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71 毫秒
1.
今年43岁的钟辅鹏是重庆煤炭集团永川煤矿掘进四队队长.他在掘进一线摸爬滚打了25个春秋。火热的矿山生活给了他火一般的工作激情,党组织的关心培养坚定了他服务矿山的无私情怀。在他的带领下,掘进四队已连续21年实现安全生产.没有发生一起重伤以上事故.连续10年每年超掘进尺500米以上.多次刷新永荣矿业公司掘进记录.职工经济收入也居全矿之冠。  相似文献   

2.
《工友》2009,(7):1-1
湖北竹山县楼台乡官坪村农民工王荣高,因赴山西打工致伤,已经获得工伤赔偿。他想到曾在某保险公司投了“意外伤害险”,便找出投保单,到保险公司申请赔付。但保险公司答复:“煤老板已经赔给你了,这属于免责范围。”这位农民工一头雾水:这意外伤害险不是白投了?  相似文献   

3.
刘禄祥,一名普普通通的煤矿工人,一张黑黑的脸膛.瘦弱的身躯,斯文的样子.让人很难把他与那些生龙活虎的煤矿工人联系在一起。然而,就是这样一个不起眼的小人物.一名掘进队的队长,却用他的勤劳和智慧征服了煤矿,成为煤矿的领头人,成为重庆永川煤矿成立以来第一个荣获全国“五一劳动奖章”的矿工。  相似文献   

4.
《重庆工运》2006,(6):17-19
我们公司是一个有40年历史的国有建筑施工企业,企业农民工常年保持在6000多人,已占企业总人数的80%以上,公司根据农民工的实际.结合围有企业原有的一些好的管理方法,学习借鉴了广厦重庆一建公司的“四好”经验,从建立和谐劳动关系出发,逐步摸索出了用“企业化、系统化、人性化、规范化”的“四化”工作方法管理和教育农民工的新路子,取得了企业、农民工双赢的效果。“四化”作法是:  相似文献   

5.
一名仅有初中文凭的川籍农民工,工作之余经常帮助工友维权,维权的艰辛让他备感压力;为了让更多的人理解关爱农民工,他克服种种困难,以自己14年来的苦泪人生和打工经历作为主要素材,历时17个月,创作出了45万字反映农民工原生态艰难打拼生活的巅峰之作——《中国式民工》,作品上网后,便引来包括著名作家海岩在内的近百万网民的关注和热评,称他为不折不扣的农民工“代言人”,为此,他还走进了央视“实话实说”和“凤凰卫视”。  相似文献   

6.
富士康的“十二连跳”引起了社会对新生代农民工的特别关注,也导致了一个关于新生代农民工“三高一低”著名论断的产生。  相似文献   

7.
《工友》2007,(12):43-43
先后以免费性家教,认乞丐为干爹等极具轰动性的事件进入公众视野的珠海斗门区政协委员、地产商人贾永清近日再出高招,在第20个世界“防艾日”来临之际,他将旗下的一招待所辟出专门的房间建设“农民工性福之家”,十元一晚为农民工提供爱巢,凡有当地务工证、携结婚证的农民工夫妻可以大大方方住进低于成本价的招待所。  相似文献   

8.
一个家境贫困的衣家小子,身揣80元钱,闯荡都市,凭着自己的勤奋努力和憨实敬业成了一名电工;几年后,在人才济济的北京他站稳了脚跟,不仅承揽到了奥运会主场馆“鸟巢”的电气安装工程;而且,他的人生故事还将被搬上庆祝新中国成立60周年献礼励志大片《暴雨将至》,更让人没有想到的是,他还被导演指定主演他自己。于是他被网友们称为“王宝强第二”和2008年度最“牛”的农民工。那么,这名最“牛”的农民工到底是谁?他又有着怎样的传奇经历?  相似文献   

9.
桑坤 《农村青年》2007,(8):52-54
凭着“踏踏实实做事,本本分分做人,无论身在何处,都可干出好成绩”的打工理念,他从年薪不足万元到年薪7万元;从普通农民工到厂长、共产党员;从被拖欠工资到为农民工讨回公道,被众多的打工者尊称为“好大哥”……十年打工,苦乐人生,风雨相伴,他用农民工特有的勤劳、执著和热情感动了浙江,被评为2006年度“和谐中秋——浙江省十大最感动你的民工”。他就是  相似文献   

10.
中央提出要把解决符合条件的农村转移人口在城镇落户和就业作为重要任务,各地政府也纷纷出台了放宽农民工落户城镇“门槛”的政策。农民工多年的心愿看起来就要真正实现了:现在只要“符合条件”,只要自己愿意,农民工就可以脱胎换骨变成“城里人”了。  相似文献   

11.
这段时间,农民工成了“香饽饽”。东南、华南等地的企业带着“高薪”、开着大巴。长途跋涉奔赴安徽、江苏、河南、湖北等地迎接农民工。而在这些劳务输出大省,政府和企业出台多重措施“挽留”农民工。据说,西部重庆的官员更是肩负重任:“设法把那些回家过年的农民工截留一部分,能留多少就留多少”。  相似文献   

12.
罗伟  鲍坤 《工友》2008,(10):40-41
刘修康,他曾是民工,多次遭受不公正待遇。为了维权,他自学法律,成为民工中的“法律通”。当民工兄弟遭遇侵害时,他挺身而出,用法律武器为他们讨还公道。他还开办了农民工维权服务中心,免费为伤残农民工打官司。  相似文献   

13.
杨阳 《农村青年》2008,(1):42-43
2007年11月12日,在浙江省慈溪市胜山头村近百名党员参加的村党总支换届选举中,来自河南省郸城县的王永全满票当选为村党总支委员,他成为浙江省第一个进入村级党组织班子的外来党员。这几天,王永全成了当地的名人,浙江省内外媒体争相采访。 一名在异乡打工的普通保洁员,满票当选村党总支委员,这不仅仅是他个人人生经历的一次嬗变。像他这样已经进入打工所在地“上层政治”的农民工正日渐增多,这是基层政治文明照在打工者身上的曙光。  相似文献   

14.
“昨日9:30.2013年全国工会就业援助月活动启动仪式在筑城广场举行.24000余人应聘.达成用工意向5662人。招聘会首日有超过三分之二的农民工选择省内就业。”(2013年2月20日《贵阳晚报》)超过三分之二的农民工选择省内就业.传出可喜信号。越来越多的农民工在家门口就业.是所在地区经济和社会综合发展进步的一个标志。俗话说:“远走不如近爬”.“在家千日好,出门事事难”。如果能把更多的农民工留在家门口就业.无疑是一举数得的大好事。  相似文献   

15.
《中国工运》2009,(5):57-58
龚新智在《理论前沿》2000年第6期撰文认为,自2008年6月以来,特别是在金融危机爆发后,相当一部分农民工陆续返乡还家。面对农民工“回流”,我们既不能有紧张的情绪,也不能等闲视之、听之任之,应当理性面对、高度重视。(一)“回流”具有两面性,必须辩证看待。1.从利好因素来讲,主要有三个方面:一是弥补了农村劳动力不足,二是汇聚了发展要素,三是激活了发展思路。  相似文献   

16.
刘鹏 《农村青年》2011,(2):54-54
年末岁终,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部长尹蔚民在年终工作会议上“发飙”:“打工挣钱,天经地义!任何一个企业都不能拖欠农民工工资,你拖欠工资就没有良心,良心何在?!我希望今年不要再出现这个问题。”  相似文献   

17.
何家票 《时代风采》2014,(15):26-27
在案子结束后,熊智明专程来到云南省总工会,他说“在最困难的时候,是云南省总工会给了他们信心,有云南省总工会这个‘娘家人’的后盾。他们从来就没放弃胜诉的希望。”在离开省总工会前。熊智明还提出了一个心愿:“通过这个案子。我感觉到‘娘家人’就是不一样,我现在已经退休了,如果省总工会有需要。我愿意义务为权利受到侵犯的农民工去服务,只有大家共同参与到这个活动中来,这个社会才和谐。”  相似文献   

18.
赵雄丽 《时代风采》2009,(12):20-21
听说张文汉(化名)追讨农民工工资的事情有了眉目,手机打过去,却没有人接,终于有人接了,却不是张文汉,静默五六秒后,响起一个警惕的男声:“张文汉不在,有事我可以转告。”  相似文献   

19.
彭冰 《工友》2006,(1):6-8
2005年9月14日一大早,从湖北到东北打工多年的农民工王晓桥,走进了吉林省松原市扶余县总工会的办公室。一个月前,王晓桥带领20多个在扶余县打工的同乡兄弟自发要求成立农民工工会,今天,他正式来“找组织”确认身份。  相似文献   

20.
《农村青年》2007,(1):54-55
说了身体,再来说说工作。东南沿海闹了几年“用工荒”;今年看来仍不会明显缓解。有消息说:直到去年年底,珠江三角洲、长江三角洲和环渤海湾地区三大沿海制造业基地仍然普遍面临普通农民工供过于求,有专业职业技能的农民工严重短缺的供求矛盾。而在许多地方,普通农民工也很短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