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傈僳人常说:"歌不唱不行,酒不喝不得;歌因情而唱,情因酒而生."说到酒,不能不说傈僳人钟爱的"侠拉"(怒语,意为肉酒).在怒江峡谷一带有个不成文的规矩,那就是:一旦你喝下傈僳人敬上的大碗"侠拉",你就成为了他们真正的"嘎雀"(朋友).如果你推诿不喝,那便是瞧不起他们,当然也就不可能成为"嘎雀".  相似文献   

2.
当你进入新平彝族傣族自治县所辖的漠沙坝、戛洒坝时,一定会被那奇妙的傣族支系花腰傣人的歌声所吸引。生活在芳草萋萋的哀牢山下、红河岸边的傣族支系———新平县花腰傣人,据2001年末统计有人口41020人。花腰傣人能歌善唱。他们的歌唱形式主要有独唱、对歌、赛歌等。其唱法有“说络”(放声歌唱)、“唤哈”(吟唱)和“哎滚歹”(唱挽歌)。歌唱的内容有古老的叙事长诗、生产生活习俗歌、婚姻爱情组歌和即兴而歌。歌唱,是花腰傣人最为喜爱的娱乐活动。他们上山放牧、割草、砍柴要唱;下田劳作、田头地尾小憩也要唱;夜幕降临后他们来到寨脚万年青…  相似文献   

3.
无字的情书     
我国许多少数民族都有以歌传情、以歌定终身的习俗,然而,世居于云南省德宏傣族景颇族自治州的景颇、傈僳等民族,虽为能歌善舞的民族之一,山歌他们唱,恋爱他们谈,但是他们最终不是以歌定情,而是用独特的“绿叶传情”等求爱方式来表达男女婚恋情爱。这种传递爱情的“绿叶信件”,被世人称为“无字的情书”。景颇族青年男女经过一段时间的相识相恋后,开始用绿叶包实物来传达感情信息。这种用芭蕉叶或宽大绿叶包裹实物以传递信息的特殊“信件”,成为民间地道的“实物信”。景颇话称为“送木卓种会”,即恋爱信之意。这种无字的绿叶“情…  相似文献   

4.
喝酒吗?如果是男爷儿们,可别说不会。每三个中国人中就有一个酒民,男爷儿们好意思说不会喝酒?连外国人都说中国人喝“疯”了,你一个男爷儿们硬说自己不会喝酒有谁相信?咱们中国的确是个“酒国”“,喝酒疯”是老祖先传下来的。当然,我们现代人不仅继承了老祖先的传统,而且把它发扬光大了。外国人总不理解我们中国人的酒中疯狂,说明他们不了解中国的国情。就这文化、这环境、这习惯,不“疯”才怪。很早很早的时候,我们的老祖先大禹品尝到一种特殊的饮品,其味芳香,荡神惑意,于是惊曰:国之祸也!被大禹视为“国之祸”的饮品便是“酒”。大禹“遂…  相似文献   

5.
荆楚酒论     
陈昆满 《理论月刊》2005,(12):128-129
酒,是人们日常生活中的朋友,现代著名人艾青曾深刻地吟唱出酒的本性与饮酒的哲理:“她是可爱的,具有火的性格,水的外形/她是欢乐的精灵,哪有喜庆,就有她光临/她真是会逗,能让你说真话,掏出你的心/她会使你忘掉痛苦,喜气盈盈/喝吧,为了胜利;喝吧,为了友谊;喝吧,为了爱情/你可要当心,在你高兴的时候,她会偷走你的理性/不要以为她是水,能扑灭你的烦忧,她是倒在火上的油/会使聪明的更聪明,会使愚蠢的更愚蠢。”酒何时产生,是谁发明,难以定论。《说文》写道:“古者仪狄作酒醪,禹尝之而美,遂疏仪狄,杜康作秫酒”。仪狄何许人也?《战国策·魏策》说…  相似文献   

6.
马剑 《中国保安》2014,(7):36-38
“你说毛队长啊,他呀,这个人有点严肃,很少笑。”“队长是个说话很随和的人!”“毛队长能喝点酒,但一喝就脸红。”  相似文献   

7.
画蛇添足     
楚有祠者,赐其舍人巵酒。舍人相谓曰:“数人饮之不足,一人饮之有馀。请画地为蛇,先成者饮酒。”一人蛇先成,引酒且饮之,乃左手持巵,右手画蛇,曰:“吾能为之足。”未成,一人之蛇成,夺其巵曰:“蛇固无足,子安能为之足?”遂饮其酒。为蛇足者,终亡其酒。——《战国策·齐策二》〔译文〕(简体字) 楚国有个祭祀的人,祭完之后,赏给手下办事的人一杯酒。他们互相商量说:“几个人不够喝,一个人喝还有余。大家在地上  相似文献   

8.
国人自古就有“无酒不成席”的说法,套用时下流行的一句话来形容:人们喝的不是酒,而是感情。诸如“感情深,一口闷;感情浅,舔一舔”、“酒逢知己千杯少,能喝多少是多少”……在这种酒文化的熏陶下,公务接待、亲友聚会、职场交往都离不开酒。而劝酒与逼酒似乎又是酒文化中不可或缺的部分,酒桌上盛行的是“酒不喝醉,感情未到位”、“酒不喝深,办事不放心”,有报道说深圳市消委会去年公布的十大消费陋习中,“过分劝酒逼酒”的不良酒桌文化就名列其中。  相似文献   

9.
我看怒江人     
杨世光 《今日民族》2004,(11):64-66
怒江大峡谷的特有民族是傈僳、怒、独龙三种民族,我在那里有几个属于这三个民族的朋友,多是文学之友,有年长的,有年轻的,有同龄的。好多年前我曾在姓邓的傈僳族州长家里做客,他是个豪爽的汉子,虽然当着不小的官却待朋友特别平等和真诚,我回昆明时他邀我坐他的车并一直送我到我的家中,至今我还不时地想着他。我在他家喝过傈僳人特殊待客方式的同心酒,两人各用一只手端起同一碗酒斗着紧贴一起的嘴一气喝光,酒是泡制而非酿制的包谷酒,喝时不辣而舒服,却有十足的后劲使你晕乎乎站不住,但我觉得不是酒醉了我而是傈僳友情醉了我。我发现这里的傈僳…  相似文献   

10.
思之 《当代建设》2003,(4):15-15
很惊骇地看了一篇报道,一个少女被歹徒强暴后,不向人呼救,不选择逃跑,竟然选择了死亡,她还从容地喝下安眠药再喝农药。事先她与歹徒还认真讨论死后怎么处理,歹徒说:“你死后我就把你埋在这个院子里,”女孩从容答道:“我喜欢有草的地方,你一定要把我埋得深一些。”说话间,两人便真的来到院子中间,他们先是选了院子的一角,因为那里长满了荒草,歹徒说:“既然你喜欢有草的地方,你就帮我把这些草拔掉吧。”女孩不声不响但极其认真地拔掉了一人见方的杂草。以后又看歹徒一锹锹地为自己挖坑。女孩死后歹徒果真一层土一层水地把她埋得结结实实。这个…  相似文献   

11.
△富强和陈伯林都对我们说,当一天忙完了,就会习惯地倚在窗前,看窗外天上那一轮皎洁的月亮,那一片嫩黄的故乡。他们还说,老华侨想家了,就到中国餐馆里喝老酒。那“美丽宫”三个方块字比酒更浓,只要看一眼就醉了……  相似文献   

12.
如果人们只追求高薪与政府职位,是非常危险的。如果你认为自己的劳动是卑贱的,那你就犯了一个巨大的错误。罗马一位演说家说:“所有手工劳动都是卑贱的职业。”从此,罗马的辉煌历史就成了过眼云烟。亚里士多德也曾说过一句让古希腊人蒙羞的话:“一个城市要想管理得好,就不该让工匠成为自由人。那些人是不可能拥有美德的,他们天生就是奴隶。”今天,同样有许多人认为自己所从事的工作是低人一等的。他们身在其中,却无法认识其价值,只是迫于生活的压力而劳动。他们轻视自己所从事的工作,自然无法投入全部身心。他们在工作中敷衍、得过且过,而将…  相似文献   

13.
聚焦罗大佑     
“我来唱一首歌古老的那首歌。我轻轻地唱,你慢慢地和……”──罗大佑《闪亮的日子》第一次听到罗大佑的名字和他的歌是在大学里。在20世纪80年代的大学校园,迷恋罗大伤是一种“病”。而后伴随着那一代大学生的成长和融入社会,十几年间,这种“病”于默默无声中传染蔓延。常常,看到素昧平生的人们,就因为“罗大信”这个名字,在仓促人潮中知己相认。 而罗大佑始终活在歌里,离我们很遥远。 罗大佑带给大家的东西很多,其中有不少是隽永哲理。 听罗大佑的歌能明显感受到新旧两代人观念的变化。那时的人会想2000年时自己会是什…  相似文献   

14.
有些人唱一首歌出名,有人只能唱某一类歌,而刘欢能够唱各种各样的歌,并且都能唱出味道。《北京人在纽约》、《好汉歌》、《弯弯的月亮》……在风格上是那么地不同,他却都能唱得那么动听。有人说刘欢唱每首歌都要“改编”,加入个人的理解;有人说刘欢唱歌比较“文化”。听说他一直在大学里任教。我想点出刘欢,请他走出光环,谈谈他的音乐,谈谈他的歌。  相似文献   

15.
尔雅 《中国保安》2005,(14):50-52
认识龙彪是在一次比较正式的宴会上,当时朋友介绍他的身份是深圳某保健服务有限公司董事长。与周围西装革履的人不同,龙彪穿着一套红黑相间的休闲服,显得特别另类和精神。后来,龙彪给我敬酒,旁边有人说他会少林功夫,我自然不信,大家起哄说:“那就当场给你演示一下!”我开玩笑地说:“好啊,不然这酒我就不喝了!”众人又劝,龙彪推辞不过,当场一个漂亮的后空翻,跟着一个劈叉,动作轻盈敏捷,一看就是有功夫在身的人,所有在场的人都看呆了,然后大家报以热烈的掌声。后来我得知,龙彪的确来自河南省嵩山少林寺,他在那里呆了13年,后还俗下山,独自一人…  相似文献   

16.
做人的资格     
其实我本没有写这篇文章的想法,主要是因为“做人的资格”很难尽数表达深刻,以至于有诱人偏激的嫌疑。可我仍然写了,而写的真正缘由来自一个让人有些不可思议的故事。故事是这样的:美国科罗拉多州有一名男子持枪抢商店,他用枪顶着店员的头,逼着店员把现金都装进他预先准备好的布袋里。就在他准备离开的时候,突然发现有一瓶他喜欢喝的酒,于是就要求店员将这瓶酒也装进袋子。可这个店员坚决不干,双方在紧张的气氛中对峙了好一阵子,劫匪大发雷霆,暴跳着问:“不就一瓶酒吗?钱都没了,还要它干什么?”店员说:“看上去,你还不到21岁,州法律规定要年…  相似文献   

17.
嗡嗡 《小康》2009,(4):82-82
曾经,很多人都渴望成为一只飞翔的鸟。如今,很多人只成了一个行色匆匆的普通人。一九九二年,当丁武压着嗓子第一次唱出“菊花古剑和酒”时,这个世界就不一样了。可以说,那是时代的力量,或许也可以说,那只是很多听摇滚的人的错觉。  相似文献   

18.
“舞低杨柳楼心月,歌尽桃花扇底风”是晏几道《鹧鸪天》中的名联。对于“风”字的释义,许多注家感到棘手,他们或是回避不作注,或是解释不正确。如胡云翼《宋词选》:“说风尽,也就表明唱的回数太多了”,把“风”字解释为扇子扇起来的风。沈祖棻在《宋词赏析》中说“是指悠扬宛转的歌声在其中回荡的空气”。歌声停了,风或空气也歌尽了,这在逻辑上是说不通的。  相似文献   

19.
正铁锅,山柴,猛火,羊肉,村厨,原生态爆炒,香味顿时飘满了林玉屯。两大桌人,满满当当。七弟,是留守家里的“家主”,回到老家,就得听他的。他说,今晚不喝你们那些高度酒,就喝家里酿的玉米酒。我和三哥六弟八弟都说好,除夕家宴,就喝家酒!我们兄弟定了,九叔黄武装、堂哥韩辉以及堂弟韩宪、显忠、显烨等人自然也听  相似文献   

20.
苗族,是一个喜歌善唱的民族,歌如瀚海。他们既擅长于即兴编唱,以抒发和交流感情;更具有惊人的记忆,随时可以用歌,来阐述人类起源,社会演变,以及解释天文地理等等。这除了靠口口相传,代代相传而外,居住在施秉、黄平等地区的苗族中,还有一根奇妙的“歌棒”。当他们在唱那首上万行,号称“三天三夜(七天七夜)”也唱不完的《苗族开亲歌》时,歌手们往往巧妙的带着歌棒,当酒席场上对唱中,偶有所忘,不知如何应对时,白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