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53 毫秒
1.
杨玉秀 《学理论》2009,(28):74-75
宜居城市是人本城市。创建宜居城市,必须坚持人本理念,坚持一切为了人民群众,依靠人民群众,成果人民群众共享。人民群众既是城市发展的实践主体,又是城市发展的价值目标,创建宜居城市,必须尊重人民群众的主体地位和首创精神,密切联系群众,始终相信群众,紧紧依靠群众,不断在城市发展的基础上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保证人民群众共享城市发展的成果。  相似文献   

2.
突出以人为本的发展理念,强调让人民群众共享发展的成果,是十六届五中全会一个引人注目的亮点。本文从人是生产力的主体理论出发,分析人民群众共享发展成果前提条件,人是生产力的首要因素,调动劳动者主体积极性是人民群众共享发展成果基本条件,坚持利益原则是人民群众共享发展成果必要条件,坚持科学发展观为人民群众共享发展成果创造更加广阔的空间。  相似文献   

3.
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认为,人民群众是社会实践的主体,是历史的创造者。中国共产党继承并发展了这一基本原理,始终坚持把人民主体思想贯穿于治国理政的全部实践之中。始终坚守人民立场,尊重并发挥人民群众在历史发展和社会建设中的"主人"主体、历史主体、价值主体、评判主体的作用,坚持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发展过程和结果受人民监督和检验,将不断满足人民的需要作为自身的奋斗目标,紧紧依靠人民推动国家发展,使发展成果不断惠及广大人民群众,发展过程受人民监督,发展结果由人民检验。  相似文献   

4.
姚爱琴  陈维荣 《学理论》2012,(30):45-46
马克思从社会历史的整体性及其发展的必然性出发,在探究人民群众与社会历史的关系实践中得出"人民群众是历史的真正创造者"的科学论断,强调人民在历史中的决定性作用。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在中国革命和建设的不同时期始终不渝地坚持马克思"人民历史观"重在"中国化"这一原理。"群众路线"、"以人为本"、尊重人民的历史主体地位、发挥人民首创精神、保障人民的各项权益、共同富裕、全面发展、发展的成果由人民共享等思想体现了马克思"人民历史观"渐进性中国化历程。  相似文献   

5.
《求知》2014,(9):12-14
<正>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作为久经考验的马克思主义政党,中国共产党最大的政治优势就是密切联系群众。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一系列要求的提出,更加突出了人民群众在社会治理中的主体作用,坚持了社会治理为了人民、依靠人民、成果由人民共享的原则,体现了当代中国共产党人对马克思主义群众观点的高度自觉和对群众路线的牢固把握。创新社会治理体制,就是要在创新社会治理体制中牢固坚持人民的主体地位,尊重人民的首创精神,善用群众路线这一法宝,最广泛地动员和组织人民群众积极投身于社会治理之中,在创新社会治理体制  相似文献   

6.
《学理论》2019,(10)
以人民为中心发展理念是一个主题突出、内涵丰富的思想理论体系,是习近平总书记对群众史观的新探索,蕴含着目的上为了人民、动力上依靠人民、价值上由人民共享成果等丰富的群众史观思想,是群众史观在新的时间和空间里的延续和升华,赋予了群众史观崭新的理论内涵与时代价值,有效强化了人民的主体地位,标志着马克思主义群众史观在中国发展的新高度。  相似文献   

7.
“坚持人民主体地位”作为夺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胜利的基本要求之一,是对人民的主体性地位的尊重和肯定。基于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坚持人民主体地位”的内在意蕴,即:在实践视域中,人民作为社会实践的主体,在与客体的相互作用中具有能动性和自觉性。在实践的价值应然性中,从个体出发,旨在促进人的自由全面发展;从社会出发,则是整合群众力量,夺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胜利。  相似文献   

8.
陈学珍 《理论导刊》2003,(10):46-47
深刻认识和把握社会发展规律与人民历史主体地位的一致性,不仅在理论上有助于深化对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认识,而且在实践上,有助于我们党始终坚持尊重社会发展规律,尊重人民历史主体地位。切实做到“三个代表”。  相似文献   

9.
鲜明的人民性是中国式现代化的价值底蕴,彰显了基于国情的中国特色。中国式现代化因人民需要而生,党群同构的现代化方式赋予中国式现代化以人民情怀。中国式现代化以人民为中心进行部署谋划,在坚持为了人民、依靠人民和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中,贯彻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理念,彰显人民群众的历史主体地位,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需要。中国式现代化以宏大的人类视野创造了人类文明新形态,在理念上坚持“人民”概念政治性与集合性的互洽,在实践中摒弃西方中心主义现代化发展逻辑,增强自身人类关怀的时空张力。中国式现代化以构建自由人联合体为理想追求,不断探索发展人的社会解放的目的、内容和方式,在推动人的各种关系的优化发展中塑造类本位思维,指明人类前进方向。  相似文献   

10.
郭建宁 《理论视野》2013,(12):17-20
坚持与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新时期我们党全部理论和实践的主题。进一步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坚持人民至上,推进改革开放,加强文化引领。一、人民至上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始终坚持人民至上,切实尊重人民的主体地位和首创精神,是中国共产党执政理念的集中体现,也是在新的历史条件下进一步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的根本保证。  相似文献   

11.
周刚 《学理论》2012,(35):1-2
历史唯物主义强调人民群众不仅是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创造者,也是社会变革、历史发展的决定力量,即人民群众创造了人类历史。毛泽东、邓小平作为第一代、第二代领导集体的核心,他们都强调人民主体地位,即人民群众是历史的主体,又是价值的主体,是历史主体和价值主体的内在统一。人民群众在改造客观世界的同时,也在不断地改造自己的主观世界,并且改造客观世界的结果也是为了不断满足自己的需要,人民群众所创造的物质文化成果理应为人民群众所享。为满足人民群众的物质文化生活需要,使人民最终走向共同富裕,他们提出了各自不同的发展理念。这些发展理念各具时代内涵和特色,体现了对马克思群众观的不断发展。  相似文献   

12.
来稿摘登     
牢固树立四大执政理念南京市建设工委党校陈国洪:一是以人为本的执政理念。必须坚持党的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都是为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保证人民群众共享改革发展的成果;坚持党的一切政策的制定都从实际出发,看广大人民群众拥护不拥护、支持不支持、满意不满意;坚持党的一切活动都要兼顾社会各方面群众的利益,确认群众利益无小事,高度重视  相似文献   

13.
人民群众既是文化的创造者,也是文化的享用者,坚持文化自信,要从人民的主体立场出发。要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马克思主义关于社会主体的思想是我们坚持文化自信的重要出发点。文化自信要为了人民、要依靠人民,现实的人是文化产生和发展的基础。只有广大人民群众对文化自信了,中国才能实现真正的文化自信,人民群众是文化自信的根本力量。  相似文献   

14.
扶贫开发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是让人民过上好日子,让广大人民群众共享改革发展成果。习近平扶贫思想的逻辑起点与价值依归在于人民性,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为了人民过上好日子是扶贫工作的出发点。扶贫开发是以人民为中心发展思想的应有之义,实现贫困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是扶贫工作的庄严使命,消除贫困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二是依靠人民是扶贫工作的动力源。扶贫开发不仅要政府与人民协同发力、合力脱贫,更要坚持群众主体、激发内生动力。三是人民共享是扶贫工作的落脚点。表现为落实共享发展理念,增强人民获得感;阻断贫困代际传递,增强人民安全感;如期实现脱贫攻坚目标,增强人民幸福感。习近平扶贫思想的人民性遵循以为了人民为出发点、以依靠人民为动力源、以人民共享为落脚点的逻辑理路。  相似文献   

15.
《学理论》2019,(12)
细读《共产党宣言》,贯穿全文始终的是人民主体思想。文中不仅阐释了"人民"的内涵及构成,而且论述了人民主体思想的丰富内容,包括人民是革命实践的主体、人民是历史发展的主体及人民是价值创造的主体等。新时期要始终坚持人民主体地位,将尊重人民首创精神、保障人民主人翁地位及增进人民利益福祉三者相结合,有效发挥人民作为实践主体、历史主体及价值主体作用。  相似文献   

16.
毛泽东人民监督思想是"人民至上"与"人民民主"两个基本要素的统一。其通过给予人民群众在政治参与中的更多话语权,促成基层社会的政治认同,这是毛泽东对发展人民当家作主所做的重要尝试。毛泽东人民监督思想与实践,能够帮助我们加深对以毛泽东为首的中国共产党人在政权建设过程中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思想的正确理解,即制度实践是历史活动,必须遵循历史唯物主义的规律,不能将制度实践与人民主体性割裂;人民群众不仅是推动中国民主政治制度发展的实践主体,还应该是共享中国民主政治制度发展成果的主体。如何将传统政治优势与现代治理方式充分融合,弥合理论构想与现实实践的反差,建立起科学的人民监督制度,充分发挥人民群众对党和国家的监督作用,增强人民群众的政治发展获得感,是当前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发展理念所亟需思考的问题。  相似文献   

17.
蒋萌 《民主》2011,(9):51-51
胡锦涛总书记在七一讲话中指出:每一个共产党员都要把人民放在心中最高位置,尊重人民主体地位,尊重人民首创精神,拜人民为师……坚持问政于民、问需于民、  相似文献   

18.
坚持人民主体地位,尊重群众首创精神,集中人民群众的无穷智慧,允分发挥人民群众在创造历史中的伟大作用,这是我国改革开放的原动力,是取之不尽的力量源泉,也是一种执政能力,是一条宝贵的成功经验。从理论和实践的结合上,进一步弄清楚坚持人民主体地位、尊重群众首创精神在改革开放中的地位和作用,对进一步深化改革开放、  相似文献   

19.
刘庆斌 《求知》2014,(10):22-23
<正>群众路线是党的生命线和根本工作路线,是我们的传家宝。深入开展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践行党的群众路线,最根本的就是要尊重人民群众的主体地位,而尊重人民群众主体地位的实现路径就在于落实群众的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和监督权。一、落实知情权是践行群众路线的基本前提知情权是指群众对党和政府的重要决策、重要社会事项以及与群众权利和利益密切相关的重大社会事件有了解和知悉的权利。实践表明,落实群众知情权不仅是监督政府公权力的有效手段,而且是保障群众自身利益的  相似文献   

20.
《学理论》2021,(1)
坚持人民主体地位蕴含着丰富的价值意蕴,是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必然要求和鲜明特质。坚持人民主体地位的思想既包含了厚植于中国古代传统的"民本"思想、马克思主义群众史观和中国共产党人的人民观的价值底蕴,又凸显了符合人民利益和意志诉求的以人民为中心的价值取向,体现了将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作为评判党的政策思路和执政行为是否践行了"以人民为中心"的价值尺度,对于在新时代党的治国理政诸方面毫不动摇地坚持人民主体地位具有深刻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