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少数民族农民工文化适应问题是我国城市化加速发展中必须解决的深层社会问题。由于受不同因素的影响,少数民族农民工个体的文化适应方式不尽相同。为实现积极的文化适应,应充分发挥少数民族亚文化群体和城市主流文化群体的双重作用,从城市多元民族文化建设、少数民族农民工的再教育、城市居民的宣传教育及加强服务和管理等方面,对少数民族农民工的文化适应过程加以调适。  相似文献   

2.
社会支持网缺失与城市农民工的生存困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农民工在城市生活中缺少各种社会支持网络,这是导致其陷入经济贫困、政治贫困、能力贫困和心理贫困状态的重要原因,也从根本上限制了农民工的城市融合。要促进农民工更好地适应城市生活,必须通过政府、非政府组织和人际和谐关系三个方面的共同努力,构建农民工社会支持网,进而实现社会融合和社会和谐。  相似文献   

3.
城市社会文化对农民工文化权利的实现具有重要作用。农民工作为城市社会文化的建构单元,通过与城市社会的双向互动,使当代城市社会文化呈现出和谐性、包容性、多元性的特质。因此,要充分利用当代城市社会文化环境,通过有序政治参与、建立多元化的文化工作机制、建立农民工文化权利实践机制等途径,实现农民工的文化权利。  相似文献   

4.
《学理论》2013,(31)
随着我国城镇化的飞速发展,大量的农民工举家进城,农民工子女在城市中所面临的社会生活问题越发凸显。城乡二元社会结构下容易形成各种障碍性因素,不利于农民工子女对城市生活的适应和他们的全面发展。消除这些障碍性因素,提高农民工子女的社会适应性,既有利于他们的健康成长,也有利于社会的和谐。  相似文献   

5.
张丽 《学理论》2014,(9):288-289,296
在中国这样一个多民族国家中,民族关系的和谐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基石。强化中华民族的国家意识和各族群众共有价值观的核心地位,承认、尊重各民族自己特有的少数民族价值观,是"多元"和"一体"完整和完善的结合,是建设和谐民族关系的有力举措。少数民族大学生是民族地区发展的中坚力量,因此,了解少数民族大学生价值观的现状,加强少数民族大学生价值观教育,弘扬各族群众先进的价值观,对实现民族和谐起着重要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6.
从农村步入城市学习的农民工子女,存在一系列心理与行为问题。这需要教师采取树立教育公平观,走进学生,增进了解,给予他们更多的关爱,营造良好的班级氛围,加强团队协作,促进家、校合作,充分利用社会资源等策略,促进他们身心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7.
李普者 《学理论》2009,(4):41-42
社会发展的主体是人。少数民族人民作为少数民族社会发展的主体,既是少数民族社会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创造者,又是少数民族社会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享有者,是少数民族社会发展的依靠力量。少数民族社会发展主体分属于不同的社会阶层,必须正确处理各阶层的关系,达成少数民族社会的和谐,实现少数民族社会人的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8.
《学理论》2015,(13)
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新生代少数民族流动人口逐渐成为农民工群体的一部分,回族流动人口占有重要比例,由于少数民族流动人口特殊性造成自身的社会认同出现差异。本文通过对武汉洪山区进行调查,运用问卷调查法、个案访谈法、文献分析法获取资料,分析新生代回族流动人口社会认同的现象及造成原因,提出从政府部门、社区、流动人口群体等方面的建议,旨在加强新生代回族流动人口的社会认同,促进各民族和谐共处。  相似文献   

9.
农民工社会资本的影响及存量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农民工社会资本包括乡村社会资本和城市社会资本。农民工拥有足量的社会资本具有重要的政治意义。目前,农民工在城市化进程中离乡进城,使得原本不够成熟的乡村社会资本大量流失,而城市社会资本又严重不足,农民工社会资本存量不容乐观,政府应大力培育农民工社会资本。  相似文献   

10.
社会各界在关注和解决农民工面临的诸多现实问题的同时,也应关注农民工的心理问题,因为心理的和谐也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内容.当前农民工面临的主要心理问题有:由身份焦虑所衍生的自卑、悲观、孤独心理,安全感和归属感的缺失,以及弱势和敌对心理,等等.要解决这些心理问题,最根本的是改变农民在社会结构中的劣势地位,同时还要加强制度建设,并采取有效的心理疏导机制.  相似文献   

11.
肖晓  张玉霞  闫石 《学理论》2012,(31):277-278
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我国出现了1.5亿农民工,这些农民工为城市的发展作出了不可替代的贡献,但是大量农民涌入城市也带来了许多社会问题。在少数民族地区,新生代农民工逐年增加,犯罪问题也日益突出,这俨然已经成为一个棘手的社会难题,处理不好这个难题,势必会影响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国家的稳定繁荣。  相似文献   

12.
悦中山  李卫东  李艳 《公共管理学报》2012,9(4):111-121,128
在三部门的整体架构下分析政府、市场和社会对农民工社会融合影响的实证研究还很少.本文利用2009年X市农民工和市民的调查数据时三部门与农民工社会融合之间的关系进行了研究.农民工的社会融合包括文化融合、社会经济融合和心理融合等三个维度.论文发现政府、市场和社会对农民工社会融合三个维度的影响存在差异.政府和市场均对文化融合没有影响,仅社会对文化融合有显著影响.农民工与当地市民的社会互动和在迁入地的居住时间有利于他们习得城市社会文化.政府、市场和社会对农民工的社会经济融合和心理融合均有显著影响,政府还通过市场和社会对社会融合有间接影响.论文的重要发现是社会互动和社会参与有力地促进了农民工的社会融合.论文结论对相关公共政策的制定具有重要启示.  相似文献   

13.
幸福感是对自身生存状况的主体感受,与个人的心理和社会稳定密切相关。农民工是社会转型期涌现的新生群体,他们的身体、心理状况直接影响城镇化建设的进程。基于7省13市的农民工问卷调查数据,本研究采用倾向值匹配方法和序次逻辑斯蒂回归模型,研究了权益受损对农民工幸福感的影响。结果表明,农民工在打工城市经历过权益受损,其幸福感会显著降低。由于所处单位的性质、职业地位和行业不同,农民工的权益受损状况也不同。为了提高农民工的幸福感和中国社会的稳步城镇化,政府应加强企业监管、完善法律和政策保障体系,以维护农民工权益,提升农民工人力资本;农民工自己则要组织起来,积极维护自身利益。  相似文献   

14.
数以亿计的农民工和谐融入城市是当前以及未来中国社会发展中的重大问题。为了研究文化融合、经济融合、政治融合和社会融合等诸方面的因素是如何影响农民工对城市的感知关系水平的,基于2010年在沪农民工的问卷调查数据,考察了农民工城市融合诸因素对城市感知关系(生活满意度、认同度、未来发展意愿)的影响。发现:文化融合程度越高,农民工对上海的认同程度就越高,也会更愿意留在上海发展,但其生活满意度未必越高;经济融合程度越高,城市生活满意度、城市认同度和未来留在上海发展的意愿都越高;政治融合只对未来发展意愿有影响;社会融合越高,农民工对城市的认同度越高,对生活也越满意。研究为政府引导和促进农民工和谐融入城市提供了新的视角。  相似文献   

15.
随着和谐社会的建设,介于城市居民与乡村农民之间的社会特殊群体"农民工"能否融入到其所服务的城市中去,逐渐成为社会各界的关注热点。作为东北老工业基地中心城市之一的哈尔滨,制造业农民工是一个不容忽视的群体。通过从经济、社会、心理三个层面对哈尔滨市制造业农民工城市适应现状进行分析,归纳出制造业农民工城市适应状况的特点和制约农民工适应城市生活的障碍主要表现为生活条件差、就业服务缺失、社会保障程度低、归属感不明确和自卑心理过重。促进农民工适应城市生活的思路和对策在于:加快户籍制度改革、加强农民工住房保障制度建设、完善社会保障制度、完善农民工就业服务体系和发展继续教育。  相似文献   

16.
平安城市建设是我国社会建设的重要任务,维护城市社会安全是和谐社会建设的重要目标.心理和谐是社会和谐的基础,在平安城市建设中,必须树立新的安全观,把和谐心理建设纳入平安城市建设的系统工程中去思考,加强心理疏导工作,采取适当的心理释放,促进城市居民的心理和谐,从而保证城市社会安全稳定发展.  相似文献   

17.
王承艳 《学理论》2012,(20):6-8
少数民族地区中心城市是少数民族聚居地,在城市管理执法中由于民族习惯引发的纠纷较多,构成城市管理的特殊问题,这些民俗习惯将渗透于案件的执法管理过程,形成特殊性。基于此,少数民族地区城市的执法管理,应该充分考虑少数民族文化习惯尤其是民族禁忌,采取变通执法,做到国家法律与地方文化习惯的兼容,才能使少数民族地区城市执法达到和谐目的。  相似文献   

18.
本文分析了心理资本对新生代农民工社会融入的影响以及社会距离的中介作用。通过结构方程模型的验证,本文得出如下几个结论:心理资本水平对新生代农民工的社会融入具有正向影响;心理资本对新生代农民工社会融入的影响受他们感知到的社会距离的中介作用;新生代农民工的心理资本水平对其感知到的社会距离具有负向影响,社会距离对新生代农民工的社会融入具有负向影响。提高心理资本是促进新生代农民工全面融入社会的有效手段;缩小新生代农民工与市民之间的社会距离是促进新生代农民工社会融入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19.
黄志强  罗林 《学理论》2009,(9):105-106
身份认同是解决农民工问题的关键,也是农民工融入城市的根本尺度。我们通过分析广西南宁万秀村农民工的工资、住房、子女教育、医疗卫生、工伤保险、文化水平、生活方式、社会歧视等问题,探索其在职业、学历和阅历、心理和户籍制度等方面的成因,以此提出解决农民工问题的主要措施,以增强农民工的城市适应性,促进我国的城市化进程。  相似文献   

20.
《学理论》2017,(2)
党的十八大报告强调,要"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工作,注重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培育自尊自信、理性平和、积极向上的社会心态"。培育新生代农民工良好社会心态,是当前党的思想政治工作的重点,又是一个薄弱环节。因此,客观分析新生代农民工心态失衡的成因与社会影响,积极营造优化社会心态的社会环境,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