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近年来,义乌市北苑街道以建设工业重区、经济强区、城市新区为目标,努力打造“实力北苑、精品北苑、和谐北苑”,经济社会等各项事业取得了快速发展。在工业开发和发展经济中,大量土地被征用,大批农民失去土地,在此过程中,不可避免地触及到农民的切身利益,如何解决“三农”问题成为重中之重。因此,妥善解决好失地农民的生活保障,既是我们必须面对的现实问题,更是各级党委政府义不容辞的责任。一、妥善解决好失地农民的生活保障随着工业开发和城市化推进,大批农民失去了赖以生存的土地。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在城市化推进过程中贡献最大的是农民,…  相似文献   

2.
论失地农民社会保障的问题与对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城市化进程中,农村集体土地被大量征用,大量农民成为失地农民。妥善安置失地农民,是我国社会发展中一个不可忽视的问题。本文就此探讨了目前失地农民面临的困境,分析其深层原因,并进而对保障失地农民利益提出了有针对性的建议。  相似文献   

3.
张强 《北京观察》2004,(3):12-14
解决失地农民问题刻不容缓 在城市现代化和郊区城市化的迅速发展中,失地农民的问题越来越突出.这就是,在城市开发、绿化等建设中,大量耕地、宅地和乡镇企业用地被征用.原有集体土地被征占的农民,需要得到合理补偿和安置,能够继续安居乐业.1998~2003年上半年,北京市各类建设项目征(占)地总量1.8万公顷;到奥运会之前,每年还要增加的道路、绿化、住宅、公建和工业等用地,相当于目前征地规模的几倍.应当看到,一部分农民失地是城市化进程中必然出现的现象.但是如果处理不当,也容易造成失地农民陷入"务农无土地,上班无岗位,失业无保障"的困境,形成"失地、失业、失保障"群体,引发社会矛盾,阻碍经济发展.因此,解决失地农民问题刻不容缓.  相似文献   

4.
张金荣  姜治莹 《传承》2011,(2):28-30
农民是指在工业化和城市化进程中,由于发展非农业项目和城市的外延拓展而失去耕种土地,但仍然保持着农民户籍身份,并未在制度层面真正转变为城市市民的农民.近年来,随着我国工业化和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农村土地征用逐年增加,失地农民明显增多.高度重视并积极有效地解决失地农民的社会保障问题,对于统筹城乡协调发展,维护社会和谐稳定,全面建成小康社会都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5.
论土地征用中失地农民的权益保障   总被引:34,自引:0,他引:34  
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加快 ,大量的农用土地被征用。由于我国现行的土地征用制度存在缺陷 ,致使失地农民的权益受到严重侵害。如何保障失地农民的正当权益 ,已成为一个十分引人关注的社会问题。本文认为 ,要保障失地农民的权益 ,就必须改革现行的土地征用制度 ;加快相关制度的改革步伐 ;建立畅通的农民利益表达机制。  相似文献   

6.
要根本解决失地农民问题,必须切实实现失地农民以“土地换保障”。土地能否换回失地农民的保障就成为解决失地农民问题的关键千百年来,农民和土地的关系血浓于水,唇齿相依,须臾不可分割。然而改革开放的实践证明,农民不断从土地上剥离出来是实现现代化的必由之路。当我们把实现小康的希望放在城市化的道路上时,城市化、工业化在中国古老的大地上掀开了波澜壮阔的新篇章。城镇的铺开,改变着土地上千百年来不变的生产方式,也剥离出一时间手足无措的农民。一个新的社会群体随之迅速扩大:失地农民。说是农民,他们已经没有土地;说不是农民,他们却…  相似文献   

7.
《人大建设》2008,(10):54-54
王道勇近期在《中国党政干部论坛》上撰文指出,失地农民是随着经济快速发展、城市化进程加速而出现的一大批失去耕种土地并曰益融入城市的农民。当前,需要从外部的制度创新和自身的自主行动这两个方面,想方设法提高失地农民的财产性收入.第一,同地同价.让失地农民分享一份土地增值的收益。这项改革的最终目标是让农民成为土地流转过程的真正参与者,成为土地价值升值的利益相关者。第二,土地入股,让失地农民拥有一份可预期的财产性收入。  相似文献   

8.
蓝常周  龚莹 《桂海论丛》2009,25(6):76-79
在城市化进程中,农村集体土地被大量的征用,大量农民离开了他们赖以生存的土地成了失地农民。由于现行的征地补偿制度存在着种种缺陷,导致失地农民生活困难,为此,妥善安置失地农民就成为我国建设和谐社会一个不可忽视的重大问题。为维护社会的稳定,保障失地农民的生活,应该积极推进征地制度改革,完善征地补偿安置政策,确保政策的落实到位,并建立健全失地农民社会保障体系,以彻底解决失地农民的后顾之忧。  相似文献   

9.
城市化进程中农民失地的深层次分析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随着经济的高速发展和城市化水平的不断提高,农地被大量征用,并因此产生了为数众多的失地农民。农地征用中的不公正性,使失地农民的利益受到了极大的损害。深究农民失地问题,合理安置失地农民,维护其合法权益,已成为关系经济发展、社会稳定和城市化进程的不可忽视的大问题。  相似文献   

10.
失地农民补偿问题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随着工业化、城市化和大型工程建设的不断加快,大量占用农民土地的现象变得日益严重。而企业改革及企业用工制度的市场化,使得地方政府对失地农民就业安置的渠道变少,货币化安置成了各地的自然选择。对失地农民的补偿标准偏低,农民难以持久生存,以及农民对征地安置方式和平调村民集体资产行为及土地增值收益分配方式等的不满,农村土地纠纷已成为影响当前农村社会稳定和发展的首要问题。本文根据失地农民收益最大化行为和农民土地使用权赋予产权的实质内涵,首次提出了“产权置换”的失地补偿措施。本文认为,“多重产权置换”措施可以避免简单货币化安置所带来利益冲突,符合人本原则和和谐方针。  相似文献   

11.
土地是农民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不少农民因国家和地方建设的需要而失去土地成为失地农民,失地农民有剧增趋势,失地农民生产生活堪忧,失地农民的问题成为构建和谐社会的难题,各级党委政府要认真加以研究,妥善处理这一突出的社会问题。  相似文献   

12.
王军波 《中国发展》2009,9(3):58-61
征地工作事关国家经济建设和农民切身利益。随着工业化和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大量土地被征用。目前土地还是农民生存保障之本,征地过程中如何确保农民合法权益已成为迫在眉睫的问题题。该文通过分析中国征地制度存住的问题,从保护失地农民权益的角度,提出了要严格规范土地征用、完善补偿机制及规范土地交易市场等建议。  相似文献   

13.
在城市化进程中,大量的农民失去赖以生存的土地,丧失了最基本的生活保障。国家虽出台了相关法律及养老保险政策来保障失地农民的权益,但实施却并不顺利,部分地区农民参保不够积极,覆盖面小,保障水平低。完善失地农民养老保险法律制度,可切实解决失地农民的社会保障问题。  相似文献   

14.
张金荣  姜治莹 《传承》2011,(4):28-30
失地农民是指在工业化和城市化进程中,由于发展非农业项目和城市的外延拓展而失去耕种土地,但仍然保持着农民户籍身份,并未在制度层面真正转变为城市市民的农民。近年来,随着我国工业化和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农村土地征用逐年增加,失地农民明显增多。高度重视并积极有效地解  相似文献   

15.
反思湄潭土地试验经验——基于贵州鸣村的个案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湄潭土地试验经验的核心内容是“增人不增地,减人不减地”。这一经验近20年来的实践客观上造成了两个消极的后果,其一是农村内部土地分化明显,少数人拥有较多耕地,而1980年以后出生的农民则基本成为失地农民;其二是农村出现了大量脱离村庄但却继续拥有村庄土地的滑稽人口。湄潭土地试验经验实践的后果既不利于村庄建设与发展,也不利于城市化目标的实现。湄潭经验本身的局限性决定了将其推广全国的做法在经过一个较长的时间段后必然会爆发一系列问题。  相似文献   

16.
近年来,我反复在强调一个基本事实:农村土地纠纷已取代税费争议而成为了目前农民维权抗争活动的焦点。土地纠纷为何会成为影响农村社会稳定和发展的首要问题昵?最直接的原因在于,近20年来,随着我国城镇化速度加快,国家向农民征用了大量的土地。而由于征用补偿标准低,失地农民所获得的土地补偿费不足创业,又没有建立合理安置和社会保障制度,导致数千万失地农民成为了无地可种、无正式工作岗位、无社会保障的流民,并产生了十分严重的社会后果。  相似文献   

17.
当前,“三农问题成为热点,各界都在思考。从孙中山提出平均地权,经过上百年努力,农村为什么还不富,农民为什么还较穷,农业为什么还不能象工业和第三产业一样成为投资和利润追逐的热点?关键在于土地的价值。农村和农民最大的财富是土地,但这只是潜在的财富,如果效益低,还会变成包袱,如土地抛荒。沿海的农民为什么先富起来?主要是依靠  相似文献   

18.
【建言】城市化过程中土地非农化、农民市民化是一种必然现象,这既是历史发展的必然,也是时代进步的需要。问题的关键在于如何正视现阶段已经出现的,将来还将继续发生,且在一定阶段有可能趋于严重的失地农民权益受损现象,并采取有效措施,从制度层面保障失地农民的合法权益,让农民科学合理地离开土地。  相似文献   

19.
随着中国城市化的加速,土地被征收的农民逐步增多.研究发现,尽管国家的征地补偿政策逐步转向有利于农民利益的方向,但失地农民却日益多地参与到维权活动中,政府工作策略的调整在一定程度上滞后于农民权利意识的勃兴.我们应当重视维权之源头--绝对不公平感和相对不公平感的产生,积极搭建失地农民与政府有效沟通的平台.  相似文献   

20.
被征用土地作价入股制度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伴随着我国城市规模的迅速扩张及城市化进程的加速,大量集体所有土地被国家征用作为新增建设用地.然而,失去了这种生活基础的农民的利益却未得到充分的补偿,从而使失地农民成为社会弱势群体中的弱势.为了保障失地农民的生产和生活权益,针对这一群体的特点,我们应该尽早建立起一种长效机制以为他们获得收益提供新的途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