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在2018年全国宣传思想工作会议上,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当前的文化建设"必须以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十九大精神为指导,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自觉承担起举旗帜、聚民心、育新人、兴文化、展形象的使命任务"。结合当前正在全国开展的党员干部主题教育活动,笔者认为在新时代高质量推进江苏文化建设的进程中,思想文化工作者必须更加  相似文献   

2.
正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强调,"全党要更加自觉地增强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既不走封闭僵化的老路,也不走改旗易帜的邪路,保持政治定力,坚持实干兴邦,始终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庄严宣示了中国共产党人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坚强  相似文献   

3.
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非常郑重地提出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的观念,意味着有关文化意识的思想在中国共产党的新思想体系中已经完全确定。这不仅延续了有关文化意识的内容,而且实际上是对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问题做了更大力度的强调。它表明了我们对文化深刻作用和时代价值的理解与把握,已达到一个新的历史高度。  相似文献   

4.
之风 《人民政坛》2007,(4):19-19
“‘两高’的工作报告中,都有‘自觉接受’人大监督的表述。‘自觉接受’这四个字,从字面上理解,是做也可以,不做也可以,做了更好。有了这种表述,就有了‘弹性’;而法院、检察院接受人大及其常委会的监督,是宪法法律规定的,也是我们国家政治制度设计的具体要求。因此,‘自觉接受’应当改为‘依法接受’”。  相似文献   

5.
陈宇飞 《人民论坛》2011,(12):38-39
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非常郑重地提出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的观念,意味着有关文化意识的思想在中国共产党的新思想体系中已经完全确定。这不仅延续了有关文化意识的内容,而且实际上是对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问题做了更大力度的强调。它表明了我们对文化深刻作用和时代价值的理解与把握,已达到一个新的历史高度。  相似文献   

6.
1997年费孝通先生提出"文化自觉"理念,转眼之间20年过去了,中国已经从一个贫穷落后的弱国逐渐发展成为一个全面小康的大国,在国际上的地位和作用越来越重要。2012年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曾多次强调"文化自信"。这是国家强大的体现。从"文化自觉"到"文化自信",不仅是人们认识和行动不断深化的过程,而且是中国文化思想的历史性转折。现如今,面对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光有"文化自觉"是不够的,我们应该既要有"文化自觉",更要有"文化自信";"文化自觉"是"文化自信"的基础,"文化自信"是"文化自觉"的更高要求,拥有"文化自信"才能讲好中国文化"从哪里来"、才能讲好中国文化"去向何方"。在多元文化并存的当今世界,只有做到"文化自信",才能在世界不同文化的对比和互动中获得增强中国文化转型的动力和文化创新的能力,最终实现我们共同的文化思想。  相似文献   

7.
"要从政治上建设和掌握公安机关,引导全警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始终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同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公安机关是人民民主专政的重要工具,是党和人民手中的"刀把子",政治性是第一属性,讲政治是第一要求。  相似文献   

8.
民族自强源于文化自觉与自信。当前西方文化的冲击造成一些大学生文化自觉不足、文化自信缺失,高校要坚持主流文化导向、增强理想信念教育、加强优秀传统文化教育,通过校园文化、网络文化建设等培育大学生文化自觉与文化自信。同时,大学生也要强化自我教育,提升文化素质。  相似文献   

9.
摘1要:文化自信是个体对自身文化价值和生命力的坚定信念和自觉认同,它是铸就民族精神的根基。文化自信既包括对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认同,也包括对外来先进文化的汲取。加强大学生民族精神的培育,强化文化自信意识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10.
正"坚定文化自信"是习近平文化思想的重要内容。习近平认为,文化自信最为重要,起到决定性作用。他说:"要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说到底是要坚定文化自信。""坚定文化自信,是事关国运兴衰、事关文化安全、事关民族精神独立性的大问题""关系‘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实现。"这充分表明,坚定文化自信具有十分重大的意义。一、获得文化自信的三条途径。一是继承和弘扬。习近平  相似文献   

11.
赵畅 《观察与思考》2007,(18):59-59
<正>哲人说:"‘匠人’的自信是一种类似无记名投票的当选,‘匠人’的荣耀在于众人赞不绝口时他却躲在墙角‘叭嗒、叭嗒’抽着旱烟。"其实,大多数人都会有成名成家的想法。只是,现实告诉我们:人人都成为名家,不可能,也没有必要。因为整个社会的人才结构,其需求总是呈宝塔型的。  相似文献   

12.
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做出了《中共中央关于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决定》在党的十七大提出更加自觉、更加主动地推动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基础上,进一步强调要培养高度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  相似文献   

13.
2010年1月11日本博发表了《思考海派文化:上海为什么迷人?》,我的核心观点是:“上海之所以迷人不在于它有五光十色的繁华,也不在于它有夺目光彩的地位,更不在于它有万国风情的建筑,而是在于上海中西交融的‘上海精神’与‘中华民族精神’血脉相连!”。  相似文献   

14.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这样一个大国,这样多的人民,这么复杂的国情,领导者要深入了解国情,了解人民所思所盼,要有‘如履薄冰,如临深渊’的自觉,要有‘治大国若烹小鲜’的态度"。习近平大国治理思想,体现出深厚的为民情怀和担当精神,彰显了充分的战略定力和战略自信,渗透了对制度化、法治化的崇尚和追求。  相似文献   

15.
一方水土、一方文化、养一方人。“浙江精神”的形成主要是由于它的经济因素,但也有文化因素和社会因素。浙江省委书记习近平说:“现代浙商文化的历史起源,充分借鉴海洋文化和中原文化的精髓,成就了儒家文化中独特的一脉。这一文化基因以温州永嘉学派和金华永康学派为代表,在‘舍利取义、以农为本’的农耕社会中开始强调‘义利并重、工商皆本’的观念,无疑是一个大胆的创新。”客观规律表明,经济的发展必须要有蕴藏的文化为支撑。当文化与时代特征和地方实际有机结合在一起、形成一种综合文化力时,文化的能量在经济建设中就能大放异彩,并上…  相似文献   

16.
省委书记夏宝龙指出:“‘五水共治’要形成破竹之势。要通过治水.进一步治出转型升级的新成效.治出面向未来的新优势,治出浙江发展的好局面,治出制度自信、文化自觉、发展自强的精气神。”转型必先汰劣,治污必先治水。镇海区按照省委提出“治污水、防洪水、排涝水、保供水、抓节水”的重要部署,  相似文献   

17.
《群众》2016,(8)
正习近平总书记在十八届五中全会中提出,"实现‘十三五’时期发展目标,破解发展难题,厚植发展优势,必须牢固树立并切实贯彻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其中,创新被置于五大发展理念之首,更凸显其核心位置。因此,兼收并蓄世界先进文化和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创新因素,形成具有自信的中国特色创新文化,是实现文化自信的核心内容之一,也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所必须完成的一项历史使命。  相似文献   

18.
文化自信是中国自信的根本,也是一种更基本、更深沉、更持久的力量。然而,文化自信毕竟不会凭空而至。中国文化深刻的文化自觉、成功的伟大实践及人民群众的高度认同,构成了文化自信的三个维度。  相似文献   

19.
文化自觉是文化自信的前提和基础,文化自信是文化自觉之目标与担当。实现文化自觉,需传承中华优秀文化,以马克思主义文化批判理论为指导;培育文化自觉,需要坚持理论导向、问题导向和实践导向相统一,不断增强大众的文化自觉能力。  相似文献   

20.
随着文化自觉、综合国力的增强以及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的不断显现,当代中国的文化自信观应运而生。这种文化自信观,是基于文化自觉之上以文化自信为心理表征的本土文化观,是集文化自主性、特色性、包容性和发展性认知于一体的整体文化观。在认知文化自信观的过程中,我们要辨析以历史虚无主义、文化保守主义、文化消费主义为代表的几种不良文化思潮,并协同推进"自信之根、自信之魂、自信之体、自信之力、自信之器"五位一体自信观的培育。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