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孟庄 《人民公安》2007,(4):11-12
据《南方都市报》报道,1月16日,广州市召开政法工作会议部署今年工作,广州市委副书记、政法委书记张桂芳在做工作报告时指出,去年广州的“两抢”案件和飞车抢夺案件大幅下降,群众感觉到比较安全。但他同时指出“,虽然广州资讯和媒体业为经济社会发展起到了重大的作用,但也造成一些治安问题被迅速扩大化。”“媒体造成治安问题扩大化”,您对这一观点有何看法?  相似文献   

2.
何必 《人民公安》2007,(4):12-12
据《南方都市报》报道,1月16日,广州市召开政法工作会议部署今年工作,广州市委副书记、政法委书记张桂芳在做工作报告时指出,去年广州的“两抢”案件和飞车抢夺案件大幅下降,群众感觉到比较安全。但他同时指出“,虽然广州资讯和媒体业为经济社会发展起到了重大的作用,但也造成一些治安问题被迅速扩大化。”“媒体造成治安问题扩大化”,您对这一观点有何看法?  相似文献   

3.
据《南方都市报》报道,1月16日,广州市召开政法工作会议部署今年工作,广州市委副书记、政法委书记张桂芳在做工作报告时指出,去年广州的“两抢”案件和飞车抢夺案件大幅下降,群众感觉到比较安全。但他同时指出“,虽然广州资讯和媒体业为经济社会发展起到了重大的作用,但也造成一些治安问题被迅速扩大化。”“媒体造成治安问题扩大化”,您对这一观点有何看法?  相似文献   

4.
一 问题的提出 市场经济与廉政建设是统一的关系还是矛盾的关系?廉政建设是应当抵制市场机制还是应当利用市场机制?这是我国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亟待回答的一个问题。 近年来,在宣传理论界有一种十分流行的观点,认为市场经济与廉政建设是“二律背反”的,不  相似文献   

5.
在《毛泽东思想基本问题》国际战略与外交方针一章的编写过程中 ,遇到一些问题 ,那就是在60年代 ,毛泽东为什么提出“第二中间地带”的观点 ?“第二中间地带”的观点在当时中国外交中起了什么样的作用 ?如何看待60年代中国外交战略策略方面的不同见解 ?为什么说 1 969年是中国调整对外战略的转折点 ?我愿就这些问题谈一些看法 ,与大家共同探讨。  一、“第二中间地带”观点的由来及其作用  最初的“中间地带”观点 ,是毛泽东在 1 946年 8月 ,同美国安娜·路易斯·斯特朗的谈话中提出的。他当时针对美国散布的反苏战争的流言 ,指出“美国…  相似文献   

6.
在教学中,常常有学生提出这样的疑问:为什么明知资本输出是帝国主义对其他国家进行掠夺和剥削的重要手段,我们还要引进外资?这不是“引狼入室”吗?对这个问题,我们要学会用辩证唯物主义对立统一的观点全面看待。毋庸置疑,外资作为一种资本输出,是由于垄断资本家在国内社会资本高度集中造成投资场所受到限制的情况下,将国内相对过剩的资本输出到国外去,其目的是为了获取高额利润,因而带有很大的剥削性质。但是,仅仅看到这一点就害怕起来,就显得有些“草木皆兵”了。我们之所以引进外资,是由于外资还有对社会主义建设有利的一面。  相似文献   

7.
民族地区经济发展的关键在哪里?怎样才能加速民族地区经济的振兴?这是新时期民族地区面临的一个重要问题。本文试就此作一些探索,以期引玉之效。 一、变单纯“输血”为着重增强“造血”机能是民族地区经济发展的必然趋势 “输血”与“造血”都是一种形象化的比喻。“输血”与“造血”观点的提出,与民族地区经济发展的内在联系密不可分。民族地区的经济大体上要经历脱贫、起步、振兴三个阶  相似文献   

8.
中国共产党宗教理论 宗教政策的历史回顾和考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共产党是否一直以“鸦片论”作为认识宗教的圭臬、对马克思主义宗教观的标准理解和制订宗教政策的基本依据? 这是一个事关中国共产党的宗教理论和宗教政策的重大原则问题。要回答这个问题,需对中国共产党的宗教理论和宗教政策进行一番历史的回顾和考察。 中国共产党的宗教理论和宗教政策,是以马克思列宁主义的宗教观为指导的。 那么,马克思列宁主义对宗教的基本观点是什么?中国共产党又怎么理解马克思列宁主义对宗教的基本观点呢?可以说,主要有两条。  相似文献   

9.
<正> 引言许多研究价值问题的同志,把“‘价值’这个普遍的概念是从人们对待满足他们需要的外界物的关系中产生的”这个瓦格纳的观点,错当成了马克思的观点。这一失误暴露了这些同志在使用价值概念和价值概念上的混淆,这种混淆是由于缺乏对马克思的价值学说的深刻理解而造成的。把瓦格纳的观点当成马克思的观点的同志,将商品价值排除在马克思主义哲学之外。他们认为,商品只具“商品价值”,而没有“哲学意义上的价值”。“哲学意义的  相似文献   

10.
近几年,变“应试教育”为“素质教育”的呼声日甚一日,显然,素质教育已不仅是教育改革的大事,也是全社会关注的话题。然而,素质教育的内涵到底是什么?又如何实施素质教育?对此,各种不同观点见仁见智,有的甚至争执不下。为给大家提供一个讨论和发表意见的阵地,为有关决策部门提供一些参考性意见,本刊从这一期起开辟“素质教育纵横谈”专栏。欢迎关注这一问题的各界读者朋友、政协委员来稿来信,谈谈您的看法。  相似文献   

11.
社会主义商品生产的基本规律是什么?应当用什么经济范畴来表现?这是一个尚未解决而有待深入研究的问题。最近韩志国同志撰文认为,如果不是对价值规律作静态的分析,“在现实的经济运动中,价值规律就是商品生产者追求剩余价值的规律”。这个规律也“就是社会主义经济运行的基本规律”。(见1986年10月5日《经济学周报》第2版)我认为,这个观点是不能成立的。现就这一问题谈点看法,以供商榷。  相似文献   

12.
<正> 在关于社会主义若干问题的学习中,社会主义发展的漫长性和曲折性问题为新增内容,也是一个重要内容。不少人认为“社会主义代替资本主义是一个漫长的历史过程”,这一观点提得好,它既有利于我们克服急躁冒进情绪,又有助于克服所谓“共产主义渺茫”的思想。但在宣传这一观点时,也有一些问题须引起我们的思考:①社会主义代替资本主义是一个漫长的历史过程,这是意味着创立极高的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是一个漫长的过程,还是意味着社会主义制度由不成熟到很成熟是一个漫长的过程?  相似文献   

13.
中国传统哲学有没有自己民族化的逻辑范畴理论,是否只是重伦理政治而轻逻辑思辩,只有“经注经解”而无逻辑体系呢?近年人们开始注重直接“从逻辑的一般概念和范畴的发展与运用的观点出发”,来研究中国传统哲学发展的历史规律,这是不是“套用西方哲学模式”,必然会“回到黑格尔”呢?这是当前哲学史工作者十分关心而又关系到如何把马克思主义哲学同中国传统哲学相结合的重大问题。  相似文献   

14.
在上期的卷首语中,我们提出了“推进思想理论期刊市场化”的观点,得到不少积极回应。也有同志提出问题:思想理论期刊的市场究竟有多大?这是一个必须回答的问题。因为《人民论坛“》走向市场”存在多种选择,如果说我们所选择的这个方向没有市场,或者说市场没那么大,那么“市场化  相似文献   

15.
现在,知识和知识分子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的重要作用和地位,已为大多数人们所理解和承认。追求知识成了一种社会时尚和许多青少年的人生目标之一。在这样的情况下,有的读者来信询问,应怎样理解和讲清“实践出真知”的道理。为了理解这个观点,下面着重说明三个问题: 1、才能究竟从何而来? 毛泽东从认识来源于实践这一基本观点出发,曾经尖锐地批判了所谓“生而知之”的天才论,阐明了马克思主义关于“天才”问题的基本观点。他指出,天才即才能问题,是属于知识的范畴。所谓天才,无非是比较地聪明一点,  相似文献   

16.
远古时代,中国人是否航入南、北太平洋,蹬上了太平洋洲与南、北美洲?最早应为何时?什么原因促成了这些艰险的远航活动?那时人类所掌握的船具航术是什么?走的又是太平洋上的哪些区域,其证据何在?这就是自1761年法国学者岐尼首先提起,历二百余年至今的“扶桑之争”及其新发展的“石锚之争”。现将近期国内史学界的讨论文章,以及台湾和澳大利亚学者的两部专著,综述介绍如下。一、关于否定美国近海内所发现的“石锚”及太平洋各国发现的中国文物为古代中国人东渡美洲所遗“物证”的观点持这一观点的同志,主要围绕石锚属性、交往  相似文献   

17.
一、怎样理解阶级斗争在“一定范围”存在? 党的六中全会通过的《决泌》指出:“在剥削阶级作为阶级消灭以后,阶级斗争不是主要矛盾。由于国内的因素和国际的影响,阶级斗争还将在一定范围内长期存在,在某种条件下还有可能激化。既要反对把阶级斗争扩大化的观点,又要反对认为阶级斗争熄灭的观点。”这一段话,既是对阶级状况的估计,又是我们坚持阶级斗争的方针,符合我国的实际情况,是非常正确的。那么,什么是“一定范围”?为什么《决议》要写“一定范围”?《决议》指出:“必须正确认识我国社会内部大量存在的不属于阶级斗争范围的各种社会矛盾”。这就告诉我们  相似文献   

18.
政体,就是国家政权的组织形式。长期以来,政体问题实际上是一个理论禁区。特别是在“文化大革命期间”,在国家问题上,只能讲国家是阶级专政的工具,不能讲国家政权的组织形式即政体问题。“文化大革命”是我国当代史上的一个重大事件。这一事件在我国政治上造成的重大变化之一,是摧毁了社会主义民主。林彪、江青等人妄图取消社会主义的共和制,建立他们的专制独裁统治。从政治学的角度看,可以说,林彪、江青等人妄想建立的是“社会君主政体”(即打着“社会主义”旗号的“君主政体”)。在马克思以前的社会主义学说史上,除了象傅立叶这样一些不谈政体问题的空想社会主义者外,关于未来社会的国家政体问题,有两种观点是值得注意的,一种观点以温  相似文献   

19.
由于新的科技革命的不断深化,使社会生活的一些深层次领域不断受到冲击,这其中,也使伴随着科技发展而产生的伦理道德冲突,日益尖锐起来。那么,究竟应当如何正确对待科技革命中的伦理道德问题呢?看来,在这方面,人们是曾经产生过各种片面性的。“卢梭主义”与“技治主义”便是两种极端观点的代表,而且直到目前,这两种观点仍然死死地束缚着人们的头脑。在我看来,我们应当从这种形而上学的思想方式中走出来,如实地把伦理道德因素看作是科技革命中的一种机  相似文献   

20.
据《南方都市报》报道,1月16日,广州市召开政法工作会议部署今年工作.广州市委副书记、政法委书记张桂芳在做工作报告时指出,去年广州的“两抢”案件和飞车抢夺案件大幅下降,群众感觉到比较安全澧他同时指出。“虽然广州资讯和媒体业为经济社会发展起到了重大的作用,但也造成一些治安问题被迅速扩大化。”“媒体造成治安问题扩大化”,您对这一观点有何看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