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8 毫秒
1.
张金荣  姜治莹 《传承》2011,(2):28-30
农民是指在工业化和城市化进程中,由于发展非农业项目和城市的外延拓展而失去耕种土地,但仍然保持着农民户籍身份,并未在制度层面真正转变为城市市民的农民.近年来,随着我国工业化和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农村土地征用逐年增加,失地农民明显增多.高度重视并积极有效地解决失地农民的社会保障问题,对于统筹城乡协调发展,维护社会和谐稳定,全面建成小康社会都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2.
构建失地农民生活保障机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随着我国工业化和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失地农民的生活出路问题日益突现,成为影响农村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的焦点。要充分认识解决失地农民生活保障问题的重要性,逐步建立健全经济补偿、社会保障和就业服务“三位一体”的新机制,真正让农民分享到工业化和城市化进程带来的现代文明成果。  相似文献   

3.
随着工业化、城市化进程,现行体制城中村失地农民陷入了生产、生活不能融入城市,经济来源不稳定,具有双重身份,不能融入城市文化生活以及社会、自我认知等社会困境;这种困境严重影响失地农民的生存和发展,加剧城市贫富差别,阻滞城市文化定位和人文形象以及城市规划和建设;消解城中村失地农民的困境,只有国家宏观政策、地方政府、用地单位、农民自身共同协作努力、才能取得成效。  相似文献   

4.
陈振雄 《新东方》2012,(6):70-73
失地农民市民化不仅仅是身份转化这么简单.城市化进程也不仅仅是把城市建起了,让人住进来就完成了.失地农民转化为市民,很多时候是因为政府有发展的意愿而农民并没有从心理上和行为上做好准备.因此,实现农民的市民化,社区需要加强教育,政府需要加强培训,城市需要张开怀抱.只有市民理念和行为被失地农民接纳被践行,失地农民市民化的转变才能真正达成,城市化进程才算实现.  相似文献   

5.
许韬 《前沿》2013,(3):89-90
失地农民是城市化、工业化进程中的一种必然现象,农民失地后变为“四无”人员:种地无田、工作无岗、社保无份、就业无钱,进入城市后若无相应的社会保障权作为保障后盾,很容易出现生存危机甚至影响我国的改革进程,因此政府必须承担失地农民的社会保障责任,建立起失地农民的失地不失利、失业有保障“五位一体”的社会保障体系。  相似文献   

6.
随着城市化和工业化进程的推进,失地农民的数量也在不断增加。土地被征用后的农民既不同于城镇居民,也不同于传统意义上的农民。就业是民生之本,也是解决失地农民生活来源、未来生活保障的根本途径,应当引起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为此建议:一、坚持多措并举,促进失地农民就业安置。积极探索多种形式就业安置办法,把就地安置、招工安置、投资入股安置、住房安置、划地安置和失地农民自谋职业等安置形式有机结合起来。按照城市下岗职工再就业优惠政策给予税收减免和信贷扶持,帮助和促进失地农民就业创业。  相似文献   

7.
城市化进程伴随着大规模的圈地,这是转型期中国所必需经历的一个阶段。在这一背景下,上千万失地农民权益保障成为当前中国的焦点。如何在推进城市化进程与保障失地农民利益之间寻求合理的平衡,是转型期中国所必需解决的问题。作为推进城市化、工业化进程中的庞大的失地农民群体的生存状态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正视并且保障失地农民的合法权益是我们必须应有的责任。  相似文献   

8.
正土地是农民生活最基本的保障,也是农村稳定的基础。改革开放以来,随着工业化和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大量的农村集体土地被征用或征收,失地农民越来越多。目前,云南省共有失地农民228.11万人(2014年10月数据,不包括水利水电工程项目征地产生的移民),其中城市规划区内61.61万,城市规划区外166.5万人,征地后人均耕地面积不足0.3亩且年满16周岁及以上失地农  相似文献   

9.
城市化进程中,家庭的理性经济行为在失地农民迁移决策中起着重要的作用。该文将托达罗模型应用于失地农民迁移决策的研究,试图分析在农民到失地农民、失地农民到市民逐步转化的过程中,迁移决策和市民化过程之间的特点和机理。该文认为失地农民对补偿的预期和对城市工作的预期,对失地农民迁移意愿发挥了重要作用;而失地农民的可行能力影响了失地农民的市民化过程,城市正规部门和非正规部门分化造成了市民化程度的分化。  相似文献   

10.
近年来,随着工业化和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大量农村集体土地被征用,失地农民越来越多。如何保护务农无地、就业无岗、低保无份的“三无农民”的合法权益,解除失地农民的后顾之忧,保证农民安居乐业,是各级政府和社会各界普遍关注的敏感话题。该文重点关注农民在部分或完全失去土地以后一段时期内的生存现状,将之与非失地农民的生存情况进行对比,重在分析农民因失地带来的收益以及负面影响,提出相应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1.
所谓城市化,是指居住在城镇的人口占总人口的比例增长的过程,更确切地说是农业人口向非农业人口转化并在城市集中的过程。目前,我国的城市化正进入一个飞速发展的阶段,我国政府也在2020年远景规划目标中提出了我国要在2020年实现城市化,即城市化率达到52%。近年来,随着工业化和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大量的农村集体土地被征用,土地被征用之后,许多农民成为“三无农民”(务农无地、就业无岗、低保无份)。如何保护“三无农民”的经济利益,解除失地农民的后顾之忧,保证农民安居乐业,是目前各级政府和社会各界应关注的话题。  相似文献   

12.
蒋飞云 《创造》2019,(7):29-32
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新时代以来,我国工业化、城市化进程不断加快,数以亿计的农民工和失地农民逐步成为城市新兴社会群体新市民。受农村教育、科技、文化以及生产生活方式等因素的制约和影响,新市民文明素质相对较低,与城市文明发展严重不相协调。  相似文献   

13.
当前随着我省工业化、城市化的快速推进,农民的部分农业用地转化为非农业用地是一个必然的过程。 合理安置失地农民必须综合考虑,统筹兼顾,既不能像历史上让失地农民变成城市流民,成为社会不安定因素:也不可能让其返回再从事农业而保证其收入不下降。  相似文献   

14.
姜胜洪 《前沿》2007,(9):206-209
近年来,随着我国工业化和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征占农村土地的力度越来越大,失地农民越来越多。农地征用中的不公正性,使失地农民的利益极大受损,一部分失地农民由于失业,成为新的困难群体,社会矛盾日渐突出。当前,失地农民的经济生活问题已经引起党和政府及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但对失地农民在社会生存转换中的舆情问题却尚未引起人们的足够重视,成为我国农村城市化进程中的一个盲点。本文从舆情视角,探讨了失地农民不和谐舆情的表现及其成因,并提出了引导和化解其不和谐舆情问题的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15.
失地农民的两难处境"土地是财富之母,劳动是财富之父"。虽然不是很多农民都知道这是培根的名言,但对其真谛的理解,全世界的农民都没有地少人多的中国农民来得深刻。两千多年重农抑商的封建社会,把农民紧紧地捆绑在土地上,农民与土地,已是血肉相连,不可分离。因此,土地是财富的象征,是农民的命根子。直到今天,对很多农民来说,土地依然是他们最基本的生活保障。但毕竟中国已经发展到了工业社会,城市化、工业化成为社会发展的主流。城市的扩大,工业的发展需要大量的土地,也要求大量农民非农化,成为产业工人,成为市民,失地农民的产生是城市化进程的正常现象。大量农民离开土地,必然带来深刻的社会变化,要避免或者减轻大规模社会变迁可能发生的混乱和  相似文献   

16.
天津市东丽区在加快工业化和城市化进程中,由于土地资源的整合和产业结构的调整,部分农民因失去土地而面临身份和生活方式的转换,引发了大量不安定因素。公安机关必须从建设和谐社会的高度,找出问题、分析原因、采取对策,重视和做好失地农民的稳定工作。  相似文献   

17.
失地农民的社会保障问题探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振仙 《人民论坛》2013,(12):146-148
随着城市工业化进程逐步加快,为了更好地满足城市工业化进程中的非农建设需求,大量的农村土地被征用,妥善处理好失地农民的社会保障问题已经刻不容缓.文章首先对失地农民社会保障的相关概念进行阐述,然后对造成该问题的主要原因进行分析,最后对如何有效保障失地农民的未来生活质量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18.
要根本解决失地农民问题,必须切实实现失地农民以“土地换保障”。土地能否换回失地农民的保障就成为解决失地农民问题的关键千百年来,农民和土地的关系血浓于水,唇齿相依,须臾不可分割。然而改革开放的实践证明,农民不断从土地上剥离出来是实现现代化的必由之路。当我们把实现小康的希望放在城市化的道路上时,城市化、工业化在中国古老的大地上掀开了波澜壮阔的新篇章。城镇的铺开,改变着土地上千百年来不变的生产方式,也剥离出一时间手足无措的农民。一个新的社会群体随之迅速扩大:失地农民。说是农民,他们已经没有土地;说不是农民,他们却…  相似文献   

19.
在楚雄州十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三次会议上,楚雄市代表团赵峨等14名人大代表联名提出了《关于建立保障失地农民利益的长效机制,维护失地农民利益,促进社会和谐的议案》。议案提出:近年来,随着我州各县市工业化、城市化进程的加快,一些农村集体土地被征用,农民失去土地后虽然得到了土地补偿费和安置补助费,但往往数额较少,使得生活较困难,更无法解决后顾之忧。  相似文献   

20.
王军波 《中国发展》2009,9(3):58-61
征地工作事关国家经济建设和农民切身利益。随着工业化和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大量土地被征用。目前土地还是农民生存保障之本,征地过程中如何确保农民合法权益已成为迫在眉睫的问题题。该文通过分析中国征地制度存住的问题,从保护失地农民权益的角度,提出了要严格规范土地征用、完善补偿机制及规范土地交易市场等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