是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和公安机关。即这三机关是取保候审、监视居住的决定机关。(2)适用的对象是犯罪尴疑人、…  相似文献   

20.
人保是取保候审的方式之一.针对司法实践中存在的重财产保而忽视人保的现象,本文对人保的存在价值、保证人的条件、保证人的诉讼地位及其法律责任等若干问题进行了分析,指出正确认识并运用人保有助于提高适用取保候审的实效;确定合格的保证人是适用人保的关键;明确保证人的诉讼地位及其法律责任有利于正确处理公安司法机关与保证人之间的诉讼法律关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