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伊拉克危机是近年来国际关系中的第一大热点问题 ,如何处理这一危机 ,使国际社会在经历前所未有的严峻考验。俄罗斯作为联合国常任理事国和负责任的政治大国 ,不仅与法、德两国共同举起主和派的大旗 ,始终强调用和平的手段解决伊拉克危机 ,而且从本国的外交政策基点出发 ,坚持独立自主的正义立场 ,比较客观地判断与预测伊拉克危机的发展进程 ,认真地评估美国绕开联合国悍然发动打伊倒萨战争的严重后果 ,积极协调反战主和的各种力量意欲力挽狂澜 ,且注重维护本国在伊拉克的经济与战略利益 ,从而进一步树立与加强俄罗斯的国际形象和国际地位  相似文献   

2.
俄罗斯认为美国发动的对伊拉克战争不仅给世界经济复苏与俄罗斯经济增长造成消极后果,而且也给欧洲一体化进程及国际政治格局特别是大国关系带来破坏性影响。因此,俄罗斯力主通过和平方式解决伊拉克危机,并强调必须在联合国框架下解决战后重建问题,在明确表明本国反战的坚定立场的同时,积极协调反战主和力量共同行动,注意保护在伊拉克的经济利益与战略利益。  相似文献   

3.
联合国在中国的外交战略中占有重要地位, 提升联合国的地位、加强联合国的作用 符合中国的战略利益。在联合国改革问题上, 存在着两种方向之争, 涉及到国际新秩序的建立。 2005年是推进联合国改革的重要年头, 国际社会围绕联合国改革的纷争异常激烈。中国在联合国 改革问题上发挥了负责任大国的作用。中国为把握联合国改革大方向, 维护发展中国家利益, 维护 联合国的权威和团结贡献了自己的力量。  相似文献   

4.
一、美深陷伊拉克,对外战略呈现出“伊拉克优先、大中东暂缓、拉紧欧洲、稳住亚太”的全球布局。 由于驻伊美军死亡人数超过2000,美国内要求撤军和反战呼声高涨,美集中精力加快推进伊拉克政治进程,深陷伊拉克难以他顾,对大中东民主计划的其他环节如伊朗、巴以、叙利亚等则以拖待变。把欧盟甚至俄罗斯和中国推到前台与伊朗周旋,继续让联合国调查组展开对哈里里遇刺案的马拉松调查,支持沙龙的单边撤离计划和巴以和谈。在欧洲,赖斯亲自访问欧洲和北约总部,力图改善因“黑狱”问题而遭受挫折的美欧关系,寻求欧盟在伊拉克、阿富汗、伊朗核问题等方面的支持。在亚洲,不但美财长、联邦储备委员会主席、国防部长等先后访华,小布什也再度访华,美还与中国举行了战略、能源及混合经济委员会对话机制,并且提出了“国际体系论”,要中国做美国主导的国际体系的“利益相关者”,以分担美国目前在全球难以应付的种种困难与责任。同时,小布什还访问了日本、韩国和蒙古,与日本召开了第二次国防部长和外长参与的“2+2”双边会议,进一步巩固美日、美韩军事同盟,与印度建立核战略合作,力图主导亚太地区安全合作进程。  相似文献   

5.
近20 年来,联合国集体安全机制的法律性质无疑已经发生了重大变化,与1945 年 联合国初创时提出的理念渐行渐远。在国际关系中,西方国家倡导的“人道主义干涉”和“为维护民 主实施的干涉”盛行,严重冲击着国际法上关于使用武力的原则规则;联合国屡次背离长期坚持的 “不偏不倚第三方”立场,强行介入国内武装冲突,招致重大损失;有关国家集团在联合国体制内或 者体制外使用武力产生了极为消极的法律后果;某些国家或者国际组织未经当事国同意实施“强 制和平”行动,个别经济类区域组织越权对会员国采取军事行动;为配合联合国的政治行动国际 刑事法院多次对在任国家元首发出逮捕令。这些做法在使国际法的制裁和强制功能得到加强的同 时,也从理论和实践上试图根本颠覆传统国际法上的一系列原则规则制度。因此,我们必须用一种 批判和反思的态度对待当前的联合国集体安全机制,并在条件许可的情况下与国际社会一道对其 进行改革和重构,使其在强化维持国际和平与安全功能的同时与中国国家安全战略目标相契合, 以最大限度地维护中国国家利益。  相似文献   

6.
从伊拉克战争看美国的单边主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伊拉克战争是美国提出先发制人战略后的第一次实践 ,是美国实行单边主义的一个突出事例。美国未经联合国授权 ,发动了这场战争 ,国际社会没有把美国拦住。战争发生后 ,美国又在某种程度上把战争的结果强加给国际社会 ,在安理会通过了一系列决议 ,表现了国际社会的无可奈何。但伊拉克战争有许多出乎美国决策者意料的事 :他们没有料到联合国不授权 ,没有料到对美军的抵抗主要发生在大规模战争结束以后 ,而不是以前 ,没有料到“对民主的普遍诉求”在伊拉克不那么管用 ,没有料到伊拉克的国家建设如此之难。现在美国陷在了伊拉克 ,这里成了单边主义的泥潭。伊拉克战争已经表明 ,单边主义的代价太大 ,不仅是人力和财力上的代价太大 ,而且也大大损耗了美国的软国力。  相似文献   

7.
全球瞩目的伊拉克战争对非洲的政治与外交、和平与安全以及经济发展产生了深刻影响。从政治上看 ,非洲在伊拉克危机中整体和局部立场的不协调使非洲联盟一直致力于维护与巩固的非洲团结遭遇了分裂危机 ;从外交上看 ,美法两国在伊拉克危机中“战”与“和”的分歧及双方对非洲施加的外交压力使非洲外交抉择面临新考验 ;从经济发展上看 ,伊拉克战争及战后重建将使《非洲发展新伙伴计划》的实施受到冲击 ,影响非洲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在安全问题上 ,伊拉克战争会激怒和助长非洲穆斯林以激进手段进行反对美国的活动 ,从而危及非洲的安全与稳定。另外 ,联合国维和作用的削弱和美国的“先发制人”战略对非洲的国家间关系也有不利影响  相似文献   

8.
国家形象战略与国家利益的关系是客观存在的.在全球化时代,有效实施国家形象战略可以更好地维护和实现国家的政治利益、经济利益、文化利益和安全利益.在政治利益方面:国家形象战略是维护和巩固国家在国际社会中政治合法性的有效手段,可以赢得国际威望,提高国际地位;在经济利益方面:国家形象战略可以提高本国企业的国际竞争力,改善投资环境吸引国际投资;在文化利益方面:国家形象战略可以提高国家文化的吸引力和"免疫力";在安全利益方面:国家形象战略有助于构筑安全互信机制,缓解安全困境,有效地维护国家的非传统安全.  相似文献   

9.
中东地区历来是大国战略博弈的重点区域。自阿拉伯国家陷入群体性动荡以来,美国、欧洲、俄罗斯等大国或地区力量围绕中东变局纷纷进行政策与战略调整。美国中东战略调整的根本目标是既要避免类似伊拉克战争的深度卷入,又要保持对中东事务的主导权。欧盟尤其是法、英两国对中东变局的积极干预使欧洲对中东事务的影响明显增强,欧盟正力图确立统一的中东战略,但其内部分歧不容忽视。俄罗斯中东战略的核心特征是原则性与灵活性相结合的实用主义外交,并极力维护其地缘战略利益和能源利益。中国应进一步增强对中东战略地位的认识,冷静客观地认识中东变局对中国国际环境变化的影响,并在坚持原则的同时适度扩大对中东事务的参与。  相似文献   

10.
自2003年3月23日美国发动伊拉克战争迄今已历四年。四年来,美国软硬实力、内政外交因为这场战争而发生了什么样的变化?国际战略形势又随之出现了哪些变迁?对中国而言,加速发展的战略机遇期是否还将持续?伊拉克战争本身又带来哪些启示?围绕这些问题,《现代国际关系》编辑部举办了“伊拉克战争四周年国际战略形势”专题研讨会,邀请一些知名国际问题专家进行了深入探讨。现将与会专家学者的主要观点辑录刊发,以期对读者更好地理解和把握这些问题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