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53 毫秒
1.
公元八四年来后汉朝进献的“究不事”究竟是那个国家或民族,历来众说纷纭,莫衷一是。苏继庼、赵和曼、郭振铎、方长等先生先后主张“究不事”即扶南之说。我在柬埔寨古代史的学习研究中,捡阅所能及之资料,大胆非议,冒昧撰写《再考“究不事”》一文,(见《印度支那》1988年第4期),提出“究不事”非扶南说。文成之后,似觉言语未尽。  相似文献   

2.
“究不事”在东南亚古代史研究中,特别是柬埔寨古代史研究中,是一个热点。虽然各家所说各见仁智,但我总觉得尚有商榷之余地,故不揣冒昧,撰此拙文,以就教于史学界同人。“究不事”,作为古代东南亚一古国,在今天,我们仅能在范晔所撰之《后汉书·南蛮西南夷列传》中见到:“肃宗元和元年(公元84年),日南徼外蛮夷究不事人邑豪献生犀、白雉”。①又考《后汉书·章帝本纪》关于此事之记载,其称:“元和元年春正月,……日南徼外蛮夷献生犀、白雉”。②这就是直接和“究不事”有关的全部史料。  相似文献   

3.
英国、暹罗的学者认为泰族发源于中国南方 ,南诏是泰族建立的国家 ,忽必烈平定大理引起泰族大量南迁。陈序经教授是我国最先质疑和反对英、暹学者上述论调的学者之一 ,在我国泰族研究学术史上作出了重要的贡献。近年出版的《泰族起源问题研究》一书中提到 ,最先反对“南诏是泰族国家说”的我国学者是凌纯声(1938年12月发表《唐代云南的乌蛮与白蛮考》)、方国瑜(1939年12月发表《南诏是否泰族国家》)和许云樵(1947年发表《南诏非泰族故国考》)①。笔者认为 ,最先在这方面作出贡献的还有一位著名学者 ,他就是曾任中山大学副校长的陈序经教授。…  相似文献   

4.
老挝的泰老族系,一般称为老龙族。关于老龙族的来源,有的同志认为起源于中国,是由中国西南的哀牢人迁去演化而成,①也有同志持不同意见。②龚明光同志发表《老挝老龙族源于哀牢夷考》(《广西民族学院学报》1984年2期,以下简称为“龚文”),对此问题作了新的探讨。对于老龙  相似文献   

5.
秦汉象郡问题的再讨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自1916年法国汉学家马伯乐发表了《秦汉象郡考》,对《汉书·地理志》“日南郡,故秦象郡”提出了不同的看法,认为秦象郡在今广西、贵州境内,包括今湖南靖县以南的一小部分(古镡城县),即遭到法国另一位汉学家鄂卢梭的反驳,于1923年发表《秦代初平南越考》,深入稽考  相似文献   

6.
1989年《印度支那》第三期发表张秀民先生《安南王朝多为华裔创建考》,论证越南胡朝(1400—1407年)创建人胡季■(即黎季■)系浙江胡兴逸之裔,惜作者对胡兴逸的祖籍未作定论。笔者拟参照《胡氏家谱》,并结合有关资料,论证胡季■祖籍是在浙江永康。明正德九年(1514年)《永康县志》有胡兴逸侄胡则的记载:“胡则,字子正,永康人,幼失父母,不省所怙,惟伯父兴逸是依,未几,兴逸守南方,时俸银予则,则幼即能诗,为伯父兴逸所器,因祖墓于方岩山麓(永康城西北二十多公里),则求读于此,中宋端拱二年  相似文献   

7.
斯皮尔伯格先生以“达尔富尔问题”为由,宣布辞去北京奥运会艺术顾问一职,使许许多多的中国人不理解。因为在此之前斯皮尔伯格先生是主动要求出任这一职务的(《环球时报》2007年2月27日11版)。  相似文献   

8.
反复拜读周维衍同志发表于《中国东南亚研究会通讯》1981年第1期的《广源州和侬智高》(下简称《广》文)和发表于《印支研究》1984年第3期的《再谈广源州和依智高》(下简称《再谈》)两篇大作后,我十分敬佩周同志那种不究他大浅薄,愿就有分歧的学术问题“展开讨论,彼此切磋,取长补短,逐步深入”的治学原则及宽宏大量、虚怀若谷的学者风度,于是写了《又谈广源州和侬智高》一文(见《广西民族研究》1986年第1期),在检查登载于《印支研究》1984年第3期那篇拙作——《也谈广源州和侬智高》(下简称《也谈》)的错误的同时,向周同志请教有关学术问题。限于篇幅,为文时有些问题不得不暂且搁置。出于求学之心,我冒昧将这些未尝提及的问题作一叙述,仍祈周同志及识者赐教。  相似文献   

9.
对于中南半岛古国占城 ,中外史学界已有相当多的研究。但一直以来 ,各国学者都感叹古代遗留下来有关占城的著述不多 ,为进一步的深入研究留下很多不便。著名越史专家张秀民先生曾说 :“古代记林邑之专书 ,不过两三种 ,明陈第藏《占城国录》 ,亦不传。国人至今未有占城史。河内旧有《占城考》一本 ,未得见。法人马伯乐名著《占城王国》 ,阙略谬误 ,引用汉籍亦不免有误解处。”① 笔者有幸于近年访问越南河内 ,遍访书馆书肆 ,得有关占城著作多种 ,有《占城考》② 、《占婆文化与艺术》、《西南边塞录》、《征占日程》等。其中 ,《占城考》为近…  相似文献   

10.
拙文《试论字喃的演变规律及其消亡的社会原因》(下简称《试论》)在《东南亚纵横》1990年第3期发表后,林明华同志在《东南亚研究》1991年第1期发表了题为《喃字演变规律及“消亡”原因管见——兼与罗长山同志商榷》下简称《商榷》的专论,不吝赐教,实令笔者感激不已!《商榷》不乏创见性和启发性论述,而且涉及的问题几乎是全方位的。但针对《试论》而发的内容概括起来就是“三曰”(“六个字”),即一曰“反推”;二曰“虚拟”;三曰“无关”。现笔者拟就这“曰”分别进行如下“思辨”,作为对《商榷》的答复,期望林同志和专家学者们赐教。  相似文献   

11.
关于辽宁文化之命名,日寸下学界多数人观点认为当以“辽海”之名冠之。其实将辽宁地域文化命名为“辽海”,今日只是重提,生活在这块土地上的先人早有此意,其中著名史学家金毓黻先生在其《静晤室日记》对“辽海”一词考证甚详,诸如“辽东考”、“辽海即辽东”、“辽海之名即见《晋书·前秦载记》”等,  相似文献   

12.
鲁迅先生指出各种人对《红楼梦》因眼光不同而有种种看法:“经学家看见《易》,道学家看见淫,才子看见缠绵,革命家看见排满,流言家看见宫闱秘事。”冒辟疆追忆亡妾董小宛写了一部《影梅庵忆语》,历来也是众说纷纭,  相似文献   

13.
“联合国”一词最早出现于1942年1月1日发表的《联合国宣言》中。当时正处于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为了建立反法西斯统一战线,中美英苏等26国代表聚会华盛顿,发表“共同宣言”之前,为宣言定名称一事,使罗斯福总统和丘吉尔首相颇费了一番踌躇。最初考虑用“同  相似文献   

14.
《后汉书》作者范晔在《循吏列传》中叙述锡光和任延二人的治绩时说道:“岭南华风,始于二守”。寥寥八个字,既是赞语,也是总结,符合历史实际。范晔参考前人著述,博采众家之长,订伪考异,删繁补略,写成《后汉书》。《后汉书》的特点是文约事详,概括性强。他的论断,对我们探讨岭南开发史、汉文化南传  相似文献   

15.
一、马玉祥隐姓埋名四十年《人民日报》1951年4月11日,在头版社论的位置发表了魏巍的《谁是最可爱的人》朝鲜战地通讯后,毛主席立即批示“印发全军”。当时部队班排每一位战士都能看到这篇作品。朱德总司令读了此文后连声称赞“写得好!很好!”周总理在第二次文代会上说:“我们就是要写工农兵中的优秀人物,《谁是最可爱的人》就是这类典型的颂歌。”党中央的亲切关怀、鼓励,群众的学习和支持,文艺界的评论和推荐,包括《谁是最可爱的人》在内的魏巍的朝鲜战地通讯,先后由解放军文艺出版社和人民文学出版社结集出版,后来《谁是最可爱…  相似文献   

16.
华人在海外热衷于做生意的入很多很多,而热心于弘扬中华文化的人却较少。澳洲中华文化促进会会长杨汉勇先生就是这“较少”中的一个。1986年,澳洲仅有一家中文报纸《星岛周报》。杨先生认为华文报纸不仅能为华人服务,而且有助于弘扬中华文化。是年6月,他在资金与人力十分紧缺的情况下,与友人合作创办了澳洲第二份华文报纸《华声报》(当时为周报)。杨先生回忆办《华声报》情景时深有感触地说:“办报真不容易啊!澳洲华人不多,广告又少,报纸从悉尼空运到边远城市,报纸卖完了,钱还不够还运资呢!但我们一直坚持没停刊。办报亏了本…  相似文献   

17.
《玛雅文化》一书由胡春洞先生著 ,复旦大学出版社 1997年 6月出版。除“前言”“文献代号”“结束语”“参考书目”“译文表”外 ,正文共 4章。全书共 172页 ,14.9万字。胡春洞先生是北京师范大学外语系教授。多年来 ,他对玛雅文化研究情有独钟 ,曾发表过《光辉灿烂的玛雅文明》等论文。本书的副标题是“论玛雅与华夏文化同源”。作者经过 2 0年的探索和研究 ,得出结论认为 :“玛雅、华夏同根的证据是全面的、成系统的 ,而不是孤立的、零散的 ,因此 ,可以说是科学的、可信的。”作者还认为 ,炎黄近支亲系抵达美洲已有 50 0 0年 ,对此 ,应加…  相似文献   

18.
《现代国际关系》2006年第1期发表了叶青先生《试析当代伊斯兰圣战观》。该文明确提出:伊斯兰教“并不存在”“统一的圣战观”。①本文则认为:伊斯兰教追求和平但不回避战争,不应否认“统一的”伊斯兰“圣战”观的存在。伊斯兰“圣战”观具有一般“圣战”观的根本特征:以“战”为实,以“圣”为名,强调战争的自卫性,在战争目的的神圣性下强调战争手段的道德性。伊斯兰教的“圣战”观可能被极端化,而且根源就在于伊斯兰教自身。但是,这种极端化的“圣战”观完全背离了伊斯兰教的本义。  相似文献   

19.
克石 《海内与海外》2013,(11):26-27
1985年2月中旬,我在《北京日报》“广场”副刊“话北京”栏目,发表了一篇小文《酿美醇凝露》,谈及有关北京四大名酒之一莲花白的有关掌故,这只不过是一篇不到600字的小文,却引起侯仁之先生的注意,悠给我写了一封信,恭录如下:  相似文献   

20.
1957年6月19日,也就是“反右”斗争正进行地如火如荼、方兴未艾的时候,《人民日报》以《什么话》为标题,刊登了清华大学水利系教授黄万里(1911—2001)不久前在《新清华》校报发表的《花丛小语》和一首《贺新郎》的词,来作为右派分子向党进攻的“经典之作”,成为闻名一时的全国人民“反右”斗争的反面教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