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十六大报告提出“社会主义司法制度必须保障在全社会实现公平和正义。按照公正司法和严格执法的要求,完善司法机关的机构设置、职权划分和管理制度.进一步健全权责明确、相互配合、相互制约、高效运行的司法体制。从制度上保证审判机关和检察机关依法独立公正地行使审判权和检察权。完善诉讼程序,保障公民和法人的合法权益。切实解决执行难问题。改革司法机关的工作机制和人财物管理体制,逐步实现司法审判和检察同行政事务相分离。”报告从目标和任务上对司法改革提出了明确要  相似文献   

2.
近年来,特别是中央11号文件下发后,为解决长期存在的“执行难”问题,全国各地法院相继从理论和实践上开展了一系列的研究和探索,有法院系统内部执行工作管理体制上的改革,也有具体执行方式、方法上的探索,可以说,这一系列的改革举措对促进执行工作的有效开展、不同程度地缓解“执行难”确也发挥了一定的作用,但我们也清醒地认识到这一系列的改革举措也有不足的地方,需要在实践中不断地完善和发展。笔者结合实际就当前债权凭证制度的几个问题作粗浅探析,以供商榷。  相似文献   

3.
张志爱 《法制与社会》2010,(17):133-134
长期以来,民事执行难的问题一直困扰着我国司法实践部门和债权人,引起了全社会的高度重视。造成民事执行难的原因是多方面的,这并不是单纯的法律问题,而是复杂的社会问题。本文认为,要从根本上预防和解决民事执行难问题,防止产生新的执行积案,必须努力健全和完善我国的社会信用体系。  相似文献   

4.
行政非诉执行的“裁执分离”是人民法院为解决行政案件“执行难”问题而采用的一项创新性制度,从司法实践看,该项制度对解决非诉行政案件中的“执行难”问题,特别是涉及不动产类案件的“执行难”问题方面发挥了独特作用,并取得了一定效果。但由于此项制度创设过程中法律依据和理论储备不足,以及相关配套制度不健全等原因,司法实践也引发了不少困难与问题。需要从立法、司法解释、执法以及法律监督层面进行监督和规范。  相似文献   

5.
涉及债权凭证制度的几个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赵祥华 《法学杂志》2003,24(1):26-28
针对人民法院审判工作的“执行难”问题 ,山东省日照市个别法院开始探求解决这个矛盾的“良方” ,大幅“削减”执行积案 ,同时又避免了引起案件当事人太大的非议。按照“法律无明文禁止便可探索”的指导思想在两种案件处理模式———执行中止和终结执行之间寻求“妥协” ,债权凭证制度便应运而生了。一、债权凭证的概念、特征及发放条件债权凭证制度乃是近几年个别法院执行工作改革的新产物 ,因其具有降低案件中止率、大幅提高结案率之“功效”而被部分法院所认可并逐渐推广开来。按照债权凭证制度创立者的本意 ,可以给债权凭证下这样一个定…  相似文献   

6.
浅析法院执行难问题的原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晓静 《法制与社会》2010,(35):392-392
法院执行难问题是司法界和社会上关注的热点问题。“执行难”已经成为侵蚀社会公平正义、破坏社会诚信、影响社会安定的突出问题。全国各级人民法院为了攻克这一顽症,采取了一系列的措施,然而“执行难”至今是困扰司法的一个难题。解决执行难问题已经成为加强社会和谐司法保障的必然要求,已经成为建立公正、高效、权威的司法制度的必然要求。  相似文献   

7.
山东法院执行工作的历史发展及整体分析(1995-2004)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鹏举 《山东审判》2005,21(5):45-49
衡量司法是否公正,很大程度上表现为生效的法律文书能否得以执行。自1991年《民事诉讼法》明确规定了执行程序后,全国各地法院先后增设了执行部门。从“执行年”活动到执行收费程序改革,执行工作倍受社会关注。近年来,人民群众对人民法院的不满和意见,大部分来自于执行工作,尤以“执行难”问题为突出。解决执行工作问题,已成为目前人民法院面临的严峻问题和急需解决的头等大事。  相似文献   

8.
21世纪中国刑事执行体制的改革包括刑事执行立法完善,刑事执行司法健全,刑事执行法学学科建设等内容,在理论研究的深层次上解决好“一个定位”和“四个统一”的问题,即将我国监狱的性质定位在“国家的刑罚执行机关”上,实现立法的统一,执行的统一,学科的统一,警察系统的统一。  相似文献   

9.
执行难的问题,原因很多,究其根本,机构未健全,未形成完整的组织体系,应是第一位的。自上至下健全执行机构,已是解决执行难的当务之急。司法解释是执行工作的重要依据,但目前司法解释的现状是少、慢、软,已不能适应执行工作的需要。地方保护主义侵入法院,形成司法地方保护主义,它严重地妨碍了执行工作的顺利进行。因此,摒弃法院内部的地方保护主义,乃是挖掘法院内部潜力,搞好执行工作的重要方面。  相似文献   

10.
我国的强制执行立法,尤其是执行制度不够完善,是造成“执行难”和“执行乱”的一个重要原因。本文认为,采取单独立法体例,尽快制定一部独立的强制执行法,既是司法实践的需要,在法学理论上也是可行的。为有效地克服“执行难”和治理“执行乱”,应当建立和健全执行合议制度。为避免执行工作的盲目性和提高执行工作效率,必须完善申请执行人举报和被执行人财产申报制度。为全面保障执行当事人和案外人的程序、实体权利,有必要改革现行的案外人执行救济制度,增设执行程度的救济制度。  相似文献   

11.
行政裁判之执行制度是解决行政争议不可或缺的重要环节,是实现人民法院生效法律文书的重要途径,也是法律实现的重要形式。行政案件的特殊性,使得行政诉讼执行难在当事人双方并不具有同等的程度。由于司法体制等方面的原因以及法律规定的疏漏,行政裁判执行难尤其是行政机关败诉案件的执行难已成为我国执行难的一大痼疾。这种状况不仅使行政审判举步维艰,而且降低了司法权威。解决行政裁判执行难的关键在于解决对行政机关的执行问题。而要完善行政裁判执行制度,就必须进一步改革司法体制,加大对行政机关拒不履行行政裁判的制裁力度。  相似文献   

12.
关于执行工作改革的若干思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近年来,随着我国司法改革的全面推进,执行工作改革也在全国法院系统普遍展开。这一方面是改变“执行难”、“执行乱”之痼疾的迫切需要;另一方面是把执行工作同审判工作一样,纳入公正与效率的法治轨道。中共中央(1999)11号文件的发布和最高人民法院五年改革纲要的贯彻实施,无疑为执行工作实现全方位的改革指明了方向。然而,理论的匮乏,成为困扰执行改革的首要因素。要根本扭转执行工作低效的局面,实现执行改革作为一项长期工程走科学化、规范化之路,执行理论的构建已成为迫在眉睫的任务。执行领导体制的创设论及执行改革,…  相似文献   

13.
关于司法改革的十三项建议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改革开放以来 ,影响人民法院的权威和法律的权威的严重社会问题是“裁判不公”及“执行难”。造成“裁判不公”及“执行难”的原因 ,在于“地方保护主义”、“行政干预”和“司法腐败”。“地方保护主义”、“行政干预”和“司法腐败”的根源在于现行司法体制。现行司法体制是符合单一公有制和计划经济体制要求的 ,却不能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要求。单靠法院系统内部的小改小革 ,不可能真正解决“裁判不公”和“执行难”问题。必须按照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要求 ,对现行司法体制作重大改革。应此之弊 ,特提出树立法院和法律的权威的…  相似文献   

14.
周继军 《政府法制》2013,(28):48-49
南于整个社会的法律意识不高、社会诚信制度缺失、财产监管制度不健全等诸多因素的影响,法律文书生效后当事人自行履行率低。约一半以上的生效法律文书要靠人民法院强制执行。执行工作承受的压力因此成倍加大.“执行难”问题客观上依然存在。基层法院如何破解“执行难”问题?笔者认为,当前,司法实践中主要应从以下几个方面考虑:  相似文献   

15.
“执行难”的原因与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冠志霞 《河北法学》2002,20(3):148-150
市场经济体制与司法体制的不完善 ,加上人们对执行工作的认识偏见是造成执行难的主要原因。克服“执行难” ,需要各级党委、人大加强领导和监督 ,社会多方面共同参与 ,运用政治、经济、法律、行政、教育等手段 ,综合治理和改善执行环境。如此 ,才能使执行工作走出“执行难”的困区。  相似文献   

16.
执行难一直是困扰各级法院的迫切问题。执行救助制度有利于构建和谐社会的利益平衡机制,缓解执行难的局面,提升法院的司法公信力。任何制度革新,前提和基础都是理念重构。目前在我国法院执行工作中比较盛行的是生存权优先于债权,即限制债权人利益,保护债务人基本人权的立法理念,在保护被执行人和申请执行人生存权上失去了平衡,带来了诸多法理困惑,造成了执行难的局面,对司法公信力和司法权威具有很重要的影响,对构建和谐社会形成了严峻挑战。我们可借鉴美国法律至上、社会保障的立法理念,树立保护债权人利益的实现为先,而后注重当事人基本生存权的保护这样一种执行理念,以期适应当前司法工作的现状,最终化解社会矛盾,维护社会的稳定。  相似文献   

17.
司法责任制视角下的错案刑事追责机制构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司法责任制涵盖司法权运行机制、司法监督和管理、司法人员职责和权限、司法责任的认定和追究、司法人员的履职保障等内容.现行错案责任追究和错案检察机制的效果应当在司法责任制背景下重新进行检视.通过对错案刑事追责的实证分析,发现检察机关办理司法工作人员职务犯罪时遭遇“发现难、立案难、取证难、处理难”等困境.解决之道在于明确冤错案件认定标准、强化执行监督和控告申诉检察、提高渎职侵权犯罪侦办能力,根本出路在于健全完善司法责任制度.  相似文献   

18.
我国1991年颁布的民事诉讼法没有将债权作为财产,除了在第二百二十一条、第二百二十二条对被执行人存、收入的执行作了规定之外,并没有关于执行债权的一般定。随着司法执行实践的发展,最高人民法院逐步在《关适用民事诉讼法若干问题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关于人民法院执行工作若干问题的规定(试行)》(以下简《规定》)中对债权的执行问题作出较为具体的操作性规。而关于被执行人对第三人债权的保全,目前除了最高人法院的两项批复之外,尚没有其他可操作的规范。为解决执行难”问题,尚须探讨债权保全制度。被执行人债权保全制度的含义及…  相似文献   

19.
我国关于保障民事执行的基本法律除民事诉讼法外,还有刑法的规定。执行工作实践证明,执行中没有用准、用足刑法保障民事执行方面的条款,导致惩治犯罪不力,成为造成“执行难”的一个重要原因。为了从根本上解决“执行难”问题,许多学者提出了诸如建立执行法院、重构执行管辖制度等设想,目的是在人财物方面实现法院的独立,进而摆脱司法的地方化和行政化,摆脱当前执行工作受制于人的不利局面。本文试图通过探讨刑法对民事执行的保障,从一个侧面寻找解决“执行难”的良策。  相似文献   

20.
多年来,案件“执行难”作为法院工作中十分突出的问题,一直受到社会的广泛关注。经过持续努力,近年来“执行难”问题得到了一定程度的缓解,但由于大量中止执行和发放债权凭证案件的存在,使相当一部分执行存案从明显走向隐蔽,案件实际执结率未有本质上的提高,执行形势仍不容乐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