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75 毫秒
1.
正近年来,普陀区紧紧围绕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这条主线,以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为目标,组织开展了主题鲜明、内容丰富、形式多样、贴近市民需求的志愿服务活动,建立健全了志愿服务工作体系和工作机制,在全区形成了浓厚的志愿服务氛围,有力推动了志愿服务从活动性、临时性转向常态化、专业化,使志愿服务逐步内化为广大市民群众的精神需求和生活方式。在推动志愿服务常态化的具体实践中,普陀区探索形成了"七个抓"的工作方法。一、抓体系建设,推动志愿服务组织化  相似文献   

2.
《党政论坛》2014,(17):57-60
近年来,普陀区紧紧围绕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这条主线,以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为目标,组织开展了主题鲜明、内容丰富、形式多样、贴近市民需求的志愿服务活动,建立健全了志愿服务工作体系和工作机制,在全区形成了浓厚的志愿服务氛围,有力推动了志愿服务从活动性、临时性转向常态化、专业化,使志愿服务逐步内化为广大市民群众的精神需求和生活方式。  相似文献   

3.
刘飞  袁佳黎  张文宏 《青年研究》2023,(2):28-39+95
志愿服务正逐渐成为中国青年参与国家建设和社会发展的重要方式。青年群体处于职业发展起步阶段,工作状况是影响其志愿服务参与的重要因素,在其具体的作用机制上存在“时间约束理论”和“社会整合理论”之争。通过对2019年“中国社会状况综合调查”相关数据的分析发现,工作时间与中国青年志愿服务参与率和参与深度均呈倒“U”型曲线关系;工作时间较为灵活的青年更乐于参与志愿服务活动,也倾向于贡献更多的服务时间。研究结论为社会整合理论提供了中国情境下的经验证据,也为解决青年群体志愿服务参与的短暂性与不稳定性等现实问题提供政策启示。  相似文献   

4.
《求知》2016,(7)
正北辰区广泛组织开展学雷锋"三关爱"志愿服务活动,推动活动长效化、常态化。在全区不同层面,树立了王秀敏爱心团队、万科为老志愿服务队、佳荣里志愿服务队、格桑花西部助学服务队等22个学雷锋志愿服务队的典型。先后组织开展了以"共建美丽北辰、共享美好生活""践行雷锋精神、传承中华美德"为主题的学雷锋志愿服务活动。志愿者围绕困难群众、残疾人、空巢老人、农民工等重点关爱群体  相似文献   

5.
李萌 《学理论》2013,(9):58-60
随着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以及构建和谐社会的不断深入,大学志愿服务活动在如火如荼的进行着,大学生志愿者越来越受到社会的普遍关注。基于此,通过对杭州市高校大学生志愿服务状况的调查进行分析研究,探寻解决大学生志愿服务中存在问题的有效途径,以提高大学生志愿服务水平,促进青年志愿服务事业的蓬勃发展。  相似文献   

6.
《学理论》2013,(33)
志愿服务体现着公民的社会责任意识,是人们自觉为他人和社会服务、共同建设美好生活的生动实践,是现代社会文明程度的重要标志,是新形势下推进精神文明建设的有效途径。党的十八大提出"深化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广泛开展志愿服务,推动学雷锋活动、学习宣传道德模范常态化"。并且把"广泛开展志愿服务"作为全面提高公民道德素质的一项重要措施。文博志愿者是我国志愿者队伍的重要组成部分,大力发展文博志愿者对于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提高公民道德素质、弘扬优秀传统文化和创新社会管理方式都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和意义。  相似文献   

7.
金融危机形势下美国青年志愿精神高涨之动因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志愿服务工作的发展是美国社会发展的重要驱动力。在金融危机形势下,美国民众尤其是美国青年投身志愿服务事业的热情不减反涨,志愿者创造的社会价值达到美国历史的最高峰。究其原因包括:美国政府的鼓励、美国企业的支持、大量非营利性组织的存在都为美国青年参与志愿服务提供了重要平台;此外,美国各高校也为多元化的志愿服务指导体系提供了切实保障;而有益的职业生涯发展更是美国青年积极投身志愿事业的内在动力和强烈意愿。  相似文献   

8.
于国君  杜菲 《学理论》2013,(15):362-363
雷锋精神是党和人民极为宝贵的精神财富,是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丰厚精神资源。高校深入开展学雷锋活动,以传承和弘扬雷锋精神为主题,以在校园中营造"我为人人,人人为我"的氛围为中心,以高校学生参加志愿服务为载体,坚持贴近社会、贴近校园,推动高校学雷锋活动常态化机制建立。  相似文献   

9.
《学理论》2019,(10)
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指出,全党必须坚持马克思主义,牢固树立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高校肩负着为党和人民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历史重任,培育青年马克思主义者成为关乎高校立足之本乃至国家发展、民族命运的重要使命。志愿服务精神同共产主义理想信念一脉相承,本文结合实践探讨了志愿服务活动对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培养的重要作用和培养途径。  相似文献   

10.
《学理论》2017,(4)
志愿服务是大学生服务社会的重要形式,但服务过程中产生的服务深度不足、服务同质化等问题影响了志愿服务的常态化建设。南京林业大学"红木文化进社区"立足社会需求,发挥学生专业优势开展特色志愿服务,通过发动专家教授和研究生参与、密切高校与社区间的联系、加强新闻媒体宣传等途径,实现了志愿服务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1.
在北京奥运会召开的过程中,有一支大学生志愿者队伍活跃在奥运赛场内外,他们践行中国青年志愿者行动所倡导的“奉献、友爱、互助、进步”的志愿精神,通过服务奥运会,展现了一代大学生志愿服务无私奉献的风彩。大学生奥运志愿活动不仅为奥运会的成功举办发挥了重要作用,也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发挥了重要功能,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带来有益启示。  相似文献   

12.
《学理论》2014,(36)
志愿服务是社会发展和人类进步的重要标志之一,大学生志愿服务活动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载体和重要组成部分。大学生志愿服务的思想政治教育功能包含引导功能、激励功能和保证功能。为推动志愿服务活动的发展,促进思想政治教育功能的实现,实现思想政治教育的价值,必须注重志愿服务活动的有效运行机制。  相似文献   

13.
发展社区志愿服务事业是创新社会管理的一项重要工作.随着社区改革及社会建设进程的不断深化,市场的开放性、社会的流动性、社区的多样性不断加剧,社会管理的难度显著增加,不同的社区利益主体出现了具有相对独立的利益诉求和服务需求.要完善社区志愿服务各类利益群体表达的有效性,必须整合信任与社会网络关系以及文化观念等社会资本,培育深厚的公民社会底蕴;在社区物业中,凝聚一批有奉献精神,有专业技能的高素质员工队伍,凝聚物业力量实现志愿服务工作走向科学化、制度化、规范化与常态化;搭建社区志愿服务供需对接平台,努力实现各类志愿服务资源的有效整合,营造奉献、友爱、互助、进步的时代新风,完善进社区志愿服务组织向规范化、制度化、常态化、社会化发展,健全机制,为社区志愿服务持续发展提供有力保障.  相似文献   

14.
深圳作为我国最早开展志愿服务活动的城市之一,在志愿服务方面积累了宝贵经验。大学生志愿者在整个志愿服务活动中占有重要位置,通过实地调查获取数据,得出深圳三所高校学生参加志愿服务活动的基本情况,分析存在的问题并提出发展对策,为大学生志愿服务工作的进一步发展提供可行性建议。  相似文献   

15.
《民主》2016,(5)
正【提案背景】中共十八大以来,中央提出动员社会力量参与"社会治理创新",而志愿服务就是社会治理的一支重要力量。因此,无论从理论还是实践,从文化传统还是现实需要,加快志愿服务制度化、常态化、长效化建设,都具有必要性、现实性和可行性。目前,志愿服务需要从数量型向质量型转型,志愿服  相似文献   

16.
刘惠音 《学理论》2014,(7):83-84
近年来,哈尔滨市志愿服务事业得到各级领导的高度重视,无论从数量上还是质量上都取得了较快的发展。但相比国内其他发达城市,我市的学雷锋志愿服务活动不仅起步较晚,而且在发展过程中还面临一些亟须解决的瓶颈问题。本课题通过调研并借鉴国内外先进经验,总结了七个方面解决的途径和办法,以期更加有效地促进我市学雷锋志愿服务的常态化和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7.
《学理论》2015,(13)
青年志愿者作为我国志愿服务的主力军,在社区服务、扶贫开发、环境保护、抢险救灾等领域做出了突出的贡献。本文从社会和志愿者个人两方面对青年志愿者参与志愿服务的行为动机进行了分析,并提出青年志愿者的激励方式,以激励志愿服务组织的成员,同时也吸引更多的青年人加入到这个行列当中。  相似文献   

18.
《学理论》2015,(15)
大学生社区义务家教是大学生志愿服务活动的一种较为多见的形式,兼具"社区服务"和"大学生支教"的双重性质,同时避免了这两种模式的常见弊病。这种模式由于富有长效性、稳定性和实效性,获得了较高社会认可度。在"服务学习"的理念中不断健全社区义务家教的组织制度和长效机制,有利于促进志愿服务的常态化、专业化和基地化建设,充分地发挥志愿服务的实践育人功能。  相似文献   

19.
李宇  彭鹏 《学理论》2012,(7):89-90
大学生志愿者是我国青年志愿者的主体部分,是大学生思想道德教育的重要载体,也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构建中的新载体。在社会角色理论视野下,以临床医学院开展"无烟医院、和谐社会"的志愿者活动为例,探讨大学生志愿者的服务动机源,研究"力源"机制、"力度"机制、"合力"机制体系的构成,以期建立大学生志愿服务工作长效机制,形成科学规范的大学生志愿服务管理模式,推动大学生志愿者行动在我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中的发展。  相似文献   

20.
实践教学一直以来都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研究的重点。以湖南科技大学志愿服务活动开展为例,探讨以志愿服务为载体的思想政治教育理论课实践教学的价值,并从志愿服务主体、志愿服务项目以及志愿服务激励机制三个方面,分析志愿服务为载体的实践教学存在的问题及原因,提出对策如下:提高大学生志愿服务的质量和水平,促进志愿服务多元化;建立长期稳定的服务项目,打造服务项目品牌化;建立完善的奖励激励机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